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结构与实现途径研究

2010-12-08 19:56赵果巍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素质体育

赵果巍

(哈尔滨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结构与实现途径研究

赵果巍

(哈尔滨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从教育学角度出发,对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体育教师的理想素质结构以及实现途径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等三方面的要求。高等院校需要通过建立严格的教师聘用制度,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有效激励等途径来构建高素质体育教师队伍。

高等院校;体育教师;素质结构;问题;途径

在时代不断进步,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工作一部分的高校体育工作改革也迫在眉睫。强健的体魄是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集中体现,因此,高质量的体育教育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之一。高质量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结构,作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对于提高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促进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设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高校体育教师

高校体育教师是指在高等学校(含职业院校)中从事学生公共体育必修课程教学的基础课老师,是在高校中向学生传递体育科学知识、技术和技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康体魄的社会需要人才的专业人员。“高校”面对的是大学生,因此对体育教师有着更高、更系统的要求,而“体育教师”自身的条件又决定了他与其它专业教师的条件差异。

1.2 教师素质结构

教师的素质结构即教师专业素质的构成要素。教师专业素质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系统的教师教育中获得并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并直接作用于教育过程的,具有不可替代性、专门性和指向性等特性的教师心理品质。教师专业素质的构成是多维的,在不同的维度又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2 高校体育教师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知识结构单一

我国传统高等教育造就了大批知识结构单一的专业人才,体育教师就包括其中。目前,学科研究方向的分化越来越细,人才使用条块分割,加上许多高校体育教师自身学历层次低,知识面窄,与其它专业相互封闭,对相关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知识缺乏等现象造成了知识单一化的局面。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重的是技术教学,过分强调知识、技术、技能的规范性,忽略了与相关知识和前沿知识的交融,忽略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2.2 科研能力低下

高校体育教师对科研的参与意识淡薄,只注重课堂教学和课余组织训练,科研能力不足。高校体育教师队伍中,本科学历人数所占比例远远大于研究生学历人数所占比例。教师没有相应的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准,不能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到体育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及研究动态,更不能把学生引导到学科前沿,从事开创性的体育研究工作。

2.3 不注重教学方法的更新

高校体育教师多采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很少将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与快乐式教学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使学生缺少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创新思维的空间和时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个性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爱好。

2.4 教育观念相对落后

在单纯竞技体育观念和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下,技能和技术的教授往往占据了体育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很少有体育教师注意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更新。陈旧的教育思想,落后教育理念制约着体育教育改革路线的形成与实现,束缚着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头脑,使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跟不上体育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步伐。

3 高校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结构分析

3.1 高校体育教师应具有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

高校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指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所具备的科学文化素质及其掌握程度。高校体育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应符合当代社会实践的需要适应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在具备精深的学科专门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具备广博的基础文化知识。

3.1.1 高校体育教师的学科性知识 知识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枢纽,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就必须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特定的学科专门知识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首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对所教学科知识有着深入透彻的了解,学科专门知识也会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地增加。课堂有效教学都是围绕着学科知识而进行的,学生掌握情况的好坏程度与教师传授的学科知识的优劣程度息息相关,教师的学科专门知识必须要达到足够的深度和广度。作为高校体育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多源于体育院校的学习以及工作实践中的经验获得。教师首先应熟练掌握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学校体育学、学校教育学等基础教学知识;其次,应将所从事专业项目的历史沿革、发展规律以及战略战术等基本状况铭记在心;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应及时了解最前沿的体育发展动态和理论知识,紧紧跟上高校体育改革的步伐,科学地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3.1.2 高校体育教师的基础文化知识 高校体育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应具备广博的基础文化知识。世界整体演变如此迅速的今天,人类知识总量激增,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且各个学科领域交互渗透,各种新型学科项目应运而生,单一知识结构的人才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舞台,复合型人才才是时代发展中的佼佼者。时代给人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体育教师也一样,他们必须具有扎实的人文类知识,如哲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工具类知识,如计算机、外语、信息等方面知识;其他方面知识,如音乐,文学赏析等。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我认为要给学生一滴水,简单的一桶水已经不能解决问题,而应是一条流动着的河流,随时更新自己的资源,扩充自己的范围,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3.2 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

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指体育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实施有目的的影响,进而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决定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与完成的综合能力。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在教育活动中体现的,又是在教育活动中发展的,它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能力,教学创新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等。

3.2.1 高校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高校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指体育教师为完成正常教学任务所必须具备的体能与智能的能力的综合。同一般高校教师所需具备的教学能力一样,它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教学操作能力与教学评价能力,等等。其中教学认知能力一方面要求制定课程的标准要符合国家体育教育方针,符合专业体育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要求了解高校学生的特征,大到整个时代的大学生,小到所教班级每一个学生的特征;教学设计能力是指体育教师要将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教学行为,即要讲授的内容、要举的实例、准备提出的问题、课前的准备活动、教师要做的示范等,进行设计的能力,既要符合标准,又要有自己的特色;教学组织与操作能力包罗万象,是一项复杂的综合能力,要求具有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课堂管理能力,启发引导能力以及布置作业的能力等等;教师的教育评价能力包括教师教学自我评价的能力、评价其他教师教育行为的能力和对学生学习行为评价的能力,等等。

3.2.2 高校体育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不断的创新,知识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综合化的特点,学科之间渗透交织无处不在,因此创新精神是新世纪人才的重要特征。而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求有创新型的教师,教师自身是否具有足够的创新能力,是否能够不断地推陈出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面临现代高校体育教育的不断改革,体育教学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种长期以来一直采用的教师教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高校体育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不能满足当今大学生的需要,取而代之的应是以突显学生主体地位为理念的教学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为目标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使用互动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对体育学习的兴趣,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

