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课学生压力来源调查

2010-09-20 00:46高守清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15期
关键词:压力感均值层面

高守清,魏 冲

(河西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

高校体育课学生压力来源调查

高守清,魏 冲

(河西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

高校;体育课;压力

由于高考压力和中学体育缺失,造成学生对高校体育课压力越来越大。研究构成学生压力程度及因素,对深化教学改革,制定符合时代特征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培养身心健康的大学生有现实意义。

1 方法

1.1 问卷设计

采用无约束短文法设计问卷[1]。要求学生以“高校体育课对你有压力吗?如果有,你认为压力来自哪些方面?”为题,撰写一篇短文。阅读、梳理短文,共挑选出30个描述压力的句子,组成压力来源问卷项目(A1~30)。为了解学生对压力程度的认知情况,在问卷最后附加2个反映学生总体压力感的项目(A31.你认为体育课的压力程度怎样?A32.你的总体压力感程度怎样?)。这样,就组成一个包含32项的高校体育课学生压力来源问卷。

1.2 对象

河西学院2007、2008级学生。随意抽取6个项目(武术、足球、健美操、篮球、排球、乒乓球),2个平行班(每班35人)的学生。教师发放和收回问卷。共发放问卷420份,收回有效问卷420份,有效回收率100.00%。

1.3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5级评分方法。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选择。压力程度分为极有压力、很有压力、有些压力、稍有压力、没有压力,分别赋值5、4、3、2、1分。所获数据全部输入计算机,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对体育课压力程度的认知和自我压力感状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学生对体育课压力程度的认知总体均值(3.50)处于4(很有压力)和3(有些压力)分之间;自我压力感均值(3.13)处于4(很有压力)和3(有些压力)分之间。学生对体育课压力程度的认知高于自我压力感(3.50>3.13)。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篮球、排球、乒乓球的均值为3.77、3.60、3.51分,略高于总体均值3.50分。方差分析显示,不同项目的学生在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F值显著水平为0.593、0.892,P>0.05。男生对体育课压力程度的认知均值略低于总体均值(3.35<3.50),女生对体育课压力程度的认知均值略高于总体均值(3.54>3.50)。男生自我压力感均值略低于总体均值(3.02<3.13),女生自我压力感均值略高于总体均值(3.19>3.13)。在作均值比较和t检验时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学生对体育课压力程度的认知和自我压力感状况

2.2 学生压力程度分布状况(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学生对体育课压力程度的认知主要表现在很有压力和有些压力2个程度上,分别占38.57%和25.71%;在自我压力感方面,压力程度也主要集中在很有压力和有些压力2个程度上,分别占27.86%和26.67%。学生对体育课压力程度的认知高于自我压力感。

表2 学生压力程度分布状况

2.3 学生压力来源

学生压力来源在问卷中的排序是随机的。为了掌握各项目的差异,通过转换计算,运用比较平均数法,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A2、A27、A5、A19、A26、A29、A25、A21、A24、A8、A17、A20、A18、A23、A6、A22、A9、A10、A28、A13、A11、A16、A14 、A12项目的均值在3.20~2.50分之间,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以上项目具有较高鉴别度,能够鉴别出不同学生的压力程度。学生压力来源排序见表3。

2.4 体育课学生压力来源分析

表3 学生压力来源项目排序

经过主成分因素分析和最大方差旋转后发现,学生压力来源为10个因素,可解释的方差比率为55.90%。根据体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知识,对抽取的10个因素进行专业分析,10个因素层面所包含的项目如下。

因素层面一:A25、A10、A28,共3题。上体育课比较压抑,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活动,不能够进行适当的发泄,对所学内容没有兴趣,对自己的身体素质持怀疑态度。

因素层面二:A20、A2,共2题。对体育课有恐惧心理,害怕考试不过关。例如,学期末素质测验时有学生这样描述,“担心有体育课那天的到来,随着时间的临近,心情越来越紧张。”

因素层面三:A12、A19,共2题。学生的爱好需要、交往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一些心理障碍,平时缺少固定的学习伙伴。

因素层面四:A8、A17、A13,共3题。包含学生的自我意识、自信心、自卑心理。

因素层面五:A21、A22、A24,共3题。学生缺乏有效锻炼,意志力不够坚强,缺乏亲身体验的机会,对动作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上。

因素层面六:A27、A11,共2题。曾有受伤经历,对技术动作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动作练习会带来再次伤害,存在恐惧心理。

因素层面七:A29、A23,共2题。不能经受挫折,教师纠正错误动作在他们看来很伤自尊。

因素层面八:A5、A14、A16,共3题。对体育课缺乏正确的认识,对高校体育课没有心理准备。

因素层面九:A9,共一题。学生需要鼓励和表扬。表扬和鼓励是一种肯定,而不是评价。表扬和鼓励能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因素层面十:A6、A8、A26,共3题。体育课涉及学生很多切身利益,如评优、毕业等。

3 结论

3.1 体育课使学生有较大压力

学生对体育课压力程度的认知是比较高的,不同项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学生对体育课压力程度的认知和自我压力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非常陌生,考试时素质测验比例过高,学生对高校体育课有不适应感。

3.2 学生压力有明显增大趋势

在对体育课压力程度的认知方面,没有压力的学生占10.71%,极有压力的学生占13.57%;在自我压力感方面,没有压力的学生占18.10%,极有压力的学生占7.62%。但是在很有压力和有些压力程度上,两者之和却分别占66.43%和52.38%。总体出现两头小、中间大趋势。

3.3 体育课学生压力来源较多

经过主成分因素分析发现,学生压力来源共有24项因素,分为10个层面。根据体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知识,对因素进行分析和汇总,认为因素涵盖面较广,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学校环境,体育资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试标准,教师行为,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原因。

4 建议

(1)教师应高度重视高校体育现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高度责任感。

(2)引导教师重视学生压力影响因素,挖掘体育教学内容中的心理因素。提高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元认知和情感处理能力。培养学生对技术环节的认知能力。

(3)积极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需要关爱、需要和谐。要营造让学生喜欢的体育课学习氛围。

(4)重视学生中弱势群体的体育方式和评价标准研究,帮助他们完成学习任务。

(5)重新审视体育课程体系,使体育课真正为学生的身心健康服务。学校、教师要从根本上了解和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多样需求。

[1]邵光华,顾泠沅.关于我国青年教师压力情况的初步研究[J].教育研究,2002,227(9):20~21.

G807

B

1671-1246(2010)15-0108-03

猜你喜欢
压力感均值层面
为何压力越大越能吃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灵魂画手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海南省大学生心理压力感现状调查研究*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
关于均值有界变差函数的重要不等式
关于广义Dedekind和与Kloosterman和的混合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