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城市创新的第一资源

2011-01-16 00:34
杭州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杭州市杭州

科技人才:城市创新的第一资源

人才是强国之本。拥有怎样的人才资源,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2010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科技创新人才是人才队伍中具有研发能力和创新作用的特殊群体,科技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数量和质量,近年来逐步受到各国高度重视。

什么是科技创新人才?科技创新人才首先是人才,应具备人才的基本特征;其次是创新人才,有比人才更高的素质要求;最后强调了领域范围,需与科学技术活动密切相关。中国人才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专家组成员、人才学专家王通讯在解读《人才规划纲要(2010-2020)》时指出,“创新型科技人才,就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具备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并作出较大贡献的人才。如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科技英才。”

大量的研究表明,战后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都是走以人才集聚为依托的发展道路。近年来,杭州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力度,推出了“住在杭州,学在杭州,创业在杭州”战略举措。先后出台了人才引进多项优惠政策,实施了人才培养多项工程、人才创业多项资助。如简化科技人员来杭落户手续,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与科技中介服务平台,设立科技创业奖励基金等一系列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

求贤若渴 广招四海

春暖大地,燕子归来。钱江两岸,涌动着创新创业的时代春潮。当前,杭州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亟需掌握先进技术和理念、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海归人才。他们拥有的现代科技资源和信息资源,对杭州来说是最珍贵的力量。民营资本跟海外人才的联姻,是杭州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重要途径。

杭州是民营经济强市,在“民营企业500强”的评选中,杭州企业的上榜数已经连续5年位于全国前列。对于许多杭州民营企业来说,希望凭借自身雄厚的资本与携带高新技术的留学人员合作,来实现转型升级。对于创新创业的留学人员来说,许多人在成功的背后也都有着杭州民营资本的支持。

正泰集团的南存辉董事长曾经谈过自己的创业经历。正泰集团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在海外寻找高技术人才了。最初,集团与硅谷斯坦福大学的一个专家小组合作,请他们每年为自己提供行业内最新的科技发展报告。当时,就有高瞻远瞩的专家建议企业发展LED产业,但集团困于缺乏相关人才而错过了这个项目。这个巨大的遗憾使南存辉更加渴望得到人才,也让正泰加快了寻找海外项目的步伐。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强大的技

04 术人才团队加盟,正泰集团才开始开展太阳能产业的相关项目,逐步取得了如今的成就。上世纪90年代,在政府还没有出台各项支持政策的情况下,企业对人才都求贤若渴,不惜一次次远赴海外,更何况在“人才立市”的现在?

这些年,杭州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和集聚能力不断增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杭州工作创业的海外留学人才有5000多人,留学生创办的企业有600多家,涌现了聚光科技、正泰太阳能、英飞特电子等一批先进高科技企业,充分体现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创办的科技型企业以人力资源要素、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特点。

杭州市人事局副局长郑健波曾经说过:政府在海外人才工作中承担的职责主要是做好服务、营造环境。如何筑巢引凤?一是出台一系列政策,实施全球引才“521”计划。二是搭建留学人员创业园,它是专用于海外人才创新创业的平台,现在已经有9家。其中,高新区留创园是杭州市政府与国家人事部共建的国家级创业园,也是中央批准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三是开展了一系列“招才引智”活动,如在美国留学生比较集中的区域做好杭州市的宣传推介等。从2009年开始,杭州连续两年举办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将一些真正有意来杭创新创业的人才推荐给企业、风投创投机构、科研机构等。

杭州的创业是一种可持续创业,是一种知识创业,是一种和谐创业。它是生活与创业的和谐,是文化价值与经济运行的和谐,是个人创业与整体发展的和谐,是政府和民间的和谐,是对外开放与内生创新的和谐,转型升级的杭州正求贤若渴,海纳归川。

礼贤下士 政策先行

“十一五”以来,杭州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与人才强市战略,相继出台了30多项科技政策,积极引导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基层企业。

