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本运营风险管理制度探讨

2010-10-09 08:55江苏省昆山市财政局锦溪财政所王强
财经界(学术版) 2010年23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

江苏省昆山市财政局锦溪财政所 王强

国有资本运营风险管理制度探讨

江苏省昆山市财政局锦溪财政所 王强

建立规范、有效的国有资本运营风险控制体系,对保证国有资本的高效、安全运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特别国务院19号文出台后,对以财务风险为代表的运营风险加以积极防范,显得尤为重要、迫切。本文从就国有资本运营风险管理制度提出初步想法。

国有资本 运营 风险管理

一、国有资本运营风险管理的目标

①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保证国有资本在战略领域发挥引导作用;②实现国控公司内外部信息沟通的真实、可靠;③确保法律法规的遵循;④提高国控公司经营的效益及效率,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⑤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使国控公司不因主客观因素而遭受重大损失。

二、国有资本运营风险的评估

1、战略风险评估方面

着重考虑:①政策调整对产业发展影响的风险,如: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产业政策调整、金融政策调整、税收政策调整、国土政策调整等;②编制战略规划依据的可靠性及准确性,如:年度经营目标的确定方式、重大项目投资的可行性论证、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规划的决策程序科学性、决策者的能力素质等;③战略决策的实施、监督、调整程序的规范性。按各个环节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严重性、时间性依据下述标准对风险进行定性评估:

?

2、财务风险评估方面

着重关注:①流动性风险,即企业资产不能正常和确定性地转移现金或企业债务和付现责任不能正常履行的可能性;②运营风险指标,即由于管理不善而导致资产运作效率低下的风险;③缺乏持续发展能力风险,即公司缺乏持久的营收、利润增长、资本积累动力而导致公司丧失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风险。具体可重点对以下指标进行定量分析,比对同业参考标准进行比对确定风险:

?

3、经营风险与法律风险评估方面

着重关注: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的规范性,包括业务操作指引、财务收支流程、重要事项审批流程等;员工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适应行业环境变化而进行的经营模式和理念调整力度;在业务操办过程中对法律、规章制度的遵从;与外界签署合同等法律文书时的风险等。

三、国有运营风险管理的策略

通过对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的管理,防范和化解风险,尽量减少资本运营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努力实现国有资本运营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或社会效益最大化的预期目标。因此,各国控公司应根据不同业务特点确定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即愿意承担哪些风险,明确风险的最低限度和不能超过的最高限度,正确认识和把握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并据此确定风险的预警线及相应采取的对策,防止片面追求收益而不讲条件、范围,同时也要防止单纯为规避风险而放弃发展机遇。

1、战略风险管理策略

①理顺各国控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规范的战略决策程序,形成规范、良好的治理环境,提供战略风险管理的组织保证;②建立合理的战略决策流程,根据战略决策流程,明确信息的沟通途径,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及保密性;③有效识别、评估、监控战略管理的风险,采取风险转移、规避、减少等措施,降低企业战略失败的可能性以及业绩表现的不确定性;④设计合理的组织架构,使管理层能够随时监控战略管理实况,将战略风险管理和监控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和每个员工,使每位员工认识到战略风险管理是员工的共同责任,而并非管理层单方面的责任,实行全员的风险管理;⑤增强战略管理风险意识,建立企业风险管理文化。

2、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依据《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办法》国务院19号文等文件要求,建立以现金流为核心的资金管理制度,积极防范财务风险。①广泛收集国内外企业财务风险失控导致危机的案例,分析总结原因及教训;②根据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跟踪企业的经营过程,监控企业的日常财务状况,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等知识,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财务指标跟踪分析,与行业行业平均指标或先进指标作对比,坚持适度筹措资金、保证国有资本高效、可持续运营原则,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及时的预警;③总结成本核算、资金结算和现金管理业务中曾发生或易发生错误的业务流程或环节,加以经常性警示和改正;④积极防范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筹集资产生影响进而带来流动性风险,同时加强对债务资金的利率、期限结构及运用分析,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⑤科学预测企业的收入,防止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而导致现金流的短缺;⑥建立规范的收支管理制度,对经营性收入、融资收入、补贴收入、基建支出、经营支出、管理支出以及关联公司之间的资金周转进行统筹规范管理,确保资金流转的合法合规性,并注重采取策略增加公司现金流优化财务结构。

3、经营风险及法律风险管理策略

通过建立规范的内控制度,防范经营、法律风险。①建立岗位授权制度,对涉及的各岗位明确规定授权的对象、条件、范围和额度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超越授权做出风险性决定;②建立报告、批准制度,报告人与接受报告人,对报告人的、频率、传递路径、负责处理报告的部门等明确规定,对涉及的重要事项,明确规定批准的程序、条件、范围和额度、必备文件以及有权批准的部门和人员及其相应责任;③建立责任制度,按照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的原则,明确规定各有关部门和业务单位、岗位、人员应负的责任和奖惩制度;④建立审计检查及考核评价制度,结合有关要求、方法、标准与流程,明确规定审计检查的对象、内容、方式和负责审计检查的部门等;把各业务单位风险管理执行情况与绩效薪酬挂钩;⑤建立重大风险预警制度,对重大风险进行持续不断的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制定应急预案,并根据情况变化调整控制措施;⑥建立健全以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的合规审查制度,加强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形成企业法律顾问提供业务保障、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法律风险责任体系。

四、国有资本运营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1)各国控公司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单位,为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各国控公司的负责人为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各公司在基本风险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具体的管理规定、操作流程及据业务分工识别、分析相关业务流程的风险,确定风险反应方案及风险控制措施。

(2)国资委下设的投资决策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绩效考核委员会(可考虑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为风险管理的第二道防线,履行国资委的风险管理决策职能,指导拟定各公司的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管理总体目标、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对各国控公司经营和业务风险控制及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向国资委提交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报告,总结风险事件的起因、发生过程、处理方法和结果、责任认定、反映的问题等,并提出整改建议或意见,以避免新的风险和危机发生。

(3)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为风险管理第三道防线,承担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负责审批各国控公司的风险管理策略,审定各公司的总体风险水平,监控和评价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国控公司管理层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履职情况。

[1]曹岍.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风险及防范措施.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1;6

[2]任秀梅.国有企业资本运营风险机理透析.理论前沿,2007;6

[3]曹洪军等著.资本运营新论.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何秀秀)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加强小额贷款企业风险管理与防范探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本地化科技翻译的风险管理
审判风险管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