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卢西螨的为害调查及防治措施*

2010-11-28 01:39曲绍轩宋金马
食药用菌 2010年1期
关键词:耳片菌袋原种

曲绍轩 宋金马 林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南京 210014)

2009年9月24日,江苏省农科院食用菌项目组应福建省漳州市农科所的邀请参加白背毛木耳和双孢蘑菇的病虫害防控讲座,随后走访了当地的毛木耳和双孢蘑菇栽培基地。在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西洋村白背毛木耳种植地,发现毛木耳原种已有严重的木耳卢西螨(Luciaphorus aurlculoriae Gao et a1.)(图 1)为害,表现为菌袋收缩,菌种表面出现黄色、褐色的斑点和分泌物,菌袋表面布满许多大小不一、晶莹剔透的小白点 (图2、图 3)。种植户称这种螨为“鱼仔病”、“尿素菌”。 早在1988年,漳州龙海县九湖一带,1990年漳州西部,都曾爆发过该螨危害。据报道,从1988-1991年漳州市约有10%栽培袋受害,随后几年有所缓和,但其危害性依然存在,不及时有效地防治极易爆发成灾,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图1 木耳卢西螨雌螨(左)和雄螨 (右)背面观

图2 毛木耳原种为害状

图3 毛木耳为害状

2009年10月29日,本项目组前往浙江省丽水市调查当地黑木耳和香菇的栽培方式和病虫害情况,有黑木耳种植者反映:不少菌棒(图4)不知受什么病菌为害用手捏会发出“吱咯”的响声。我们前往一看,原来是木耳卢西螨,“吱咯”响声就是雌性卢西螨的膨腹体(图5)被捏碎的声音。此前,木耳卢西螨仅在福建省漳州毛木耳栽培地区被发现,国内其他地方并未见报道,此次在浙江省丽水市黑木耳栽培区见其危害,说明其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危害性也越来越大。

1 形态特征

图4 黑木耳被害菌棒

图5 怀孕雌螨的膨腹体

木耳卢西螨,属于蜱螨目、前气门亚目、矮蒲螨科、卢西螨属。该属全世界已知仅3种,L.perniciosus Rack和L.hauseri Mahunka分布于北美洲和亚洲,我国1988年报道有此属螨。[1]该属的特征是:雌螨的前足体与颚体间有一类似 “颈”的囊状部分,额体可缩入前足体内;气门狭长,彼此远离,呈 “v”形;胫跗节I粗大,强烈骨化,顶端具一发达的爪。[2]

(1)未孕雌螨:单个体黄白色,大量个体聚集在一起时呈锈红色粉末状。体长0.147 mm,宽0.075 mm,椭圆形。

(2)怀孕雌螨 (即膨腹体):呈球形。直径多为1.27~2.79 mm,初晶莹无色,后呈白至乳白色,常聚在一起。

(3)雄螨:颚体退化,不取食,足Ⅳ向后成弧状弯曲,交配时用以握持雌螨,寿命比雌螨短。[3]

2 为害特点

卢西螨取食菌丝和子实体,在毛木耳栽培整个阶段均可为害,无论是母种、原种还是栽培袋、耳片均可见害。为害主要特点是:在菌袋内或耳片处,肉眼可见大量晶莹剔透的白色颗粒,球形,大小不一,形似鱼仔、尿素。而这些颗粒是交配后的雌螨后半体膨大而成的球形体,卵就在其内发育为成螨。当卢西螨为害菌丝时,造成退菌,培养基发黄发粘,松散,最后成褐色的菌渣,没有养分也没有菌丝,整个菌袋报废。出耳期间,卢西螨聚集在耳背基部的皱褶里,耳片被取食后变薄发黄,生长缓慢,最后萎焉死去。

实验室试验表明,木耳卢西螨在毛木耳、黑木耳、金针菇的菌丝和子实体上都能膨腹和繁殖,而在茶树菇、蛹虫草、秀珍菇的菌丝体及子实体上也有取食迹象,但未见膨腹体。

3 发生规律

卢西螨在20~35℃下能生长繁殖,以25~30℃为适宜。在20、25、30、35 ℃下,一代历期分别为21~33天、l0~15天、7~l0天、6~9天。该螨营卵胎生,每只雌螨产卵量为80~160粒,卵在雌螨的膨腹体内孵化成成螨后,成螨可在内交配之后从膨腹体内钻出,取食菌丝或直接形成膨腹体繁殖下一代。因此,一般我们看到的都是聚集在一起数量很多的白色颗粒。雌螨喜高湿环境,但其在干燥的环境中也可以存活l个多月,这是因为雌螨的膨腹体内有丰富的养料可以提供成螨生活一段时间,并且在干燥失水时膨腹体的体壁会变厚,能防止水分散失,使膨腹体内的子代滞留于母体中以渡过不良环境。残存于废料上的膨腹体会随着昆虫、风雨和人的传播进入其他耳房,造成黑木耳产区大规模发生为害。

4 防治措施

(1)选用无螨菌种。种源带螨是造成螨害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菌种场应保证菌种质量。为获得生活力强壮的无螨虫的种子,应到有菌种生产资质的信誉良好的菌种厂购买菌种。

(2)栽培环境有螨是引起卢西螨爆发的另一重要原因。由于卢西螨对不良的环境条件有很强的抵抗力,因此必须及时清除废料,搞好环境卫生。

(3)调整栽培时间,卢西螨喜高温,可以推迟出耳时间,避开繁殖最适温度,可有效控制该种螨害。

(4)发现带螨菌袋应立即清除,带离耳房焚烧,减少虫量。

(5)药剂防治:空棚时用药,高效氯氰菊酯1 500倍液,喷洒1~2次;开袋前20天左右用药一次,可使用螺螨酯 (商品名:螨威)2 000倍液;原种4~5天用螨威2 000倍液喷一次,在袋口或瓶口的棉塞上形成药膜,即使袋中有螨虫,也不会扩散;第一潮耳采后用药一次,出耳期间不用药。

[1]PING ZOU,JIAN-RONG GAO,EN-PEI MA.Preliminary studies on the biology of the pest mite Luciaphorus auriculariae(Acari:Pygmephoridae)infesting Jew's ear mushroom Auricularia polytrichain China[J].Experimental&applied acarology,1993(17):225~232.

[2]高建荣,邹 萍,姜华芳.为害毛木耳的矮蒲螨-新种记述[J].上海农业学报,1990(8):68~71.

[3]邹 萍,高建荣.毛木耳大害螨-木耳卢西螨[J].食用菌,1993:35~36.

猜你喜欢
耳片菌袋原种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非比例多轴载荷耳片的疲劳分析方法
民用飞机耳片结构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
基于三维模型耳片接头几何参数敏感性分析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东北林业大学成功研发“袋顶出耳技术”
固定菌袋插杆
含孔边套筒的厚截面复合材料接头耳片强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