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演讲的批评性语篇分析
——以奥巴马的一篇竞选演讲为例

2010-10-13 09:16朱益群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批评性语言学选民

朱益群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政治演讲的批评性语篇分析
——以奥巴马的一篇竞选演讲为例

朱益群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批评性语篇分析是旨在把语言和语言使用与其意识形态意义联系起来的一种分析模式。它通常和系统功能语法联系在一起,通过描写、阐释和说明这三个步骤对语篇进行分析,揭示语篇中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这一分析模式,对奥巴马的一篇总统竞选演说稿进行了分析,验证了这一模式在演说类语篇中的应用价值。

批评性分析;竞选演讲;奥巴马

“批评语言学”(critical linguistics),也叫“批评性语篇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是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在英国兴起的有关语篇分析方法的学科。“批评语言学”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福勒等人在1979年出版的《语言与控制》里;费尔克劳在他的著作《语言与权利》中又提出了“批评性语篇分析”这个概念。国内关于批评语言学的介绍和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主要有辛斌、陈中竺、丁健新等,他们主要介绍了国外批评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论。虽然他们也应用这一理论对一些语篇作了分析,但分析的主要是新闻语篇,对政治演说虽有涉及,但对竞选演说的批评性分析没有。竞选演说同时影响着竞选者和广大选民。竞选者可以通过演说影响选民,进而影响选举结果,选民可以通过竞选者的演说了解其想法,作出自己的选择。那么竞选者是怎样通过语篇来影响、控制选民的心理,达到自己的演说目的的呢?而另一方面,选民又如何透过演说洞悉演说者的意图,不被演说者控制,作出自己的正确选择呢?这就要求对竞选演说进行批评性分析。本文将对奥巴马在大选前一天弗吉尼亚州的竞选演说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旨在验证这一分析模式的应用价值及有效性。

批评性语篇分析强调语言和权力的关系以及语篇分析在社会文化批评中的作用。它是一个三维分析法,分析语篇、语篇的生成传播和接受过程以及对整个语篇的社会文化分析。它视语篇为生成者在形式结构和意识形态两方面进行选择的结果,因而对语篇的分析离不开对话语实践过程本身及其发生的社会语境的分析。费尔克劳认为,话语可以同时被看作是:(1)语言文本,口头的或者书面的;(2)语篇实践(语篇生成和语篇解释);(3)社会文化实践。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语篇分析的三个步骤:(1)“描写”语篇的形式结构特征;(2)“阐释”语篇生成、传播和接受它的交际过程的关系;(3)“说明”交际过程和它的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在分析方法上,批评语篇分析坚持以M.A.K.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作为分析工具。下面本文将结合系统功能语法和费尔克劳提出的语篇分析步骤,从分类和及物性两方面对这一演说进行描写,然后结合社会、情景语境对其进行阐释和说明。

1.描写

分类是指用语言赋予外部世界以秩序。语篇分类系统指语篇对人和事的命名和描述,主要通过词汇的选择来实现。本文主要对人称指示词进行分类,结果如下表:

人称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使用次数 单数:15 复数:35 23 8

可以看出,第一人称使用的次数较多,其中又以复数“we”的频率最高。从语用角度看,we有外排和内包两种用法。外排的we仅仅是指说话人的一方,内包的we则包括听众在内。前者的使用可以拉开与听众的距离,而后者的使用则把自己与听众放在同一立场,使听众感到亲切,从而达到“合意”的效果。“合意”即发话人和受话人或者更广泛的人民大众在利益或思想感情上是完全一致的。在这篇演说,中奥巴马更多地使用了内包意义的“we”,拉近自己与选民的距离。然而他也使用了较多的第一人称单数“I”,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他作为民主党领导人以及总统候选人的权力与地位。第二人称“you”的多次使用使选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以及相信奥巴马提出的政策确实是为他们考虑的,如果他们投票给奥巴马,那么他们将是这一系列政策的直接受益人。同时在演说中,奥巴马在其中的一段集中使用了第三人称来讲述其对手麦凯恩的行为。通过把自己的政策与对手的政策相比来突出自己政策的优越性。“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形式。”奥巴马对不同的人称代词的选择很好地体现了他的意识:有时和选民处在同一立场,有时体现绝对权威,并始终把自己所代表的民主党与对手共和党的不同表现出来。

