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2010-09-17 02:52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王炜武华
北方牧业 2010年22期
关键词:活疫苗经济损失病原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王炜 武华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BRDC)是由多种病毒或细菌引起的牛肺炎、运输热、支气管炎等的疾病的通称,是因牛生产运输和早期断奶造成的主要的系统性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流涎、眼分泌物增多、咳嗽、高热、食欲下降、呼吸困难、精神沉郁等。BRDC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给养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 发病机理

BRDC的发生具有典型的应激激发联动特点,由多个致病因子或病原包括应激、病毒和细菌的共同作用引起,一般是由于长距离运输或早期断奶等应激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激发潜在病毒感染造成机体上呼吸道黏膜损伤,继发细菌感染,从而导致疾病发生。其中病毒的潜在感染是造成该病的重要原因,国内外研究表明,在呼吸道疾病中分离出的病毒包括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IBR,BoHV-1)、牛副流感 3型病毒(Bovine parainfluenza virus-3,PIV-3)和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virus,BRSV),此外,牛腺病毒 3型(bovine adenovirus-3,BAV-3)、牛腺病毒7型(Bovine adenovirus-7,BAV-7)、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V)等对该病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分离出的细菌包括巴氏杆菌、嗜血杆菌等细菌性病原和支原体等。

BVDV是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成员,与猪瘟病毒、边界病毒同在一属。该病毒是导致牛发生BRDC的主要病毒性因子之一,常常造成动物的流产、腹泻和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危害养牛业健康。由于该病毒具有BVDV1和BVDV2两个基因型及多个基因亚型,且均有两个生物型,临床表现为急性感染还能形成隐性感染,即所谓的持续性感染牛,这些牛平时不表现临床症状,一旦牛体免疫力降低即表现出临床症状,形成疫病的流行,给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IBR是养牛业中重要的病毒病,其致病因子BoHV-1属疱疹病毒科α亚科成员,病毒的基因组由编码约70个蛋白的双链DNA构成。目前,已知的病毒的蛋白包括33种结构蛋白和15种非结构蛋白,病毒的糖蛋白在病毒的复制和感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一些编码蛋白以免疫系统为靶标,造成免疫抑制。BoHV-1只有一个血清型,通常在自然感染条件下,牛是易感动物和带毒动物,猪、山羊等动物亦可感染。病毒的组织嗜性较广,可感染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眼结膜和胎儿。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发病畜和带毒畜。也可经母畜垂直传播给胎儿,病毒感染后可潜伏在三叉神经节细胞,在应激或免疫力下降时,病毒激活引起发病,正因为病毒的此特性,病毒一旦感染,将难以控制和消灭。

BPI3属于副粘病毒科成员,该病毒单纯感染牛仅仅引起轻微的临床症状,但该病毒可与其他病毒协同感染造成机体的继发感染,引起严重的肺炎。

BRSV是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病的元凶.也是造成BRDC的主要致病因子。集约化养殖的刚断奶的犊牛或青年牛多发,发病率可高达90%以上,死亡率l%~3%,早期断奶、长途运输和恶劣养殖环境等应激因子促进本病的发生,继发细菌可使死亡率大大提高。

上述这些致病因子除急性感染造成较大的死亡外,常常形成隐性感染,在机体应激的情况下导致发病。研究发现,除BVDV、IBRV单纯感染能造成急性病例外。BRSV、BPIV3病毒病单纯感染仅仅造成轻微的临床症状,但如果混合感染其他病原,在应激条件下,这两种病毒能够造成严重的疾病甚至死亡。

细菌的激发感染是加重BRDC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正常的牛机体携带的一种或多种细菌性微生物,这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不会造成牛的发病,但当机体受到应激刺激时,激发潜在的病毒对机体的免疫细胞产生损伤时。继发感染了巴氏杆菌、嗜血杆菌和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从而对牛体造成严重的损害。

2 危害

BRDC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且由于BRDC由多种病原感染造成,多病原感染对牛的危害构成极大地威胁。据报道,育肥牛在出生后的45日内是整个生长过程中最易感染疾病的时期,占整个生命周期疫病发病率的60%~80%,这个时期呼吸道疾病感染率在67%~82%,而因牛呼吸道疾病造成死亡的病例占到46%~67%。同时,因感染疾病造成的牛生长发育迟缓和产奶量下降等间接损失更是不可低估。据统计,养牛业中65%的疾病与牛呼吸道疾病相关,感染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35%或更高,在美国,每年因BRDC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在30亿美元。除此之外,牛单纯感染BVDV、1BRV等病毒也会造成牛的体重、产奶量下降等,根据笔者实际调查。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养牛业的快速发展和牛只的跨区域频繁调动,因应激造成的牛系统性疾病与日俱增,危害严重,但我国对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病原研究较少,对其危害认识不足,国内尚未有效地商品化疫苗可以应用,从而无法有效防制BRDC,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 防制措施

