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预警:危机潜伏阶段的有效途径探析

2010-12-26 20:10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10年5期
关键词:征兆情报机构情报

孙 路 刘 波

任何危机从潜伏到最终发生,都有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一动态过程取决于危机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互动情势。但无论这一过程是短是长,都会通过相应的、不同程度的征兆表现出来。危机潜伏阶段是危机正在聚集能量而恶性突变尚未发生的状态。作为国家安全第一道防线的情报工作,若能及时准确地发现危机征兆和苗头,变被动为主动,将危机管理关口前移,即可有效杜绝和控制危机的发生。情报预警工作就是在危机未真正发生前就发出警告,帮助决策者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防止危机形势恶化,它是从战略高度筹划危机管理的基本前提,也是增强危机管理主动性的关键环节。

危机情报预警的基本特点与基本原则

危机情报预警与其他预警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原则。作为危机管理的首要环节,危机预警是预防和控制危机的特殊手段,情报工作在危机预警中就是要及时发现和判断危机。如果情报人员无法做出准确的危机情报预警判断,决策者也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危机决策,甚至轻视面临的危险或者推迟做出决定的时间。

1.危机情报预警的基本特点

从预测的角度看,危机情报预警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前瞻性。危机情报预警顾名思义就是在危机发生前或者危机处于萌芽阶段,敏锐的发现危机表现出来的各种征兆,使决策者提早采取相应的危机管理措施,积极介入危机,将危机遏制在萌芽状态。由此可见,危机情报预警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研究。大多数危机在发生前都有征兆可循、有端倪可察。通过情报工作可以发现危机潜伏的各种征兆,寻求其本质,从而达到控制危机的效果。

(2)主动性。根据预测结果与未来之间的独立性,预测可以分为主动预测和被动预测两种。如果预测结果与未来之间无影响,如天气预测,地震预测,则称为被动预测;如果预测值与实际结果之间相互影响,如用于政策制定目的的预测(通常会根据预测值,采取措施,影响未来的结果),这一类预测称为主动预测。①许曼舒.国际危机预警.时事出版社,2008:29由于危机情报预警的目的在于预防与控制危机,决策者必然会根据情报预测的结果,制定危机管理措施,对危机的未来发展进行干预,因此,这种为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而提供预警性情报的工作就是主动预测,说明预警工作具有主动性的特点。

(3)长期性。危机的爆发通常是一个长期过程,对危机征候的识别和判断也是一项长期积累的过程。危机情报预警需要情报人员从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入手。危机的发生源于利益的冲突,了解危机产生的来龙去脉,有助于发现危机形成的原因。因此,危机情报预警需要对危机局势进行长期的关注。从情报工作的流程来看,情报预警工作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从情报的搜集、分析判断、到警报的发出、再到预防行动的实施,情报预警需要不断循环往复地进行。除了不断根据形势的变化对预警工作进行修正外,还要评估行动所达到的效果,为下一阶段的行动提供准备。此外,任何危机都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能够对各种征兆指标进行实时的监控,并不断与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各种异常现象或细微变化,那么情报预警工作就能够正确发出危机警报。

(4)综合性。危机情报预警是对危机情报信息的综合分析。在现实中,各种事物的发展过程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当危机发生时,与危机相关的各种因素往往或多或少以某种逻辑关系相互联系在一起。对危机情报预警工作来说,情报人员对所获情报信息尤其是一些征候情报要进行仔细分析和综合研究。从历史上来看,对情报分析不够充分或没有进行综合分析是导致情报预警失误的主要原因,甚至是首要原因。①Grabo C M.Anticipating Surprise:Analysis for Strategic Warning.The Joint Military Intelligence College’s Center for Strategic Intelligence Research,2002:163.http://www.dia.mil/college/pubs/5671.htm因此,情报分析人员必须保证发出的预警是对所有相关情报信息和假设进行综合分析后做出的。

2.危机情报预警的基本原则

(1)现象与本质相结合。任何危机事件的发生,总是有征兆可察觉的。危机的本质总是同现象相联系,并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但在多数情况下,人们往往对这些征兆(信号)或者视而不见,或者麻痹大意,也有的察觉到了但无所作为,以致酿成危机的发生甚至升级。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危机情报预警工作时,对危机发生的各种征兆和现象进行科学而理性的分析判断,去粗取精,由表及里,把握其本质属性。此外,由于事物自身存在矛盾运动的复杂性,本质有时还以假象的形式表现出来。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这也需要情报分析人员借助理性思维和科学方法发现真相。

