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膀胱肿瘤电切病人的对比研究

2010-09-28 09:47王宏宇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0年12期
关键词:电切异丙酚电切术

王宏宇,陈 鹏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麻醉科,吉林长春130033)

随着微创技术和早期诊断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膀胱肿瘤病人的治疗采取膀胱肿瘤电切技术。现在绝大多数病人的麻醉采取腰硬联合阻滞,但由于膀胱肿瘤电切手术时间较短,腰硬联合麻醉也越来越多的暴露出阻滞时间长,术后麻醉平面不易控制,对循环呼吸影响较大的弊端。现将我院2008年以来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用于膀胱电切病例与传统的腰硬联合麻醉病例做一对比观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期膀胱肿瘤电切病人280例。ASAI-Ⅱ级。术前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132例病人自愿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为A组。B组148例采用腰硬联合麻醉。A组病人年龄42-76岁,39例病人心电示心肌劳损或缺血,51例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B组病人年龄39-79岁,24例病人心电示心肌劳损或缺血,41例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两组病人术前常规术前准备,均无麻醉禁忌症。

1.2 麻醉方法 A组病人术前30 min肌注盐酸异戊奎醚1mg.两组病人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低流量吸氧,监护仪连续监测病人BP,HR,ECG,SP02。A组病人缓慢静注芬太尼1.5 μ g/kg.,3 min.后缓慢注入丙泊酚1.0 mg/kg,必要时追加0.5 mg/Kg,病人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B组病人常规腰硬联合麻醉(由高年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操作)腰麻药为0.5%布比卡因2 ml,注入时间不低于2 min。病人平卧后开始手术。

1.3 观察指标 记录麻醉过程中血压,脉搏,血氧。入室到出室时间。闭孔神经反射情况。A组病人记录手术结束到完全清醒时间,术中有无呼吸抑制及辅助呼吸情况。B组记录术前、术后麻醉阻滞平面,术中有无呼吸困难。两组病人出室前行痛觉数字评分:0分为无痛,1-4分为轻度疼痛,4-7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术后4 h评定患者满意度。记录回病科监护室后即刻,1 h,2 h。4 h血压,脉搏,肢体活动及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病人围手术期变化(n=280,±s)

两组病人围手术期变化(n=280,±s)

A组与B组相同时间点组间比较,★P<0.05 A,B组T2-6与T1组内比较,◆P<0.05

T1(入室) T2(麻醉5 min) T3(麻醉10 min) T4(结束) T5(术后1 h) T6(术后4 h)MAP A 86.7±11.2 83.2±14.9 85.9±12.3 87.3±9.7 85.4±12.1 84.7±8.6 B 84.9±11.0 76.6±15.2◆★ 81.4±13.2 81.7±10.5 83.6±9.3 85.5±7.9 HR A 76.8±17.3 68.1±15.4◆ 74.7±16.2 79.7±12.5 76.4±12.2 79.8±9.6 B 75.6±10.4 65.2±14.3◆ 73.4±15.1 76.6±13.7 75.3±11.7 76.1±8.9 SaO2 A 96.5±4.7 99.2±1.1 99.3±0.3 99.7±0.1 95.6±3.1 95.3±4.2 B 97.1±5.4 98.7±1.9 99.4±0.3 99.5±0.3 96.7±2.9 95.9±3.6

2 结果

两组病人麻醉后血压、脉搏均有下降趋势,B组病人麻醉后 5 min血压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与A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两组病人麻醉后10 min血压逐渐恢复。两组病人麻醉后5 min与术前脉搏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病人围术期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见表1)。A组病人出现闭孔神经反射15例,其中5例反应强烈,插入喉罩后给予氯化琥珀胆碱1 mg,顺利完成手术。B组出现闭孔神经反射14例,其中2例反应强烈,按A组处理方式顺利完成手术。两组病人入手术室至出室时间分别为A组16.7±7.9 min,B组19.7±11.8 min.A组病人手术结束至清醒时间为3.7±2.9 min。B组病人术前控制麻醉平面于T10以下水平,术后病人麻醉平面超过T10水平为69例,超过T8水平36例,超过T6水平27例,超过T4水平11例,麻醉平面最高于T2-T4之间。术后2小时随访麻醉平面超过T10水平为41例,超过T8水平16例,麻醉平面最高于T6-T8之间。术后4小时随访麻醉平面超过T10水平为12例,麻醉平面最高于T8-T10之间.A组病人13例出现呼吸频率减慢,7例出现呼吸暂停,辅助呼吸后恢复。B组12例出现呼吸困难,高流量吸氧后缓解。两组病人麻醉过程中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A组病人2小时后可以 饮水,肢体运动无影响。患者满意度为97.5%。B组病人需禁食水6 h,术后2 h肢体运动完全恢复为67.5%,4小时为95%。患者满意度为87.5%。

3 讨论

目前,膀胱肿瘤病人越来越多的采用电切术。如何在满足手术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已成为麻醉医生必需认真思考的问题。本研究目的在于寻找最佳麻醉方式,以解决麻醉与手术之间的不协调问题。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可以为手术提供5-10分钟良好麻醉的手术时间,基本保证了手术操作的要求,期间病人处于一种无记忆状态。由于小剂量药物的使用,病人苏醒快,与一次无痛检查过程相似,与传统的腰硬联合阻滞比较更易被患者接受。两组病人比较,B组病人麻醉后5 min血压、心率变化较大,而这类病人一般年龄偏大,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较大,血压、心率的较大波动对患者的麻醉管理有一定影响,增加了围麻醉期的不安全因素。A组病人的循环影响则较轻。从这方面讲,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更容易被患者、麻醉和外科医生接受。两组病人呼吸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可以通过喉罩的应用比较好的解决闭孔神经反射的问题[1],减少了术中并发症的机率。而闭孔神经反射这一问题又是膀胱肿瘤电切术中既常见有无法回避的问题。这种方法可能较闭孔神经阻滞[2]、局部麻醉辅助镇静等方法[3]更加有效,而且技术难度更低。两种麻醉方法的术后回访结果也显示出腰硬联合阻滞存在阻滞时间过长、禁食、水时间长,病人满意度差的问题。同时这也增加了病人的护理时间,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而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术后两小时病人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可能对病人的整体康复更加有利,也可能使膀胱肿瘤电切术成为日间手术做出贡献。总之,通过两种麻醉方法用于膀胱肿瘤电切术的对比,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与传统方法相比,安全、不增加术中痛苦、术中、术后病人舒适性增加,提高了病人对麻醉的满意度。

[1]王玉群,王显富.喉罩用于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麻醉体会[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6):535.

[2]陈志文,鄢俊安,鲁开智,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2种麻醉方法的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7,7(4):327.

[3]杜江平,李 艳,史记月,等.监测下麻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J].中国内镜杂志,2007,13(9):969.

猜你喜欢
电切异丙酚电切术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二次电切术后肿瘤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肾镜联合电切镜外鞘治疗膀胱结石临床效果分析
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七氟醚、异丙酚的价值研究
高危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部分电切术治疗体会(附43例报道)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内镜高频电切大肠息肉术后护理干预对策的研究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手术联合不同膀胱灌洗方案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效果比较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对比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50例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