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内涵

2010-12-05 01:06○王
党政论坛 2010年7期
关键词:涵义科学化政党

○王 磊

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内涵

○王 磊

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次向全党提出的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那么究竟什么是党的建设科学化,本文将尝试结合党的文献,着重从概念本义的角度对“党的建设科学化”基本内涵进行分析。

一、党的文献对党的建设科学化内涵的界定

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有两处提及“党的建设科学化”。一是在总结执政党建设基本经验第五条中,明确提出“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在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总要求中,强调“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从内容来看,《决定》只是首次向全党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命题和要求,至于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什么,应包含哪些内容,《决定》本身并没有给出解释或说明。与此同时,党的另一篇文献,中央政治局常委习近平同志对《决定》的解读和评价文章《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则对党的建设科学化问题作了内涵分析。文章指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归根到底是要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党的建设科学化,实质就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具体来说就是按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办事,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这就从党的文献的高度对党的建设科学化内涵作了实质规定,为我们从学理上理解和把握“党的建设科学化”内涵提供了重要指导。

二、党的建设科学化内涵的学理分析

从语词上看,党的建设科学化,包含“科学”、“科学化”和“党的建设科学化”三个层次的内容。因此,把握党的建设科学化涵义的基础是回答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化”,关键在于对“化”的理解。

1.科学的涵义。“科学”一词在英语中为science,源于拉丁语Scio(知、知识),意为知识、学问。19世纪日本人将之译为“科学”后传入我国并得到广泛使用。在我国,科学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科学主要指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广义的科学不仅包括科学研究的结果,即反映客观世界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还包括研究的过程、方法,以及研究过程中所体现的诸如求真、创新、批判、宽容的科学精神和氛围等。科学有两个层面:一是形而下的实证和功利的层面,二是形而上的思想和精神的层面。前者是科学之“体”,后者是科学之“魂”。

2.科学化的涵义。根据对科学涵义的理解基础上,笔者认为,科学化主要指科学之“体”、科学之“魂”内化于实践的过程和状态。具体来说,科学化指在求真、创新、批判、宽容的环境氛围中,行为主体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内化于行为主体的思维和行动的过程。那么,政党建设的科学化则是指在求真、创新、批判、宽容的环境氛围中,政党主体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遵循政党建设的客观规律,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内化于政党主体的思维和行动,不断实现政党目标的状态和过程。

3.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涵义。中国共产党是立足中国的无产阶级政党,既具有政党的一般属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涵义应在坚持政党建设科学化一般涵义的基础上,作出符合自身特征的矛盾规定性。

结合中共的实际,笔者认为,党的建设科学化是指在求真、创新、批判、宽容的环境氛围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中国实际,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制度和方法推进党的建设实践纳入科学的轨道,同时不断将正确的建设经验上升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再次指导党的实践,最终实现党的目标的过程和状态。

三、把握党的建设科学化内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理解党的建设科学化内涵的质的规定性,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党的建设科学化是科学与价值的统一。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任何情况下,强调党的建设都不能背离科学性和价值取向。过去我们曾一度只重价值、不讲科学,甚至在坚持价值目标的口号下忽视客观规律、无视情况的变化,结果导致高度的思想僵化和主观主义,贻害无穷。不讲科学是错误的,同样,进行党的建设只讲科学,而放弃根本的价值取向,其结果也是危险的。党的建设科学化是科学与价值的统一,不仅要求真,还要求善,即在崇尚科学的基础上服务于党的最高利益。

第二,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刚性与柔性的统一。党的建设科学化不仅要求理论、制度和方法的科学化,而且还包括党建观念的科学化,以及在探索、研究党的建设过程中要有良好的科学氛围。党的建设科学化是刚性要求与柔性要求的统一。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不仅要重视“硬件”建设,还要重视“软件”建设,注重培养科学精神,造就崇尚科学的环境氛围。

第三,党的建设科学化是过程与目标的统一。党的建设科学化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一化”,而是“两化”。一方面,它指党的建设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不断走上科学化轨道的过程;同时,它也指在科学化过程中不断将正确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再次指导党的实践,并最终实现党的目标的过程。归根结底,党的建设科学化是要实现“确保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总目标。党的建设科学化是过程与目标的统一,在推进的过程中实现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向前推进。

第四,党的建设科学化是系统与要素的统一。正如党的建设是一个包含复杂要素的伟大工程一样,党的建设科学化也是一个由不同要素构成的系统整体。党的建设科学化不仅包括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还包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党内民主建设、党内和谐建设等方面的科学化,是一个涵盖党的建设各领域、各要素,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宽领域的系统整体。因此,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应着眼全局,统筹兼顾党的各方面建设,使之相互配套、相互促进,既突出重点、又整体推进,从总体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 李海生)

猜你喜欢
涵义科学化政党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我的仙人掌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透明化、科学化和可预期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探究《说文》省形的真实涵义
党建科学化的内涵探析
我对国防教育的涵义的理解
财务失败涵义、原因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