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话语权

2010-12-27 10:51武汉广播电视总台430015
新闻前哨 2010年9期
关键词:话语权电视节目主持人

◎高 洁(武汉广播电视总台 430015)

电视节目主持人在屏幕前的一言一行,影响重大,因此,我们认为电视节目主持人这个特殊的工种和群体,他们对于手中执掌的话筒,拥有什么样的发言权,亦即是说他们借助话筒要传播什么样的声音,确实是需要明确的。

主持人的话语权

在以美国为代表的那些 “自由意识形态”国家里,主持人对于电视节目(或栏目)的影响力以及量裁权是很大的,他们拥有相当大的话语权,但是这也是一个相对的权限。因为他们也是代表着电视老板的“职务行为”,虽然电视机构是私立的,但私立的也必须服从公众及国家机器的需求,这一点是毋需置疑的。在西方电视界也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行规,大意是主持人风格可以多种多样表达可以花样百出,可以温文尔雅也可以咄咄逼人,但都要设置 “话语底线”。在CNN北京总部,笔者见过其主持人吉姆·克莱西的书桌上贴着一个词表,大体意思相当于我们的“十敬语十禁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条大概意思是问话可以触及当事人隐私但不能涉及其先人;还有一个就是在宗教敬语及禁语下做了特别的标记。

以上事例说明,即使是在标榜最为自由开放的西方社会,主持人也不能“想说就说想唱就唱”,在主持人的话语权限的底线表达上还是有其共同规律的,那就是:

1.观点内容上不能违反现行的法律或政府规定;不能违反社会公认的道德行为准则;不能触及有损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或是民俗习惯。

2.不得涉及国家秘密,或泄漏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

3.起码的礼貌、尊重人格。不失语失态。

4.不试图以个人好恶影响他人。

对于我国来说,由于都是国有电视台,其主持人的话语权限更是毋需置疑的要遵从“个人服从组织、形式隶属内容”的基本准则,“讲政治”是第一位的,话筒是属于人民的,绝对没有个人表演的舞台,笔者看来,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无论主持人本人还是他(她)所代表的栏目(节目)就没有生存空间了。

节目形态与主持人话语权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随着电视栏目的多样化发展,而不断演变发展的,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话语权也越来越多,客观地说,主持人都希望在节目中承担的分量越重越好,特别是近年来谈话类节目,在各个电视媒体上出现的越来越多,主持人的话越来越多(观众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既可喜但也存在隐忧,正如有的主持人得到观众喜爱而有的遭到责难一样,作为主持人要认真研究探讨节目形态与主持人的关系问题,准确定位,方能把握好话语权限与分寸。

《实话实说》是国内最早也是影响力最大的谈话节目,主持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很多人不知道节目内容却记得主持人崔永元;《大家》是一个访谈节目,观众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只是节目的访谈对象。在访谈类的节目中,主持人如何把握定位呢?其基本规律:人文性的节目中,主持人表现力强一点,话语权可以相对大一些,起到节目主宰的作用;专业性的节目(比如科技类、财经类、法律等),主持人的话语权限在于引导、探索,要多问少说;对待社会姿态低一些或年龄小一些的被访者,主持人主导、引导的作用要强,这样方能把握节目不至于冷场;而对于社会地位较高、年龄较大特别是管理者、专家、学者,主持人相对可以弱势一些,一则言多有失避免暴露本身的知识缺陷,另外不能喧宾夺主。

主持人的失语失位问题

目前电视节目发展很快,主持人在节目中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越来越想通过屏幕表现自己,展现个人魅力或是才能,但是电视机构毕竟不是文艺演出舞台,不能准确地把握自身定位也带来很多问题,轻则造成观众反感影响节目收视率,重则给所在电视机构带来不好的社会影响,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个人言行造成了政治事件,损失更为巨大。当前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其话语权限失语失位问题主要表现在:

1.喋喋不休、无所不知。

这是目前最普遍最严重的问题。一些主持人将话筒当成了展现个人的工具,无节制地试图展现个人才华,在节目中惟我独尊,视所有的参与者为陪衬甚至视若无物,观众称其为“我说话你歇着”的“话唠”。这一点越是大电视机构越是名牌栏目表现越严重,特别是在央视的一些重大直播节目中屡屡出现已经成为一个被观众所诟病的痼疾了。最为明显的事例是伊拉克战争直播以及神州号飞船直播中,主持人开口称“我知道”,闭口称“你说是这样吗”,一屋子的专家、学者面面相觑、唯唯诺诺,这种强权话语完全反映了主持人的失位以及浅薄。观众反映说“某某啥都知道还请专家干吗”。

2.擅下评判,错位管理。

这也是大电视机构的主持人通病,我们的电视台是国家电视台不假,但电视机构毕竟不是政府管理部门,但是个别主持人经常在节目中错位为政府管理者或是法官的角色,对一些事件不是客观诉说,而是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甚至经常擅下评判结论。对于主持人的话语权限来说可以置疑、可以陈述事实,至于观点结论是留给观众来评判为宜的。

3.个人好恶,强加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我们的古训,一些主持人不是客观地对待节目,却将个人习惯好恶标准带进节目来影响公众。例如,个人对某个球队有意见就在节目中公开指责。在2002年世界杯期间,我国的一位主持人就是对邻国球队妄下评判引来外交纠纷。

猜你喜欢
话语权电视节目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