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政工干部的网络素养现状及其培养策略研究

2011-01-12 14:44邓为民
台州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政工干部思政素养

邓为民

(台州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高校政工干部的网络素养现状及其培养策略研究

邓为民

(台州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临海 317000)

随着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的日益深化,网络思政工作已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政工干部必须客观认识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不断丰富网络知识,强化网络信息获取能力,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观,努力提高自身网络素养,才能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高校政工干部;网络素养;思想政治教育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网络无处不在,是生活环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2010年大学生网络文化调查报告》统计,日上网时间在4小时以内的大学生,所占比例为76.8%,其中,上网时间在1-2小时与2-4小时的大学生,比例都在30%左右;56.9%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对学习影响较大或非常大,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重要的学习工具。[1]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高校思政工作必须“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作为高校思政工作一线的政工干部的网络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到能否“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一、高校政工干部网络素养的定义

1933年,英国学者D.Thompson和P.R.Leavis合作出版了 《文化与环境》(Culture and Environment)一书,提出了 “文化素养”(Culture Literacy)的概念。“Literacy”本义为“认字、有文化”和“有读写的能力”,在研究媒介教育领域时,引申为如具有认字、阅读和写作能力一样,具有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一种能力,即素养。它是个体在现代社会中必须学习和具备的一种能力。互联网媒介下的网络素养指在科学的网络认知基础上,能正确使用网络,有效地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在法律法规及伦理道德的支持下,服务社会及满足个体生活、娱乐、发展等需要的一种综合能力。

网络素养是每个网上用户所应具备的。高校政工干部作为大学生成长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具有高校教师和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其网络素养应该与大学生这一网络群体的特征紧密结合,有自己的专业性,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这一网络群体与其他网络群体相比有着明显的特征:1、有较多的可供自己支配的上网时间,都以校园网为主要平台;2、因为年轻,对于上网时间、网络信息筛选等自我管理能力、识别能力不够;对网络反映出的社会焦点、热点事件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和参与性;但对社会的复杂性认识不够,个人网上言行有着较为感性冲动的一面;3、易接受网络新鲜事物,如微博、网络购物等;张扬个性,希望有自己个人的网络风格;但对个人接受的网络社群有着高度的同一性。根据大学生网络群体的特征,高校政工干部的网络素养应包涵如下内容:1、正确认识网络的作用。网络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是大学生生活环境的组成部分;但由于网络的开放、匿名、自由等特性带来了一些负面问题,在大学生身上亦不例外,如部分学生脱离现实,迷信或沉迷于网络,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成长。2、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熟练运用office、图像处理、视频制作等软件;熟悉论坛、博客、微博、QQ、邮件、网游、聊天室、人人网、网络空间等大学生所认可和广泛使用的表达和传播途径。3、了解大学生包括网络语言在内的网络表达方式,从大学生网络行为中获得有效信息,与学生进行有效的网络互动或与网下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健康发展;4、良好的网络伦理道德。在网络行为中严守法律法规、社会伦理道德及高校思政干部工作职责,做好示范榜样作用。

二、高校政工干部网络素养现状

基于上述定义,我们在2011年7-8月份对浙江省内20余所高校的80名政工干部进行了电子问卷调查。问卷题目内容分为四类:关于网络作用的认识、关于网络知识的掌握、关于网络信息的获得能力、网络道德观。

(一)高校政工干部关于网络作用的认识。高校政工干部关于网络作用的认识及对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态度,是高校政工干部网络素养的基础。笔者在调查中主要从高校政工干部自身使用网络的状况及其对大学生使用网络所带来正负面影响的认识来考察。

调查显示,所有的高校政工干部都认为自己的生活工作不能没有网络,而且97%的高校政工干部认为网络对自己的工作非常重要;60%的高校政工干部日上网时间在2小时左右,1-2小时的占20%,3小时及以上的占了5%;其中,用于工作的上网时间占其上网时间65%,28%的上网时间用于浏览新闻。这说明,网络已经深入到高校政工干部的生活工作。

