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

2010-11-02 06:21李庶泉
中国教师 2010年20期
关键词:心理学校教育

李庶泉

时下,学校安全不仅是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而且也是社会其他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学校安全不仅关乎学生身心健康,关乎学校正常教育教学活动,关乎家庭幸福,同时也关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校园安全事故的频发引起了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及公安部门等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召开了各个层面的会议,出台了大量的文件,组织了各级的检查或督导,大有全民保护学校安全之势,这无疑是件好事。然而,保护校园师生安全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我们在深刻分析学校安全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保护校园师生安全的符合实际的立体框架,并付诸实施。笔者在地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多年分管学校安全工作,对如何有效地保护校园师生安全有一些思考,在此提出,以便请教。

一、学校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

1.社会转型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国几十年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导致了社会、政治、文化等各领域的变革,在取得巨大社会成就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

2.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

对于正经历生命成长的学生而言,各种成长中的烦恼和羁绊束缚着他们烂漫奔放的心灵,如家庭不和谐,不健康的影视媒体的影响以及青春期特有的偏执等,都会引发学生诸如焦虑、恐惧、孤独、失意、躁动、嫉妒、绝望等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无疑会成为学校安全的隐患。

3.安全方面的经费投入不足

某些地区和学校C级甚至D级危房、危厕、危墙大量存在;校园内电线老化,走线不规范,破损、裸露的插头处处可见;消防器材不按规定配备或者设备陈旧、功能丧失,基本成为摆设,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政府或者办学者在安全方面的经费投入不足造成的,说到底还是没有做到“以人为本”,缺乏对生命的敬畏。

4.学校管理制度上的各种漏洞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某些学校的管理制度存在诸多漏洞,如视学生为“工具人”,即把人看做机器、容器,忽视了人的生命性,把人物化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就是其表现;视学生为“经济人”,认为教育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可以用经济手段来解决,由此学校管理中出现了重物质刺激、缺少人文关怀的现象;视学生为“问题人”,认为对学生进行教育就是用强制的手段使其克服缺点,就是“治人”,等等。结果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形同水火,成为了防范与反防范的对立关系,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人生观和世界观被扭曲。这些也都是学校安全的隐患之所在。

二、加强管理,为师生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1)在政府层面上,成立由政府牵头的、由与学校安全有关的成员单位组成的“学校安全委员会”。该委员会由政府部门分管教育的领导任组长,以教育、财政、公安、消防、工商、建设、城管、文化、环保、国土、水利、交通、电力、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为成员。其职责是,各部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职责,结合各自业务,对学校安全进行指导、检查、督促。

(2)在教育主管部门层面上,成立“安全处”或“安全科(股)”。其职能是,协调政府中有关学校安全成员单位的工作,具体指导、检查本辖区内学校的安全工作,并处理与学校安全有关的其他工作。

(3)在学校层面上,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安全的副校长具体负责、学校各科室和所有教职员工共同参加的“学校安全网络体系”。其职能是,覆盖学校安全的所有方面,所有人员明确分工负责,使可能出现安全问题的地方和关节都有人挂牌负责、督察。如哪座危房、哪段危墙的修缮由谁负责,上下课时谁负责哪段楼梯的安全,等等。

2.完善制度,落实措施

保障学校安全不仅是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责任,同时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因此政府中负责安全的各成员单位之间要有配合联动制度,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可以确定一个“学校安全月”,在此期间,进行广泛的社会宣传,营造人人重视学校安全、人人保护学校安全的社会氛围,或者集中整治可能影响学校安全的重大隐患和痼疾。如深化“警校共育”制度,强化关于学校安全的公安部“八条措施”和教育部“六条措施”等。

各成员单位还要根据各自的职能和权限,制定好工作会议、常规管理、安全排查、隐患整治、模拟演练、教育培训、信息報送、应对方案、事故报告、善后处理、考核奖惩、责任追究、档案管理等各种安全管理制度。

3.设置课程,强化教育

我国学校中长期以来没有设置安全教育课程,更没有教授安全教育的师资,因此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安全教育,致使他们普通缺乏安全意识,在遇到危及情况和身心受到伤害时,往往不知所措。笔者认为,学校安全教育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主要职责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之树立良好的安全生活习惯,形成自救自护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第一,交通安全教育,包括学习交通法规,熟悉交通信号和标志,掌握交通安全常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等。第二,消防和用电安全,包括掌握用电、防火安全常识和操作规范,正确识别并使用各种消防器材等。第三,饮食安全教育,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注意辨识过期、变质、有异味的食物,注意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及防止几种常见的食物中毒等。第四,活动安全教育,包括关注运动环境和器材安全,掌握体育锻炼规则等。第五,自然灾害中的自救教育,包括学习面对水火灾、暴风雨、雷电、地震等灾害时的自救方式。第六,社会治安教育,包括如何应对盗贼、诈骗、抢劫、绑架、黄赌毒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所带来的安全问题。第七,心理安全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较好的自控能力,使其保持心理上的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而且有自知之明,努力克服性格中的弱点,如懦弱、嫉妒、逆反、自私、孤僻、抑郁、狭隘、自卑等。方法有开设心理教育课,建立心理辅导、咨询站,设立内心倾诉信箱等。第八,意外事故处理教育,让学生了解,遇到安全事故时不要紧张,除了运用所学的应急常识做些简单的处理外,还要及时报告成人或者相关部门,因此学生要牢记各种应急电话,等等。第九,进行安全模拟训练。除了知识性的安全教育外,还应该把知识和方法变成应急能力,经常进行安全模拟训练。如消防警报一响,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有序撤离,如何实际操作消防器材等。英国的学校经常进行类似的演练,日本则经常进行地震发生时的演练。

4.制定法规,依法保障

笔者认为,为保障学生安全,除了建立校园预警机制、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外,还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其强制性、权威性规范学生安全工作,使学生安全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议出台《学校安全法》,规定政府管理的责任,办学者的权利和义务,学校安全硬件的投入和维护细则,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学生监护人的责任和义务,安全事故处理的程序和原则,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办法等。这样可以从法律的角度保障学校安全,进而从根本上克服学校安全时松时紧和“说起来重要、关键时忘掉”的局面,也可以在资金安排上首先保障消除安全隐患所必需的经费,如危房改造、水电暖陈旧设施改造、消防器材更新等,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

5.排查矛盾,化解冲突

当前,学校安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针对学生的校园暴力。2010年发生的几起事件主要是犯罪分子因对社会不满进而产生反社会心理所引发的。因此,及时排查各种矛盾,有效化解各种冲突,对于维护包括学校安全在内的社会安全和稳定,都显得尤为重要。在社会层面上,动员各种社群组织和群众团体,如共青团、妇联、工会、社区服务中心、街道办事处、关工委等,积极对所管群体和辖区内的所有人员进行心理排查,对有过激思想和行为的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疏导和情感化解,帮助这些人员通过正确渠道提出诉求,并协调政府有关部门正面回应,尽快妥善处理。在学校层面上,要求党团组织、大队部、政教处等所有部门和学生组织及任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积极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发现问题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矛盾的释解。班主任要经常家访,了解学生的心理及其家庭状况,特别要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同时,学校方面也要关注教职工的心理变化,及时满足其合理要求,正面回应其各种诉求,积极创建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

学校安全问题正在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笔者认为,保障学校安全,不仅要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学校安全的重要意义,而且要从源头上分析当前学校安全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同时要有的放矢地制定政策和措施,深入贯彻落实。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王亦妮)

猜你喜欢
心理学校教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心理小测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