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会议失落的聚会背后

2011-01-21 10:34朴英姬
中国报道 2011年6期
关键词:总收入援助联合国

朴英姬

5月9日至13日,为期五天的第四届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会议在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召开。一直以来,最不发达国家很少吸引世界关注的目光,但是在日益加速的全球化进程和经济危机阴影挥之不去的背景下,最不发达国家作为未来全球经济复苏必不可少的一环开始引起世界更多的关注。

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会议每隔10年召开一次。1981年在巴黎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社会开始关注这一群体的发展诉求,会议通过了《80年代支援最不发达国家新实质性行动纲领》,许多最不发达国家也从此开始进行重大的经济结构调整,国际捐助者也在援助、债务和贸易领域采取了扶持性措施。但尽管如此,20世纪80年代最不发达国家的整体经济状况却仍然在恶化。1990年,第二届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会议在巴黎召开,会议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最不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帮助这些国家制定了90年代的发展战略和优先目标。会议通过了《巴黎宣言》和《90年代支援最不发达国家的行动纲领》。在这些文件中,国际社会承诺按照责任分担和加强伙伴关系的原则,帮助最不发达国家遏制并扭转其经济社会形势的恶化。尽管如此,最不发达国家仍然无法摆脱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边缘化地位。2001年,第三届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会议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会议通过了《2001—2010十年期支援最不发达国家行动纲领》,为最不发达国家及其发展伙伴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争取扭转最不发达国家处于全球化边缘地位的趋势,促使其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经过十年的发展,最不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上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世界经济体系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加速最不发达国家的减贫进程,本届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会议的主题设定为“合作削减贫困”,会议通过了《伊斯坦布尔宣言》和《2011—2020十年期支援最不发达国家行动纲领》,宣言提出了今后十年将世界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减少一半的目标,行动纲领还提出了优先发展的领域:生产能力、基础设施、能源、科技和创新、私人经济发展、农业和粮食安全、贸易、社会发展、教育和培训等。

打折的援助承诺

本届会议提出目标的实现仍很渺茫,因为经过前三届的会议,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作为全球化的主要受益方,发达国家不管是从道义上还是从全球经济复苏的角度,都有责任帮助最不发达国家摆脱当前贫困落后和边缘化的地位。那么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对于最不发达国家都制定了哪些具体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其具体的成效又如何呢?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对于最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支持以官方发展援助为主。早在1970年通过的一项联合国大会决议中,发达国家就作出承诺,要将国民总收入的0.7%用于对发展中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在2001年第三次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会议中又进一步确认,要将发达国家国民总收入的0.15%至0.20%给予最不发达国家。2002年,八国集团领导人在加拿大召开的峰会上宣布了非洲行动计划,建议把一半或超过一半的新的发展援助投入到非洲。2005年八国集团在格伦伊格尔斯首脑会议上还承诺,2004年到2010年对非洲的援助每年将增加250亿美元。但从数量来说,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大大低于其国民总收入的0.7%,对于最不发达国家的官方发展援助也低于其国民总收入的0.1%。

2008年经合组织发展援助委员会成员对最不发达国家官方发展援助总额占成员国国民总收入的0.09%,比承诺的最低目标0.15%还要低。据经合组织估算,2009年注入非洲的官方发展援助将近440亿美元,距离格伦伊格尔斯会议设定的超过610亿美元的目标还存在很大差距。当然也有发达国家履行了承诺,如美国在2009年就实现了其承诺的从2004至2010年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发展援助增加一倍的目标。但从总体上来说,发达国家对于最不发达国家官方发展援助的承诺并没有真正兑现。

此外,债务减免也是发达国家对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支持的另一个重要途径。1996年,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识共同发起了“重债穷国倡议(HIPC)”,帮助相关的最不发达国家摆脱沉重的外部债务。 2005年在英国召开的八国集团会议上,又通过了“多边债务减免倡议(MDRI)”,决定100%地免除世界上债务负担最沉重的国家(大多数位于非洲)欠下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非洲开发银行的合法债务。受益于这两个减债倡议,以及传统上的减免债务和其他额外援助,已经有30多个最不发达国家获得了大幅度的债务减免,这些国家的外债负担均减少80%以上。

49个最不发达国家中,非洲就有33个。图为2009年1月乌干达内战中,一位流离失所的老人在临时房外做饭

由于最不发达国家国内的工业体系不完善,经济增长主要靠初级产品出口来带动。发达国家还会通过给予最不发达国家市场准入的优惠政策,帮助其扩大出口贸易。目前几乎所有世界贸易组织的发达成员国都采取了有利于最不发达国家的优惠贸易政策,但遗憾的是,自2004年以来这些市场开放政策对于最不发达国家出口增长的促进作用却极为有限。除军火和石油外,2008年发达国家从最不发达国家进口的免关税产品比例为81%,仅比2004年提高不到1个百分点。而且由于发达国家全面大幅削减最惠国待遇的关税和补贴,贸易优惠的普及面在增加,最不发达国家所获得的贸易优惠也大打折扣。

最不发达国家需要什么

最不发达国家作为一个群体主要表现为宏观经济、政策体制和人力资源等国内发展指标均处于低水平,人均国民总收入低于905美元。根据2010年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报告,全球共有49个最不发达国家,其中非洲33个,亚洲10个,大洋洲5个,美洲1个,2007年最不发达国家中有53%的人口处于日均生活费不足1.25美元的极度贫困状况,有78%的人口日均生活支出在2美元以下。由于最不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经济结构脆弱、生产能力滞后、基础设施和公共机构薄弱等问题,其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很大挑战。在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负面冲击,以及面临气候变化、粮食和能源安全等全球性威胁的背景下,最不发达国家未来发展之路更充满了艰辛。

在未来,最不发达国家若要实现经济发展,首先应设法摆脱当前过度依赖原材料和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的经济模式,实行经济多样化战略,改变在全球化中的边缘地位。长期以来,最不发达国家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最低端,为世界市场提供诸如石油、天然气等原材料和初级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获益较少。受国内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和技术水平等限制,最不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均很滞后,还有相当大比例的低水平的小农经济。由于工业化进程缓慢,经济多样化水平低,最不发达国家极易受到外部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的冲击。为此,最不发达国家政府一方面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农业、技术创新、贸易等方面的投资力度,重视发挥私营企业的作用,努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另一方面还要制定相应政策,吸引更多外国资本参与本国的经济建设。

当前发达国家对于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主要集中在贸易领域,若要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实现经济多样化的发展目标,就必须改变这种情况,重视对最不发达国家基础设施的援建,并帮助其培育国内经济活动,增加投资和技术转移,出台更多新的金融援助方式来解决最不发达国家的资金瓶颈。

最不发达国家在未来必然需要国际社会的援助。发达国家应信守承诺,给予最不发达国家更多帮助,这并不是单方面施舍,因为最不发达国家的发展也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最不发达国家还应加强南南合作,寻求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本届会议开幕式上指出的,世界上快速崛起的发展中经济体所需要的资源和市场,最不发达国家都可以提供,南南合作和投资具有广阔前景。

猜你喜欢
总收入援助联合国
爱心援助
联合国呼吁提供55亿美元以免3400万人陷入饥荒
碧桂园:2019年总收入4859.1亿 同比增长28.2%
旅游业:半年总收入2.25万亿元
旅游业:半年总收入2.25万亿元
谁有“洪荒之力”里约奥运会收入最高的参赛选手
“公告牌”歌手收入排名
联合国提议2015年召开第五届世界妇女大会等5则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
朝韩“打到”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