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城市群建设国家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国内外金融中心形成条件分析

2010-09-23 06:06杨小花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金融中心区域性武汉

杨小花 蔡 璇

(湘潭大学,湖南 湘潭 411105)

长株潭城市群建设国家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国内外金融中心形成条件分析

杨小花 蔡 璇

(湘潭大学,湖南 湘潭 411105)

建设金融中心可以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此,国内外各大城市都在提建设金融中心的构想,但金融中心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只要政府扶持就能建成。文章通过总结国内外金融中心形成的基本条件,比较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在中部六省金融中心建设中的各大优势,提出长株潭金融中心建设是可行的。

长株潭城市群;国家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条件

国内外金融中心百年来发展变迁的历史表明,不同层次的金融中心都有一定的成因,一个城市能否成为金融中心,关键是要看其是否具备建立金融中心的一系列软、硬条件,只有具备了基本条件才有实现的可能。通过对伦敦、纽约、苏黎世、迪拜国际金融中心和北京、上海、西安、武汉国内金融中心形成发展的历史考察,总结出金融中心的形成发展的主客观条件。

一、国内外金融中心建设的比较分析

(一)国际金融中心形成考察

1.伦敦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

第一次产业革命成就了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借助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 50年代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中傲视列强,伦敦也逐渐成为全球生产中心和世界贸易中心。伴随着 19世纪最后 20年国际金本位制的确立,英国积累了大量黄金储备,英镑成为国际贸易最主要的结算货币和支付手段,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在一战前得以确立,成为全球第一大国际金融中心。伦敦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与国际贸易紧密相连。英国将产品销往到世界各地,又将赚取的资金输回伦敦。国际贸易的发展进一步使伦敦将国内业务扩展到国际业务。伦敦成为资金供给方、需求方的中介,为世界贸易提供结算和融资服务,从而使伦敦金融交易日益活跃,大小银行相继产生,银行体系日益完善。另一方面,英国开始对外输出资本,在遍布全球的殖民地进行投资,成为最大的债权国。

2.纽约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

美国利用两次世界大战使经济实力一次再一次地飞跃,为纽约成为世界性的金融中心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美国1865年的南北战争,华尔街为北方政府提供资金支持,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纽约也因此超越费城,成为美国最重要的金融中心。1914年,一战爆发,美国选择中立,积极发展本国经济。1913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的 31%,1929年迅速上升到 48%,世界经济中心开始转移至美国。1939年二战爆发,本土又一次远离战场的硝烟。二战之后,在经济和政治利益的驱动下,纽约的贸易和金融活动日益繁荣,美国扩张资本输出。美元也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击败英镑,成为货币霸主,纽约与伦敦双雄对峙。美国利用政治手段和军事力量,在欧洲推行马歇尔计划,在亚非拉地区援助参战国恢复国内经济,纽约也将金融活动的触角伸向世界的各个角落。

3.苏黎世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

苏黎世位于瑞士北部,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非常适合人居住。苏黎世不仅是瑞士最大的金融中心,而且是西欧重要的金融中心。城内遍布各类银行 370余家,瑞士全国的主要银行,证券交易所和各类保险公司的总部或总行等都设在这里。长期以来,瑞士政治经济非常稳定,过去是永久的中立国,给人以安全稳定、不受外界干扰的和平环境印象,在瑞士,资本存放安全,资金移动自由,是始终保持货币兑换自由的国家,瑞士法郎也是世界上最稳定的货币之一,而且瑞士是世界上银行密度最大的国家,有“银行之国”的美称,瑞士银行以其最严密的保密制度闻名于世,被誉为“银行守护神”。而苏黎世又是最早的瑞士中央银行所在地。因此二战后苏黎世迅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4.迪拜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

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看,迪拜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立是较为成功的。由于迪拜相对其他的酋长国石油储量较少,只有约40亿桶,如过度开采 10多年以后就将告罄。面对石油的日益减少,以及对石油工业的过分依赖,发展经济多样化是迪拜的必然选择。建设迪拜国际金融中心,是迪拜近 20多年来经济多样化发展道路的延伸,也是其救 (强)国之策。迪拜在发展多样化经济时充分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是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交通枢纽——形成了“一个自由区、两个中心”,为迪拜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软硬件环境。迪拜为吸引外资于 1985年建立占地 100平方公里的杰贝勒·阿里自由区,在此开业的公司达到 2600多家,几乎所有国际知名企业都在此设立分支机构,其规模目前已居中东地区首位。迪拜充分利用其国际商贸的枢纽,现代便捷的海运和空运更使其如虎添翼,成为辐射海湾、中东、非洲、南亚和中亚地区 15亿人口的大市场。迪拜深谙此道,修建现代化的商用设施,采取低关税甚至零关税等优惠政策,打造自己中东地区“商贸中心”的地位。如今,阿联酋非石油贸易额的 74%是迪拜完成的。2002年,人口只有 110万的迪拜创造了 344亿美元的非石油贸易额。迪拜已成为中东名副其实的商贸中心,也是继香港和新加坡之后世界第三大转口贸易中心。打造中东地区“旅游中心”是迪拜又一个色彩瑰丽的梦。