在 “您认为网络对大学生的重要程度”一题中,27.5%的调查者选择了“非常重要”,37.5%选择了“比较重要”,35%选择“不重要”。回答“您工作中,因网络而带来的学生问题的出现频率”时,82%的高校政工干部选择“经常有”,其余的都选择了“偶尔有”,选项“没有”无人填。这说明还有较高比例的高校政工干部没有或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对大学生的重要性;高校政工干部在工作中常碰到因网络而带来的学生问题,反映出因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具有普遍性,说明网络已成为影响校园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二)高校政工干部关于网络知识的掌握。网络知识是指高校政工干部应掌握的基本的网络理论知识及其应用技能,是高校政工干部网络素养的实践基础。调查发现,所有的高校政工干部都具有教育部门颁发的计算机等级证书,都能熟练运用常见的电脑软件,如 office 中的 word、excel、ppt,影音播放软件,杀毒软件等。但在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电脑操作项目的统计上,结果让人担忧。

表1 网络知识统计表

网络德育工作必须把吸引力建设放在首位,要努力使思想教育内容的形态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高校政工干部如果能将大学生身边熟悉的先进事迹或其他先进材料以动画、视频、直播节目等多种形式呈现于学生眼前,会增强思政工作的感染力。[2]

(三)高校政工干部关于大学生网络信息的获得能力。关于网络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能力是高校政工干部网络素养的核心部分。网络高度的开放性、自由性、匿名性给高校政工干部在收集、处理学生网络信息时带来很大的困难。要掌握大学生网民的思想动态、把握好网络舆论的正确导向、及时发现各种隐患,高校政工干部必须走进大学生的各种网络社群(或称网络圈),如QQ群、聊天室、校友录等。

网络具有平等性,高校政工干部要走进大学生网络圈,首先需了解大学生的网络语言表达形式,以赢得大学生网民的认同。问卷中列举了“童鞋、神马都是浮云、杯具、给力、酱紫、有木有、打酱油、砍柴、伤不起”等10个流行于大学生的网络词语,有33.75%的受访者都了解他们的含义、40%的受访者了解其中的8-9个词语的含义、其余受访者了解其中的6-7个词语的含义。这一方面说明了在高校政工干部的生活或网络使用中,这些词语出现频率较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高校政工干部关注大学生网络语言的发展变化。在问及“你对大学生网络流行词语的接受程度”时,选“完全可以接受”的只占受访者的20%、选“可接受,但不喜欢”占受访者的45%、选“讨厌使用,晦涩难懂”占15%;其余的选“无所谓”。统计结果说明了高校政工干部对大学生网络语言的关注更多的是被动关注,使用流行网络语言主动性不够,这会影响到师生网络互动的效果。

其次,高校政工干部需熟悉学生的各种网络表达渠道,并参与到他们网络活动中去。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网络互动,政工干部对大学生信息的了解更直接,甚至在某些问题上的发言,有正本清源的作用,防止以讹传讹。在问卷中,我们对高校政工干部与大学生直接的网络互动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

表2 半年来,师生网络互动情况统计

根据数据分析,高校政工干部与大学生进行网络互动时,主要选择了在线交流,但对能深层次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学生博客、微博、QQ空间等的访问做得不够,而且在访问过学生博客、微博、QQ空间及班级录的高校政工干部中,经常留言的仅占了5%,80%只是路过而已,这说明深层次的思政工作网络交流停留在单向层面。这样,网络思政工作很难走进学生心灵。而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 《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提到:从微博用户上微博的目的来看,关注自我是使用微博的最主要目的”[3]182-187、“对于大学生这个社会中最敏感最前卫的群体来说,微博的出现和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他们的生活”[3]182-187,这提醒高校思政干部,高校思政工作必须关注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利用学生最熟悉的网络交流方式,去贴近学生。

(四)高校政工干部的网络道德观。网络伦理道德建设已刻不容缓,当代大学生是最大互联网使用群体,其存在的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也普遍存在。高校政工干部作为大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应在网络道德方面起榜样示范。高校政工干部的网络道德观是其网络素养的方向保证。