3.1 加强牛的饲养管理

在疾病发生的链条和影响因子中。首先要加强牛的饲养管理,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包括避免过度拥挤和及时清理饲养环境。断奶和运输后的3周内是疾病易发期,此阶段应注意加强观察,避免不同地区来源的牛混群饲养。

3.2 应激防制及疫苗免疫

由于病毒性病原是导致牛呼吸道疾病的启动器,因此,如何有效地降低应激,防制因应激造成的病毒感染是有效防制该病的关键环节。欧美等发达国家通过疫苗接种的方法来预防牛主要病毒病,并研究出了减少应激的治疗药品和针对牛呼吸道疾病的疫苗制品,主要包括以下4种:

3.2.1 IBR疫苗

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牛群均不同程度存在IBR的感染,通常对成年牛和免疫系统完善的牛危害较小,但对免疫力较低的牛危害较大,病毒常常与细菌混合感染,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发病。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能够有效地预防IBR,其中弱毒疫苗主要用于6月龄以上的犊牛,灭活疫苗主要用于种公牛和妊娠母牛。我国还没有生产和使用该疫苗。

3.2.2 BVD疫苗

疫苗用于BVD防制已有30多年的历史,随着BVDC的发展变化,科学家们对疫苗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实践表明,疫苗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减少疫病发生,降低经济损失。美国是最早应用疫苗防制该病的国家,目前已批准上市的商业疫苗达100多种。目前,最为有效的疫苗是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灭活疫苗对怀孕牛安全,但是其免疫期短,较弱毒疫苗制造成本昂贵,而弱毒疫苗免疫期长,却可能对怀孕牛不安全,因此,如何正确使用这两种疫苗有效防控该病是人们面临的问题之一。早期疫苗研制的主要目的是预防急性感染死亡,减少临床感染,降低经济损失,然而,后来人们发现,并不是每头感染牛都出现急性病例,只有持续性感染的牛才能导致致死性黏膜病,因此,防制持续性感染是当时使用疫苗的防制重点。1994年,美国和加拿大发生了由BVDV2引起的牛的致死性疾病,使人们重新认识到该病毒的复杂性,于是随后的疫苗研制的主导思想是既防止持续性感染又防制急性感染。

3.2.3 PI3疫苗

PI3单纯感染牛仅造成轻微的临床症状,但该病毒与IBR等混合感染后,加重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均可用于PI3的防制,但发生持续性感染的牛接种弱毒疫苗后容易继发感染,灭活疫苗可以较好的避免此问题。但灭活疫苗需要较大的免疫剂量。

3.2.4 BRSV疫苗

BRSV疫苗包括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由于BRDC多病原混合感染的特性,包含多种病毒或细菌抗原的多价和多联疫苗是目前BRDC疫苗研制的主要趋势,疫苗成分不仅包含 BVDV1和BVDV2,还包含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副流感3型和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等组分,这种疫苗可以最大程度预防BRDC的发生。我国尚无有效的疫苗应用于BRDC的防制,基层牛场发生牛呼吸道疾病通常采用大量的抗生素治疗,由于抗生素对病毒无效,使疾病往往得不到有效地治疗,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等单位针对该病主要致病因子BVD和IBR开展了相关流行病学、诊断和疫苗的前期研究,已经初步研制出BVD和IBR疫苗,该疫苗的研制成功,将为我国该病的防制提供物资保障。

4 展望

疫苗是国际上防制BRDC主要手段和有力武器,从国际上目前销售的动物保健品产品结构来看,用于防制BRDC的牛的保健品在国际动物保健品市场份额中独占鳌头,在全球生物制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市场巨大。当前,我国对BRDC的研究刚刚起步,全国流行病学背景不清晰,缺乏有效地致病机理及防制用品研究,给我国防制该病造成极大地困难。因此尽快加强BRDC的研究及其生物制品开发是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的必须也是我国生物制品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猜你喜欢
活疫苗经济损失病原
美国供水与清洁基础设施不足造成每年85.8亿美元经济损失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什么是减毒活疫苗
Pattern of acute poisoning in Jimma University Specialized Hospital, South West Ethiopia
下雪的代价
猪群免疫如何合理选择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