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审美活动提高学生审美品位

2010-12-10 05:08徐松娣
素质教育 2010年10期
关键词:审美观流行歌曲美的

徐松娣

音乐教育是开展美育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基础教育的音乐教学中,适应青少年的校园歌曲较少,被学生接受的爱国主义的歌曲也不多,而青少年对流行歌曲的盲目崇拜,音乐审美教育提出了挑战。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审美品位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形成理论总结,以抛砖引玉。

一、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

审美观是人们对美丑所持的基本观点,是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审美过程最具有形象思维特点,一要想象、二要创造。音乐艺术的一大特点是,听众对于作品中的情感表现不是以被动的方式来接受的,而是以主观能动的态度来体验的。一个人只要听觉正常,有一定感受音乐能力,一听到音乐就会引起情感的波动,甚至手舞足蹈起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的感受和爱好。能辨别美丑与善恶。霍姆林斯基指出:"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它揭示了中学音乐教育的本质。音乐教材中,出现的如:《祖国颂》、《长城谣》就是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壮丽景象,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和爱国热情。如《打起手鼓唱起歌》描写劳动人民丰收的场面,宣扬要热爱劳动,又如:《茉莉花》、《沂蒙山好同志》描写了大自然景象,宣扬热爱大自然,了解民歌等。所以,我在教学中要做到:

1、以情感人 音乐主要是依靠声音来感染人,这就比较抽象,但音乐中蕴藏丰富的情感,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启发学生在听乐、奏乐、歌唱、视谱过程中的生活联想及在优美、生动的音乐形象中感受到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音乐能让你开怀也能让你忧愁,反之,你的情绪也能感染音乐,孟子云:"仁音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他认为音乐比说理更能对人产生深刻的影响,因为音是通过情感陶冶来实现特定的说理要求的。

2、以生动鲜明的形象为手段 音乐是抽象的,但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其形象直观的特有形式,帮助学生轻轻松松地接受新知识,同时,在教学中,文学语言的恰当运用,音乐语言的抽象性使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借助文学语言声情并茂地概述或配乐朗诵,可减轻学生理解难度。

3、寓教于娱乐之中,于美的享受之中 娱乐是中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开展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无疑是树立学生正确审美观的有力措施,我经常鼓励和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音乐知识自己创造歌曲,表达与体现学生的审美愿望与意识,学生也能从娱乐中体现美,从而享受美。因此,经常地、自觉地接受音乐审美教育,可以诱发其他艺术的创造性,特别是以表现人的情感为宗旨的现代派艺术。例如,现代舞蹈的奠基人,著名的女舞蹈家邓肯,她对音乐有很高的造谐教学中应尽量寻求有娱乐性的手段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二、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美

我们学生音乐基本知识不多,只有少数学生认识简谱,所谓能理解或欣赏一些较高层次音乐的,那就更是风毛麟角了。绝大多数学生听的是流行歌曲,唱的是流行歌曲,心里想的还是流行歌曲,对于课本上教唱的乐曲或是欣赏的音乐则抱可听可不听的态度或是可有可无的态度。 学生的音乐感觉不是太强,乐感的具体内容包括声高感、音色感、节奏感、旋律感、和声感、音乐形式感,良好的音乐记忆和音乐思维能力等等。

这几年,随着社会需要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别于其他教育形式,它具有对心灵美的塑造、道德的教化有独特功能。现在学校开始对音乐课有所重视,学生对音乐兴趣有所提高,学生课堂气氛也有所改变。但对课堂上如何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通常我们不太欢迎流行歌曲走进课堂,教师课堂所传授的,学生不太爱听,学生喜爱的,又不能完全引进课堂,这也正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差异。在课堂调查中一部分学生不太喜欢单一地讲解音乐基础知识,他们认为音乐课就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每一个文艺细胞,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更准确一点讲,让学生能真正发展他们的主体性。针对这一特点,我充分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和多种感官的并用,如举办学校艺术节、组织合唱队、舞蹈队、运用表演形式给学生自我表现的自由和施展才能的机会,进而达到认识自我的价值、提高音乐技能、增强自信的目的,尝试着改变我以往的教学思路,改变一味地传授式教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如:在讲节奏时,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懂而非懂,讲完了而说不出所以然来,于是我运用了乐队曲中的典型节奏,如三步、四步等舞步,让学生听,然后讲出规律并运用。一些学生爱听快节奏的音乐,必要时再教他们一些舞步,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但要见好就收,这样,一节课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在音乐的听力、理解力以及动作的协调能力上得到了提高,使学生留连忘返,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从乐曲的弦律和优美的舞姿中感受美。

三、通过音乐的美育功能,提高学生品味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活动的途径之一。荀子在《乐论》中说:"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 。"孔子也认为"移风易俗,莫过于乐",进而提出"礼、乐、射、御、术、数"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重视音乐美育的社会功能。课堂教学其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美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利用音乐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感受艺术的意境美、和谐美、含蓄美等,培养学生明辨各自形式的艺术美,识别和抵制低级庸俗的作品,并善于在生活中表现美。

音乐教育的过程,就是教师运用和掌握美的规律,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审美感知、判断、鉴赏能力和创造才能,从而造就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观念、应有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的审美个性的过程。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市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审美观流行歌曲美的
改革开放以来流行歌曲的正能量表达
论唐代琴论中的主“静”审美观——以《昭文不鼓琴赋》《无弦琴赋》《琴诀》为例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额日德木特古斯以《春》为题诗的审美观
浅谈日本传统建筑中的日式美学
论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观的培养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打支山歌过横排》——“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五
《摘葡萄》——“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