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在临床输血与检验教学中的应用

2010-11-05 09:23张晨光张婧婧丁肖华朱琳琳赵庆伟贺志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0年12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检验教学模式

张晨光,张婧婧,丁肖华,朱琳琳,赵庆伟,贺志安

(新乡医学院医学检验系,河南新乡453003)

问题引导式教学(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自学教学模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打破学科界限,克服了传统医学教育分割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弊端,围绕一个教学模块综合其所学课程,培养其独立自主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同学间团结协作的精神[1-8]。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国内许多高等院校的多个学科领域广泛受到重视,也成为医学教育改革和探索的热点问题[1-4]。由于国内临床输血学科发展较晚,目前只有部分医学院校开设临床输血与检验课程,PBL模式用于临床输血学的教学尚未见报道,故本教研室为了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把PBL教学模式运用于04级临床输血与检验教学中,为今后的教改积累经验。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新乡医学院04级医学检验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2个班,入学时随机编班,为1班(22人)、2班(23人),共45人,2个班入学成绩及大学期间成绩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实施PBL教学时为四年级第八学期,已经修完医学基础课程和部分医学检验专业课程。

1.2 方法

1.2.1 教材 选用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临床输血与检验》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高峰主编;《临床输血与检验实验指导》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胡丽华主编。

1.2.2 实验组 04级1班,22人,随机分为4个小组,5人组和6人各2组,采用PBL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结合教材内容,选择难度适中,易于实施的新生儿溶血病及其相关内容作为试行,选取临床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典型案例,找出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问题,精心设计。提前1周布置给学生,学生结合问题,预习和复习相关知识点,通过图书馆、资料室、网络、相关教学工具等查阅资料,自学总结,准备讨论CAI课件和提纲,利用3个学时每小组由一名学生作中心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或修正并提出新问题,教师作为旁观者,主要任务是倾听学生自己设问、讨论和解答,如有争议或难点的问题由教师适当启发和引导或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和讨论情况,强调重点和难点并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在PBL教学过程中表扬、鼓励和指出不足,对学生在 P BL过程中的表现作出客观评价,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2.3 对照组 04级2班,23人,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

1.3 效果评价 04级1班PBL教学内容结束后立即进行无记名方式问卷调查,问题主要围绕学生对于PBL教学方式、兴趣、能力培养等方面,了解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评价。同一内容授课结束后,两班同时进行考核,测试题、测试时间和测试方式一致,考核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知识、综合分析能力题,如记忆型试题和理解与综合分析型试题。

1.4 统计学处理 对考试成绩,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x—±s)。

2 结果

2.1 实验组问卷调查

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PBL的教学效果,以无记名问卷方式对04级1班22人进行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结果显示,80%以上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法可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自学,加强师生沟通,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对自己精心准备的内容印象深刻,提高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86.4%的学生对PBL教学模式持赞同态度,认为PBL教学法可行,值得推广。见表1。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考试结果比较

针对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孕妇产前检查、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查、换血指征、临床治疗等,进行客观试题和附加分析综合题成绩测试和结果比较,密封试卷,流水作业阅卷。2组学生成绩比较,客观题成绩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组附加分析题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PBL教学法在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应用能力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模式。见表2。

表1 问卷调查表(%)

表2 2组考核成绩比较(x—±s)

3 讨论

3.1 学校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基本思路以更新教育理念为先导,以拓宽专业口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关键,以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重点,以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保证,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重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正确处理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模式的关系、继承和创新的关系,突出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创造性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突出应用性,注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在课程教学中,改变满堂灌、填鸭式授课方式,积极采用案例式、三段式、组合式、以问题为中心的导引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2 临床输血学现状分析 临床输血学已发展成为多学科交叉的一门独立的新兴的边缘性学科,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临床输血与检验》是在临床输血的基础上增加了临床检验内容,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人类血型学、人类遗传学、实验诊断学、临床免疫学等多个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病情分析、预后判断和预防等方面必不可少。但由于国内临床输血学科发展较晚,现阶段临床输血较为落后,人才匮乏,与现代医学的发展、输血技术进步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不相适应,脱节严重。因此,近几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强调现代临床输血的重要性。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关于宽口径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1291B13211)中明确要求临床医学本科生应能说明:①输血的适应证和并发症;②交叉配血试验;③血液制品的种类和适应症;④同型输血、自体输血、成份输血、血液和血浆置换等知识。为能培养高素质的、富有创新精神的综合型医学检验人才,本教研室尝试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PBL教学模式,采用与学生平等交流式、启发式和案例讨论式等的教学方法,进行《临床输血与检验》课程中新生儿溶血病内容互动教学,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3 临床输血与检验实施PBL教学 随着医学信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医学模式的改变,社会对医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医学人才是医学教育的当务之急。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医学教育的改革尤为紧迫[5]。PBL的教学模式自McMaster大学提出以来,国内外许多院校采用了这种教学方法[1-8],并证实PBL教学方式能最大程度地弥补低效率的传统教学模式[9],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也已得到了师生的普遍认可。本教研室尝试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应用到新生儿溶血病的教学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4 PBL教学后的反馈信息 80%以上的学生赞成这种教学方式,其教学效果是肯定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尽管多数师生认可这种教学模式,但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些因素也不容忽视,如有些学生由于缺乏自学技巧,查阅、引用可靠文献的能力不足等。

