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肠道病毒71型分离株(2010FJLY008)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分析*

2011-01-24 02:13周朝晖沈晓娜张拥军谢剑锋吴冰珊王金章翁育伟郑奎城严延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肠道病毒核苷酸毒株

陈 炜,周朝晖,沈晓娜,2,张拥军,谢剑锋,吴冰珊,王金章,翁育伟,郑奎城,严延生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成员,是引起患者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主要病原体。

自1997年开始,由 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东亚及东南亚逐渐增多,并经常引起社会恐慌,例如1997年的马来西亚及1998年中国台湾的手足口病暴发[1-2]。2008年我国安徽省阜阳市等地区出现了主要由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流行,同年5月份我国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法定传染病进行管理。而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的防控形势更加严峻,截止9月份,监测结果显示,无论是福建省还是全国,手足口病发病率、重症病例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前两年的同期水平。为了解肠道病毒71型在福建省的遗传背景,追踪EV71流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异,为今后福建省及国内手足口病疫情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我们对从福建省一名手足口病患儿标本分离到的EV71型分离株(2010FJL Y008)进行了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毒株 肠道病毒 71型分离株(2010FJL Y008)由本实验室通过接种2010年福建龙岩地区一位3岁手足口病男患儿咽拭子标本于RD细胞,分离两代收获,具体方法及结果判定见文献[3]。

1.1.2 试剂 AMV逆转录酶购于Promega公司;随机引物、TaqDNA聚合酶、RNA酶抑制剂购于Takara公司;病毒核酸提取试剂盒、胶回收试剂盒购于QIA GEN公司(德国);质粒提取试剂盒购于TIANGEN公司 (北京)。pMDTM18-T载体与DH5α感受态细胞均购于 Takara公司。

1.2 方法

1.2.1 病毒RNA提取 采用QIAamp viral RNA mini kit提取病毒RNA,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从140μL的第二代细胞培养物上清液获得50μL的总RNA溶液。

1.2.2 cDNA的制备 以提取的RNA为模板,按照AMV逆转录酶使用说明书操作,加入AMV逆转录酶和随机引物,37℃1h,合成病毒基因组的cDNA。

1.2.3 病毒基因组的克隆 以病毒基因组的cDNA为模板,在 TaqDNA聚合酶作用下,根据文献所用引物[4],分8个特异性片段扩增病毒基因组。PCR反应条件:94℃3min;94℃1min,50℃1min,72℃90sec,34个循环;72℃10min。PCR扩增的8个片段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用 QIAquick Gel Extraction Kit回收纯化后,分别克隆至pMDTM18-T载体。重组克隆经RV-M和M13-47通用引物鉴定。

1.2.4 DNA序列测定和分析 提取的阳性重组克隆质粒送 Takara公司测序。全部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应用DNASTAR软件完成,系统发生树构建应用Mega 4.0软件完成。所有参考序列均来自 GenBank,见表1。

表1 序列分析中所用CoxA16和EV71毒株信息Table Background of CoxA16 and EV71 strains in sequence analysis

2 结 果

2.1 病毒全基因组片段的扩增、克隆与鉴定 从RD细胞培养上清液提取RNA,用随机引物做逆转录,得到覆盖肠道病毒71型分离株(2010FJL Y008)全长的cDNA片段,以此为模板,利用覆盖全基因组(除了多聚腺甘酸尾,即polyA尾)的8对引物进行PCR反应,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得到7个1~1.4kb片段及一个近200bp的片段。8个片段经过回收纯化后分别克隆至pMDTM18-T载体。重组克隆经RV-M和M13-47通用引物鉴定,阳性质粒用于测序分析。