(二)国内金融中心建设考察

1.北京全国性金融中心

目前已初步形成西城区金融街和朝阳区 CBD两大金融中心。西城区金融街如今已成为对中国金融业最具影响力的区域,汇集了包括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工商银行总行、中国银行总行、建设银行总行、中国人保总公司等在内的 530家国内金融机构、知名企业,区域内企业管理的资产达到 13万亿元,控制着全国 90%的信贷资金和 65%的保费资金运用。与金融街相对应的朝阳区 CBD及周边地区则集中了 80%的来京外资银行。目前,已入驻的外资银行、保险、证券公司及办事机构达 150余家,并集中了 200家中外律师、会计师、投资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初步形成以金融产业为龙头,金融保险证券、咨询中介、IT通讯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2.上海全国性金融中心

上海金融的突出优势在于金融市场体系比较完备,全国主要的金融要素市场机构都集聚上海。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首先锁定在人民币领域。计划在 2020年要基本形成适应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的、具有较高国际化程度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逐步成为人民币金融产品的交易、定价和信息中心。上海已基本形成多元化金融体系,即以具有行业领导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机构为骨干、中外资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逐步成为资金运营、资产管理、清算结算中心。人才作为金融发展的关键性环节,上海希望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活力迸发的金融人才支撑体系,逐步成为金融人才高地。上海正在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发展环境,包括基本形成符合我国实际和国际通行惯例的金融法律、税收、信用和监管制度。完成这些远景目标,需要相关具体金融政策支持。四大领域 (金融产品、金融机构、金融业务、发展环境)的金融政策或金融环境将支撑起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梦想。

3.西安区域性国内金融中心

西安浐灞金融商务区位于浐灞生态区核心位置的浐灞半岛中南部,西、北为三环路,东临浐灞、南到陇海铁路。陕西省政府在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以构建西部重要金融中心为目标,建设浐灞金融商务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吸引更多国内外金融机构来陕设立总分支机构。金融专家们认为,浐灞发展金融商务区,具有自然环境资源独特;影响力辐射西部,地理位置佳;交通便捷等优势。浐灞金融商务区将引导国内外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分支机构入驻。同时,浐灞金融商务区将深化金融创新,促进金融服务、研发和金融培训,形成有利于银行、证券、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聚集的良性发展格局。最终实现金融业与其他产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形成以金融为核心的商务产业集群,使西安真正成为西部重要的金融中心。

5.武汉区域性金融中心

武汉是华中地区最大的都市,中部六省经济中的龙头。武汉素有“九省通渠”之说,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很强的交通地理优势。武汉自 20世纪 90年代就提出要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多项金融改革与创新走在了全国的前列。2005年,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问题被写入武汉市“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围绕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推进金融资产重组整合。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健全融资中介服务体系,完善证劵、期货、信托等各类金融市场要素体系。武汉是中国人民银行武汉支行的所在地。经济基础和综合实力远远超过湖北省内其他的城市,2008年武汉 GDP达到 3960亿元,接近全省 4成,位居全国第13名,位于青岛、宁波之后,成都、沈阳之前。武汉建设金融中心的目标是“立足华中,面向全国,并与国际接轨的内陆金融中心”。武汉金融中心的辐射范围应当是长江中游、华中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为广阔中西部地区开放和开发服务,其运行模式应该是综合性、多功能、网络化的。发展模式是:在市场自发和政府扶持的合力推进下,把武汉构建成区域性、集成型、筹资型的金融中心。

二、国内外建设金融中心经验对我国金融中心建设条件的启示

从国外经验看,首先形成国际金融中心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支撑,经济稳步增长,以此带动金融的发展。如伦敦、纽约、东京的强大经济实力。其次,本国货币的国际通用地位也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条件,只有本国货币成为结算货币,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才有可能得以成功。比如英镑、美元的霸主地位。再次,区位条件和城市成为贸易中心、贸易港口也是成为金融中心的一大条件。最后,对一些经济实力欠发达的地区,建设特色的银行等各类制度也是集聚资金为其成为金融中心贡献力量,如苏黎世、开曼群岛等。从国内各大金融中心看,虽然基于国内资金流动而无须以货币兑换的国际地位作为条件,但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鲜明的金融服务特色也是形成国内金融中心的首要条件,其次是区位地理条件、信息的沟通以及商务环境等都是形成区域金融中心的条件,具体见图1。

