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一节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实施

2010-09-20 00:46韩清晓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15期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

韩清晓

(濮阳市卫生学校,河南 濮阳 457000)

“新生儿窒息”一节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实施

韩清晓

(濮阳市卫生学校,河南 濮阳 457000)

新生儿窒息;信息化教学;教学设计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把全省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到新的水平,2008年河南省卫生厅举行了首届卫生职业院校优质课教学大赛,全省所有大、中专院校参加,每所院校推选出3~5名教师参加优质课评选。笔者讲授的“新生儿窒息”章节在本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现将本次课的教学设计论述如下。

1 教学对象及教材

1.1 教学对象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2006级三年制助产专业二年级学生,初中毕业考入卫校学习。已学有关妊娠、分娩的生理及病理学等相关知识,为学习本次课奠定了基础。

1.2 教材及讲授内容

所用教材为《产科学基础》(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新生儿窒息”一节是产科学基础的重点,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是助产士必备的技能。

1.3 课型及课时

采用理论课教学,1学时(50分钟)。

2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及社会需要制定课时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

(1)熟悉新生儿窒息的定义与病因、预防措施;(2)熟练运用Apgar评分标准判断新生儿窒息程度;(3)掌握复苏方案,初步掌握复苏方法。

2.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展示、演示、讲解、观看音像资料、讨论、练习,激发学生思考,使其进一步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紧张有序的工作作风,树立分秒必争的意识,认识到时间就是生命。

3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判断新生儿窒息程度以及掌握新生儿窒息的预防措施、复苏方案、复苏流程、复苏方法是教学重点,其中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法是难点。解决措施:采用观看音像资料、图示、讲解、导入病例、课堂操作演示、课堂测试、课后作业训练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

4 教学设计思路

采用自制Powerpoint 2003演示课件辅助教学,教学内容主要以课件来呈现。

4.1 教学内容构思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全世界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助产士直接参与新生儿窒息的复苏过程,复苏方法是否正确、复苏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新生儿的预后。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应掌握复苏措施与方法。为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和伤残率,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联合强生儿科研究院于2004年7月在我国启动了为期5年的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简称项目),此项目的培训对象是新生儿科医生、产科医生、护士、助产士及其他行政人员。培训目标是5年内建立一支遍及全国的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人才队伍,确保我国每家医院的每个分娩现场至少有1名受过复苏培训的医务人员在场[1]。至2008年,该项目已实施4年,几乎覆盖了全国各个省份。由于目前我校助产专业所用教材《产科学基础》仍是2002年版,有些知识与培训项目中的要求有明显出入,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为此,在讲解本节内容时,融入项目中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新流程及方法,使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与临床接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2 教学课件构思与制作

将教学内容(新生儿窒息的定义与病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复苏流程与方法)标题制作成导航目录,点击即可进入需讲解的内容。将“新生儿窒息复苏新流程图”设置为渐进式呈现模式,即将复苏新流程图(见图1)中的各个项目设置为自定义动画,点击鼠标即可呈现,并将流程图中的各个项目设置成超级链接形式,与相应的具体复苏方法相连,步步深入讲解,界面简洁,条目清晰,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

总之,设置课件正文时应根据教学需要,充分考虑使用的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如何布局,力求界面简洁并符合专业特点,交互性强,导航清晰,操作简单,单击鼠标即可完成操作;课件展示的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实用性强,能够有效化解难点;视频清晰可控且不占页面空间,在幻灯片相应的位置有动作按钮,点击按钮,即可观看视频。

4.3 课堂板书内容设计

在使用课件辅助教学的过程中,插入必要的板书,可达到进一步突出重点、增强学生记忆的目的。让学生适时变换视觉媒体,也可以激活学生大脑新的兴奋点,从而使其保持注意力集中。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案,即国际公认的ABCDE方案是重点中的重点,采取板书的方式,解释ABCDE每个字母代表的中文含义及按照顺序排列的重要意义。

图1 新生儿窒息复苏新流程图[2]

新生儿窒息复苏ABCDE方案:A(airway)清理呼吸道,B(breathing)建立呼吸,C(circulation)维持正常血液循环,D(drugs)药物治疗,E(evaluation)评估、评价(贯穿于整个复苏过程中)。

5 教学方法及教具准备

5.1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仿真影文教学法、病例讨论法、对比分析法、演示法、师生互动教学法等多种方法综合使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教学理念由以教师教为重心转向以学生学为重心,并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

5.2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室、Powerpoint教学课件、新生儿模型、吸球、面罩气囊简易呼吸器等。

6 媒体资源应用方案(见表1)

表1 媒体资源应用方案

7 教学过程

7.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

导语:有位作家曾说:“人的一生中有很多重要阶段,而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在子宫内;人的一生中有很多重要日子,而最重要的一日是出生的第一日。”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一个人在子宫内阶段遇到的危情——胎儿窘迫,现在我们来学习出生第一日的危情——新生儿窒息。

随即(利用课件)伴随着舒缓动听的音乐,在郁郁葱葱的绿荫背景映衬下呈现出“生命之源,我要自由呼吸”的红色文字,并配以缓慢转动的裸体新生儿(让学生感悟生命)。

导语:“生命之源,我要自由呼吸”是每个人生命中的第一需求,若新生儿出生后不能自由呼吸,就是新生儿窒息(由课件展示出醒目的美术字——新生儿窒息)。

7.2 讲授新课(38分钟)