(2)内因与外因相结合。任何危机的发生都是有条件的。从系统层次上,“国际危机的发生可能会来自结构性方面的原因,诸如经济关系结构、政治关系结构及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综合结构——国际力量关系的结构”。①金应忠,倪世雄.国际关系理论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373一旦某一结构的运行机制失调,就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失调,引发危机。就具体的危机而言,引发危机的诱因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促使危机发生质变的根本原因,也是形成危机或使危机升级的源动力。危机的内因往往是结构性的、本质的。分析内因就是要找到问题的关键。内因是引发危机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外因通过内因会对危机的产生施加重要影响。因此,对于一个系统来说,外部条件的突变往往带有不可控的性质。把内因分析和外因分析结合起来,从危机的内在原因入手,深入分析促成危机变化的外部条件和过程,就有可能把握危机发生或升级的突变点。

(3)必然性与偶然性相结合。同任何事物一样,危机的运动过程也具有必然性与偶然性。在危机运动变化过程中,偶然性常常体现在危机发生的“导火索”上。危机的突发性变化,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反映。一般而言,事物的量变积累到“临界点”,外部因素的“刺激”往往引发质变。偶然现象在表面上看是“导火索”,其实质是必然性的具体反映。危机的挑起方常常利用预先策划的挑衅事件作为危机发生的借口。历史上的许多危机,都是由于矛盾的长期积淀,最终通过偶发事件而引发的。偶然性中存在着必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在种种偶然性中都包含着必然的东西,隐藏着没有被认识的必然,认识了这个必然,事物的内在规律也就相对地被认识了。一旦掌握了危机发生的规律,就可以把有关危机的历史资料组织在“一个具有合理的解释能力或预测能力的框架之中”,②[美]莫顿·A.卡普兰.国际政治的系统和过程.薄智跃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89:2对危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合理的判断。

危机情报预警系统

危机的发生往往是各种因素交叉综合作用的结果。危机情报预警是基于日常的情报预警工作,着眼战略全局,全面、系统地预报和控制危机的一整套工作机制。从国内外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来看,危机情报预警系统一般由三个部分构成,即危机情报预警监控系统、危机情报预警评估系统和危机情报预警预报系统。

1.危机情报预警监控系统

危机情报预警工作是通过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重点地区或重点问题进行的监控来把握危机演变的过程。只有长期地、不间断地监控,才可能抓住危机征兆,及时发出警告。情报机构平时搜集分析的基本情况是情报预警工作的主要内容。然而,引发国家安全危机的诱因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以及自然资源、环境、心理、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如果面面俱到地进行监控,既盲目又不可行。因此,情报预警监控必须突出重点。

(1)监控的指标

①Schrodt PA,Gerne D J.Analyzing International Event Data:12.http://www.ukans.edu/~keds//许曼舒.国际危机预警.时事出版社,2008:105-106设置危机情报预警监控指标。设置危机情报预警监控指标,目的是确立监控危机的尺度。由于危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监控指标一般不可能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多元的指标体系。因此,监控指标的设置应坚持如下几项基本原则:一是科学性;二是动态性;三是完整性。指标之间必须是相互关联的,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反映危机各要素的交互影响和交互作用。此外,在选择具体监控指标时还应考虑以下条件:与危机的发生或升级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易于情报搜集和处理的情况。

②建立危机情报预警数据库。建立内容详尽的动态情报数据库是进行危机情报预警监控和情报分析的基本要求,各情报机构都应建立条目细致、检索方便的情报数据库。目前,世界上可用于危机管理情报预警的数据库分为三类:①一是关注危机发生模式的数据库;二是关注危机发生诱因和过程的数据库;三是关注预警的数据库。

③编制危机管理情报预警敌情征兆表。制作敌情征兆表是为了让更多的情报分析人员、情报主管以及情报搜集人员知道搜集哪些情报信息,帮助情报分析人员研究分析未来敌人发起进攻前可能采取的行动。每位情报搜集人员都应该时常参考敌情征兆表,对照查看哪些“敌情征兆”确实出现,情报搜集在哪些方面存在差距。实际上,敌情征兆表就是一份情报搜集指导。当不祥征兆预示危机出现时,为确保情报搜集要点更加具体,同时减少情报机构的工作压力,情报机构应编制更为精简和具体的敌情征兆表,便于在特殊危机状态下开展情报搜集工作。

