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中床高变化与摆位误差的相关性研究

2011-01-10 08:19储开岳徐雪峰
实用癌症杂志 2011年6期
关键词:放射治疗体位真空

李 明 储开岳 徐雪峰

放射治疗是肿瘤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其疗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在放射治疗中体位重复性[1]的好坏。据有关文献报道,放射治疗中体位移动3 mm治疗的疗效下降3.3%;移动5 mm治疗的疗效下降18.4%;移动6 mm治疗的疗效下降33.1%[2]。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发现,由于患者皮肤松弛牵拉、体模变形等原因,每次摆位过程中人体相对于真空垫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移位。如何对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中因体位改变所带来的摆位误差,进行监测已成为质量保证(QA)与质量控制(QC)[3]的一个重要研究方面。目前应用最为准确的是锥形束CT[4](Cone beam CT)对摆位误差进行监测,但目前国内运用该种设备的医院还不多,这就需要寻求更为合理、方便的监测方法。我科从2008年应用CBCT对摆位误差进行监测,发现摆位误差与床高的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就治疗床高变化与摆位误差之间的联系展开说明与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材料

从2009年~2010年本院收治的胸腹部肿瘤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患者年龄28~74岁,中位年龄51岁,所抽取的患者均采用真空垫固定方式。应用CBCT对每位患者前3次治疗的摆位误差进行测量(因肿瘤的变化而产生的误差此时可以忽略),CBCT的次数总计为300次。

1.2 设备材料

分别采用西门子ONCOR (MV级EPID)和Gray真空垫。

1.3 操作方法

第一次治疗由医生、物理师、技术员共同摆位,通过CBCT验证(图1)找到治疗中心,并标记好治疗中心“米”字线。记录找到治疗中心后的床高H1和治疗中心相对于定位中心的高度△H(Ⅰ组)。

第二次治疗由技术员摆位,常规摆位使激光线在三维方向上与定位线重合。通过移床使患者的体表治疗中心 “米”字线与激光线重合,然后升降治疗床△H以达到治疗中心[5]。应用 CBCT对此次摆位误差进行测量(Ⅱ组),此时床高为H2。

第三次治疗由技术员摆位,常规摆位使激光线在三维方向上与定位线重合。通过移床使患者的体表治疗中心 “米”字线与激光线重合,然后升降治疗床△H以达到治疗中心。此时床高为H3(以H3-H1≤3 mm为标准,超过此标准需重新摆位,直至床高H3在限制范围之内)。应用 CBCT对此次摆位误差进行测量(Ⅲ组)。

图1 三维CBCT对摆位误差进行验证的图像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表1 Ⅱ、Ⅲ 2组在X、Y、Z轴方向的平均误差比较(mm)

2 结果

由表1可见,Ⅱ组平均误差在X轴为2.48 mm、Y轴为2.33 mm、Z轴为2.46 mm。Ⅲ组平均误差在X轴为2.35 mm、Y轴为2.04 mm、Z轴为2.09 mm。Ⅲ组平均误差明显小于Ⅱ组,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X轴方向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Y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Z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众所周知人体有4个生理性弯曲[6],在制作真空垫固定器时,就会在真空垫的底部形成不规则的弧形。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放射治疗过程中每次患者治疗的体位都会发生变化[7],即当患者在进行放射治疗时就会出现人体相对于真空垫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摆位误差。

治疗床高H与摆位准确性的内在联系:①假定由于皮肤牵拉、真空垫变形等原因造成人体相对于真空垫发生移动,使得肿瘤中心也随着发生移位。在SAD摆位时,移位后治疗中心势必通过升降治疗床的高度H才能达到SAD=100 cm,进而导致治疗床的高度H发生变化。反之从治疗床的高度H的变化可以判断患者体位是否发生变化。实际上患者体位发生变化只能通过重新摆位以达到准确的体位[8],而不是通过升降或移动治疗床进行调整。因此,治疗床高对放射治疗患者体位的正确与否有很好的监控作用。②从我们对真空垫固定患者的摆位误差进行统计比较,发现人体生理性弯曲在体模上体现越好,治疗床高对放射治疗体位的监控作用越明显。③对头颈肩与热塑体模固定的患者,由于定位中心线与摆位中心线都是在固定器上,此类患者的治疗床高对放射治疗体位不能起监控作用,只有通过CBCT对摆位误差验证才能确定是否移位。④对于治疗床高与摆位误差在各个方向上的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1]李前文,周后龙,王正军,等.质量监控对放疗摆位重复性精度的影响〔J〕.南方国防医药,2007,9(3):217.

[2]EBCTC.Favourable and unfavourable effects on long-term survival of radiotherapy for early breast cancer an overview of the random ised trials 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Collaborative Group〔J〕.Lancet,2000,355:1757.

[3]高 阳,陈保民.调强放疗(IMRT)质量保证的实施〔J〕.质控与计量,2010,25(11):48.

[4]傅万凯,林友金,刘利彬,等.应用IGRT机载KV-CBCT校正胸腹部肿瘤调强适形放疗摆位误差的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0,25(5):511.

[5]王瑞之,邓晓琴,白彦灵,等.放射治疗设施过程〔M〕.放射治疗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4~66.

[6]吴先国主编.躯干的连接 〔M〕.人体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0~42.

[7]蒋国樑.放疗摆位重复性及固定体位的重要〔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3,3:63.

[8]刘泰福主编.调强适形放射治疗〔M〕.现代放射肿瘤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529~589.

猜你喜欢
放射治疗体位真空
《真空与低温》征稿说明
真空与低温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咽及喉部鳞癌放射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一种抽真空密炼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