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院校大学新生人际关系的调查分析

2011-01-18 13:21武春芳杨媛媛李绍军
关键词:寝室新生问卷

武春芳 杨媛媛 李绍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a.思政部;b.生命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1 前言

大学的培养目标之一是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能力在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人的全面发展[1]。然而,由于大学新生社会经验少,导致很多新生入校后因不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而导致情绪波动,直接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有个别新生出现心理危机。如何有效地引导新生建立持久有效的人际支持系统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调查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级全体大一新生进行人际和恋爱情况的调查,为他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2 调查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级新生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相关资料。问卷发放采用整群抽样的办法,实际发放问卷5 195份,回收有效问卷5 115份,有效回收率为98.5%。其中男生2 795人,女生有2 320人。农村新生3 244人,城镇新生1 871人;独生子女1 779人,非独生子女3 336人。全部问卷经审查核实后进行了统一编码 ,并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回收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新生人际与恋爱心理调查》问卷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自编问卷采取封闭性题目,主要涉及大学新生对人际关系重要性的认识,寝室人际关系的状况、人际心理支持系统的维系以及恋爱现状、恋爱动机和对同居现象的看法等方面。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新生人际关系心理的调查主要包括新生对对象人际关系的态度、人际交往对象的选择、宿舍人际关系状况和异性交往四个方面。

3.1 新生对大学人际关系的态度

新生对“您认为在大学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要吗?”和“您觉得大学同学或朋友间的关系与中学时代相比”的问答结果见表1、表2。

表1 在大学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否重要

表2 大学同学或朋友间的关系与中学时代相比

由表1和表2可见,绝大多数新生已经认识到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并对人际关系的营造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大学新生正处于最重要的积累知识和学习技能、认识社会的发展时期,而这些学习过程都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良好的人际关系态度有助于他们情感的培养,并能减少单调和空虚[2]。

尽管2010级新生的情况没有达到媒体所宣传的“大学新生存在人际交往障碍已经达到70%的程度”,教育者也不能盲目乐观。调查显示,0.5%的新生认为大学的人际关系一点也不重要,而且有23.5%的新生认为大学人际关系相对中学有所倒退、更虚伪。这部分新生在人际交往态度方面持有的消极、被动和悲观也反映出他们心理不成熟、尚未适应新的环境。这既是问题也是新生在大学中成长的一个重要的契机。新生们非常渴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便尽快适应大学的环境,实现成长和成才的愿望。所以,新生希望能得到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在新的环境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化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

3.2 新生择友的标准

问卷专门设计了“您在交往中最注重哪几个因素”这一问题,排在前三位的是“道德品质”、“处事作风”和“性格”,分别占84.5%、78.4%和78.2%;“兴趣爱好”、“个人能力”,分别占35.7%和21.2%;而“学习成绩”和“家庭状况”比重较低,分别占3.5%和2.3%。由此看出,新生择友更注重朋友的社会性与思想内涵,体现出新生的成熟和理性。同时,新生认为,性格上的相同、相似或互补也会促进朋友间思想的交流;“兴趣爱好”的一致增强了默契感,让交往双方的关系更加深入;而“个人能力”则保障了交友的高质量和互助性。少数新生会把成绩好作为交友的标准,他们认为成绩好的学生素质也一定很高。但过分强调学习成绩则会忽视他人其他的素质。此外,还有部分学生把“家庭状况”尤其是经济状况作为交友标准。这种择友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而且可能会伤害贫困生。

3.3 新生的宿舍人际关系状况

关于“您认为和您的同寝室友相处得怎样”的回答见表3。

表3 您认为和您的同寝室友相处得怎样

由表3可见,70%以上的新生与舍友相处很融洽。寝室占据了大学生1/3的生活空间和1/2的生活时间,良好的寝室关系是大学生专心学习、快乐生活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新生所持有的宽容、真诚增强了宿舍的凝聚力。不少新生宿舍还通过“卧谈会”、聚餐、年龄排序等方式增进彼此的感情。但也有少数新生与舍友经常有矛盾,关系冷淡。新生来自不同省份,生活习惯、方言等方面存在差异,难免出现磕磕碰碰。此外,有些贫困生存在“双贫困”现象,性格孤僻、敏感、自卑,遇到问题时不愿主动与舍友沟通,加之离父母较远,寝室的“内忧”与环境的“外患”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3.4 新生遇到困难后的求助途径