图 1 金融中心形成的基本条件

由图知金融中心形成的基本条件有:1、雄厚的经济基础:金融中心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它不可能脱离地区经济状况而独立存在,所以金融中心的建设应以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推动金融中心的成长。2、坚实的金融基础:金融基础是决定一个城市能否够成为金融中心,能成为哪一层次金融中心的实质内容。首先,从“金融中心”的名称上即可看出它的一个主要特点和发展条件就是金融机构大量集聚。其次是发达的金融市场。建立一个庞大的金融中心必须有很发达的金融市场。此外,还要有相对较大的金融交易量。3、有利的区位优势:优越的区位条件是许多城市成为金融中心的重要原因。4、优良的商业环境:金融中心要求按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这就要求在构建区域金融中心的过程中有一个相对合理、宽松、有序的商业环境与之相适应,这包括政治环境、产业平台、法制环境、生活环境等。5、充足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源是金融服务业的核心资源,人才的优势也是区域金融中心最重要的竞争优势。综合以上分析,并根据国内外金融中心评估的指标体系,我们认为经济基础、金融条件、区位条件、商业环境和人力资本对金融中心的形成起主要的决定性作用。

三、长株潭城市群建设国家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实证比较分析

既然我们将区域的范围定位于中部六省,就不妨取长株潭、武汉、郑州、太原、合肥、南昌六个核心城市进行比较分析。

(一 )经济优势

近年来,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三市GDP已占全省的 39.22%。且在中部六省中,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在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本外币存款余额和本外币贷款余额等方面均遥遥领先于其他四省省会城市。从 GDP总值和增长率来看,长株潭城市群 2008年 GDP为 4565.24亿元,超过武汉的 3960.08亿元。2008你那 GDP年增长率为 31.88%,也高于武汉的 26.06%。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2003—2008年长株潭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8837.57亿元,年均增长 25.86%。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2003—2008年长株潭每年都略低于武汉,但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19.02%,高于武汉 15.27%。

可见,在 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这两个相对重要的经济指标中,长株潭城市群则在绝对量上超过武汉,为中部六省核心城市之首。从增长率上看,长株潭城市群一直处于稳定的加速增加状态,而武汉增长速度有一定的起伏,这表明长株潭城市群整体经济质量要比武汉更健康。虽然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长株潭城市群在绝对量上虽还稍微落后于武汉,但增长速度,各期指标增长率都要高于武汉相应指标的增长率水平,这表明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差距在不断减小,赶超武汉指日可待。

(二 )金融优势

首先,从金融交易量来看,若以中部六省核心城市金融机构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来度量金融交易量,则 2003—2008年长株潭的年均增长率为 20.12%,高于武汉的 17%;长株潭平均贷款余额为 2908.8亿元,低于武汉 3204.75亿元,但长株潭的年均增长率为 18.55%,高于武汉的 17.23%。

其次,从金融市场来看,2007年长株潭拥有证券公司 7家,期货公司 4家,证券营业部 48家,证券总成交额 13708亿元;上市公司 27家,总融资额 100.44亿元。有保险机构 65家,年保费收入达 81.61亿元,平均保险深度为 2.36%,保险密度为 615元/人。以上指标在中部六省核心城市中均居前列。

最后,从金融机构集聚来看。长株潭城市群是全省金融机构的聚集地,各项金融指标都排在全省首位,银行业金融机构相对完善,目前已拥有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省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四大金融调控监管机构,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省分行,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省分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汇丰银行等股份制银行长沙分行,农村信用社省联社,长沙银行、湘潭市商业银行、株洲市商业银行以及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办事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湘乡村镇银行等。另外财富证券、方正证券、中辰期货等金融公司总部设在长沙。同时,长株潭城市群拥有省内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保险、信托、证券、期货、财务公司等各种金融机构,金融品种齐全,金融服务功能较为完善。在中部六省核心城市中,除武汉拥有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的优势外,其他城市并不比长株潭更具优势。

(三 )区位优势

长株潭城市群地处湖南中部,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沿线,东承“长三角”,南连“珠三角”,北接“京津冀 ”,四启“成渝”,具有独特的综合区位优势,是我国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纽带和桥梁。长株潭城市群交通十分发达,京广、浙赣、湘黔、湘桂铁路干线以及建设中的武广、沪昆告诉铁路交汇,京珠、上瑞高速以及 106、107、319、320四条国道贯通,水运内联湘资沅澧、外达长江,黄花国际机场吞吐量超过 1000万人。城市化率53.5%,电信普及率高。在中部六省中其所承受的来自华中、川渝、长三角和珠三角四大经济圈的经济辐射力和发展牵引力以及接受港澳产业转移的梯度方面都是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

