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存城市的记忆

2010-10-27 04:11阮仪三
检察风云 2010年10期
关键词:城墙古城苏州

文/阮仪三

留存城市的记忆

文/阮仪三

阮仪三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博导、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世界性课题。世博会是中国向世界展现古老文明和现代繁华的绝佳时机。国际友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浓厚的兴趣也必然会带来历史名城保护的强大需求。

我国历来对古城保护不够重视

上世纪50年代时,拆了北京城墙,后来要拆苏州城墙,当时包括冯纪忠在内的几位教授一起赶过去,想办法阻止。我那时还是学生,本身就是苏州人,当时也一起过去了。过去后与当时的苏州市市长有一场激烈的争论,教授们坚决反对拆城墙,但当时的市长认为,北京城墙都拆了,苏州的为什么不能拆?何况还要发展交通。但教授们认为,发展交通为什么不能多开两个口子?我们规划过,最多可以开12个,但城墙一定要保留。苏州城墙比北京城墙历史还要久远,因为北京城墙是元朝时的,而苏州的却是春秋战国时的。结果城墙还是被拆了。1992年我再见到这位市长的时候,他已经82岁高龄,看到我时跟我说:“阮老师,我有罪呀。”但懊悔已经来不及了。

目前,我国共有设市城市668个,建制镇18800个,历史古城2000多个。古城数量多,历史悠久,2500年以上的城市有很多,比如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扬州等,浙江的杭州、慈溪、余姚等,往北就更多了,河南、山东、山西的更多更早。但这些古城完整保存下来的有多少?很少很少。现在有的城市提出口号,要“重现汉唐风貌”,什么汉唐风貌,历史都没留下来,这不是荒唐吗?

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这些古城,大部分都保存了原样。特别是山西,保存得很完整。

上世纪80年代时我们到平遥去,整个平遥是完整的明清建筑,那时晋商很有名,山西是全国的商业中心。不过最大的票号城市不是平遥,是太谷,在平遥隔壁,但现在已经拆光了。在榆次做规划时,太谷、介休、兴县、祁县、候马、浑源都是和平遥一样的,当时都在拆,拆得非常快。平遥县城北的镇国寺,还是唐末年的建筑,但当时并不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因为不知道它的重要性,没人申报。当时我们就想办法找来8万元的保护费,在当时这是笔不小的数字。后来平遥顺利被申报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真正保护下来还要靠后期的努力。我们当时不只替平遥做了规划,还办了历史名城保护的培训班,平遥规划局的相关领导参加了培训,前后共有16人。这些人在日后的古城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是我们神了,是中国古典建筑神了

有时候看起来留了一小块地,实际结果意义重大。因为这个地方的留存,凝结了城市的重要记忆。保护这些历史文化的载体,也是希望从中滋养出新的有中国特色的建筑。

还有一个重要的古城保护实例就是丽江。当时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开始后不久,1996年2月3日,丽江就发生了里氏7级大地震。7级是严重摧毁性地震,地震发生后,世界教科文组织来电话问是不是震坏了,丽江没什么东西了?我们得到消息后马上给当时的县长打电话,问他那边情况如何。他说,老百姓住的民居,虽然歪了,斜了,但就是没塌,比预计的好多了。

这就是中国木结构建筑的神奇,房塌屋不塌,墙倒柱不倒。

中国最高大的木建筑,应县木塔,公元1056年造;天津独乐寺观音阁,建于公元984年,它们都经历了多次地震,都巍然不倒。中国历史上就注重运用木结构,木结构呵护了我们几千年。

另一个重要例子,是关于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古镇的。我们去做规划时,提出要照原样修复,恢复原来的样子。5·12地震时,修复工作还在进行中。地震后第三天,罗区长打电话给我说:“阮老师,老百姓都很兴奋,你们上海人神了,你们修过的房子都是好的,没修过的都烂了。”我说,不是我们神了,是中国古典建筑神了。整个镇,伤了9个人,但没有人死。所以后来2008年下半年,省政府给了很多钱,用来修房子。现在整个古镇旅游业搞得很好。

所以对中国传统的木构体系,要重新认识。而这其中也反映了以柔克刚的理念,对祖国优秀文化遗产,要重新认识,精心呵护,而让其今后焕发出更夺目的光彩。

有人会担心保护古城和发展经济矛盾吗?在这方面,苏州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苏州古城基本留存了原貌,但这并没有影响它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保护了古城,经济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苏州的GDP现在位列全国第四。

