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贴对运动性疲劳主观感觉及运动成绩的影响

2011-01-02 02:06张春雁杨文佳于心同陈云飞
体育科研 2011年6期
关键词:空白对照乳酸受试者

张春雁,杨文佳,于心同,朱 俊,谢 晨,陈云飞

穴位敷贴对运动性疲劳主观感觉及运动成绩的影响

张春雁,杨文佳,于心同,朱 俊,谢 晨,陈云飞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缓解运动性疲劳的效果及对运动成绩的影响。方法:将20名足球运动员随机分为穴位敷贴组和空白对照组,穴位敷贴组采用药物贴对受试者神阙穴、气海穴、足三里穴进行敷贴,对照组采用安慰贴对受试者上述穴位进行敷贴。对两组受试者进行主观感觉疲劳程度评分(RPE)、运动心情评价(POMS)、情绪状态总估价(TMD);检测受试者血乳酸和血氨浓度;记录受试者800 m全力跑成绩。结果:穴位敷贴可减轻受试者主观疲劳感觉,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RPE值(P<0.01);穴位敷贴可缓解运动员因疲劳而产生的消极情绪,降低TMD分值,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穴位敷贴可升高运动后4 min机体血乳酸(P<0.05)和血氨浓度(P<0.05),降低运动后20 min机体血乳酸(P<0.05)及血氨浓度(P<0.05),显著提高受试者800 m跑成绩(P<0.01)。结论:穴位敷贴可减轻运动员的主观疲劳感觉,缓解运动员因运动疲劳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促进运动员机体内血乳酸和血氨的代谢,提高运动员耐缺氧能力,进而缓解运动性疲劳临床症状,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提高运动成绩。

穴位敷贴;运动性疲劳;主观感觉;血乳酸;血氨;运动成绩

运动性疲劳指由机体运动本身所引起的“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而导致机体运动能力下降的现象[1]。其主要表现为运动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大强度训练或激烈的比赛之后出现疲劳的现象,包括肌肉疲劳、中枢疲劳和内脏疲劳,机体达不到原有的竞技水平,如肌肉出现僵硬、肿胀和疼痛,肌力下降、收缩速度下降、时间延长,动作僵化不协调,注意力不集中等。由于其严重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挥而长期困扰着运动医学界,如何缓解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和加速其消除是运动医学研究领域21世纪的前沿课题。

目前缓解运动性疲劳尚无特效药物,针灸以其独特的疗效及安全、无毒副作用的特点,已成为运动性疲劳理想的非药物疗法之一。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运动性疲劳有显著疗效。穴位敷贴疗法作为一种特殊的针灸疗法,具有独特的作用方式,在治疗各种疾病上均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目前有关穴位敷贴治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较少,本实验从针灸治疗运动性疲劳临床有效这一实践基础出发,采用穴位敷贴治疗运动性疲劳,观察穴位敷贴疗法对运动性疲劳的缓解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东华大学足球运动员20名,男性,年龄19~23岁,身体健康,运动能力相近。随机分为穴位敷贴组10名、空白对照组10名。各组运动员年龄、身高、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组间具有均衡性(见表1)。

表1 受试者一般情况TableⅠ General Information of the Subjects

1.2 选穴与药物

选穴:神阙穴、气海穴、足三里穴。

敷贴药物:药用人参、黄芪、当归等,干燥、粉碎,过100目筛,与辅助成分按比例混合制成贴剂。安慰剂:用面粉与辅助成分按比例混合制成贴剂。

1.3 治疗方法与疗程

穴位敷贴组:每晚睡前半小时给予药物贴3贴,分别贴于神阙穴、气海穴、足三里穴(左右交替),6~12 h/次,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空白对照组:每晚睡前半小时给予安慰贴3贴,分别贴于神阙穴、气海穴、足三里穴(左右交替),6~12 h/次,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1.4 训练计划

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20名受试者每人分别进行2次实验,2次实验中的运动方式完全相同。实验前受试者充分做好准备活动,然后进行800 m全力跑,记录成绩;运动后4 min,测量并记录血乳酸值和血氨值。随后令受试者采用慢跑、慢走的方式休息,运动后20 min再次测量并记录血乳酸值和血氨值。

疗程结束后两组再进行负荷测试,方法同上。

1.5 指标测定

1.5.1 主观体力感觉评分

用主观感觉疲劳程度评分表(rating of perceived exercise,RPE)[2]对受试者承受的运动强度进行评价,该评分表分为7个等级,共20分,令受试者根据RPE中的各个等级对自己在运动后的感觉即刻评分。