系统功能语言学把语言的纯理功能分成三种:概念元功能、人际元功能和语篇元功能。概念元功能又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而经验功能主要是通过及物性得到体现。及物性是一个语义系统,其作用是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种“过程”。人们可以通过及物性系统把人类的经验分成六种不同的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选择哪类过程来表达一个真正的过程会具有重要的文化、政治或意识形态意义。”在这篇演说中奥巴马主要采用了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两种。物质过程是表示做某件事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一般由动态动词来表示。在这篇演说中奥巴马对重塑美国中产阶级、医疗、教育问题和国防安全等问题提出了很多的措施,而这些措施都是由物质过程来表示的。例如,在重塑中产阶级问题上他说:“I’ll give a tax break to 95%of workers and their families…you’ll get a tax cut.”在医疗问题上他说:“My plan will make health care affordable and accessible for every American…you’ll be able to get the same kind of plan that members of Congress get for themselves.”大多数选民选举的主要依据是看竞选者在胜选之后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样实质性的好处,而物质过程作为一个做事的过程能很好地给人一种干实事的印象。奥巴马在演说中提到了选民最为关心的几个方面,并用大量的物质过程来描述他在这些方面将采取的措施,使选民更加相信并支持他,从而达到演说的目的。关系过程指的是反映实物之间处于何种关系的过程。在及物性系统中,关系系统是进行评价或判断最直接的方式。例如,演讲中出现了以下句子:1.This is a defining moment in our history.2.Wages are lower than they’ve been in a decade.3.We are all in this together.可以看到,这些表示关系过程的句子都采用一般现在时,“在很多情况下一般现在时并不表示时间,而是表示普遍真理性、始终存在的状态、习惯性或连续性的行为和过程”。关系过程中一般现在时的使用可以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如第二句奥巴马描述了美国中产阶级的经济状况,以此塑造出一个了解选民生活状况与选民紧密相连的领导人形象;第一和第三句的使用把自己和美国民众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选民中引起共鸣。

2.阐释

阐释是批评性语篇分析中的中间步骤,主要是将语篇本身的语言特征与语篇参与者相联系,分析语篇参与者在语篇生成过程中不同目的的作用和结果。在这篇演说中语篇的参与者是奥巴马和弗吉尼亚州的选民。奥巴马要想取得选民的信任,就要在语篇的生成过程中采用演讲技巧来达到与选民的共识。他一方面要表现出作为民主党领导者及总统候选人的自信及相对权力,一方面又要拉近和选民的距离,赢得选票。这次演讲是他能否在弗州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部分。选举结果证明,这篇演说为他在弗州的胜利以及整个选举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3.说明

说明是语篇分析中的最后一步,主要是将语篇与社会语境联系起来,分析语篇与社会控制之间的相互关系。弗吉尼亚州原本是传统的共和党票仓,自1964年以来,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从未在该州获得胜利,而弗州拥有13张选票,对奥巴马很重要。奥巴马把弗州最为大选的最后一站,如果他能拿下这一站,白宫就近在咫尺了,因此这篇演说至关重要。奥巴马的竞选主轴是“变革”,这也是他这篇演讲的主题。金融危机、经济衰退、两场战争,美国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选民需要变革,需要一个能带领美国走出困境的领导人;选民需要希望和信心,需要一个给美国带来新方向的领导人。这是这篇演说生成的大背景。而对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弗吉尼亚民众来说,他们尤为关心的又是经济问题。同时,由于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弗吉尼亚威廉王子郡超过7%的屋主因为无法负担房贷而面临房屋被没收的悲剧,布什及其所代表的共和党越来越不得民心,许多人对麦凯恩心存疑虑。这些社会背景因素使得奥巴马演说时在社会需要变革的大主题下以经济、福利政策为主导,成功地阐释了自己的政策,同时对其对手麦凯恩的做法进行了抨击,从而获得了选民的信任与支持。

[1]胡壮麟,姜望琪.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胡壮麟,朱永生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H31

A

1673-0046(2010)2-0187-02

猜你喜欢
批评性语言学选民
本期导读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另辟蹊径的《选民登记》
听奶奶讲当“选民”的事儿
不负当初对选民的承诺
从发现问题到反思历史——历史学科批评性思维
基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网络语言暴力研究框架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建立选民测评代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