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脉康治疗1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2010-11-21 07:40王午喜何云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16期
关键词:传导显著性颗粒

王午喜 何云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中周围神经病变最常见,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等,后期表现为疼痛减退甚至消失。我们在血糖控制基础上采用中汇糖脉康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5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住院和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30例,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血压正常(100~140/60~90 mm Hg),血糖控制在较好水平,空腹血糖(FPG)<7.0 mmol/L,餐后2 h 血糖(2 hPG)< 10.0 mmol/L。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1个月到6年,主要诊断依据:[1,2]①肢体疼痛或感觉异常;②肌肉萎缩或肌无力,行走不稳;③ 深浅感觉明显减退;④肌电图提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⑤除外其他原因所致周围神经病变。随机分为糖脉康治疗组和维生素B1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周围神经病变病程均相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都严格控制饮食,并继续使用原降糖方案,维持较好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其中,治疗组加服糖脉康颗粒,3次/d,每次1袋(5 g)。对照组予维生素B1,每次10 mg,3次/d。3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试验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 ,以及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测定两组糖尿病患者腓神经 、正中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的比较(表1)糖脉康颗粒治疗组治疗后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改善,与糖脉康颗粒治疗组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比较(表2)糖脉康颗粒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与糖脉康颗粒治疗组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

2.3 两组药物副作用 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药物副作用。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比较(m/s,±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比较(m/s,±s)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比较,△P <0.05

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感觉神经 正中神经 41.9±6.2 42.0±6.0 41.8±6.0 44.7±5.1*△浅神经 28.5±6.1 28.6±5.9 28.3±6.3 32.1±5.7*△运动神经 正中神经 42.5±3.0 42.4±2.5 42.6±2.9 45.2±3.1*△浅神经 33.1±3.2 33.5±3.9 33.2±2.9 35.8±3.3*△总神经 31.5±4.9 31.5±5.3 31.7±4.3 34.2±5.1*△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的比较(例,%)

3 讨论

2型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增加,其慢性并发症和合并症对患者的危害性也越来越严重。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和合并症是摆在当前医务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可达90% 以上[3]。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普遍认为其发生与以下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有关:[4,5,6]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所致管腔狭窄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导致神经组织缺血、缺氧;②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山梨醇聚集、肌醇耗竭、糖基化血红蛋白异常等一系列代谢紊乱,干扰了神经组织的能量代谢,使其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其组织和血中的神经生长因子(NGF)缺乏或减少:NGF对维持感觉神经元和交感神经元正常功能是必需的。高血糖时可能通过降低靶组织NGF的合成及受体亲和力而影响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与发展;④遗传因素;⑤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手段主要是控制血糖、血脂,改善微循环及神经营养修复、止痛等。

糖脉康具有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益气固肾、通络止痛的功效,主要药物成分为黄芪、生地、丹参、赤芍、桑叶、黄精、牛膝等。本研究结果证实,用糖脉康颗粒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同时还能提高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对微血管病变及能量紊乱而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良好的疗效。其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症状,提高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可能与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调整血脂,起到了抗凝、改善血液循环、营养神经、改善机体代谢等作用有关[7,8]。用药过程中,没有病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充分说明了糖脉康的安全性。由此可见,糖脉康是减缓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与进展的一种可供选择的药物。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44.

[2]钱荣立.糖尿病临床指南.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0:7-11.

[3]Sima AA,Zhang W,Xu G,et al.A comparison of diabetic:polyneuropathy in type diabetic BBZDR/W or rats and in type l diabetic BB/Wor rats.Diabetologia,2000,43:786-93.

[4]赵莘瑜.神经生长因子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2例疗效观察.山东医药,2009,49(39):86-87.

[5]Edwards JL,Vincent AM,Cheng HT,et al.Diabetic neuropathy:Mechanisms to management.Pharmacol Ther,2008,120(1):1-34.

[6]关子安,孙茂欣,关大顺,等.现代糖尿病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81.

[7]迟家敏,付凌晨.糖脉康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白蛋白排泄率作用的临床研究.中国新药杂志,2002,11(1):89-91.

[8]王梅普.糖脉康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4):56-57.

猜你喜欢
传导显著性颗粒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ianyi granules (免疫Ⅱ颗粒) for reversal of immune nonresponse following antiretroviral therapy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a randomized,double-blind,multi-center,placebo-controlled trial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神奇的骨传导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HPLC-ELSD法同时测定十味鹅黄颗粒中3种成分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疏风定喘颗粒辅料的筛选
一种基于词袋模型的新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图像序列的显著性目标区域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