1.5.2 运动心情的评价

让受试者在每周运动后即刻填写心境状态量表(profile of mood states, POMS)[3]对运动心情进行自我评价,得出的情绪状态总估价(total mood disterbance, TMD)分值可反映受试者在运动期间的心理状态。

1.5.3 血乳酸与血氨

采集运动后4 min和运动后20 min受试者指尖各40 UL血液,分别检测血乳酸浓度和血氨浓度,血乳酸与血氨的自动检测为即采即测。

1.5.4 运动成绩

记录受试者800 m全力跑的成绩。

1.6 使用仪器

血氨检测采用日本京都PocketChem BA血氨测定仪及Ammonia Test Kit Ⅱ专用试剂条。血乳酸检测采用日本京都1710血乳酸测定仪及Lactate Pro专用试剂条。

1.7 数据统计

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检验及方差齐性检验后,符合t检验条件。不同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IBM SPSS statistic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2 研究结果

2.1 主观体力感觉(RPE)

治疗前两组RPE值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结束后,空白对照组RPE值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穴位敷贴组RPE值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治疗后穴位敷贴组RPE值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提示穴位敷贴疗法可减轻运动员的主观疲劳感觉(见图1)。

2.2 心境状态量表(POMS)

治疗前两组TMD分值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空白对照组TMD分值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穴位敷贴组TMD分值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治疗后穴位敷贴组TMD分值较空白对照组下降(P<0.05)。提示穴位敷贴疗法可缓解运动员因运动疲劳而产生的消极情绪(见图2)。

2.3 血乳酸变化比较

治疗前,运动后4 min及运动后20 min两组血乳酸浓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运动后4 min,穴位敷贴组较空白对照组血乳酸浓度有所升高(P<0.05);治疗后,运动后20 min穴位敷贴组较空白对照组血乳酸浓度有所降低(P<0.05);治疗后,运动后20 min穴位敷贴组较治疗前(运动后20 min)血乳酸浓度有所降低(P<0.05)。提示穴位敷贴治疗后受试者耐缺氧能力提高(见表2)。

2.4 血氨变化比较

治疗前,运动后4 min及运动后20 min两组血氨浓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运动后4 min穴位敷贴组较空白对照组血氨浓度有所升高(P<0.05);治疗后,运动后20 min穴位敷贴组较空白对照组血氨浓度有所降低(P<0.05);治疗后,运动后4 min穴位敷贴组较治疗前(运动后4 min)血氨浓度显著升高(P<0.01),而运动后20 min穴位敷贴组较治疗前(运动后20 min)血氨浓度有所降低(P<0.05)。提示穴位敷贴可提高受试者嘌呤核苷酸循环能力,有助于体内氨的代谢(见表3)。

表2 实验前后受试者血乳酸浓度的变化(单位:mmol/l)Table Ⅱ Changes of the Blood Lactate of the Subjects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mmol/L)

表3 实验前后受试者血氨浓度的变化(单位:umol/L)TableⅢ Changes of the Ammonia of the Subjects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umol/L)

2.5 800 m成绩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800 m成绩无统计学差异(P>0.05)。穴位敷贴组治疗后较治疗前800 m成绩显著提高(P<0.01);空白对照组治疗前后800 m成绩无统计学(P>0.05)。提示穴位敷贴可以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见表4)。

表4 实验前后受试者800m成绩的变化(单位:s)TableⅣ Changes of the Results of 800m Running of the Subjects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s)

3 讨论

1982 年在美国举行的第5届国际运动医学生物化学会议上,运动性疲劳被定义为:由机体运动本身所引起的“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而导致机体运动能力下降的现象[1]。RPE等级由瑞典著名生理学家Borg G[4]于20世纪70年代创立,其基本原理是机体的主观体力感觉,或者对某一强度的忍耐程度。RPE是目前欧美国家研究较多并应用于评价运动强度和进行医务监督预防运动伤害的指标,其表现形式是心理的,但反映的却是生理功能的变化,运动时的自我体力感觉是判断运动性疲劳的重要标志,这一评分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受试者所承受的运动强度[5]。张蓉等[6]研究运动性疲劳中医证候特征,将RPE作为判断运动负荷和疲劳程度的一项指标。在本研究中,治疗后穴位敷贴组RPE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并且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说明穴位敷贴疗法可减轻运动员的主观疲劳感觉。

