公共服务动机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2010-09-15 08:49孟凡蓉马新奕
统计与决策 2010年17期
关键词:政治性效度动机

孟凡蓉,马新奕

(西安交通大学a.管理学院;b.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西安 710049)

公共服务动机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孟凡蓉a,b,马新奕b

(西安交通大学a.管理学院;b.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西安 710049)

文章通过对东西部义务教育教师的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检验了西方公共服务动机量表的效度,并进一步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公共服务动机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公共服务动机对工作绩效有显著正相关,其中公共利益和民主治理纬度对工作绩效有显著影响,而政治性、自我牺牲与同情心等纬度对工作绩效并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说明在对义务教育教师提倡奉献精神的同时,也应加大经济激励的措施。

义务教育教师;公共服务动机;工作绩效

公共服务动机(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PSM)是指人们为完成公共服务和社会贡献所具有的动机[1],近年来已成为西方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2]。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Buchanan最先提出公共服务动机这一概念,经过80年代Rainy和Perry的进一步概念诠释以及测量工具的发展[3],目前已有大量学者对公共服务动机的前因后果进行了研究[2][3][4]。研究发现,公共服务动机在公共部门员工或公共事业工作人员中普遍存在,并且是其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会对他们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在我国,公共服务动机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基于不同的国情与管理体制,面向公共部门员工与公共事业工作人员的公共服务动机研究还有待深入。

义务教育教师服务于国家的教育事业,具有典型的公共事业员工的特征,担负着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使命,其工作对于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改善长期以来我国普遍存在的义务教育教师工作繁重、待遇偏低的状况,2008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希望通过这一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这一文件的出台,也使义务教育教师的工作状态备受公众关注,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在以往外在薪酬激励不够强有利的情况下,教师是否也存在着特定的动机促使其努力工作?在人们经常歌颂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的背后,是否存在着如西方研究者所言的公共服务动机?

本文选取我国东西部102名义务教育教师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外最新研究成果,了解公共服务动机在我国义务教育教师中的分布情况,探讨公共服务动机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从而为政府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管理,完善有关制度、丰富公共管理理论提供有益借鉴。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对象

由于是探索性的实证研究,本研究在基于便利性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西部某地区四所中小学和东部某县四所小学的140名教师进行了调查,接受问卷调查的人员包括小学和初中的在职教师及拥有行政职务的在岗教师,回收136份,删除无效问卷后共获得有效问卷102份,问卷有效率75%。两地有效问卷分别58份和44份,样本均值T检验表明,两地的答卷者对同一题目的打分均值不存在显著差异(P>0.10)。 有效问卷内小学教师72人(占70.6%),初中教师30人(占29.4%);男教师31人,女教师71人。 平均年龄39.8岁,平均教龄16.3年。

1.2 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主要工具是问卷和访谈,问卷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个人资料,主要了解样本的个人特征和所在学校的性质,二是公共服务动机,三是工作绩效。后两部分的每道题均采用李科特5分等级量表,选项从1=“完全不同意”,过渡到5=“完全同意”。

1.2.1 公共服务动机

Perry认为公共服务动机包含有六个方面的内涵:政策制定的吸引、公共利益的承诺、社会公正、公民责任、同情心、自我牺牲,其后又在此基础设计了测量公共服务动机的量表,包括有公共政策的吸引、公共利益的承诺、同情心、自我牺牲四个维度[4]。Vandenabeele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民主治理这一维度[3]。本研究对公共服务动机的测量参考Vandenabeele的内容较多的纬度:公共服务政治性、公共利益、自我牺牲、同情心以及民主治理,共18道题。

1.2.2 工作绩效

Van Scotter和Motowidlo在所建构的工作绩效量表中,把工作绩效分为任务绩效与情景绩效的两个方面[5]。其中情景绩效还分为人际促进、工作奉献两个维度。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访谈中获得的教师工作绩效特点,还增加了“所带班级平均分与年级总平均分相比情况”等题目,测量工作绩效的题项共21道。

1.2.3 信度与效度分析

为了检验问卷的信度,本文主要采用Crobach’s α系数来检验量表的内在一致性,一般如果该值在0.7以上,则可以认为调查问卷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从表1可以看出,本研究中两个变量的子维度的α系数均处在0.74~0.93之间,说明整个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较好,问卷调查所获得数据信度较高。

对问卷的效度分析主要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方法,首先采用KMO对样本数据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进行评价。通常情况下KMO值大于0.5时适合做因子分析,KMO值越大,说明变量间的共同因素越多,越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同时,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的显著性概率是0.000,小于0.01,说明数据具有相关性,适宜做因子分析。本文对义务教师公共服务动机和工作绩效分别进行KMO测度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767和0.882,同时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的x2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都是0.000,小于0.01,说明数据具有相关性,是适宜做因子分析的。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以判断量表中两个变量的建构效度,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见表2。结果发现公共服务动机的变量全部分布在所属的5个公共因子上,因素载荷在0.509-0.838之间,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65.533%,即5个纬度的要素对总体方差的解释度为65.5%,说明本问卷中测量此变量的构思效度较好,能比较真实反映公共服务动机的情况。工作绩效的变量分属在两个公共因子上,因素载荷均在0.522-0.847之间,方差累计贡献率达69.64%,也能较好反映工作绩效的所有信息。故本文各变量的结构效度令人满意。

