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船家

2011-01-19 01:19川流
椰城 2011年4期
关键词:船家跳板船头

□川流

最后的船家

□川流

船家算得上是书面语了,即可作群体讲,指水上人家,又可作个体解,指某个船上人。船家在我家乡被叫做船巴佬,如街巴佬、乡巴佬,北方佬、南方佬一样,本只是方言中以地域划分的一种统称,但后来如何就与乡巴佬的称呼一起演变成了颇含贬意的称呼,不得而知。或许是因为贫穷长期与乡下人和船上人如影随形的缘故吧,才使得乡巴佬和船巴佬的称呼中隐含了浓浓的无知、落后的烙印。

我就出生在船上,是一个地道的船巴佬。那是个春夏交替的季节,父亲与母亲正在鄱阳湖鞋山水域捕鱼,湖面上灰蒙蒙一片,空中有隐约的雷鸣,父亲站立船头,手捏网绳,肩摞旋网,黝黑俊俏的母亲挺着大肚子持梢把船稳稳地趟着。见到洄流处,父亲扎稳马步,一个侧身旋转,果断出手,三个晒爿般大的网片腾地撒开,划出漂亮的弧线落入水中。见状,母亲默契地缓缓倒船,父亲手上的网绳逐渐绷紧,渔网自然收拢。父亲感觉到手头的份量,不由欢叫,屋里的,怕是有百来斤呢。这些年湖里的鱼是越来越少了,母亲闻言一阵兴奋,不料肚子却突然悸痛起来,而暴风雨也说来就来了,刚才还静谧安宁的湖面转眼便恶浪滔滔。父亲伏身趴在船头,加快了收网的动作,母亲放下梢赶到船头想帮着父亲拽帆,腹部却已同湖水一样翻江倒海起来,不得不缩回船舱暂歇。小小的帆船在近乎七级的风浪席卷下,如沧海一粟般飘摇,跌宕起伏中,生死悬于一线。父亲草草把网收放船头,赤裸着古铜色的上身,全身青筋暴现,双目瞪如圆铃,紧紧地随风扯帆,顶风冒雨艰难地试图返航。船舱内母亲下身的羊水已如从天倾覆的大雨,将稻草为底、破毡为面的舱床染浸得腥湿,犹如四溢着湖水的船头。很快腥白变成了血红,简陋的舱室弥漫着惊悚的迷雾。母亲朝船头大呼,当家的,怕是要生了。父亲无暇分神,只是大吼,叫什么魂,你看着办吧,又不是没有生过!伴随着母亲一阵紧似一阵的哀嚎,父亲的脸色更加冷峻,把帆绳紧紧地捆在腰间,又打上一个死结。这是船家危急关头拼死一搏的作法,好腾出双手握住撑蒿,顺着剧烈颠簸船身起伏的父亲如厮杀疆场的将军,左突右冲,间或,冲舱内嚷道,屋里的,不要怕,咱船家哪个不是船里生、水上长的。在狂风骤雨中,随着母亲一声撕心扯肺的大叫,小小的我终于破茧而出,滚落到了血雨交融的毡席上。母亲拼上最后一点力气咬断脐带,瘫软过去。

我的名字就叫险生。到我稍稍懵懂时,姐姐哥哥们有的出了嫁,有的已寄宿读书了,只有我随行父母身边,同他们风里来,雨里去,在鄱阳湖上摸爬滚打,自由生长。父亲常常于捕鱼的归途中,舒展地坐在船头,吸着旱烟,看着帮母亲划船的我,美滋滋地说,险生看来是个做船家的好把式,像老子。母亲因生我,落下了腰痛的毛病,再也不能生育了。娘疼断肠儿,我因此也是她的心肝宝贝,直到八岁还没有断奶。接过父亲的话头,母亲娇嗔道,我可不希望儿子像你一样,只晓得打鱼。

