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妇女贴心的“小棉袄”:天津市河西区妇联“半边天家园”故事点滴

2010-09-17 07:37会文晖斌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0年5期
关键词:单亲大姐家园

■ 会文 晖斌

创业1

几十名下岗女工、女大学毕业生与妇女创业代表们围坐圆桌,交流经验。这些创业代表虽然来自各行各业,但却有一个 “交集”——都是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的下岗女工,而且在创业历程中也都曾获得过 “半边天家园”的助力。

“倾听、共情”小组活动助推创业

不久前,在柳林街东海里社区居委会的多功能室里传来阵阵热烈的掌声,原来这里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 “圆桌会议”——“半边天家园”成功创业分享小组活动。几十名下岗女工、女大学毕业生与妇女创业代表们围坐圆桌,交流经验。这些创业代表虽然来自各行各业,但却有一个 “交集”——都是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的下岗女工,而且在创业历程中也都曾获得过 “半边天家园”的助力,甚至就是从这种小组创业分享中迈出了第一步。

小组游戏、谜语、歇后语竞猜环节,使大家逐渐融化于共同参与的情景之中,模糊了 “讲述者”与 “倾听者”的界限,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成功人士竞猜环节,比尔·盖茨、李嘉诚和马云等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则激励着小组的每一个人。这些别开生面的小组活动内容打破了传统的 “台上讲台下听”的报告说教方式,将成功者与这些渴望创业的妇女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实际上,这正体现了 “半边天家园”将社会化工作理念引入妇女工作的努力,借鉴了小组活动这种国际通用的社会化工作方法,通过对成功创业实例的分享体验,为创业女性提供借鉴和帮助,同时推动 “半边天家园”工作向着特色化和精品化方向发展。

很快,今天活动的 “重头戏”——经验访谈环节开始了,大家的目光都落到了一个人的身上,等待她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这个众人瞩目的焦点就是从下岗女工变身成为“创业明星”的房娜。

1987年下岗后,房娜也遭遇过不断求职、不断失败的辛酸。 “在多次求职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许许多多和我一样没学历、没技术、年龄大的姐妹,大家找工作真难啊!我有过做一线家政员的经验,这时我有了朴素的想法,能不能把大家都组织起来自主创业?”房娜的想法得到了区、街道妇联的大力支持,经过 “半边天家园”协调,房娜申请到了女子小额贷款,为她毅然走上自主创业之路打下了基础。1997年,房娜带领十多名下岗姐妹,成立了骎骎劳务中心,从事家政服务、医院后勤保障服务等工作。十几年来,在区妇联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植和帮助下,房娜带着姐妹们辛勤劳作,艰苦创业,逐步打开了市场,“骎骎家政”这块服务品牌终于在社会上叫响。

谈到当初挖到 “第一桶金”的艰辛,房娜记忆犹新: “姐妹们都憋足了劲,每人手里一把小扁铲,腊月里蹲在医院的厕所里铲尿碱,跪在地上用铁刨花擦地……”讲到动情处,房娜潸然泪下,而周围听得入神的姐妹们也都唏嘘不已。不知不觉房娜讲完了自己的故事,如梦初醒的 “听众”们纷纷提问: “房大姐,我今年45岁了,这岁数创业晚吗?” “房大姐,要申请小额贷款需要什么条件啊?” “而有的更直接干脆: “房姐,您那儿还要人吗?我去您那儿行吗?”……

此时,活动中已没有成功者与下岗者,而只有创业道路上的先行者与后来者。谁又能肯定那些倾听的下岗女工中不会走出另一个房娜呢?在彼此 “零距离”的倾听、讨论中,成功者的经验得到了最有效的吸收。以这种 “倾听、共情”的社会化工作方式,“半边天家园”不但成为了下岗女工等弱势女性的家,也成为了像房娜这些成功女性的家,使她们拥有了一个把自己的经验回馈社会的平台。这正是河西区 “半边天家园”在助推妇女创业上的特色。