(四)商业环境优势

近年来长株潭的经济金融发展软环境逐步优化,主要表现在:第一,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优化了人文环境。广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对软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各级政府部门及公职人员确立为人民服务宗旨,提高服务水平,自觉为企业服务好,与各种损害软环境的行为作斗争,营造了亲商安商护商氛围。第二,以规范权力行使为基础,优化了法制政策环境。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和《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规范行政审批和执法行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公开收费依据及标准,严格“收支两条线”制度,从源头遏止“三乱”。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化企业和工程项目建设周边治安环境。严格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及时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第三,深入开展了创建金融安全区活动。大力推广浏阳市、醴陵市、湘乡市创建金融安全区的经验。第四,以诚信制度为保障,优化了市场环境。整合诚信管理资源,建立完善的企业诚信档案,健全投诉举报和核查反馈及数据更新统计制度,设立便捷的查询使用平台,建立有效的失信惩戒和守信奖励机制。保护公平竞争,消除市场壁垒,防范地方保护主义,打击垄断欺诈,形成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良好的市场交易秩序。

(五)金融人才优势

2008年底长株潭拥有金融从业人员 33164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 83%,并拥有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农学院、湖南商学院、湖南工业大学等金融学人才培训基地,形成了金融博士、硕士、本科的人才培训体系。在校大学本科以上金融学专业学生约有 2000人,为长株潭建设国家区域金融中心提供了人才后备军。根据全国人力资本教育竞争力排名,长沙的人力资本素质指数在全国排名第六,仅次于北京、上海、合肥、香港、台湾。

诚然,武汉在 2005年即提出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需要强调和说明的是,这与长株潭建设国家区域性金融中心并不矛盾,反而会形成互补效应。因为:1、即使长株潭不建设国家区域性金融中心,但长沙作为湖南的省会城市,仍然要建设省级金融中心,以便金融资源在全省的优化配置,而不论哪个层次上的金融中心建设都要求具有开放性,所以综合考虑长株潭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并向中部、全国甚至是全球开放,更加符合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目标。2、金融领域内在联系的特殊性不同于工商企业之间你死我活的竞争,而是一种互动与互补的关系。当这种互补关系得到优化时,就会形成相互推动的扩大效应;当这种互补关系恶化时,就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所以一方面,长沙建设省级金融中心会对株洲和湘潭的金融发展形成优化,株洲和湘潭的金融发展有助于长沙形成区域性金融中心;另一方面,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武汉金融事业的发展,有助于长株潭形成区域性金融中心,长株潭国家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建设,也有助于武汉金融中心的发展。3、金融领域包括金融中心的适度竞争,有利于增加金融中心的活力,提高金融领域的服务质量。综上所述,长株潭建设国家区域性金融中心是完全可行的。

[1] 鲜明,邓晓阳 .提高区域金融中心的软件功能[J]。广西金融研究,1996,(02):45—47.

[2] 潘英丽 .论金融中心形成的微观基础——金融机构的空间聚集[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3,(01):50-57.

[3] 胡坚,杨索兰 .国际金融中心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兼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能性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5):40-47.

[4] 黄解宇,杨再斌 .金融聚集论:金融中心形成的理论与实践解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Study on the Na tiona l Reg iona l F inancia lCen ter in Chang-Zhu-Tang C ity Group

YANG X iao-hua CA IXuan

(Business School,X iangtan University,X iangtan 411105,Hunan)

Financial center w ill enhance the Regional Econom ic Developm ent of City. To this end,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cities mentioned the ideaof building a financial center,But the financial centerof the building isnotan easy,nor is itas long as the government support w illbe comp leted.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basic conditions in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and comparative analysisof City Group in the six p rovinces in themajor financial center advantage obtained Tan financial center is feasible.

Chang-Zhu-Tang City Group;national regional financial center;financial accum u lation

F29

A

1671-5004(2010)06-0025-04

2010-10-22

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长株潭城市群建设国家区域性金融中心设计与政策支持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

杨小花 (1984-),女,湖南株洲人,湘潭大学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货币政策,金融工程。蔡 璇 (1986-),女,湖南长沙人,湘潭大学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货币政策,金融工程。

猜你喜欢
金融中心区域性武汉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引发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的高原MCS 特征分析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某金融中心冰蓄冷系统的应用与经济性分析
透析新闻采访的独特视角与写作中的区域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