POMS是1971年由McNair等编制[7],近年来,我国对POMS量表及中国常模进行了修订,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普遍运用于运动领域,认为其是一种研究情绪状态,以及情绪与运动效能的良好工具[8,9]。TMD作为POMS量表的评估分值,其分值越高,表明消极的情绪状态越严重,即心情更为纷乱、烦躁或失调。在本研究中,治疗后穴位敷贴组TMD分值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并且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说明穴位敷贴疗法可缓解运动员因运动疲劳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祖国医学将运动性疲劳归为劳倦、虚损、劳役、劳伤等范畴,认为其是因情志不畅和劳役过度而引发气血紊乱和脏腑功能失调。治疗当以补益气血,调和脏腑功能。针灸和中药作为祖国医学的两大治疗手段,在疲劳的治疗上,已经取得了肯定的疗效。

神阙穴为任脉经穴,具有调节脏腑气血生理功能。从穴位解剖位置来看,脐部皮肤比较薄嫩,神经血管比较丰富,具有敏感度高、渗透力强、吸收快等特点,药物分子较易通过脐部皮肤进入毛细血管而作用于身体各个部位。足三里穴为胃经之合穴,具有理脾胃、调气血、补虚弱、宣畅气机等诸多功效,功善补益扶正,是传统的强健身体要穴,对机体内分泌系统具有良性调节作用,对肾上腺皮质、肾上腺髓质和下丘脑一垂体系统的功能均能产生调节作用。气海穴为任脉经穴,具有调理下焦、培补肾元之功效,功善补益气血,强肾健骨,是强身健体的要穴之一。三穴并用,既滋补先天,又充养后天,共奏补益元气、强身健体、调理气血之功。

中药人参为传统补虚要药,具有扶正固本、大补元气之效。研究发现人参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提高耐力和运动能力,减少中枢神经疲劳的反应 。黄芪是中医补益要药,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之效,适用于因脾肺气虚所致的体倦乏力、气短懒言、精神萎靡诸症。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芪具有改善微循环、抗氧自由基生成及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在对抗机体疲劳、缓解运动疲劳症状等方面被广泛应用。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等功效。现代研究证实当归具有抗心肌缺血、缺氧及抗疲劳作用。将人参、黄芪、当归等药物施治于脐部时能够刺激局部的神经末梢,再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射与传导,调整机体植物神经的机能,改善内脏及组织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之目的。

本研究将中药的功效与针灸外治的特点相结合,将人参、黄芪、当归等中药制成药物贴,贴敷于神阙、气海、三阴交穴,共奏补益气血、调和脏腑功能之效。以800 m跑造成受试者运动性疲劳,对受试者实验前后的血乳酸和血氨进行检测,探讨穴位敷贴缓解运动性疲劳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800 m跑属于典型的次极限强度运动,800 m跑运动中机体的能量来源主要为糖酵解供能,乳酸水平升高。早在1924年Hill[10]就认为“乳酸是疲劳的基础”,因乳酸积累引起的疲劳,是由乳酸解离后产生的H+使骨骼肌PH值下降所致。体内H+浓度上升,可使机体中与代谢有关的酶活性糖酵解;H+还可以和肌钙蛋白中Ca2+竞争,影响肌肉收缩;血液中H+进入大脑,使得脑组织中5-羟色氨,γ-氨基丁酸等中枢性疲劳物质增加,可引发定向障碍等中枢疲劳症状[11]。因此,体内乳酸的堆积,无论是影响物质代谢过程,抑或影响中枢神经系统,都是全面引发运动性疲劳的一个重要原因。多年来,人们一直把抗乳酸堆积作为防治运动性疲劳、提高运动能力的重要环节[12]。乳酸所提供的酸性环境有利于激活肌肉腺苷酸脱氨苷酸降解,进而促进氨的产生;同时,还有利于运动中氨的肌血弥散平衡,使血氨与血乳酸平行增多[13]。因而全速800 m跑会导致血氨及血乳酸水平同步显著升高[12,14]。Fisher等认为,运动中氨的移动方向取决于其浓度梯度及相应器官组织的PH值,氨可穿越血脑屏障直接影响大脑的能量代谢及神经元细胞膜的生理功能,并可干扰多巴胺、去甲基肾上腺素的代谢,使纹状体多巴胺减少,下丘脑多巴胺升高,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功能紊乱,出现运动失调等运动能力下降的表现。因此,血氨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较长时间耐胺类神经递质引起的中枢性疲劳,短时间剧烈运动中血氨水平可反映无氧供能系统的代谢平衡状况。血氨水平的升高是机体无氧受限,必然会成为运动能力的限制因素。运动后高血氨可以作为体能失衡的标志[15]。

4 小结

穴位敷贴组全速800 m跑后血乳酸和血氨的水平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运动后段时间内血乳酸和血氨浓度有所提高,而穴位敷贴组运动后20 min后,其血乳酸和血氨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有所下降。表明穴位敷贴疗法可提高受试者耐缺氧能力,加速血氨代谢。

