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浮动月黄昏

2010-09-19 05:37马佳妮
中学生优秀作文·高中版 2010年9期
关键词:香气文人

马佳妮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瘦影横斜。兀自开放,兀自凋零。此恨何人省?白梅之恨,亦是放翁之恨。青山外,子规泣血的啼鸣。

曲终人散,满腔愁苦凝结为一脉清香一冷冷的,缘自孤独的花朵;淡淡的,弥散于黄昏的风雨;暗暗的,浸润在子夜的月光里。这香气自屈平的太古吹米,贯绝千百年来中国文人的胸臆,为他们流动的文辞注入似有还无的灵气,为他们微薄的身躯笼上清雅高呇的气质。

“香”这一意象多见于咏花诗词,且常用于传达花的神韵和品性。香气于此已不再是风中无形的分子,它可嗅,可见,可听。它是勾连花与人的暗线,是无觅处的佳人残存的一丝踪迹,一缕余音。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是遗世独立的君子,清净的馨香由心生发。花香亦是人香。

书香墨香乃至酒香,填满了文人雅士的生活间隙。松花酿酒,春水煮茶,这香充盈了山间隐士的精舍;读书消得泼茶香,这香见证了才人夫妇的闲情雅致;琴棋书画诗酒花,这香是羁旅天涯的墨客相识的契机。或淡或浓的香气,点缀了敏感的文人抑郁的日子,包含着他们几千年来的生活理念——诗意地柄居。苦涩的茶,泛黄的书,浓重的墨,辣口的酒,更多地象征着一种生活情趣。

古人爱熏香——趴在一个大香笼上,贪婪地抱裹住升腾起的烟雾;或在腰间系一精巧香囊,将植物的精髓随身携带。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屈子行吟泽畔,身上佩着江蓠辟芷与秋兰,一步一叹,步步生香;三五佳节,花灯如昼,香雾扑面,混着甜美的欢愉。纤纤玉步,挪移于满布椒香的殿阁。更有佳人,冰肌玉骨,吹气如兰,体有异香,绝世独立。飘若惊鸿,留一段迷惘的香气供后人凭吊,衣香鬓影太匆匆。体香,亦是美人的专属。

君子如兰如玉,切磷琢磨下透出质朴的气息,燃起温暖的轻烟。空谷幽兰的绽放,等待的是以云为车以风为马翻越层崖的观众;蓝田美玉的成熟,憧憬的是漫溯河边涉水而来的伯乐。文人相逢,往往“闻香识人”。有道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肚中的笔墨经了多少岁月的烘焙,受了多少思维的催化,举手投足间便展露无遗。疏食饮水,曲肱而眠是他们的信仰;三顾茅庐,虚席受教是他们的梦想。君子之香,是脱俗的气质,宛如香水的后调,温婉蕴藉,微弱而不散,平凡却耐人回昧。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禅宗是佛教在中国的土壤上开出的绮丽花朵,是一个香气四溢的世界。夜来风起满庭香,吹落桃花二三五树。顺从香气的指引,同归生命之本真吧。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孟浩然,王摩诘,青莲居士,他们将己身化作白莲,献于释迦光辉的足底。被尘埃荫蔽的心灵,归于澄澈空灵。

撷取一个“香”字,探寻中国文人的心灵世界,一段段风景在我眼前铺开。点数一番,那“香”总是藏而不露,却暗地里勾人心神;那香总是淡极,仿佛香气的主人为了躲避喧嚣而隐遁到了某处;那香总是冷色,透着清雅同样透着孤绝;那香总和高士妙人相伴,而极少停驻于短褐黔首的身畔,像煞了中国文人。或者说,这香那香,是他们内心的表达。

中国文人于笔者看来是一个矛盾的词,可爱可气可笑亦可叹。明明干禄心切却偏言舟楫,明明穷途末路却穷酸嘴硬,明明被世界遗弃却要说是我遗弃了世界,明明皇帝都降了却还要顽抗到底。殊不知阳春白雪必然曲高和寡。情疏迹远的乖僻,茶熟香温的自适,木兰舟上的清泪,辛夷花下的眷恋,隐藏着一种病态的自命清高和孤芳自赏,流传到孔乙己的嘴边,俨然成了落魄。看客的笑声渐远,只剩死一般的沉默。