那年,七十六岁的三佬爷独自到文昌湖捞虾,不慎跌入湖中,尸骨无存,四十五岁的父亲便成为了鄱阳湖上叶家渔船帮的帮首。这固然有父亲骠悍勇猛的因素,但主要还是父亲的捕鱼技术高超,船家服的就是这个。长期以来,鄱阳湖船家捕鱼主要有两大方式,一是用网,分拖网、旋网、摇网、装壕网等;再是用钩,有挂钩、搭钩、绷钩、卡子钩等。父亲无论是用网还是用钩都是一等一的高手,他三十岁时曾独自在老爷庙附近水域网捕过一条二百多斤的大黄鱼,轰动一时,成为美谈。我最喜欢的还是跟随父亲夜放搭钩,一般选月朗星稀的晚上,我们悄悄把船驶到湖中距岸二三百米处,放下跳板,跳板上绑有竹筒,挂有马灯,下面坠有石块,使之处于悬浮状态,钩链一头连着跳板,一头系于船头,由母亲把船趟回岸边浅水区后,才向前缓行,带动跳板与船并驾齐驱,如远远见到马灯闪烁即知鱼儿上钩,父亲便会轻提钩绳,待鱼被牵引至船边,早已持叉等待的我便上前叉鱼。这种捕鱼方式充满神秘和期待,有些像游戏,叉鱼时又具搏击的惊险,每次我都是乐在其中,流连忘返。船家有种说法,叫“一斤鱼在水里有三斤力”,遇上大鱼,如收钩不当,会连手上的钩一并拉走,甚至连带着把船家的皮肉刮去一大块,但在父亲手上,却从来没有跑过一条上钩的鱼。

我十岁那年,政府为了保护鄱阳湖水生资源,规定了休渔期,为了生存,船家不得不纷纷另谋生路,过去纯粹的渔民很多开始成为了半渔半工、或半渔半农的工人、农民了。渐渐地,船家大多在岸上建起了房屋,由长年的水上漂泊生活转向上岸定居,再后来成立了鄱阳湖口水产场,打鱼只是一种工作了,就像农民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像工人定时上下班一样。特别是年轻一代,很多都开始出去打工了,也有很多读了大学,参加了工作,融入了大社会。我的哥哥姐姐们便纷纷读书的读书,当兵的当兵,都不再算得上是船家了。对此,母亲喜得眉开眼笑,父亲却常常止不住唉声叹气。

父亲是一生也没有离开过渔船的,我家在岸上建了房子后,也只是让孩子们住,他和母亲却要在船上过夜。就像母亲对我说的,离开了打鱼,你老子还能做得了什么!因为终年水上奔波,父亲五十刚过便患有严重的风湿和哮喘,下得船来,两腿呈明显的罗圈形。母亲是吴城人,自十八岁那年,一次在湖边洗衣,被年轻英俊父亲潇洒的撒网姿势所吸引,丢下衣服和棒槌跑上父亲的渔船上后,四十年来,一刻也没有离开过父亲,为父亲生育了五个孩子,陪着父亲出生入死,风里来雨里去,无怨无悔。身为船家,看着儿女们一个个离开了鄱阳湖,放弃了捕鱼,父亲很是失落和伤感,因此对我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就是我上岸读书了,只要放假,父亲便要拽我随他下湖,可以说是倾其所能,将毕生的水上活计传授给了我,包括看天打卦、见水识鱼、划船撒网、逆风避险等。后来,我考上大学,兴致勃勃地踏上了求学之路,而父亲在我离开的第二年,便一病不起,茶水不进,也不肯下船医治,终于在一个月后撒手西去,终年65岁,母亲在父亲去世后一直郁郁寡欢,三个月后也无疾而终。这一切都是后来我听兄长姐姐们说的,其时我正在北方读大学,未能及时赶回为他们送终。遗憾的是毕业后我留在了城里工作,再也没有上过渔船、下湖捕过鱼了,真正远离了一个船家的根本,恐怕是有负父亲的在天之灵。

父母留给我最大的财富是让我有一副强健的体魄,至于船家技巧我只能用于写作时关于捕鱼的尽情描述,和偶尔回到家乡,带着儿子到鄱阳湖边捕捞些小鱼小虾了。面对浩淼的鄱阳湖,偶尔我也会情不自禁对儿子讲起当年跟随他爷爷、奶奶在大风大浪中的传奇故事。

猜你喜欢
船家跳板船头
背起妈妈船头的纤
有效沟通
活跳板
致湖面清洁工
变脸有“理由”
摆渡
坐船
不过是一块跳板
不过是一块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