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按专业群招生需要权衡的问题及对策
——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0-09-16 01:19杨开亮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分流学院院校

杨开亮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与交通学院,广东深圳 518055)

高职院校按专业群招生需要权衡的问题及对策
——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杨开亮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汽车与交通学院,广东深圳 518055)

按专业群招生,是高职教育招生培养模式的一项重要改革,强调以职业群为划分依据,按照职业能力发展需求进行招生和分流培养。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实践基础上,分析按专业群招生需要权衡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对策。

高职院校;专业群招生;专业分流

近年来,高职教育界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上达成了新的共识,即确定了“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重视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能力”的人才培养原则。2010年,作为首批示范院校之一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自身三年学制特点和学校综合实力,首次推出按专业群招生及分流培养的试点改革工作。笔者认为,此项政策将成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突破口,有利于招生生源与就业环境的提升,建议有需求、有条件、有能力的高职院校可探索试行。

一、按专业群招生的优势及示范院校的实践

1.按专业群招生的优势

按专业群招生是以“通才教育”为理念,根据高职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出的教学改革,并不是相近专业的简单归并,而是涉及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的一次深刻改革,是学校进行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它是对以往的按专业招生、按专业培养的模式进行的一种改革,并且不同于以往的高等本科教育以学科为划分依据的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强调以职业群为划分依据,按照职业能力发展需求进行招生和分流培养。

按专业群招生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1)满足学生的高考志愿,解决毕业生就业错位现象。由于专业群招生涵盖了多个专业,降低了考生填报专业志愿的风险,调节余地大,被录取的可能性也较以前增大,各个院校都能吸引优秀生源报考。延迟专业选择时间后,学校可更合理设置人才培养目标,调整教学计划,使之符合“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位”的专业设置与建设思想,使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更强,竞争中获胜的机会更大[1]。

(2)促进院(系)专业调整,促进二级学院良性发展。美国卡内基促进教育基金会主席欧内斯特·L·博耶认为:“我们最主要的敌人是‘割裂’,在社会中,我们失去了文化的内聚力和共性,在大学内部,是系科制严重的职业立义和知识的分离。”[2]目前,各高职院校的院(系)调整,目的是从组织教学的角度,利用多学科优势,根据适合专业群建设的原则组建二级学院,实现多专业组合,在专业群范畴里对学生进行更全新的培养,以顺应科学技术发展综合化的趋势。

(3)培养创新应用性人才,提高学校办学效益。按专业群招生培养,可打破专业界限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创业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素质,促成高职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个性养成和提高创新应用能力创造合适的条件。另外,学校在师资、设备等各项教学资源的合理和有效配置,可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促进学校进一步发展,凸显教育个性和品牌。

2.示范院校的实践

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招生时以二级学院为单位“宽口”招生,入读第一年不分专业,第二或第三学期开始再选择专业方向。目前,学院实施按专业群招生的类别主要为以下两种:一种是以二级学院内的全部专业联合为一体,按同一专业群名称招生;另一种是以二级学院内的某一部分专业联合为一体,按同一专业群名称招生。以第一种专业群招生为例,学院试点二级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共计5个专业,2010年招生计划中以“汽车与交通”1个专业群对外招生,招生计划总数为480人,专业群的招生人数按照总数控制原则,在高考招生时不分专业,考生只需报名填写专业群名称,具体专业在入学一年后进行二次填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专业计划招生人数分配见表1。

表1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专业计划招生人数分配

二、按专业群招生需要权衡的问题

1.高职院校按专业群招生不可一概而论

各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学校定位、办学思路,按专业群招生不可按照统一标准和模式去要求[3]。因此,学校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以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明确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体目标,找准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位置、作用。各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学校类型、师资力量、教学计划等权衡实行按专业群招生的条件是否成熟。高职院校一旦采取按专业群招生的政策,建议还必须做到先部分范围试点、分阶段实施的实践探索。

2.实行二级管理的院校尽量不要跨学院招生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新增专业较多,有一些交叉学科的专业,这就造成了一些相近的专业分属于不同学院。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实行二级管理的院校不要把不同二级学院的专业按排在一个大类招生,否则对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教师管理等工作将造成难以深入开展、可持续实施的系列困难。