3.2.3 高校体育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是高校体育教师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长久以来,科研能力一直是高校体育教师最为薄弱的环节。高校体育教师的专项能力突出,注重的是课堂教学和课余训练,对于科研工作置若罔闻,甚至谈虎色变。然而研而不教则空,教而不研则浅,教育的多变性要求教师成为“科研型”教师。

体育科学研究是运用科学方法去探索体育本质及规律的体育认知过程。体育教师要细心观察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教学体会,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教师还应及时掌握了解高校体育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修养,多参加与所教专业有关学术研讨会、交流会等活动,更好地在教学训练中提出并解决问题,为体育科学的发展推波助澜。

3.3 高校体育教师应具有高尚的专业精神与素养

3.3.1 高校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核心,是衡量教师教育优劣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它决定并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发展方向,同时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着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教师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拥有崇高的社会主义伟大理想。教师应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相信中国共产党,认真学习并领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辩证地分析当今社会的种种现象。教师应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抑制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极端思想,时时不忘完善和提高自己,全心全意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3.3.2 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教师的职业道德即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立教之源。首先,教师一定要深深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职业要求。其次,教师应时刻注重自己为人师表的职业形象,因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乃至生活中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可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在传授知识时,教师应做到谈吐文雅,举止大方,精神饱满,和蔼可亲,笑容可掬,处事不慌,应对自如,让学生能够虚心接受知识,真正学有所得。教师还应做到胸怀广阔,团结协作,正确处理与学生、与同事和领导的关系,发挥整体优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总之,教师应是领导的好助手,朋友的好帮手,学生的良师益友。

3.3.3 高校体育教师的身心素质 体育教师精湛的运动技能总是给学生美好的视觉享受,让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高超的技术是建立在强健的体魄的基础上的,所以体育教师应合理调整作息规律,积极锻炼身体,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一名高校体育教师,在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的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地影响学生,培养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奋发向上的精神和顽强不屈的意志。良好的身心素质不仅对于教师自身事业的成功起到积极推进作用,而且对于提供教育教学成果,为社会培养输送合格人才具有直接影响,使学生成为有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全面型合格人才。

4 构建高素质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途径

4.1 建立严格的教师聘用制度

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采用严格的教师聘用制度。高校体育教师比照其他专业教师存在知识结构单一,学历层次较低,教育观念落后等不足,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整体素质水平,因此从高校体育教师入门考核着手,建立严格的教师评聘制度势在必行。第一,高校体育教师应具有所教专业或相关专业方面的硕士学位;第二,体育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如实习经验或培训经验等;第三,教师应掌握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爱岗敬业的教学态度。

4.2 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

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进行终身学习。面对当今教育科学水平不断提高和教育现代化程度迅猛发展的形式,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以适应和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从职前在校期间的基础文化学习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到竞聘后授课前的岗前培训,再到单位组织的教师进修,乃至平时自身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每个环节都应认真对待,时刻丰富和提高自己。

4.3 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有效激励

高校应引入体育教师竞争上岗机制,逐步建立以教师能力、教学水平、科研成绩为依据的择优用人机制。在上岗方面采用公开述职、专家评审等措施,增强体育教师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师资队伍管理的配套改革措施,健全教师考核评估体系,通过动态跟踪,优胜劣汰,克服松散的用人机制,从而推动高素质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对体育教师应采用适当的激励政策,激发教师投身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在职称评聘方面,以教学成果与学术研究为重要依据,为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创造平台;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学术讨论,为增加教师在学术界影响力创造条件;在工资、住房津贴补贴等待遇方面向高素质教师倾斜,激励教师对自身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总之,在教师中建立“比学帮超”的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性、能动性,使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整体提高。

5 结 语

高校体育教师是高校体育教学的组织者与实践者,在教学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着体育课程的教育教学方向。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结构的优劣对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质量的高低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对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也必将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在教育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实现自我的超越,以崭新的面貌和智慧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1]钟 英.拓展高师教师素质,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8):133-136.

[2]王瑞忠,赵易新.教师专业化成长必备的七大素质[J].理论探讨,2008,(3):3-4,84.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07-110.

[4]黄 敏,李萃茂.专业化教师的素质要求及其实现途径[J].教育评论,2002,(6):46-48.

[5]黄川川,王文涛.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与职业精神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55-56

[6]郑宏伟.现代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 (5):81-83.

[7]黄健武.体育课程改革理念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的影响[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 (1):68-69.

Research on Quality Structure of P.E.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nd its Realized Approaches

ZHAO Guo-wei
(Education and Science College of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Heilongjiang China )

Detailed research and analysis are made in this paper on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quality structure of P.E.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he ideal quality structure of P.E.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nd its realized approaches from the views of pedagogy. The quality structure of P.E.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contains three aspec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professional spirit a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hould structure high-quality team of P.E. teachers by the various of ways, such as establish a strict recruitment system, set up a education belief of life-long study, introduce competitive mechanisms and implement effective motivations.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P.E. teachers;Quality stucture; Problems; Approaches

G807.4

A Article ID: 1008-2808(2010)04-0092-04

book=2010,ebook=262

G807.4

A

1008-2808(2010)04-0092-04

2010-06-23;

2010-07-14

赵果巍(1982-),女,助理馆员,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学。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素质体育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素质太差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数学素质浅谈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