关于“当您遇到困扰时,最先联系的人是谁”的回答见表4。

表4 新生遇到困难最先求助途径

由表4可以看出,新生遇到困扰时,选择联系以前的老朋友的占首位,而选择求助于大学新认识的朋友的比例只有17.0%。新生对老友的依赖和信任程度仍然很高,大学同学也被作为求助途径之一,但因缺少足够的了解导致无法建立深层的、稳固的情感联系,因此,新生不愿寻求帮助。选择找父母帮助的排第四。父母是孩子的重要求助途径,但新生离家较远,无法与父母当面沟通。另外,“代沟”也导致新生不愿将自己的事尤其是感情上的问题告诉父母。很多贫困生说,父母文化程度低,生活艰辛,不愿再给父母添麻烦。新生遇到困难,选择自己解决的排第二位。这反映出来新生已经有了独立的意识,心理正在走向成熟。极少数的新生遇到困难会求助于网友或其他陌生人。这说明,新生具有了一定的安全意识,当然,也存在冒险的因素,缺乏对安全风险的评估。这与新生心理不成熟、人际关系不稳定、自尊心强、对环境陌生等有关。

4 讨论与建议

4.1 关于调查结果的初步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新生的人际关系状况良好。在择友时也更注重内在素质,寝室关系很融洽,在遇到困难时求助于老友或自己解决。当然,也有部分新生存在人际适应困难,他们对大学人际关系持否定和怀疑的态度;择友功利,寝室关系差。遇到困难时,有少数新生会冒险求助于陌生人或采取消极的方式应对。

本次调查与以往同类调查相比,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态度更加积极,寝室关系处理较好。如:湖北肖欢在2005年对华中农业大学的144名新生的调查中表明:有38.8%的新生认为大学同学间的关系没有高中融洽,难找知心朋友[3]。温州学者张松菁等人在2010年9月从温州地区三所高校的一至五年级的400名学生进行有关的寝室人际关系调查中表明:有11.33%的学生认为与舍友相处一般,75.5%学生认为与舍友相处融洽[4],但新生在遇到困难求助时的比例仍然较低。陕西周婷在2004年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707名本科生进行的有关心理压力来源调查分析中表明:一到四年级的学生有79%的人会自己解决烦恼[5]。结果表明,新生总体人际交往状况有所改善,但部分新生仍然存在人际交往困难。

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1)新生基本上都是“90后”,热情、开放、充满活力,善于言谈,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渴望与他人交流。但同时,因为正处于“双重年龄状态”,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思维片面,缺少交往的经验,也导致在人际交往中困难重重。(2)独生子女人数的上升也导致新生交友中的被动性、依赖性强,遇到问题总是先向他人求助。

经济拮据是农林院校新生出现人际交往态度消极、寝室关系难处的一个主要诱因。2010级新生中,有63%的新生来自农村,贫困生的比例高达47.21%,仅有1.12%的学生家庭比较富裕。此外,新生的父母亲无业人员的比例高达74.14%。经济状况不佳也会使新生在人际交往中产生自卑、嫉妒、自闭等不良心理,表现为交往退缩、言语和行为偏激等。

4.2 农林院校新生人际关系的调整策略

(1)以入学教育为契机,鼓励新生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来改善人际交往的状况。学校通过定期举办各类人际关系讲座或榜样宣传示范工作来影响和教育新生。同时,在学校的校训、校园文化中体现出来,让新生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素质。

(2)多种渠道开展对新生的人际交往辅导工作。①开展“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学会生存”为主题的“三生教育”活动,促进新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为其幸福人生引路。②开设相关的人际关系课程,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技巧,淡化自我为中心的观念。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个体心理咨询与团体心理辅导有机结合来帮助新生以良好的心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④充分发挥网络的平台优势,将人际交往的理念和经验用“90后”新生更容易接纳的方式传授。⑤组织丰富多采的集体活动,提供人际交往的实践机会。

(3)心理辅导进寝室。班主任、辅导员或心理老师等做新生工作时可以实现三个转变:“谈话”变为“谈心”、“办公室”变为“寝室”、“教导”变为“分享”,尤其是进寝室与新生谈心拉近了老师与新生的距离,而且也在无形中润滑了新生的宿舍人际关系;及时发现宿舍成员之间的矛盾,尽快化解矛盾于无形。

(4)针对家庭状况不良的新生要加强“四自”教育,即鼓励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做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1]冯宗侠.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8):57~59.

[2]袁楠,黄晓武.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探究[J].网络财富,2009,(10):16~17.

[3]肖欢.当代大学新生人际关系问题研究——以华中农业大学2005级学生为例[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2):143~145.

[4]张松菁,於典,李思思,李晓珊.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关系的调查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4):46~52.

[5]周婷,金花,武春芳.农林院校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调查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137~140.

猜你喜欢
寝室新生问卷
寝室“奇葩”操作大赏
重获新生 庇佑
寝室闹鬼记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问卷网
寝室“活宝”征集令等
新生娃萌萌哒
问卷大调查
儿子的"寝室交际圈"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