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宝清,陈全胜,陈佳治,江 城
(1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湖北黄冈438002;2黄冈市农业局,湖北黄冈438000)
提高农民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性对策研究*
郑宝清1,陈全胜1,陈佳治2,江 城2
(1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湖北黄冈438002;2黄冈市农业局,湖北黄冈438000)
针对黄冈市近几年举行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情况,探讨分析农民参与培训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存在的弊端及提高其积极性的对策,为黄冈市及各部门继续做好该项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黄冈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为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民转产转岗就业技能为重点,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通过提高标准、公平竞争和有效激励,调动广大农民和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培训质量和农民技能层次,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农业部于2004年开始启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体是农民,没有农民的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依托。因此,要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稳步推进,必须注重提高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需要转移的数量越来越大,转移的速度越来越快,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但培训的情况却不理想,主要是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达不到预期效果,呈现“一头热、一头冷”、“叫好不叫座”的局面。下面主要就黄冈市2006年至2008年举行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参与情况进行分析。
从宏观比较看,以2006年为参照,2008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数量累计增加6.8万人,全市转移劳动力数量累计增加61.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占转移劳动力的比重为8.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从微观比较看,2007年培训数量较上一年度增加4.3万人,2008年培训数量较上一年度增加2.5万人,年培训数增幅下降(见表1)。[1]数据显示,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农民数量增幅呈现下降的趋势,参训的比例也较低。
目前,农民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主动性欠缺,称赞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好的多,主动到定点培训机构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转移的则是凤毛麟角,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占新增转移劳动力的比重较低。
受历史、地域、经济发展等因素制约,农民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诸多顾虑,既怕学不会,又怕难就业;既想培训,又不愿承担培训的费用;既想培训转移增加收入,又担心田地无人耕种。据实地调研统计,农民不愿意培训转移的比例为31.1%,培训后就业困难、农民没有积极性的比例为15.5%,补贴标准低、没有吸引力的比例为22.4%(见表2)。这显示农民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学习的愿望有,但顾虑多,无法付之于行动,主动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人也就寥寥无几。[2]
表2 农民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分析[2]
目前,农民对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不热心、不积极,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既有农民自身内在因素,也有政策、市场等外在因素(见表2)。
2007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人均补助标准是257元,而劳动技能培训计划、雨露计划、教育资助的人均补助标准分别是600元、800元、1500元。四个培训项目补贴的对象都是农村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转移补助标准与其他培训项目相比明显偏少,特别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行分阶段补贴,有的如模具、数控、汽车驾驶等培训专业农民还需要自己承担一部分培训费,一部分农民更倾向于参与其他项目的培训,因而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农民创业培训,国家要求农民培训时间至少达到15天,[3]而仅仅提供相关培训费用,没有对农民实行补贴,部分农民害怕耽误自己生产时间造成经济损失,故而积极性也不高。
受历史及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黄冈现有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文化程度偏低,造成自我发展能力受限,往往只顾眼前利益,“小富即安”,看不到参加培训的紧迫性,看不到智力投资的必要性,参加培训的自觉意识较差,观望的多,参与的少,因而对参与培训的意识淡薄。同时,一部分农民对政策了解不深、不透,更舍不得自己拿出钱来进行培训,只把培训当成政府要求参加的行为,被动接受培训,培训效果不佳。
2007年,黄冈引进500万元以上项目538个,亿元以上项目57个,新开工外来投资项目526个,至2008年,黄冈规模以上企业数达1003家,至此企业用工需求量越来越大。[1]但是受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招工难”问题影响,技工人才异常缺乏。本地企业为了生产的需要,相应降低了就业门槛,有无培训照样上岗,农民外出务工寻找就业岗位相对容易,培训后就业的与未培训就业的工资水平基本都在1000元左右,工资差距相隔不大。一部分农民认为参与培训又费时,又误工,还影响收入,通过亲戚、朋友的门路也可以转移就业增收,导致对转移培训的有效需求减少,参训的积极性也相对减弱。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时间一般为15天左右,但部分参与培训的农民连基本的时间都无法保证,培训单位只能简单地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农民也无法学精、学透专业技术,从而不能保证培训质量。
农民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性不高,必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的稳步推进,继而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大培训、大转移、大增收、大发展”目标的实现。
农民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性不高,劳动技能无法得到提升,也就无法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即使就业也只是权益之计,往往碰壁后又返回农村,无形地减缓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2006年至2008年劳动力转移整体趋势分析,2007年新增转移劳动力是38.5万人,2008年新增转移劳动力则是22.5万人,新增转移劳动力增幅下降41.6%,降幅明显(见表1)。
黄冈现有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的占44.7%,初中文化的占43.0%,高中及以上文化的占12.3%,缺乏技能、城市生活常识、法律法规知识等。[1]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参训农民的素质都能得到明显提升。农民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性不高,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相对减少,严重制约了农民整体素质的提升。2007年、2008年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升农民素质的人数分别为4.3万人、2.5万人,占整个农村劳动力的比重分别为1.6%、0.9%,对提升农民整体素质的影响力微乎其微。
