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探讨

2010-10-09 07:05安徽淮海实业集团审计部张平凤
财经界(学术版) 2010年23期
关键词:电算化内审职务

安徽淮海实业集团审计部 张平凤

关于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探讨

安徽淮海实业集团审计部 张平凤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普及,企业会计信息也不再以纸质账的形式出现,而是更多地以电子数据的形式记录、处理、传递和储存,这一根本性的改变使得我国传统的审计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客观现实的需要,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显现出疲软的状态,迫切需要做出调整。因此,本文就将从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谈起,研究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如何在信息化建设中革除弊端,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企业内部审计 信息化建设 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会计电算化以其高效、自动、方便、准确和及时等优点正日益普及,同时也给会计信息系统带来了新的控制问题。为适应信息化时代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的形势,企业迫切需要建立新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一、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应用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

内部控制关系到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关系到会计系统对企业经济活动反映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企业为实现既定的管理日标,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企业有序、健康地发展。

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会计处理错误的隐蔽性。计算机操作中,只有凭证的录人需要核对,而账证、账账、账表不再需要核对,在计算机自动生成。如不加强对凭证录入工作的审核,没有对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进行核对审核,而且缺少在计算机上结合明细账进行审核,就会出现串录等现象。

(二)数据备份隐患多。基于计算机存储器的数据管理方式,使会计数据泄漏和损失的风险因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脆弱性而成倍放大。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发生故障时,数据的完整性将取决于备份的时效,而地震等自然灾害也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数据损失。甚至商业软件加密卡的丢失和损坏都会给系统造成灾难,同时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三)电算化岗位不完备,分工不明确。电算化系统下的各岗位操作权限制度难以真正落实到位。个别单位操作员可以以不同的身份进入系统操作,使分工控制名存实亡。许多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熟悉,但缺乏计算机知识;而系统的维护人员对计算机知识熟悉,但对会计业务不够了解,造成系统运行中出现的故障不能及时分析、排除。

二、会计电算化后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要求

(一)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涉及的相关人员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也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的具体要求。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企业应积极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维护软件正常运行,掌握计算机先进技术,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本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系统运行前还须对有关人员进行系统的操作培训,了解系统投运后新的内部控制制度,计算机会计系统运行后的新的凭证流转程序等方面的培训,计算机会计系统提供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的进一步利用和分析的前景等等。

(二)严格会计工作组织机构的管理,强化风险意识。为适应会计电算化知识与功能相对集中的状况,企业应设立基本的会计工作岗位和电算化会计的管理、维护等岗位,制定各岗位人员详细的岗位职责制度,确保实现数据维护管理职务与电算审核职务等不相容职务的职权分离。内部控制的关键就在于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在计算机会计系统中,不相容的岗位主要有数据维护管理职务与电算审核职务;数据录入职务与审核记账职务、系统操作的职务与系统档案管理职务等。同时为防止舞弊或欺诈,应建立一整套符合职责划分原则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岗位轮换制度、恰当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制度,以达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防止舞弊发生的目的。要加强计算机会计系统中系统管理和审核岗位较重要岗位的管理工作,从技术保证系统的硬软件正常运行,监督计算机及电算化系统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同时要建立严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强化企业相关领导及广大财会人员的风险意识。

(三)加强电算化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切实执行,产生良好效果,并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内部控制本身必须被监督。监督是由适当的人员,在适当的条件下,通过持续监督来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能够持续有效地运作。在内部控制的监督过程中内部审计制度非常重要。通过内部审计不定期聘请中介机构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专项审计等监督形式,来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能够持续有效地运作。

集团公司走上信息化建设正规化之后,企业内部审计充分利用企业现有信息化管理和技术体系,将审计关键控制点植入信息技术控制系统,形成了以 “审计业务管理与交流平台”和“审计数据管理平台”两大实施平台为基础的审计信息化应用系统,使内部审计真正成为促进企业运营与发展的“高效免疫系统”。

总之,加强企业内审信息化建设,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是全面贯彻落实《审计法》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企业内审工作质量和提高内审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把这些先进理念和创新精神应用到内审工作中,在取得实效上下功夫,加快企业内审信息化建设步伐。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会计的工作效率,但是任何计算机系统并非无懈可击,制度也不可能天衣无缝。企业应顺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潮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

制制度,才能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高效性及准确性,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完整的会计信息,创造更高的效益。

[1]李玲.企业内部审计技术[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10

[2]张彦.内部审计[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8

[3]乔鹏,杨宝则.会计信息系统审计[M].科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袁晓军)

猜你喜欢
电算化内审职务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职务任免通知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和审计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