3.4.1 PBL教学的优点 在PBL教学中,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充分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如教材、图书馆、文献检索系统、电脑学习软件、网络以及多媒体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主动分工协作进行知识的归纳整理,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增强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更具有创新意识。多数同学认为他们亲自参入,激情、活力、新颖,上课不敢打瞌睡,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使他们能挑战自我,克服自卑心理,树立了自信心。典型案例新生儿溶血血病,从ABO系统到红细胞其他血型系统,从其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孕妇产前检查、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查、换血指征到临床药物、光学或换血治疗,加强基础与临床学科间的渗透与综合,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科书乏味的知识点,大胆地对病例设计实验室检查,为诊断、治疗提出建议和意见。这种以基础知识分析临床实际问题,扩大了学生知识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施PBL教学中,指导教师应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掌控教学深度和广度,对各组学生所要讨论的内容及相关知识点非常熟悉,能够组织学生很好的参与互动,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好地掌握学生情况,帮助有些学生克服弱点、发挥长处,敏锐地发现个性和共性问题并能予以及时解决,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提高教学质量[10]。同时教师也可从学生的讨论中得到某些启示,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学生的考试成绩显示,实验组的分析综合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PBL教学法优于传统讲授法,典型案例结合PBL教学模式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学会了思考、增加了学习兴趣,加强了检验医学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紧密结合,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品质,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独立学习、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11]。

3.4.2 PBL教学存在的局限性及不足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我国PBL教学正处于探索阶段[1-4,12],很多高校因教学条件不足、教学资源有限、配套政策和设施欠缺、高素质师资力量不足、无现成的参考教材、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缺少PBL教学相关经验及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等,随机性较大,PBL教学还仅仅作为试验性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本教研室就《临床输血与检验》中的新生儿溶血病试行PBL教学也是一种尝试,观察其改革的效果,为以后的教学改革积累经验。

从个别学生反馈的问题来看,部分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不太适应。因为他们长期接受的是传统教学模式,习惯于按照课程限定教材系统讲授的教学方式,缺乏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力。有些学生因自学能力有限,课前自学抓不住重点,往往面面俱到,耗费了大量精力,甚至影响学习了热情。再者,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查找资料和自学总结,难免会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因此,由于上述诸多因素的限制及所能选用的案例有限,一般院校进行PBL教学只能在部分教学内容中进行尝试探索[12]。

[1]周 芸,王斌全,郭 佳,等.实验诊断学PBL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8):110.

[2]吉阳涛,康 辉,张丽霞.“PBL教学模式”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12(3):422.

[3]韦星呈,曾 艳,刁 骋,等.PBL与传统教学方法在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中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3.

[4]张继瑜,郑 磊,王 前,等.PBL教学模式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9,8(3):265.

[4]林东红,徐建萍,林孟戈,等.创建医学检验专业本科课程PBL教学新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3:85.

[6]Koh GC,KhooHE,WongML,et al.The effect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duringmedical school on physician competency:a systematic review[J].CMAJ,2008,178(1):34.

[7]Jones RW.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small groups:characteristics,benefits,problems and approaches[J].Anaesth Intensive Care.2007,35(4):587.

[8]Wun YT,Tse EY,Lam TP,et al.PBL curriculum improvesmedical students’participation in small-group tutorials[J].Med Teach,2007,29:1.

[9]肖小敏.医学临床理论课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初探[J].医学教育探索,2009,8(5):497.

[10]Normal G.Problem-based learning make a difference.But why?[J].CMAJ,2008,178(1):61.

[11]Clark CE.Problem-based learning:how do the outcomes compare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J].Br J Gen Pract,2006,56(530):722.

[12]潘 虹,吕 红,吴立连.一般本科医学院校PBL教学模式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5:105.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检验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