发展现代农业的标志之一是规模化生产,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基础。2007年,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有134.38万人,而在现有的生产水平下,从事农业生产仅需要80万人,尚有剩余劳动力54.38万人。农民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性不高,剩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就无法完成,农业生产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格局,规模化生产也就是一句空话,发展现代农业也成了空谈。
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接受培训成为农民个人的自觉和自愿行为,必须要建立一个农民接受培训的动力机制,使培训贴近农民、适应市场、实现增收,促使农民由“要我培训”向“我要培训”转变。
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和广度,通过广播、报纸、电视、政府网、招生广告等媒体,面向农民,面向农村,广泛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实施的目的、意义、作用和要求,扩大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使广大农民及时理解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精神实质,积极主动参加培训。宣传那些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外出创业中的典型人物事迹,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农村劳动力参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热情。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表彰奖励活动,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各类培训机构、企业、参训农民的积极性,扩大社会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农民接受培训的持续动力。
应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贴标准与其他农村劳动力培训项目持平,在培训生源的组织上处于同一起跑线。地方政府应相应地落实好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列入政府的工作规划,并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建立政府主导、用人单位、农民共同投入的费用分担机制,在保证政府投入的前提下,引导企业加大培训投入,鼓励民间捐资,切实降低农民参训费用,促进农民广泛参与。简化农村劳动力转移补贴环节,完善补贴方式,将培训补贴及时足额发放到培训农民手中,让农民切切实实感受到培训的实惠,促使农民培训由政府引导参训逐步转向农民自觉、主动参训。加强资金监管力度,用于补贴农民培训的费用必须专款专用,不得套取、骗取、挪用培训资金,让农民真正享受到政策的好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吸引更多的农民积极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
整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教育资源,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吸纳本地优势教育资源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培训机构的品牌效应吸引农民参与培训。从农民愿望出发,从企业的需求出发,从市场的发展出发,科学设置培训专业,采取“位点下移”、“就近培训,就地转移”等培训模式,把培训班办到农村,办到农民家门口,让农民不出门就能参与培训,把农民的愿望转变为学习知识、踊跃参加技能培训的实际行动。逐步建立起“订单培训、企业参与”的机制,走先培训后输出、“定向培训,定向输出”的路子,以培训促输出,提高农民就业率。加强与行业协会、劳动力市场、用工企业等的合作,把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举办具有行业特点、针对性较强的专业技能培训,逐步扩大技术含量较高、培训时间较长的专业培训比例,激发广大农民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参训农民转岗就业能力,实现稳定就业和增加收入。坚持严格考核、合格发证制度,同步进行职业技能等级鉴定,切忌走形式,走过场,让经过培训的人员真正学到一种技能,得到市场的认可。[4]
逐步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的配套政策,建立先培训再就业的制度,使培训成为农民个人的自觉行为。逐步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和劳动力预备制度,严格实施持证上岗制度,提高用人单位使用合格劳务人员的意识,规范用工行为。树立以人为本的宗旨,打破部门利益限制,采取有效措施,既要规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收费标准,又要努力降低技能鉴定的收费标准,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完善服务职能,简化进城务工手续,加强对各类职业中介机构的归口管理,提供可靠的就业信息,降低农民外出务工的劳务风险,让受训人员能及时地、充分地就业。依法保护农民务工的合法权益,对农民工请求兑付劳动报酬、工伤赔偿以及其他严重侵害其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案件提供援助,帮助农民更好地融入城市。
[1]黄冈市统计局.黄冈统计年鉴[M].2006~2008.
[2]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农民创业培训测评分析汇总材料[S].2008,2009.
[3]农业部.关于做好2009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S](农办科[2009]50号).
[4]农业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民创业培训规范(试行)[S].2004.
Research on Countermeasures in Improving the Farmer’s Activity to be Involved in the Transfer Training of Rural Labor Force
ZHENG Bao-qing,CHEN Quan-sheng,CHEN Jia-zhi,JIANG Cheng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Huanggang 438002 Hubei;Huanggang Agriculture Bureau,Huanggang 438000 Hubei)
Aiming at the transfer training situation of the rural labor force held in Huanggang in recent years,discussing about the causes why the farmer’s activity is not enthusiastic to participate in the training,the disadvantag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ir activity,which provide some reference to continue to do the project well in Huanggang city and all the departments.
Huanggang;Rural labor force;Transfer training;Sunshine project
G725
A
1672-1047(2010)03-0028-04
10.3969/j.issn.1672-1047.2010.03.10
2010-04-20 基金项目:2008年度湖北省教育科学项目“湖北省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08B259)。 作者简介:郑宝清(1973-),男,系办主任,讲师。zbq@hgpu.edu.cn
项目年度农村劳动力(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累计培训数量(万人)累计转移劳动力数量(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资金投入(万元)数量 增量 数量 增量 数量 增量 数量 增量2006年 272.2— 6.1 — 85.0 —410.0—2007年 274.0 +1.8 10.4 +4.3 123.5 +38.5 621.5 +211.5 2008年 280.4 +6.4 12.9 +2.5 146 +22.5 924.0 +302.5
[责任编校:秦春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