关爱2

“阳光关爱”为单亲困难母亲提供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发展救助、心理抚慰、子女教育、特困救助六大方面服务,自2008年至今,已有近千名单亲困难母亲获得救助。

阳光关爱,给困难妇女“雪中送炭”

扶危济困,为困难女性当好 “娘家”,永远是妇联工作的重中之重。河西区妇联以 “半边天家园”为载体开展的 “阳光关爱”系列行动,针对以单亲困难母亲家庭为主的妇女儿童,自2008年开展以来已打造成为救助困难女性群体的品牌,让困难妇女感受到 “雪中送炭”的温暖。

41岁的高大姐自从离婚后便与儿子相依为命。由于前夫残疾不负担孩子的抚养费,抚养孩子的重担便落在了她柔弱的肩膀上,压得她透不过气。高大姐失业多年,由于年龄偏大、缺乏技能,难以找到稳定的工作,只有依靠微薄收入维持娘儿俩的生活。尽管她拼命地打工赚钱,却依然无法改变经济的拮据。眼看孩子的学费没有着落,高大姐急得失眠。社区 “半边天家园”了解到她的情况后,当即协调有关部门为她申请了低保,为她解了燃眉之急。

“漏屋偏逢连阴雨”,正当高大姐的生活有所起色,母子俩准备开始迎接新生活之时,一场无妄之灾却降临到这个家庭的头上。2009年2月,高大姐在 “半边天家园”为困难单亲女性组织的妇科查体中,被诊断出子宫肌瘤,而且体积巨大,必须马上手术!噩耗传来,对高大姐一家不啻一声晴天霹雳。一贫如洗的家境、近乎“天文数字”的医疗费用,两相对照下,她几乎绝望了,整日以泪洗面,甚至一度放弃了治疗, “当时就不想治了,要是治不好不是白扔钱吗?反正这点积蓄也不够治疗的,不如把钱给孩子留着上学吧。可又一想,我死了以后,孩子怎么办啊!”

就在高大姐一家陷于绝境之时,“半边天家园”伸出了援助之手。 “无论如何,救人要紧!”社区 “半边天家园”的工作人员一边劝慰高大姐,一边马不停蹄地协调有关部门,以便让她能及早手术。2009年4月,在区、街妇联的关怀下,高大姐成功申请了“阳光关爱”单亲母亲手术救助,安排了手术医院和大夫,并免除了大部分医药费,及时完成了手术。术后她的身体极度虚弱,走路都很困难, “半边天家园”的志愿者们又多次到家中看望并送来慰问品,帮助她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高大姐手里捧着这些慰问品,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泪却早已夺眶而出。现在,高大姐已恢复了健康,又开始为一家的生计而奔波。不久前,她将一面锦旗送到区妇联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半边天家园’和妇联就是我家的 ‘及时雨’ 啊!”。

自2008年至今,已有近千名单亲困难母亲在 “阳光关爱”行动中获得救助。为提高救助的针对性、有效性,区妇联对全区50岁以下单亲困难母亲进行摸底登记,建立 “单亲困难母亲数据库”,详细录入其年龄、收入、居住地、身体状况、子女等基本情况,以此提供分类帮扶救助。在此基础上,“阳光关爱”为单亲困难母亲提供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发展救助、心理抚慰、子女等基本情况,以此提供分类帮扶救助。在此基础上, “阳光关爱”为单亲困难母亲提供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发展救助、心理抚慰、子女教育、特困救助六大方面服务,既包括直接财物帮扶、免费查体、免费健康保险等 “授人以鱼”的内容,又有提供就业培训、协调创业贷款等 “授人以渔”的方面,涵盖了困难妇女需求的各个方面,为她们编织起一张生活保障网。

风采3

培养妇女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展示当代妇女风采一直是 “半边天家园”的题中之意。以各社区 “半边天家园”为载体的各种特色 “乐活”活动就成为了一道道别致的风景。