夫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窘迫如此,子贡的质问被他一句“君子固穷”淡定地化解,却化不开千年后的我心头的郁结。既然我们都微渺如芥子短暂如蜉蝣,何必执著于那不可为?既然个体于体制正如蛋之于高墙,何必争先恐后地受那炮烙热瓮?文天祥,于谦,方孝孺,东林党人,他们留给我的是一串串问号。夫子,天地太大,我对它没有概念。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

——苏轼

前文提到的香在诗文中被具体化、多元化,读者的各种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切实地感受到这看似难以言说的无形之物。而在画作中,高明的画家则采用诸如晕染、留白的技巧,甚至蜂蝶飞舞的暗示,辅以清净淡雅的设色,达到人立于画前,而感花香拂面的境界。赵佶《腊梅山禽图》有“朱栏白雪夜香浮”之味,南田《碧桃图》含寂寞无可奈何之境,蹁跹的粉蝶更是将“踏花归去马蹄香”的意境完美传达。

中国文人就这么玩弄着抽象与具象,玩弄着世人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他们执拗地行走在似与不似之间,追逐黯淡的原石而舍弃耀目的金属,穿过娇艳的牡丹打捞素色的芙蓉。更为神奇的是,久而久之竟成了时人追慕的风尚,千金亦为之一轻。

然,或许上述种种,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的精神苦闷。诚然,画玉书石花象征着他们对艺术化生活和完美人格的追求,但或许就是在外碰壁后才会转向精神世界安身。纵观千百年来兼长于文辞与哲理的诗词,作者感情无不经历了一定的波折起伏,最终在出世人世间求得平衡。不忍乘风归去的子瞻经过了天上人间的踌躇,最终柄留于西湖中的三座小塔,宣纸上的几笔枯墨。不甘于鏠蒿的太白觉醒了长安三年的春梦,倚花而眠,抱月而终。

由此观之,他们是陷入矛盾最深的一群。在儒道释三家的共同影响下,在现世与来世、超脱与执著的拉扯间,他们只有采用“拿来主义”,用喝来顺口的酒平抚心中块垒,用古刹钟声压制内心的毒龙,驾一叶小舟寻觅险恶波涛中的自由。他们身陷理想与现实,官本位教育与艺术化理想生活,清洁的自我与污浊的世间的重重矛盾,唯有顾影自怜般互相舔舐着伤口。

文人充满知识与思考的内心是复杂的,他们的痛苦与人类普遍的迷茫存在一致性,同时也存在复杂因素综合而成的特殊性——不仅在于理想与现实,还在于理想与理想,现实与现实,_=者相辅相成相生。如果说谁有资格仰天大笑出门去,相忘于江湖的话,便是他们了罢。然而纵使伤痕累累,人事已非,他们始终在用赢弱的翅膀挣扎,用滴血的喉咙歌唱。粉身碎骨的折磨,无人欣赏的际遇,误落泥淖的宿命,他们都一笑置之。天悠悠地悠悠,洪水滔天的大地上,他们的身影孑然屹立。不愁明月尽,为有暗香来。是什么支撑着他们?

或许是一种信仰罢。一种我未曾拥有未曾理解的力量,可以消释忧伤和迷惘,可以指明前路和征途,可以免于陷落存在主义幽深的漩涡。质本清来还洁去。纷纷开且落。他们就像月下的梅花,清瘦,淡雅,昭示着生命不妥协的倔强,膜拜着美的宗教。香气如古井中渗出的泉水,浸润后人的心田。

怨而不怒,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历尽尘劫不改其温柔敦厚。

美是世界的宗教,唯一的资格是虔诚追寻的信念。庙宇楼台消逝,缕缕香魂不朽。

猜你喜欢
香气文人
香气袭人
诳语
香气实验室
春日香气
香气锁定狙击心中的他
与生活自然为伍的夏日香气
千万别说我是文人
为“文人”正名
文人气
这世上少了文人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