编制敌情征兆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把具有潜在征候情报价值的原始情报素材列入表中;二是对原始情报素材进行提炼或摘要;三是将情报素材按照主题或区域进行分类,并根据情况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归档;四是保存具有长期预警性和征候性的情报信息。与此同时,情报机构还应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对敌情征兆表进行实时的更新和修订,确保情报机构在危机时刻能够有效发挥情报预警的职能。

(2)监控的内容

在情报搜集工作之前,决策者或情报机构应首先确定:对象国选择,即这种情报搜集工作以哪些对象国家为重点,以什么类型的情况和内容为重点;预警目标选择,即初步判断这些对象国可能引发哪类影响本国利益的危机;预警重点选择,即确定哪一个对象国最为重要、哪一种潜在的危机可能对国家利益构成重大影响等等。①胡平.国际冲突分析与危机管理研究.军事谊文出版社,1993:193-194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对监控指标的情报搜集工作。在确定了危机情报预警监控指标后,可以系统、持续地对监控指标进行数据采集工作。跟踪监控指标的动向是危机情报预警的基本方法,这种日常的监控和记录可以使情报人员及时注意到被监视指标的发展变化。通过对这些监控指标变动的跟踪,情报人员就可以间接地预判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及其发展趋势。

其次,确定危机发生的各种征兆,并根据对征兆的分析,得出或验证有关危机发展变化的初始判断。

第三,监控危机的发展速度和影响程度,以便规划危机应对的总体原则和应对步骤,力求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和“以变制变”的有机统一。危机情报预警为危机确定的“度”决定了危机管理的“度”,也就是依据前者的变化趋势,决定今后将采取的具体危机应对措施。

2.危机情报预警评估系统

危机情报预警评估系统主要是对情报监控系统所获情报信息进行分析与评估,并对未来危机的发展趋势进行跟踪预测,对危机的危害程度以及危机升级的可能性做出预判。情报预警评估系统的一切工作都是在情报预警监控和情报搜集的基础上进行,它是整个危机情报预警系统的中心环节。

危机管理情报预警评估系统主要由选择合适的情报预警评估方法和形成合理的情报预警评估结论两部分组成。

(1)选择合适的情报预警评估方法。危机情报预警评估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要求很高,有时需要在情报占有不充分的情况下迅速做出判断和预测,情报分析人员通常没有更多时间更深入地进行情报搜集和分析,也不可能在掌握了所有证据之后再做出判断。在危机情报预警评估工作中,针对不同的评估对象,因其在危机中所处的层次、涉及的范围以及本身属性的不同,评估的内容和要求也不同。这种差异性在危机情报预警评估方法上,也会不同程度地反映出来。就某一特定的评估方法而言,它既具有一般的指导意义,同时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因此,在具体的评估方法与特定的评估对象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关性更强的情况。

在情报预警评估中,情报人员经常使用定性分析,而归纳和演绎又是其中最常用的两种分析方法。归纳法主要揭示可能存在的事实,即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此方法提出许多可能的答案,或者列出对手未来可能采取的行动。但是,由于归纳法缺乏重点,所有的判断和答案都可能成立。因此,情报分析人员不能仅凭此种方法做出判断和预测。演绎法与归纳法恰好相反,它主要揭示应该存在的事实,即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着重关注对方的行为和意图。凭借过去积累的经验与知识,分析人员可以通过已经掌握的某些情况和线索推断出结果。但是,演绎法容易受到对方欺骗信息的误导,对方可以采用迷惑方式,引导我方情报分析机构得出错误的结论。

目前,假设推论法在情报预警分析评估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且越来越多的被专家学者和分析人员所认可。假设推论法就是为情报分析人员提供可能的合理答案,即听上去有道理的答案,在对方行为难以按常理进行预测时,假设推论法往往能够独辟蹊径。①Moore D T.Critical Thinking and Intelligence Analysis.Washington DC:National Defense Intelligence College Center for Strategic Intelligence Research,2007:4假设推论法强调仔细分析已知的线索。首先,列出各种不同的假设,诸如“危机即将爆发”或“即将展开军事演习”等。然后,援引已知的事实和推论进行对照分析,看看是否能反证出某一假设是伪命题。只有这样,才能得出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其次,对各种假设进行证伪而不是证实,因为,有些情报资料可以同时证实两种绝然相反的假设。只要有一件情报资料证明该假设不能成立,该假设就被证伪,情报人员应毫不犹豫地否定它,不管同时有多少情报资料支持它。情报人员应该不断地提出假设,不断地进行证伪,直至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②Ben-Israel I.Philosophy and Methodology of Intelligence:The Logic of Estimate Process.Intelligence and National Security,1989,4(4):661-718