“乐活”态度展示妇女风采

所谓 “乐活”,就是指一种健康、快乐、积极的生活方式。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河西区妇联对广大妇女无微不至的关怀没有仅仅停留在物质层次,如何在 “仓廪实”之后提升妇女精神层次,培养妇女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展示当代妇女风采一直是 “半边天家园”的题中之意。以各社区 “半边天家园”为载体的各种特色 “乐活”活动,就成为了一道道别致的风景。

在今年庆祝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百年华诞的大会上,一副巨型画屏格外引人注目。画屏大气磅礴,长2.4米,宽1.6米,四五个人才能勉强将其立起来。画屏表面用1380朵各色丝花镶嵌出了 “100”字样及妇联标志,寓意百年 “三八”节。可是有谁知道,如此佳作竟是出自几名社区中热爱手工艺的退休妇女之手。她们就是东舍宅社区手工艺编制组成员。

编织组发起者之一、70岁的李凤兰大妈告诉记者: “起初大家就是自己编着玩,咱社区的‘半天边爱园’知道我们这个爱好以后,就鼓励姐妹们组织起来,还给大伙儿提供了活动场地,一下子把我们的 ‘瘾’ 给勾起来了。”从拖鞋、坐垫、纸巾盒到栩栩如生的 “孔雀”、以假乱真的 “水果组合”,东舍宅社区编织组的作品数不胜数,编织组的名声也渐渐在社区里传开了。成员郝秀英大妈说道: “现在编织组已有30多名成员。大家编织这些作品,不为别的,就为图个快乐。用流行的话说,我们是一群 ‘乐活族’。”

如果说社区编织还只是一方小天地的话,那么友谊路街的妇女手工艺品网店则是一个连线全球、展示风采的平台。现在,只要输入网址http://shop60498515.tobao.com/,或在网上搜索 “巧手坊”等关键词,就可进入淘宝网 “友谊家庭巧手坊”,在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中尽情选购。

据街 “半边天家园”负责人介绍,网店由街 “半边天家园”建立并维护,姐妹们只要愿意,随时可以把作品发布到网上。如果顾客有需求,网店还可以接受定制,组织妇女集体制作。网店不但为那些家庭贫困的下岗姐妹增加收入开辟了途径,更是为心灵手巧的妇女朋友搭建了一个交流技艺、沟通感情,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才艺的舞台。网店开业首日就有28位社区妇女的8大类117件作品上线,当天点击率就突破千人次大关。56岁的张大妈这次精心挑选了7件 “刻瓷”作品挂在了网上,她告诉记者: “我以前连键盘都敲不利索,更别提网上开店了。现在不管你是在哪国,只要点几下鼠标,就能在网上看见我的那些作品,甚至卖出去。这下,咱也变成网络朝人啦!”

柳林街 “三八”节前夕举行的家庭节能环保小发明、小窍门擂台赛,则为遍身红装的妇女节增添了一抹环保之绿。来自数十个家庭的妇女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她们带来的116件得意之作大都来自居家生活中的“边角废料”。

其中,来自于王桂荣大妈和老伴儿张金泰的 “家庭污水过滤器”堪称翘楚。 “一次看电视里的环保节目,她就给我出了道难题: ‘你能做到一水多用、一水反复用吗?’我就铆上劲儿了,自己画图、设计、选材、制作,她给我打下手,我们用了一个月,终于造出了这台 ‘家庭污水过滤器’。这发明算我们俩的,可好不容易等到展示了,她又病了,只能我一个人来了。”张大爷无可奈何地苦笑着。街 “半边天家园”负责人、活动组织者介绍说: “普及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离不开一个个家庭,而妇女是家庭生活的主角。妇女们积极参加这次活动,不但为各个家庭交流节能环保的经验、窍门儿搭建了平台,也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培养了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猜你喜欢
单亲大姐家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单亲妈妈如何谋划未来
寻找失落的家园
臭大姐,香大姐
十大姐随想
绿家园
单亲妈妈以爱的名义把女儿拉下水
单亲妈妈张柏芝
当“大姐”遭遇“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