这30多项政策,涵盖了鼓励留学回国人员来杭创业、鼓励大学师生在杭创业、推行人才与科技目标责任制、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建设留学生与大学生创业园、实施创业项目扶持资助、创新科技投融资体制等方面。根据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出台了《关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和《进一步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等10+1个重要政策,这些政策对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加快科技人才的培育和造就,有明确的规定和优惠的措施。如在支持创新方面,出台《关于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创新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实施《杭州市鼓励专利技术实施试行办法》等政策,加大创新企业培育力度。在留学回国人员创业上,出台了工作证发放、出入境管理、住房、子女就学、家属落户、创业扶持政策等6方面优惠政策,实施全球引才“521”计划,大力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在降低创业准入门槛上,出台减免大学师生创办企业的注册费用、提供创业用房或房租补贴、对优秀的创业项目提供政府资助和贷款贴息政策。在引导资本支持创业方面,出台《关于推进长三角南翼金融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我市股权投资业发展实施办法》等,把吸引创业风险投资机构落户作为杭州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

近年来,杭州市新修订了《杭州市科技进步条例》、《杭州市科技创新特别贡献奖实施办法》、《杭州市评选奖励成绩突出科技工作者的办法》、《杭州市科技创业种子资金管理办法》,制定了《杭州市引进大院名校研发机构专项资金管理试行办法》以及青山湖科技城市级扶持政策和入驻程序等一系列政策。

对于科技创新人才来说,这些政策都是实打实、看得见、摸得着的。在2010年全市科技奖励大会上,100名市科技创新特别贡献奖获得者、成绩突出科技工作者和99项市级科技成果受到表彰奖励。从2011年开始,科技奖的“含金量”大幅升级:市政府将科技创新特别贡献奖奖励金额从每人30万元提到每人50万元;优秀科技工作者奖励金额从每人1.5万元提到每人5万元;先进科技工作者奖励金额从每人0.5万元提到每人2万元,充分体现了科技创新人才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十一五”期间,杭州市本级财政科技资金从2006年的4.1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9.66亿元,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也从2005年的3.55%提高到了2009年的6.45%。

知人善用 服务基层

有这么一串数字:6、428、43000、65000、150000000、430000000……它们表达了什么?自科技特派员队伍组建以来,至今6年,先后选派了三批428名科技特派员,培训农民4.3万余人次,建立示范区6.5万余亩,增加农民收入1.5亿元;创办协会38家,创建利益共同体115家,扶持企业156家,实现产值4.3亿元。

2006 年,科技特派员制度实行,引导科技人员以“调整结构、转型升级”为工作目标,服务“三农”发展,已为推进杭州市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发展,实现转型升级作出了实际的贡献。

这些被农民称之为“活焦裕禄”的科技特派员,给农村发展带来新的理念,新的技术,6年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原来没有的产业现在有了。淳安县原来没有桑枝条载培黑木耳产业。在杭州市农科院科技特派员袁卫东等的推广下,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的成果迅速成为当地新兴产业,预计产值可达超亿元。

——原来的小农经济现在成了主导产业。建德市蔬菜原本农民小规模种殖。在市蔬菜站科技特派员钱荷富等人的推广下,蔬菜成为主导产业。李家镇等乡镇设施载培成为新时尚,蔬菜亩产利润可达6000—7000元。

——原来的传统方式现在逐步转变为生态文明和循环经济新发展方式。建德畜禽健康养殖、淳安黑木耳载培循环利用、蔬菜无公害设施载培……

除了面向农村的科技特派员,杭州市科技局还建立了面向行业的科技指导员、面向中小企业的科技志愿者、面向初创型科技企业的创业导师、面向社区、农村、企业的科普志愿者等4支队伍骨干力量,全方位开展科技人员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活动,推进科技强市和创新型城市建设。

量才而用 扶苗助长

在杭州市的科技人才中,“青蓝计划”一词越来越“热”。“青蓝计划”鼓励扶持在杭教授专家创业,也欢迎外地的科技人才带团队来杭创业。这里所指的科技人才不一定非得有教授、研究员的头衔和文凭,更重要的是是否拥有“真才实技”,是否得到行业里专家的一致认可。通过实施“青蓝计划”,鼓励科技人员直接兴办企业,有利于缩短科技成果产业化时间,最终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除了“青蓝计划”,杭州还采取了多项措施、多种方式推进科技人才创新创业。

