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以四川省为例

2010-12-20 01:24蒋志兴
关键词:贡献度外商东道国

范 瑾 叶 欢 蒋志兴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4)

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以四川省为例

范 瑾 叶 欢 蒋志兴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4)

外商直接投资可以通过资本弥补效应、就业创造效应、技术扩散效应和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四条途径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增长。以四川省 1993-2005的数据对该省的外商直接投资通过上述途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作实证分析,文章认为要增加外商直接投资的贡献度,就必须消除阻碍上述四条途径充分发挥作用的措施,并创造条件增加所吸引外资的数量、提高所吸引外资的质量。

外商直接投资;区域经济增长;四川省经济

外商直接投资的飞速发展是战后最值得关注的经济现象。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这些研究集中在以下方面:(1)以一国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数量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1][2][3];(2)以某一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外商直接投资与该地区的经济增长的关系[4][5];(3)集中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某一方面的影响,如外商直接投资对出口的影响[6]、对就业的影响[7]、对技术进步的影响[8]、对产业结构的影响[9]等等;(4)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某一行业[10],如对服务业的影响、对制造业的影响等等。

上述研究通常以总量生产函数或者国民收入模型为基础构造经济模型,运用计量的方法得出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计量结果显示经济增长速度与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是上述研究通常仅限于对数据的处理,而缺乏对外商直接投资为什么能促进经济增长的深层次原因的分析。本文在分析外商直接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的基础上,以四川省为例,分析了该省二十年来的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情况。

一 外商直接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影响一直是倍受争议的话题。支持者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弥补东道国的建设资金、可以增加就业和税收、可以促进出口贸易,还可以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反对者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将发达国家淘汰的技术和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污染了东道国的环境、耗费了资源,跨国企业又通过各种方式千方百计将利润转移出东道国,跨国企业还依靠强大的垄断势力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而且不可能将真正的先进技术或管理经验转移到东道国。

但是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正面影响通常大于负面效应,即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东道国的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的机制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资本弥补效应 增长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步阶段通常面临建设资金不足的困难。正如两缺口模型[11](Adelman,Chenery,1966)所揭示的那样,外商直接投资在补充国内资源以解除储蓄和外汇短缺的困境方面可以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从微观层面上讲,资本是厂商进行生产的重要生产要素,生产规模的扩张、新的厂商的设立都必须有大量资本的支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可以为东道国筹措建设资金,扩大生产规模,从而促进经济增长。[6]

(二)就业创造效应 劳动力也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在边际报酬为正的情况下,投入的劳动力越多,产量就越高。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摩擦性失业,一方面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大量社会问题。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从而充分发挥东道国的劳动力优势,促进经济增长。[7]

(三)技术扩散效应 技术是发展中国家最为稀缺的要素。发展中国家既没有研发技术的能力,又缺乏引进技术的资金。通过外商直接投资获得国外技术是十分重要的途径。无论是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还是新经济增长理论,都认为技术是诱导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外商直接投资转移技术的途径主要有中间产品的当地生产、产品的当地生产以及研发中心的设立。[8]

(四)产业结构优化效应 产业结构的优化也是外商直接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外商直接投资优化东道国的产业结构有两条途径,一是外商在东道国直接设立企业,这些企业属于较高的产业层次;二是外资企业的发展带动东道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金融、房地产等。[9]

二 外商直接投资与四川省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看到外商直接投资通过四种效应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增长,为了衡量每种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具体贡献,下面以柯布 -道格拉斯总量生产函数为基础构造计量模型,对四川省的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情况进行分析。

(一)模型描述 设代表总产出,和分别代表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量,并且假定规模报酬不变,则根据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有:

其中A表示无法用具体指标衡量的因素。(1)式中 K包括内资和外资,L包括内资企业就业人数和外资企业就业人数,为了衡量外资的影响,应该对 K和L做以下区分:

上两式中,Kh,Kf分别表示国内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Lh,Lf分别表示在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工作的劳动力数量。则(1)式可调整为:

为了将模型线性化并减少异方差性的影响,对 (4)式两边取对数并加入随机变量μ得:

上式中α(1-β)为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反映了外商直接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资本弥补效应;(1 -α)(1-y)为外资企业就业人数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反映了外商直接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就业创造效应;由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的衡量缺乏合适的指标,且无法区分是内资的作用还是外资的影响,故将外商直接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技术扩散效应和产业结构优化效应,以及其他未知影响因素、众多细小影响因素或者无法取得数据的影响因素用综合代表。

(二)检验结果 本文使用四川省 1993-200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数据来自中宏网数据库及《四川省统计年鉴2006》。各个变量的说明如下:

(1)总产出 Y:用四川省的国内生产总值代表,单位为亿元人民币;

(2)外商直接投资 Kf:是国外投资和港澳台投资之和,单位为亿元人民币;

(3)国内投资 Kh: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减去外商直接投资得出,单位为亿元人民币;

(4)外资企业就业人数 Lf:是外资企业就业人数和港澳台资企业就业人数之和,单位为万人;