表1 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表

表2 特征值和方差解释

表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表4 教师公共服务动机与工作绩效的相关分析

表5 逐步回归模型的整体效果参数

1.3 统计方法与工具

问卷调查过程由研究人员对调查对象进行一对一匿名调查,所有的被调查者要求按统一指导语独自完成。测量数据采用SPSS win15.0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主要包括信度分析、效度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2 结果分析与讨论

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总体上看,被调查教师的公共服务动机除政治性动机体现不明显外,其余都达到了中等偏上的程度,可见教师对政治的关心程度较低。相对而言,样本的 “同情心”和“民主治理”动机较强,说明义务教育教师具有更多帮助他人和参与社群工作的偏好。工作绩效方面呈现较为一致的中高绩效水平,其中“人际促进”和“任务绩效”水平相对高一些,说明义务教育教师的情景绩效普遍高于其任务绩效。

2.2 相关性分析

相关关系是指两类现象在发展变化的方向与大小方面存在一定的关系,但不能确定这两类现象之间哪个是因、哪个是果。为了探讨各项教师公共服务动机的变动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作用,本文选用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系数对教师公共服务动机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以看到,教师公共服务动机各纬度与总体工作绩效之间除了“政治性”其他都显著相关,进一步对工作绩效所包含的三个因子作相关分析,结果发现除政治性之外,公共服务动机的其他四个纬度对任务绩效、人际促进和工作奉献都能产生显著的影响。说明公共服务动机不仅能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在改善工作关系激发工作热情方面也能产生一定作用。

2.3 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师公共服务动机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又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分别以公共服务动机的五个维度为自变量,以教师的工作绩效(任务绩效、人际促进、工作奉献)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考察教师的公共服务动机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表6 逐步回归的回归系数与显著性系数检验表

表7 剔除回归的回归系数与显著性系数检验表

从表5可以看出,公共服务动机的五个纬度中,“公共利益”最先进入模型,而“民主治理”次之,这说明这两个因素的偏回归变差逐步减少。在回归方差分析中,最后一步回归的F=17.728*,高于在α=0.05水平上的F检验查表得到的9.28,同时,Sig.=0.000<0.05,因此已解释方差明显大于未解释方差,达到了比较显著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政治性”、“自我牺牲”、“同情心”三个因素没有能够进入回归模型,说明这三个因素对教师工作绩效影响并没有显著贡献。

从表6的总体回归效果来看,回归效果较好,同时共线性诊断的指标容忍度没有超过10,说明本回归方程的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强相关性,即不会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为进一步说明问题,观察各变量对工作绩效影响的强度,又进行了后退回归分析,见表7。可以看到随着无效变量被逐步剔除,F值愈来愈大,说明只包含“民主治理”和“公共利益”两个变量的模型拟合优度是最好的。首先被剔出的是“政治性”,可能的原因是本量表中“政治性”动机是基于西方文化提出的,而对于我国背景下普通教师而言,关注政治与否并不能构成其工作动机,于工作绩效看来也是没有显著关系的。其次被剔除因素是“自我牺牲”,这也正好印证了佩里关于公共服务动机三维度与四维度均可接受的看法。自我牺牲代表的是公共服务动机研究中所涉及的共同因素。另外,由于义务教育教师职业要求广泛的对学生提供无差异公共服务,因此“同情心”对于教师工作绩效的促进也并不明显。义务教育教师的“自我牺牲”动机并未对工作绩效产生可见影响,可见经济利益仍是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激励因素。在行为激励中,经济利益对于提高教师的工作绩效仍然非常有效。

3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中国义务教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检验了公共服务动机和工作绩效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而对样本数据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最后通过回归分析确定了公共服务动机中公共利益和民主治理与教师工作绩效存在因果关系。研究结果丰富了现有公共服务动机和工作绩效的研究,并在理论上支持了我国目前一些中小学教师的激励措施。但是,本研究的局限在于研究对象具有一定局限性,所得到结论的普适性仍有待验证。同时,公共服务动机对绩效的影响过程中是否存在其他中间变量,虽然国外的研究中已颇有定论,但在中国情境下应在更广泛的样本中进一步求证。

[1]Wounter Vandenabeele,Annie Hondeghem.Values and Motivation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in a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Perspective[A].ASPA Conference'Ethics and Integrity of Governance:the First Transatlantic Dialogue'Location[C].Catholic University Leuver,2007.

[2]Robert D.Behn.The Big Questions of Public Management[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1995,55(4).

[3]Perry,James L.Measuring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An Assessment of Construct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J].Journal of Public Adm 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1996,6(1).

[4]Naff and Crum.Working for America:does Public Service Motivation Make a Difference?[J].Review of 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1999,19(4).

[5]Van Scotter,J.R.,Motowidlo,S.J.Interpersonal Facilitation and Job Dedication as Sepearate Facets of Contextua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96,81(5).

(责任编辑/亦 民)

O213

A

1002-6487(2010)17-0107-03

孟凡蓉(1973-),女,安徽寿县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绩效评价与管理、教育评价。

猜你喜欢
政治性效度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慈善募捐规制中的国家与社会:兼论《慈善法》的效度和限度
嵌入与功能整合:社会组织党建的“政治性-社会性”二维分析
网络政治参与与传统政治性理的转变
被看重感指数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构念效度
出版物中与港澳台相关的政治性问题
外语形成性评估的效度验证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