近年来,企业孵化器、创业种子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专项科技项目支持了一大批科技人才成功创业,包括同花顺、银江科技等上市企业;培养了一大批科技新浙商,如浙江盘石信息董事长田宁,在浙大读书时就开始创业,成为了浙江省大学生创业的第一典范,十年后的2009年,他更是成为了“浙江青年年度人物”。对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丁列明、王健、杨立友、华桂潮等负责的科技项目,在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中予以重点支持;对回国创业的王扬斌、李湘、范渊等,在科研攻关项目、创新基金等计划中重点培育。同时,举办最具成长潜力中小企业和最具投资价值企业评选、大学生创业大赛等,鼓励大学生科技创业。加大科技经费对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研发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创新平台的支持,使科技人才有用武之地,引导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

以科技金融,助推科技人才成功创业。设立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成立市创投服务中心、市高科技担保公司,支持设立杭州银行科技支行。一批有成果无资金的科技人才,通过知识产权质押等途径获得担保融资,得以成功创业。

以多种形式,搭建科技人才创业平台,如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大创园、留创园等,鼓励科技人员转化成果、创新创业。推进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和临安省创新基地(科技城)、余杭创新基地、海创园等创新大平台建设,为科技人才的发展拓展空间。

加强产学研合作,重在所用,结合本地产业特色,引进优质科技资源。与中科院上海分院签订新一轮合作协议,成立中科院杭州射频识别技术研发中心。成功创建半导体照明、江东新能源、数字卫生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1个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新增萧山高性能机电基础件等3个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江干机电行业等4个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传化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升级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经开区新药创制平台列入国家级平台。召开杭州市与浙江大学市校战略合作第八次会议,推进杭州市与浙江大学、在杭国家级科研院所等的合作。

科技工作强调“见物见人”,既要重视科技攻关成果,也要重视创新人才培养,鼓励成功、宽容失败。通过实施市科研院所、市属高校重点实验室、市重点专科专病等科技专项,组织专利管理工程师资格考试等,培养杭州市多层次的科技人才队伍。

招贤纳士 共赢未来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黄坤明提出,要把培育科技创新人才作为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支撑来抓。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坚持高端引领、统筹推进,着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优秀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储备一批科技后备人才。

“十二五”期间,杭州的科技“搞”点什么?主要依靠两个文件:《杭州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09-2020年)》以及《杭州市“十二五”人才规划(2011-2015)》。

杭州的重点是以“人才+资本”来推动创新创业。优先发展科技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对于杭州来说,更加注重的是“十大产业”——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信息软件、先进装备制造、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杭州市科技局局长楼健人说:“杭州要重点扶持这十大产业,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实现重点领域的创新突破,组织实施十大科技专项,建设十大科技创新平台,目标是到‘十二五’末,把杭州建设成为我国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和区域创新中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从人才资源上予以保障,杭州将再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还有企业研发中心和建设中心,全市人才总量力争达到200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要达到85万人。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要达到4.5万和3万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要达到5000件,每百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要达到580件以上。杭州要通过“人才+资本”来达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

届时,杭州市将更加广泛地招贤纳士,吸引人才共同发挥聪明才智,到杭州来创新创业,为杭州建设创新型城市作出贡献,体现自身价值。

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杭州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因素。与兄弟城市宁波相比,杭州缺乏港口优势、政策优势、项目优势,但杭州的比较优势在于人才资源,杭州的发展最终要靠人才,人才对杭州极端重要。杭州要吸引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就必须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调动和激励各类人才建设杭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果说过去是“得人心者得天下”,那么现在是“得人才者得天下”,杭州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且看“人才+资本”的这招“杀手锏”吧!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杭州市杭州
杭州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风景如画的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组团式援藏模式
杭州旧影
杭州市城乡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与深化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