(5)内资企业就业人数 Lh:等于全社会就业总人数减去外资企业的就业人数,单位为万人。

检验结果如下:

检验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四川省的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其中外商直接投入的资本弥补效应并不明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仅为 0.002098;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创造效应则比较明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为 0.185861;另外常数项为正且比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扩散效应和产业结构优化效应。

上述事实表明,四川省作为内陆省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数量有限,对经济增长的资本弥补效应并不明显。同时四川省又是人口大省,外商直接投资在创造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通过该途径促进了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另外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扩散和产业结构优化效应也比较突出,反映了该省在吸引外资方面不单纯追求数量,而且重视引进外资的质量。即以解决本地区的就业问题、促进本地区的技术进步和提高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

三 结论及政策建议

外商直接投资可以通过资本弥补效应、就业创造效应、技术扩散效应和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四条途径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增长。要增加外商直接投资的贡献度,就必须消除阻碍上述四条途径充分发挥作用的措施,并创造条件增加所吸引外资的数量、提高所吸引外资的质量。具体来说:

(一)要充分发挥外商直接投资的资本弥补效应,就必须增加所引进外资的数量。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但随着国家间、地区间吸引外资的竞争加剧,基础设施方面很难再显示出绝对的优势。笔者认为,吸引外资的永恒的竞争力在于软环境,包括人力资源、政策环境、人文底蕴等等。其中培育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和高效率的劳动力市场尤为重要。

(二)要充分发挥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创造效应,就必须注意引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在吸引劳动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制造业的缺点就是对资源、能源的耗费较多,且容易造成环境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应把吸引外资的重点放在服务行业,尤其是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促进作用的现代服务业。

(三)要充分发挥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扩散效应,就必须注意引进高科技企业和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随着跨国公司的本土化不断深入,R&D的本地化也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注意引进跨国公司在华、甚至在亚洲的研发中心,是促进本地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而培育高质量的人力资源,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基础。

(四)要充分发挥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就必须加强对引进外资的产业指导,使外资的引进符合本地的经济优势和长期的产业发展目标。要注意的是并非服务比重越高,产业结构就越好。最佳的产业结构应该是符合当地经济优势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即是使本地的产业结构越来越能够发挥本地的优势。

[1]Balasubramanyam,V.N.Salisu,M.Sapsford,David.Foreign direct inves tment and growth in EP and IS countries. Economic Journal Jan.96,Vol.106 Issue 434,p92-105.

[2]E.Borenszteina,J.De Gregoriob,J-W.Leec.How 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ffect economic growth?.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Jun98,Vol.45 Issue 1,p115.

[3]沈坤荣,耿强.外国直接投资、技术外溢与内生经济增长——中国数据的计量检验与实证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1(5).

[4]葛顺奇,郑小洁.中国 31个省市利用外资业绩与潜力比较研究[J].世界经济,2004(1).

[5]杜江,蒋瑛,董天伟.外国直接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2).

[6]张红霞,李平.外商直接投资与东道国出口贸易关系的理论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04(12).

[7]谢小青.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就业、工资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05(8).

[8]郑秀君.我国外商直接投资 (FD I)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述评:1994~2005[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 (9).

[9]郭克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00(2).

[10]张红霞.我国服务业 FD I流入的经济效应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6(6).

[11]Ir ma Adelman,Hollis B.Chenery.Foreign aid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case of Greece.Review of Economics &Statistics Feb66,Vol.48 Issue 1,p1

The Contribution of FD I to Regional Econom ic Growth——Taking Sichuan Province for Example

Fan Jin,Ye Huan,Jiang Zhixing

(School of Economics,Sichuan University,Sichuan,Chengdu 610064)

Foreign direct inves tment can promote the host country’s economic growth in fourways of additional capital effect,job creation effect,technology diffusion effect and effec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 imization.By a positive analysisof the contribution FD Ihasmade through the above fourmeans to Sichuan’s economic growth on the basis of the data from 1993-2005 in Sichuan Province,this article believes it is necessary to eliminate obstacles to give full play the role of above-mentioned fourways,to create conditions for attractingmore and better foreign inves tment so as to improve the contribution of FD 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regional economic growth;Sichuan Province

F207

A

1004-342(2010)02-21-03

2009-12-14

项目简介:本文是教育部 2006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跨国公司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研究”(NCET-06-0795)和 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投资和产业转移的对策研究”(07BJY08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范瑾 (1972-),女;叶欢(1985-),女;蒋志兴 (1984-),男,均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贡献度外商东道国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聚焦《欧盟外商直接投资审查条例》
论投资者——东道国仲裁中法庭之友陈述的采纳
国际投资仲裁庭对东道国反请求的管辖权探析
充分把握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基于贡献度排序的肾透明细胞癌串扰通路分析
晚近国际投资协定中东道国规制权的新发展
妥协与平衡:TPP中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
需求侧资源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贡献度综合评价体系
谁是冒牌外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