(2)形成合理的情报预警评估结论。情报预警评估报告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危机发展进程的分析,全面分析、描述危机产生的诱因、演进过程和变化方式,对危机的现实状况做出判断,对未来态势做出预期;二是对危机危害程度的客观评估,估计可能发生的潜在威胁和损害,研究造成损害的方式和预期后果;三是提出对危机管理的可行性建议,明确应对危机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和内外部资源,并对危机管理的可行性策略提出建议。

3.危机管理情报预警预报系统

危机管理情报预警预报系统就是根据情报预警分析评估的结论,向决策者及相关部门发出危机预警,以唤起他们的注意,并采取相应的危机管理措施。

(1)设置情报预警等级。危机管理情报预警预报系统要求对情报预警实施分级预警,一般分为:轻微预警、明显预警、严重预警三级。通过建立危机分级预警机制,可以有效逐级阻挡慢性危机的扩大,也可以对急性危机进行针对性应对,避免资源浪费或准备不足。

(2)慎重发布危机预警。情报机构发布危机预警是一个极其慎重的过程,防止产生不必要的紧张。真正专业的情报分析评估应该是让决策者看出评估结论中隐含的意思,使其主动要求得到更多的情报信息,从而让情报机构知道他已经得到了“预警”。①Grabo C M.Anticipating Surprise:Analysis for Strategic Warning.The Joint Military Intelligence College’s Center for Strategic Intelligence Research,2002:167.http://www.dia.mil/college/pubs/5671.htm因此,情报机构在进行预警预报时最重要的是必须使决策者确认已经得到了危机预警。警报过多会削弱情报人员的可信度,使得后来的警报难以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如果情报人员过于限制自己的警报数量,也许会错过最佳的预警时间,从而使决策者在面对突然袭击时束手无策。在许多情况下,危机预警发布的不及时源于分析评估的低效率。面对众多的信息,无法确认哪些是真实信息,哪些是虚假信息,哪些是关键信息,哪些是一般信息。因此,在对潜在的危机做出判断的时候,往往表现得犹豫不决、瞻前顾后,要等到危机诱因非常明显的时候,才对潜在危机予以确认,发出危机预警。而此时,往往已经到了燃眉之急的时候,不利于危机管理的开展。

此外,情报预警必须简单、明确。模糊的预警往往容易引发混乱,或者对预警麻木不仁,或者反应过急。因此,发布的预警情报信息必须言简意赅、直截了当、十分明确。危机情报预警要传达以下内容,即情报来源、日期和时间;危机发生区域;危机的性质;危机可能造成的危害;危机可能持续的时间;危机冲击的程度;决策者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等。

提高危机情报预警有效性的途径

危机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导致情报人员在进行危机情报预警时常常处于这样的两难境地:一方面,害怕不能对突发的危机进行提前的预报,另一方面又害怕被人批评为“狼来了!”。情报工作并不总是成功的,有时候预测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②[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第五版).阎学通,陈寒溪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630-631那种想要做出“算命”式的预测是不可能的,这种“算命式”的预测也是可笑的。③列宁全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1958:224//陈力恒主编.军事预测学.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 51其实,成功的预警与错误的预警是很难区分的,如果我方得到了预警并做出反应,对方可能会取消行动,那么真实的预警就变成了虚假的预警。此外,由于随机因素的影响,情报预警工作常常处于上述两难的情况。尽管如此,情报人员也并不是无所作为。每一次失败后的经验总结,都能帮助我们改正工作失误,提高情报预警工作水平。因此,避免情报预警失误是一个需要进行长期理论和实践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1.全面、客观、持续地进行监控

首先,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要进行全面的要素分析。根据引发危机的诱因类型进行要素分析,如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领域,然后根据对危机的作用方式进行要素分析。危机产生和发展变化会涉及到起因、条件以及借口等各种因素,按照这些因素在国家安全危机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以寻找导致危机的基本要素。通过跟踪这些危机要素,确保情报机构搜集到与这些要素相关的情报。

其次,客观地进行情报搜集。客观地进行情报搜集就是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不要带着自己强烈的“思维定势”进行情报搜集工作。危机情报预警工作必须从客观的情报搜集开始。情报人员在情报搜集时由于事先在头脑中设定一个情报搜集的范围,即那些被认为可能引起危机升级的情报信息。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或认识上的不全面,可能使情报人员对某个迅速变化的情况视而不见,从而导致情报预警失败。