全速800 m跑后血乳酸及血氨水平显著升高,而穴位敷贴组800 m跑后20 min,其血乳酸和血氨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有所下降。提示穴位敷贴疗法可以加快运动后血乳酸的代谢速率,缓解体内代谢性酸中毒的发生,并且有利于改善机体运动时疲劳物质氨的清除,从而提高受试者耐缺氧能力。在本研究中,治疗前空白对照组和穴位敷贴组800 m跑成绩无差别,而治疗后穴位敷贴组较治疗前800 m跑成绩显著提高,提示穴位敷贴可能通过促进血乳酸的代谢、降低运动机体血氨浓度,进而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提高运动能力。当然,相关研究结果尚需要开展大量的临床与动物实验以进一步证实。

穴位敷贴作为中医外治法之一,具有简便验廉、无毒副作用、无兴奋剂效应的优势,因而尤其适合在运动员这一运动强度大、药物使用要求高的群体中推广应用。

[1]黄远飞.运动性疲劳探微[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6): 84-86.

[2]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306-309.

[3]张力为,毛指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M].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52-55.

[4]Borg GA. (1982). Psychophysical bases for perceived exertion[J].Med Sci Sports Exerc,14:377-381.

[5]孙德利,张琰,陈大隆,等.温和灸结合拔罐疗法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5):278-281.

[6]张蓉,李峰,骆斌,等.运动性疲劳中医证候特征的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6):369-372.

[7]McNair DM, Lorr M, Droppleman LE.(1994). Manual for the Profile of Mood Slates (POMS) [M]. San Diego, CA: Educational and Iudustdal Testing Services. 1-27.

[8]祝蓓里.POMS量表及简式中国常模简介[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5,10(1): 35-37.

[9]迟松,林文娟.简明心境量表(BPOMS)的初步修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1):768-771.

[10]Hill AV.(1924). Muscular activity and carbohydrate metabolism.Science, 60: 505-514.

[11]杨则宜.药物与竞技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70-75.

[12]郑陆,潘力平,隋波,等.800米跑比赛前后血氨的变化特点及其与血乳酸水平变化的关系[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1(1): 43-46.

[13]Hoffman JR, Ratamess NA, Faigenbaum AD.(2008). Short-duration beta-alanine supplementation increases training volume and reduces subjective feelings of fatigue in college football players[J].Nutr Res,28(1): 31-35.

[14]郑陆,潘力平,隋波,等.短距离冲刺跑与中距离重复跑对血氨及血乳酸水平的影响及其特点[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 21(3): 47-50.

[15]陶胜国.无创痛艾灸缓解和抗运动性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6):74-76.

Effects of Acupoint Application on Subjective Feeling of Sports Fatigue and Athletic Performance

ZHANG Chun-yan, YANG Wen-jia, YU Xin-tong, et al
(Yueya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0437, 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acupoint application on the subjective feeling of sports fatigue and athletic performance. Method 20 football player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 acupoint applica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with 10 players each. The acupoint application group

herbs sticking therapy on Shenque (CV8), Qihai (CV6) and Zusanli (ST36).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placebo sticking therapy on the above acupoints. PRE and POMS were applied to the players of the two groups.Blood lactate and ammonia were measured and results of 800m running were recorded. Result Acupoint application could relieve the subjective feeling of fatigue.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the treatment, PRE was lowered significantly (P<0.01). Acupoint application could relieve the negative feeling of fatigue and decrease TMD.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Acupoint application could increase blood lactate (P<0.05) and ammonia (P<0.05) 4min after exercise and decrease blood lactate (P<0.05) and ammonia (P<0.05) 20min after exercise. The results of 800m running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 Acupoint application may relieve athletes' subjective feeling of fatigue and the negative feeling due to fatigue. It can improve the metabolism of blood lactate and ammonia,enhance athletes' ability of hypoxia tolerance so as to relie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sports fatigue, make a quick recovery from sports fatigue and improve athletic performance.

acupoint application; sports fatigue; subjective feeling; blood lactate; ammonia; athletic performance

G804.5

A

1006-1207(2011)06-0055-05

2011-10-19

上海市体育科技腾飞计划项目资助(09TF020);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资助(szy08102);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S30304)

张春雁,女,主治医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针灸免疫.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 200437

何聪)

猜你喜欢
空白对照乳酸受试者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浅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护理
天然活性类物质百奥碳在安顺烟区的应用示范研究
人在运动后为什么会觉得肌肉酸痛
疫情下普通患者应如何进行肺功能检查?
例析阴性对照与阳性对照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糖尿病性乳酸性酸中毒
Galectin—9蛋白过表达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
镜像治疗截肢后幻肢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