首先解释学习“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意义(2分钟);其次利用课件展示并适当解释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2分钟);再次利用课件展示本次课教学内容导航目录(新生儿窒息的定义与病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复苏流程及方法),并依次讲解(34分钟),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下几方面。

(1)强调关键词。讲解新生儿窒息定义时,强调关键词,设置成点击即出现关键词下彩色划线的形式,以引起学生注意。

(2)学法指导。在讲解新生儿窒息临床表现时,告诉学生不要死记硬背轻度和重度窒息的临床征象,让学生掌握“正常分娩”章节学过的Apgar评分表,按照Apgar评分标准,就能准确判断新生儿有无窒息及窒息程度。

(3)观看音像资料并对观看内容进行检测。学习新生儿窒息的“预防措施”时,教师不讲解,先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强调应注意看、认真听。观看完毕采取选择题形式对学生进行检测,如“有关新生儿窒息的预防,哪项不恰当?”在讲解“复苏流程”中正压人工呼吸时,对于面罩气囊人工呼吸法,同样先让学生观看视频片段,然后提出问题,如“关于面罩气囊人工呼吸的方法下列哪项不正确?”以了解学生对观看内容的掌握程度并进行指正。

(4)插入案例进行医德教育。某孕妇在预产期前数天到一家三甲医院待产,在分娩过程中,胎儿电子监护仪显示已经出现了频发性晚期减速(提示胎儿宫内缺氧窘迫),由于医生马虎大意,未及时观察处理,仍对产妇应用缩宫素静滴催产,致使新生儿窒息死亡而引起医疗纠纷。让学生假设,如果自己是医生,应该如何处理?引发学生展开讨论,通过案例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

(5)学生活动。在讲解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中“初步复苏5项措施”时,其中3项已在“正常分娩”章节中学习过,让一名学生上讲台演示操作,了解学生对已学技能的掌握程度,并让其他学生对其操作进行评价。

(6)教师演示操作。在讲解“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时,教师利用新生儿模型及简易呼吸器演示面罩气囊正压人工呼吸的方法;利用新生儿模型边讲解边演示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利用新生儿模型边讲解边演示2种胸外心脏按压法(拇指法和两指法)。

(7)师生配合。教师讲解、演示完毕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方法后,让一名学生上讲台与教师配合进行正压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由教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学生进行气囊面罩人工呼吸配合,二者比例为3∶1[1,2],其他学生观看并进行评价。

7.3 技能达标检测(6分钟)

(1)图片辨认:课件展示出多个不同的新生儿窒息复苏体位及面罩放置部位图片,请学生指出哪个正确。(2)技能检测:①请一名学生上讲台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模拟操作;②请2名学生上讲台进行面罩气囊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模拟操作(注意胸外心脏按压幅度、二者的配合比例)。

7.4 总结(3分钟)

(1)新生儿窒息复苏分秒必争。强调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分段评估及应采取的干预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30秒。第一个30秒(A):快速评估,保温,摆正体位,清理呼吸道,擦干全身,必要时给氧。第二个30秒(B):评估呼吸、心率和皮肤颜色,必要时进行正压通气。第三个30秒(C):继续评估呼吸、心率和皮肤颜色,必要时进行正压通气加胸外按压。第四个30秒(D):重复评估呼吸、心率和皮肤颜色,必要时使用肾上腺素。其包括评估在内每步最多不超过30秒,然后切换到下一步,不能犹豫不决。

(2)新生儿窒息复苏黄金1分钟。无需等到出生1分钟评分后再复苏,而是在1分钟毕就已经迅速完成复苏A、B 2步。此时大多数窒息患儿得到救治。

(3)新生儿窒息复苏必须按程序进行。ABCD各步骤一定要依次序进行,施救时不能随意颠倒。应严格完成前一步再考虑进行后一步,否则达不到复苏的最佳效果。

7.5 布置课后作业(1分钟)

用课件展示作业内容:通过多样化的题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重点并激发学生思考,为其以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基础。如一些客观知识点可设置为填空题或选择题,论述题除强化其所学重点知识外,还应起到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目的。如“新生儿出生后1分钟Apgar评分为3分,你作为助产士应如何处理?”

8 课后反思

按照2006级助产专业教学大纲要求,“新生儿窒息”一节授课时间为1学时。介于目前“新生儿窒息复苏”已成为面向全国助产士、产科医生、新生儿科医生的培训项目,因此,不能拘泥于教学大纲要求,可根据社会需求、所学内容的重要程度及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授课学时。如本节课用2学时讲授,除将其中的“复苏新流程和具体复苏方法”进一步拓展延伸外,还能留出相对充足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技能达标检测,并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及对教学内容进行评议。

[1]虞人杰,叶鸿瑁,黄醒华,等.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试行稿)[J].新生儿科杂志,2005,20(5):234~239.

[2]沈晓明.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G424

B

1671-1246(2010)15-0049-03

猜你喜欢
新生儿窒息
复合辅酶辅助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疗效观察
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对专科医生基地学员培训的效果评价
亚低温疗法在新生儿窒息早期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护理
新生儿窒息延迟断脐的临床探析
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和复苏抢救的体会
窒息新生儿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临产前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观察
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分析和处理对策
电子胎心监护在产程中的应用与分析
62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