3.专业分流矛盾相对突出,动员及引导尤为重要

在专业群招生背景下,学校不可能再像以往一样能主动掌控学生的意愿性,因而学校将面临“相对矛盾”,即一方面,一些热门专业报名人数集中,导致师资力量、管理、实验设备等可能跟不上,无法提供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造成有限的教育资源不能充分发挥最大的效益;另一方面,一些冷门专业报名人数少,导致师资、设备运转不高,教学应有水平不能得到充分体现,从而对学校办学水平产生负面压力[4]。因此,专业教育的动员、就业指导工作的加强就显得尤为重要。

4.构建科学、合理的平台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构建平台课程体系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各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该课程体系必须强调课程的共性和选修的先后顺序,应尽可能做到课程性质相对、选修时间先后要求协调、选修对象基本固定等类型的课程在一个平台里。同时,相关课程的师资力量必须满足基本要求,可通过引进和在职培训等多种途径解决好课程团队建设问题,力求每门课有2位以上具有主讲资格的教师参与教学和课程建设[5]。此外,该课程体系应遵循独立与共同建设原则。课程体系内的每一门课程建设任务都要处理原来任课教师各自为阵,依据兴趣、爱好随意取舍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不一致等问题。通过单独和共同建设相结合,坚持开展课程建设研讨活动,使基础平台课程体系的各门课程教学和考试大纲科学合理,教学进度、教学计划一致,做到教考分离,教学满意度高,能满足专业群招生分流培养的教学要求。

三、按专业群招生分流培养的对策

1.确立正确的招生指导思想

(1)坚持人才培养新理念。以“加强职业基础、拓宽职业能力、注重因材施教、合理分流培养”为人才培养新理念,遵循“按专业群招生,按课程模块设课,按学生能力定向”的工作原则,搭建“三阶段”教育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定向成才,从而使学生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岗位任务与挑战,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2)构建适合于“厚基础、宽口径”培养要求的课程新体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甄选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基础、通识教育和课程综合,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形成和未来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使课程体系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要求。

(3)实行导师制,加强学生教育与管理。以“创新、创意、创业”为指导思想,加强对学生选专业、选课等方面的指导,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理性的选择性学习。建立人才需求信息调查和预测工作系统,定期开展人才需求预测,掌握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并及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得到体现,以便专业分流和专业的建设,提高就业率[6]。

2.树立前瞻性的专业群建设理念

(1)围绕职业岗位群构建专业群。职业教育的专业与职业有着紧密的联系,专业是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与职业岗位群具有一致性。专业群的构建要考虑企业岗位的设置背景,针对某个行业相关的职业岗位来设置专业,满足企业岗位群的需要,尽可能多地覆盖行业岗位群。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打包式”的立体化人才服务,减少企业人才招聘过程中的成本,畅通毕业生就业渠道,逐步形成相应的专业群[7]。

(2)培养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群教学团队。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群教学团队,既是专业群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者。教学团队建设不仅要考虑团队内职称、学历、年龄等结构,更重要的是要关注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应形成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教师团队。同时加强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广泛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承担教学工作,提高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

(3)建设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应以专业群内各专业的核心技能训练为基础,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实训基地应加强设备管理、工具管理、材料管理及教学管理,并通过科学管理,逐步形成系统的实训项目、配套的实训教材、一流的指导教师、完善的管理制度。只有建成教育改革力度大、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实训基地,才能够保障按专业群招生分流培养的硬件需求。

3.制定“三阶段”人才培养计划

制定以专业群课程平台为基础的人才培养计划分为三个能力课程模块,即公共基础能力培养阶段+专业核心能力培养阶段+综合拓展能力培养阶段(简称“三阶段”)。

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按专业群招生培养框架计划(见表2)为例,第一学年为公共基础能力培养阶段,课程设置包括全校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群平台课程;第二学年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阶段,课程设置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第三学年为综合拓展能力培养阶段,课程设置包括本专业的限选课程、专业群任选课程、顶岗实习与毕业作品等。在学院人才培养计划中,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顶岗实习与毕业作品属于二级学院管理范围内的必选课程。任选课程为校级管辖开设的人文修养类课程,学生均可不分专业进行选修。

表2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按专业群招生培养框架计划

4.实施“五步骤法”专业分流组织工作

按照制定的“三阶段”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在整个学习期内,需要有两次专业分流选择,分别是在第三学期和第五学期。同时必须配套相应的专业分流政策措施,才能保证分流的公平性,尽可能达到“按需分配”。这两次学生的专业分流工作可按照以下“五步骤法”来组织实施:

