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010-11-02 06:21韩淑霞
中国教师 2010年20期
关键词:导言教师应探究

韩淑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一个人一旦对某种事物有了兴趣,就会形成一种求知、学习、研究的动力。苏联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针对初中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这一年龄特点,再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教师应不断地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把“死课本”变成“活课堂”,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一、导言有新意,学习有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导言,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产生探究事物的冲动,激发出学习热情,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地理教师应注重新课导言的艺术性,善于利用情境教学,巧妙地选择地理知识的结合点,用生动的事例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的求知欲状态。例如讲到巴西,我是这样开头的:“巴西人热爱足球运动,脚法娴熟,如同踏着桑巴舞的节奏,粗犷、急促的桑巴舞是巴西人喜爱的舞蹈,足球和舞蹈均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样引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讲西亚和北非时,我是这样开头的:“同学们,你们听过《一千零一夜》中那些优美动人的阿拉伯民间故事吗?这些故事就是西亚和北非阿拉伯民族的民间故事传说。西亚和北非在什么地方,今天的西亚和北非还像书中描写的那样神奇吗?那样迷人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片神奇迷人的地方。”听了之后,学生都极想知道这方面的内容,这时教師趁机引入本节内容。学生有了兴趣,自然乐于探究,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甚至还能联想、发挥、创造。

二、巧设疑问,设疑增趣

学贵有疑,地理学习过程是围绕一个“疑”字展开的:无疑—激疑—有疑—质疑—解疑。带有疑问,学生学得才有兴趣。设疑恰当,能更好地增加学生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如讲到新的区域国家时,我特别提出一些启发思维、引起兴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例如:中东为什么会战争不断?除石油外,中东战争背后还有哪些地理原因?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教师的指导,找到答案,并做最后总结:东西方交通要道、为石油而战、为水而战、宗教纷争。

三、引古论今,妙趣横生

教师是培养学生地理兴趣的主导因素。生动幽默、富于启发、和谐动听、充满激情的教师语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紧张的学习变得活泼。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经常结合古诗名句讲解地理知识,大有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例如讲气候垂直分布时,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讲天气特点时,用“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讲地球公转和自转时,用“醉时不觉乾坤转,醒来才知星斗移”“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讲地形地势时,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讲区域地理时,引用国内国际时事,开阔学生视野。这些引用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气氛活跃。

四、转变方式,活跃课堂

课堂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在教师“教”得如何,而在于学生“学”得如何。过去我们的课堂是教师个人表演的舞台,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天花乱坠,而学生在课桌上昏昏欲睡,师生之间缺少互动,缺少欢声笑语,这样极大地削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引起学生多方面的心理兴奋。例如,在讲多变的天气时,为了让学生熟悉城市天气预报图中常用的天气符号,可采用让学生播送天气预报的方法。在讲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时,让学生阅读我国西北地区降水量分布图以及西北地表植被的分布图,通过图形叠加,找出它们的关系,从而了解沙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还有什么原因呢?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由于过度的放牧、垦荒,使土地不断沙漠化。这样学生既找出问题的答案,又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

五、联系实际,开阔视野

在教学中,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强调知识的活学活用,是近年来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学生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掌握地理知识对他们现在和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才能产生学习欲望。如在国际长跑比赛中,一些来自东非高原的选手常能取得好成绩。我就启发学生联系他们的生活环境思考这一现实问题。在讲到交通时,及时提到正在建设的高铁。此外,我还经常把从广播、电视、报纸上收集的内容有选择地纳入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生活。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又丰富了师生的地理知识,还可以使教学变得生动、充实。

总之,兴趣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是潜移默化的。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广泛运用上述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学习地理既能获得知识又是一种享受,从而形成热爱地理的良好习惯。

(作者单位:吉林省四平市第十五中学)

(责任编辑:陈亚娇)

猜你喜欢
导言教师应探究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论教学中的导言
“导言式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实践分析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
序言、导言、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