第三,对事态发展进行持续不断的监控。情报工作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长期性,对情报的搜集与分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持续的监控,才能保证不漏掉那些后来导致危机爆发的最不明显的变化,并从这些变化中抓住危机爆发或升级的前兆,即确定危机爆发的临界点。

2.定性、定量、定时地进行分析

在危机情报预警分析评估工作中,根据分析对象的特点和分析要求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直接的或最为相关的方法进行情报预警分析,是提高情报预警准确性的前提和重要途径。具体来说,危机情报预警分析评估主要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以及定时分析三大方法。

定性分析主要是以现实和历史的事实以及各种有关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特别是因果关系为依据(对具体数据并不十分重视),以人的知识、经验和逻辑思维能力为武器,通过抽象的分析、推理、判断,从而对事物的发展、走向和前景做出预测。但是,使用这类分析方法进行预测,主要决定于情报分析人员的水平,而不决定于进行定性分析的形式如何。这类定性分析方法,往往有以下致命的弱点:一是受人的主观意志和认识局限性的影响较大;二是缺乏精确的量度计算;三是不能全面反映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所有这些,都或多或少的降低了分析结果的准确度。①陈力恒主编.军事预测学.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117-118

定量分析主要是根据事物不断发展的特性,将分析对象的过去和现在的各个侧面,尽量量化成各种具体数字。总之,就是把事物的抽象属性,都变为可进行数学计算的数字。②同上书:119然而,这类分析方法无论如何发展,都不可避免的存在定量分析所固有的缺陷,即只能反映事物外部的、数量上的变化,而要准确的反映事物内部的质变,以及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则无能为力,因而只适用于预测事物发展的渐变,而不适用于预测事物发展的突变。

定时分析就是依靠分析时间因素对危机发生发展的影响,预测危机发展到特定阶段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说,预测的对象主要不是事物本身,而是事物发展进程的时间。但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使用间接的分析预测手段而已。由于定时分析具有自己的特色,在现代分析方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对于分析那些表现形态不明显或缺乏现实数据资料的事物的发展趋势,这类方法尤为适合,可以解决单靠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所无法解决的问题。③同上书:121

综上所述,危机作为一种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极其复杂的实践活动,对这种复杂的实践活动进行分析评估,必然要适应系统性和综合性的要求。鉴此,在分析过程中,情报分析人员也要注重对分析方法的系统掌握和综合运用。在对某一特定对象进行实际分析预测时,既要遵循直接相关性原则,又必须在主要运用某一种分析方法的同时,辅以其他的方法并加以检验,这样的分析结论就会更加准确。在新的条件下,必须更多的尝试采用新的方法对情报预警分析进行研究,把它们作为真正的科学基础,提高情报预警分析的准确性。

3.准确、迅速、安全地发布预警

在这里我们可以借用美国学者申农和韦弗在《通讯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提出的“沟通的数学模式”,①胡百精.危机传播管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109对情报机构提高危机情报预警有效性进行分析。情报机构发布的预警情报其实是与决策层进行信息沟通的过程,申农和韦弗的这一模式尽管属于信息传播学方面的问题,但是我们可以用以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根据申农和韦弗的模式,要确保情报机构预警的有效性,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情报必须准确无误,具有权威性,这就要求情报机构在预警情报发出前,必须对情报再加以确认和研判,必须明确情报所反映对象的表象和本质。只有情报具有准确性和权威性才能获得较高的可信度,情报预警的有效性才能得到保障。

第二,危机预警情报的发出要通过情报传递来实现。情报传递的基本要求是安全、可靠、及时和准确。情报机构在发布预警情报时首先要强调安全保密问题,因为不论在危机发生前还是发生后,敌我双发都有进行搜集对方情报的活动。发布的预警情报如果被对方截获,可能会被对方反制,造成不良的影响和后果,甚至导致危机管理的失败。其次要可靠地把预警情报传递到决策者手中,做到灵活应变,确保传递渠道的畅通。及时性就是要求预警情报要及时传递,不能延误。

此外,情报人员与决策者之间的相互信任也对情报预警有效性产生深刻影响。只要情报机构发出准确无误的预警,决策者能够根据预警情报实施相应的危机决策,这样情报预警工作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危机管理才能最终取得满意的效果。

猜你喜欢
征兆情报机构情报
情报
情报
情报
浅谈基层科技情报机构现状及发展对策的思考
地震征兆
地震征兆
交接情报
西方预测伊朗18个月内拥有核武
老人胆固醇低并非好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