再比如说另一个城市绍兴,绍兴城中有一处重要的文物——秋瑾纪念碑。这个碑正面有蔡元培撰、于右任书的碑记,碑后照壁上“巾帼英雄”四个字,是孙中山先生手书。这个碑当时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了,但后来当地提出要修路,要拓宽。这么重要的地方,都被拆掉了。后来中央文物局点名批评,并要求当地必须原样恢复。结果现在绍兴解放路中央,一块碑竖在那里!所在城市进程中,要有点尊重历史的精神。

建筑的保护和文物的保护是不一样的

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不是把它摆在那里,供人观赏,还要能发挥它本来的作用。比如上海外滩,外滩做规划时,之前的楼都是商用的,证券公司、银行、商场等都可以恢复使用。这样才能物得其所,物尽其用。

建筑的保护和文物的保护是不一样的,文物是用来观赏和收藏的,建筑不是,建筑要用,不用房子就塌了、坏了。现在外滩的建筑可以做银行用,不做银行可以不可以?不做银行也是可以的,但要保持原貌地用。大厅就是大厅,不要一隔三间。有这个(保护的)思想就行。但另一方面,中国到现在都没有建筑保护法,建筑保护一直以来和文物混为一谈,这点很落后。

欧洲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1907年,法国有了第一部历史建筑保护法;之后在二十世纪60年代又公布了《马尔罗法》,不仅对建筑物本身,对建筑物周围环境也要保护。法国城市中心的历史建筑,被认为是城市中的“喜马拉雅山”,是神圣不可取代。你能随便把喜马拉雅山切一块吗?不可能的!

德国的法兰克福,老城区是休闲、生活区,而新城区是金融商业区,新旧城区并不对立,发展得很好。德国的教授雷台尔在同济大学讲欧洲建筑史时,提到过德国在战后发展阶段也有疯狂的阶段,乱拆乱建。但仅7年就很清楚(以后的发展方向),并迅速在欧洲兴起古城复兴运动。欧洲从华沙开始,在一片废墟中把华沙恢复出来,这后来被称为华沙精神。这一运动推广到世界,形成了对古城、对历史的保护。

再看日本,日本在19世纪的时候就有《古器旧物保存法》;对于重要历史城市京都、奈良等,专门公布了《古都保存法》。日本有座唐时修的大庙,是鉴真和尚所建的昭提寺。这个寺最近刚刚修好,花了9年时间。我们修个房子,三天五天就修好了,还要赶黄金周开放。

保护古城留下的是什么

上海提篮桥霍山路上,有一幢著名的犹太人建筑。二战时期,这里曾流落过几万犹太人,他们远渡重洋,到中国生活下来。这些人住下来以后,逐渐与当地人融合起来,建了学校、教堂等。二战结束后,犹太人陆续回国。这个建筑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但当时没有申请文物保护单位的立案。

最初,这里准备拆掉造楼,都已经规划好了,后来费了很大的力气,总算保了下来。2003年1月1日,上海开始实施《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就已经将这块地方加进去。

到了2005年,上海宣传办、对外文委,请了一百多位犹太人回来探亲,其中一位93岁的老人,他一看到这座楼,眼泪就淌出来。然后也不用人带路,直接就找到了曾经住过的地方,不停地念叨:“我父母的床在这儿,那边是姐姐的床,这边是哥哥的床。我的床在门口,每天要收起来,不然没地方走路。那时的日子真难过呀,但总算活过来了。有了这里,我们才活了下来。”说完这些,他一把抓住他女儿:“要记住这里,记住上海人的恩情,记住我们曾经受过的苦。我们清楚地知道,谁要我们死,谁要我们活!这世上,中国人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所以,有时候看起来留了一小块地,实际结果意义重大。因为这个地方的留存,凝结了城市的重要记忆,不光是中国人的,也是犹太人的、也是世界的,记忆了在那个悲惨的年代,中国人的伟大。

保护古城不仅是为了保存珍贵的历史遗产,用来开展览、搞旅游,更重要的是为了保存历史建筑的精华,保护这些历史文化的载体,从中滋养出新的有中国特色的建筑。

对于古代的经典建筑,不是照搬照抄,而应该吸收精华,造出真正中国的东西。国家灭亡尚有复兴之时,文化一旦消失则永不存在。希望大家一起来保护城市遗产,振兴中华文化!

编辑:董晓菊 dxj502@163.com

猜你喜欢
城墙古城苏州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翘街古城
苏州一光
安居古城
女真人修筑的城墙
残破的城墙
春秋古城一日游
650岁的南京城墙申遗进行中
苏州十二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