(1)准备阶段。成立二级学院学生专业分流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学生的专业分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定实施方案,确定专业计划接受人数及审定最终录取名单。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包括组织宣讲专业分流方案、组织学生填报专业志愿、汇总学生填报志愿、提出各专业预录取学生名单以及相关材料的收集与汇总。

(2)动员阶段。通过对学生不同层次的动员工作,使学生在充分了解各专业特色的基础上正确选择适合自己修读的专业。动员工作先后在院级、专业、骨干教师、优秀学生、实地参观中进行。

(3)报名阶段。完成学生专业分流的报名组织工作。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志愿和分流条件填报《分流志愿表》,并将《分流志愿表》在规定的时限内交回学院。有3个专业可供学生选择,如果没有填齐3个不同的专业志愿,视为该学生愿意服从学院调剂。专业分流工作领导小组的秘书负责统计学生填报志愿的情况。

(4)筛选阶段。一是确定人数。根据学生志愿意向,结合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学校的专业布局以及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等因素,确定各专业的计划接收人数、条件和办法,并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核算。二是筛选分流。按照各专业接收计划人数,各专业根据志愿优先、成绩排序的原则,从高到低依次录取,直至录满各专业名额为止。三是特殊处理。对于未能满足所填报志愿的学生,由工作小组负责调剂到还有剩余名额的专业修读。对于那些自动放弃自己选择专业权利的学生,由工作小组协调其专业去向。对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和奖励以及个别确有专业特长的学生,由学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由专业分流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决定其专业去向。

(5)公布阶段。专业分流结果要面向学生公示3天。在公示期内,学生如有异议,可向工作小组提交书面材料,由工作小组核实并给出初步处理意见,报请领导小组最终定夺。专业分流结果经学校审核通过后,上报教务处备案,并积极争取教务处对学生班级变更后部分必要的管理工作。专业分流结果一经正式公布,学生在第三学期开始应当按核定分流后的专业修读,不能随意变更,如确需变更专业和班级的,需按学校转专业的有关规定办理。

在以上专业分流措施中,如果专业报名人数不足20人的专业,且专业群其他专业可以容纳这些学生,则该专业后续培养计划(课程)取消;如果某专业报名人数超过了该专业能够容纳的人数,则通过设置筛选条件分流部分学生到专业群的其他专业。这样的选择和筛选机制,既给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也给了学生被分流的压力。同时,学校要增加对这些专业的资源配置,适当扩大专业的学生规模。由于学生专业分流工作十分复杂,可建议有关部门设计相应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由学生在网上进行报名,在计算机软件系统后台进行具体的学生专业分流工作。

按专业群招生分流培养是一种较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职教育在新形势下深化改革的成果,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期待着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作出不懈的努力,寻找适合各地区、各高职院校自身实际的人才培养之路,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建设。

[1]刘洪一,李建求,徐平利.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9.

[2]欧内斯特·L·博耶.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M].涂艳国,方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63.

[3]卢燕.论高等教育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必然性[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9(1):95-98.

[4]许玉清,李瑞雪.对“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思考[J].石油教育,2006(3):64-65.

[5]戴发山,黄世秀.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下平台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29):385-386.

[6]郑超美.本科教育按大类招生及培养模式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83-86,99.

[7]应智国.论专业群建设与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J].教育与职业,2006(5):34-37.

[责任编辑:丁金昌]

Problems to be Considered in Recruitment in Terms of Professional Group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A Case Study of Shenzhen Polytechnic

YANG Kailiang
(School of Automobile and Transportation, Shenzhen Polytechnic, Shenzhen, 518055, China)

Recruiting students in terms of professional group is an important change in the recruit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t takes the professional group as the division, recruits and cultivates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future professio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Shenzhen Polytechnic, discusses the problems to be considered in recruitment in terms of professional group, and presents the way to solve them.

Vocational colleges; Recruitment in terms of professional group; Professional division

G717.2

A

1671-4326(2010)04-0026-04

2010-06-30

杨开亮(1979—),男,湖北荆州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交通学院讲师,硕士.

猜你喜欢
分流学院院校
基于4G和5G上下行分流策略研究
涉罪未成年人分流与观护制度比较及完善
初等教育学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NSA架构分流模式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