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头”的转变

2010-11-02 06:21宋安英
中国教师 2010年20期
关键词:优点错误作业

宋安英

在教师的教育生涯中,不免会碰到一些“刺头”学生,要在课堂上面对和处理由于这些学生所带来的一些扰乱行为。在班级里面,这样的学生可能只有一两名,但是却是班级管理中的关键因子。如果教师不敢于面对这样的学生,或是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来应对这些学生的一些偏激行为,那么不仅影响预定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无法构建和谐班级。对学生的偏激行为进行研究和矫正,是对一位班主任教师教育心理学素养和教学管理能力的重大考验。我有一个教育研究案例供大家分享。

新学期,我接了一个新班。前任班主任警告我,有一位叫筱筱的女孩是班上的“刺头”,特烦人,上课特别爱告状,爱打架,影响课堂教学,需要特别注意、严格管教,不要让她影响课堂教学。对此我当然记在心上。

第一节课时我就领教了她的威力。我刚开始讲课,一位女孩的手就高高地举起来,我假装没看到,继续讲课,可是她的手执着地举着,学生纷纷把目光转向她,我只好停下问:“你叫什么名字?为什么举手?”“我是筱筱,我要说话。”“把手放下,有事待老师讲完了再说。”她很不情愿地放下手。可是只过一会儿,筱筱又举手了,我强忍怒气走过去问她:“有事吗?”她有点生气地说:“老师,张瑞抢我的书。”她的同桌張瑞红着脸低声申辩:“老师,我忘带书了……”我冲着筱筱瞪了一眼:“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把你的书拿过来,你们两个一起看。”筱筱很不高兴嘟着嘴又要说什么时,我想起前任老师的话,立刻生气地说:“你有完没完,全班同学都在等着上课呢。”这时,她仿佛很委屈,极不情愿地把她的书放到两人中间。

课后,我把筱筱叫到办公室,想好好训斥她一顿。就在我刚要开口的刹那,我看到了筱筱那充满委屈泪水的目光,顿觉自己的心“咯噔”跳了一下。其实我并不了解这个孩子,她只是一个8岁的孩子,我没有理清到底应该怎样处理她的情况,只是前任老师给我的警告固执地占据着我的思考。冷静了一会儿,我问她:“张瑞为什么抢你的书?”“他忘带书了。”“他忘记带书,又去抢你的书,是他的错误,老师当时批评你是处理不当,我向你道歉。”筱筱脸上的委屈渐渐消失了,变得平静了一些。我趁此机会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引导她:“如果你忘带书,你希望同位怎样做?”筱筱马上说:“我希望他把书放到中间和我一起看。”“哎,这就是了,大家都需要别人的帮助。”

“可是他太坏了,我不想给他看。”筱筱又有些激动,“他和班上同学很坏,欺负我,我恨他们……”我大吃一惊,但决定耐心地听她诉说。于是乎,她把班里的同学几乎骂了个遍,给每一个同学都找出了缺点。等她发泄完后,我让她先回教室,但我心里却泛起了严重的不安,这个孩子竟然如此痛恨全班的同学,实在让人揪心。

后来,筱筱几次和班上的同学发生口角和冲突,每一次都要我和其他老师来协调解决,在这些冲突发生的过程中,我发现筱筱特别喜欢挑刺,在和同学交往中稍有不如意,就揭别人的短处,因为这一点同学们甚至老师们都很讨厌她,她的人际关系非常糟糕。

面对这样一个尖刻的“刺头”,我却无法用严厉的语言批评她。当然,仅仅靠大道理也是很难转变她的,她需要一个友善的解决措施。我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又找她谈话:“我给你找一条优点,就是你能给所有同学找到缺点,说明你善于观察。”听到我的表扬,筱筱有点羞涩也有点释怀。“那么,你能不能用你的观察去给每一位同学找一个优点呢?”我和她商量,让她去完成一个特殊的作业,利用自己的长处——善于观察,一周之内把班里每一位同学的优点找出来,看看能找出多少。也许是我的真诚,或是我的赞扬,筱筱不但愉快地接受了任务,而且向我保证她一定会认真完成这项作业。

一周后,她兴奋地告诉我班里每个同学的优点,言语中不乏自豪得意。我抓住这一契机,让她在班会课上逐一列举同学的优点,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肯定了她的发现,我也及时不吝啬地表扬了她,并鼓励同学们向她学习,互相寻找同学身上的优点。在这个过程中,筱筱通过自己的体验感悟,认识到每个同学身上有优点也有缺点,同学之间相处,不能斤斤计较,只有尊重别人,欣赏别人,才能受到同学的欢迎。

接下来,我抓住时机引导她总结和同学友好相处获得快乐的方法,给她布置了第二次作业,每交到一个朋友,或者找到一份快乐,就写一篇日记,记下怎样做到让别人喜欢自己。慢慢地筱筱开始赢得同学的好感,也不再是“刺头”了,她不但能和同学和睦相处,还交了不少好朋友,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其实,筱筱的转变带来的意外收获更大,孩子们经常相互鼓励,发现他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我们班所有同学的人际关系变得比过去融洽了很多,班级管理也变得容易了很多。

于是,为了帮助更多像筱筱这样的“刺头”孩子实现转变,我反思和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第一,教师要客观对待“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效应,要有宽容之心。前任班主任老师给我的警告让我对筱筱产生了偏见,而教师对课堂的教学障碍一般都采取强硬措施,这样的结果就是强化了她的抵触情绪。如果孩子有过激言行,教师首先是清除现场的“麻烦和混乱”,或至少让它远离自己的视线。也许教师当场很难找出有效对策,但是大都采取“零容忍”。可是事后能倾听孩子的心声,这种宽容却是弥足珍贵的。宽容首先是放弃偏见,不使用惩罚,从倾听开始,直到找到她个性中的闪光点,并用宽容的心、循循善诱的话语开启孩子的心灵。

第二,调整孩子的错误认知。儿童倾向于认为自己的动机是正确的,行为是合理的,不管这种行为是否给其他人带来影响或者伤害。教师不是简单地对其行为作出正误判断,而是尽量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分析孩子行为的成因。为什么筱筱认为“所有的同学都很坏,都欺负我,不跟我玩”,这个错误认知显然无法单纯通过说教进行调适。我给她布置了两次特殊的“作业”,让她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的行动中改变自己的错误认知,让她自己感悟“你要别人尊重你,你首先要尊重别人;要别人喜欢你,你首先要先喜欢别人;要别人欣赏你,你首先要学会欣赏别人”的道理。通过倾听——发泄愤怒,受到表扬——体验快乐,寻找同学优点——修正错误认知——受到同学欢迎——找到交友的方法,获得了人际交往的成功体验。

教师应该是学生心灵的导师,让孩子走出纯粹的自我中心,就是协助学生社会化的教育过程,教师不是把学生看成是“麻烦的制造者”,而是把学生出现的各种言行看成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阶段。教师要点拨和引导,使儿童在一个个循序渐进的心理体验过程中感悟其中的道理,改变心境,恢复理智,修正自己的错误认知,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及他人,用一颗宽容的心接纳别人。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胜利路小学)

(责任编辑:赵艳)

猜你喜欢
优点错误作业
在错误中成长
学生的优点单
12星座之优点大集合
作业
“怒”与“努”
“浮”字等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可爱的错误等
食疗有何优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