在 “这半年您有否使用过网络暴力语言”、“这半年您有否浏览过非法网站”、“这半年您有否在网上传播过不符合事实的谣言信息”这3个问题的调查统计中,95%以上的受访者都选择了“没有”,这说明了高校政工干部在大众意义上的网络道德观是健康的。但在涉及与高校思政工作相关的网络道德观的调查上,统计发现部分高校思政干部政治责任感不坚定、工作责任意识不强。如“您如何看待与学生网络聊天中碰到的网络‘恶搞’现象,如网络打油诗等”,选“持欣赏态度,认可作者才华”的占受访者36.25%、选“娱乐而已,一笑而过”为56.25%、选“客观看待,正面引导”只占7.5%;“您在网上遇到学生有错误或过激言论时,您采取什么措施”,选“置之不理”的百分比为38.75%;选“网上予以提醒或引导教育”为41.25%;选“网下处理”为20%。高校政工干部的职责之一是引导大学生正确鉴别各种社会信息(包括网络信息),引导学生积极看待社会生活,弘扬社会正气。针对学生网上的错误言论,高校政工干部有责任及时解答,引导大学生客观看待问题。另外,网络思政工作应遵循网上来、网上去的处理原则,网上给学生答疑解惑的效果或许比网下处理更好。

三、高校政工干部网络素养培养途径

(一)加强高校师生网络素养培养的互动性。高校政工干部网络素养水平的高低是以大学生网络素养的高低为参照物的。大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发展变化比高校政工干部更加敏感、更愿意去尝试和使用,再加上校园生活的集中性,使得网络知识在大学生中更易普及。这让大学生的网络知识比部分高校政工干部的网络知识更加丰富。所以,加强师生在网络素养培养方面的互动,是提高政工干部网络素养的最直接途径。

(二)深化高校政工干部网络素养的培训: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当前高校政工干部都要举行入职前的培训,且培训合格,获得证书才能上岗。职前培训中,要根据高校思政工作的需要设计网络素养的培训内容,研究大学生对网络的兴趣及情感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养成高校思政干部良好的网络意识。在职培训要针对高校思政干部网络素养现状,采用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相互取长补短;了解互联网的最新发展状况,学习可用于大学生网络思政工作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先进成果。

(三)采取措施,加强高校政工干部综合素质的培养。高校政工干部首先应具备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积极学习党的理论、方针、领悟重要会议精神,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舆论方向。其次要不断提高高校政工干部的人文修养。在与大学生的网络互动中,必须对大学生感兴趣的如文学、艺术、体育、影视等学科知识都要有所涉猎,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也才能做到有效互动。

总而言之,基于对高校政工干部网络素养的调查与分析,我们认为高校政工干部的网络素养还不能满足当前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需要,高校政工干部的网络素养亟待提高。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要“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作为高校思政工作主力军之一的高校政工干部,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对网络的科学认识,丰富网络知识,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观,提高网络思政工作的掌控力,为大学生网络人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1]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中心调研组.象牙塔里的网络生活——2010年大学生网络文化调查报告[N].光明日报,2011-01-18(15).

[2]唐景莉,吴月辉.与网络辅导员面对面[N].中国教育报,2004-07-30(3).

[3]王俊秀,杨宜音.社会心态蓝皮书: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82-187.

On Status Quo of Network Literacy among the Political Working Staff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Cultivation Strategies

Deng Weimin
(School of Humanities,Taizhou University,Linhai,Zhejiang,317000)

Along with the increasingly deepening influence of network on the college students,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Cadr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ectors in the universities are obliged to acquaint themselves with how the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influenced by the internet,to enrich their own knowledge of internet continuously, to enforce their capabilities of obtaining network information, to cultivate a benign morality on internet,and to exert themselves for promoting their network literacy.Only in such ways could they firmly grasp the initiative in the process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dr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network literac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410

A

1672-3708(2011)05-0051-04

2011-08-12

邓为民(1975- ),男,湖南双峰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政工干部思政素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探索国企政工干部队伍建设的强化路径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