2.2 2010FJL Y008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测定分析 经过序列测定、拼接、比对及分析后,获得肠道病毒71型分离株(2010FJL Y008)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未包括polyA尾),全长7 403bp,其中A占27.11%,G占23.94%,C占24.33%,U占24.63%,腺嘌呤核苷酸和尿嘧啶核苷酸较丰富(A+U=51.74%)。肠道病毒 71型分离株(2010FJL Y008)5′端的非编码区(5′U TR)长 740 个碱基,5′U TR之后是6582个碱基的病毒基因组开放读码框(ORF),编码一个2193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3′端的非编码区(3′U TR)长81个碱基。与其他EV71毒株相比,2010FJL Y008株在编码区没有核苷酸的缺失与插入,但在5′U TR与3′U TR区有核苷酸的缺失和插入存在。2010FJL Y008株全基因组的组成和结构符合 EV71型肠道病毒的特征,见表2。

2.3 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较 将2010FJL Y008株与来自 GenBank的其他 CA16、EV71型毒株进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较。从表3可以看出,无论是全长基因组,还是在5′U TR、P1、P2、P3、3′U TR各个分区中 ,2010FJL Y008 株与2008年安徽阜阳流行株 Fuyang17.08-2的同源性均最高;在全长基因组及 5′U TR、P1区中,2010FJL Y008株与CA16,G-10的同源性最低;在P2区,2010FJL Y008株与BrCr株同源性最低;在P3、3′U TR 区 ,2010FJL Y008株与 TW2272同源性最低。

表2 2010FJLY008株基因组核苷酸及编码区氨基酸数目Table 2 Nucleotide andamino acid numbers in coding regions of 2010FJLY008

表3 2010FJLY008株与其他CA16、EV71型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nucleotide sequence homology among 2010FJLY008 and other CA16 and EV71 strains(%)

2.4 编码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2010FJL Y008株病毒基因组编码区全长6582个核苷酸,共编码2 193个氨基酸。将2010FJL Y008株与其他CA16、EV71型毒株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见表4。从编码的氨基酸组成成分分析,2010FJL Y008株与 Fuyang17.08-2株在 P1、P2、P3的同源性均最高;在 P1区,2010FJL Y008株与CA16,G-10株同源性最低;在 P2、P3区,2010FJL Y008株与 TW2272株同源性最低。从编码的结构蛋白分析,在 VP1、VP2及 VP4区,2010FJL Y008株与 Fuyang17.08-2株的同源性最高,其中在 VP2、VP4区同源性为 100%;在 VP3区,2010FJL Y008株与 SHZH03的同源性最高;在VP1、VP2、VP3及 VP4区,2010FJL Y008株与CA16,G-10的同源性均最低。

2.5 病毒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 使用Mega 4.0软件,通过邻接法(Neighbor-joining),基于全长VP1基因,以 CA16,G-10为外群,对2010FJL Y008株与其它24株已知基因型的 EV71毒株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图 1)。可以看出,2010FJL Y008株与Fuyang17.08-2株进化关系最近,同属于C4基因亚型的C4a进化分支;同时,以CA16,G-10为外群,对2010FJL Y008株与其它来自不同地区和年代的共11株EV71毒株的全长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图2)。同样可以看出,2010FJL Y008株与 Fuyang17.08-2株的亲缘关系最密切,而2008、2009年以来国内不同省市分离到的 EV71毒株无论在VP1还是在全基因组核苷酸水平均存在密切联系,而与国外一些EV71毒株存在较大差异。

表4 2010FJLY008与其他CA16、EV71型毒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amino acid sequence homology among 2010FJLY008 and other CA16 and EV71 strains of(%)

图1 lEV71病毒VP1区的遗传进化分析Fig.1 Phylogenetic tree of VP1 regions in EV71 viruses

3 讨 论

2010FJL Y008株是2010年在福建省龙岩地区手足口病患儿(普通病例)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的毒株,经过Real-time RT-PCR鉴定为 EV71型毒株。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2010FJL Y008株与其它EV71型毒株一样,具有相同的基因组结构。2010FJL Y008株全长7403bp(未包括polyA尾),仅有一个开放编码框(ORF),位于全基因组的第741-7322位核苷酸,编码2193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该多聚蛋白可进一步被水解成 P1、P2、P3三个前体蛋白,P1前体蛋白编码 VP4、VP2、VP3、VP1四个病毒外壳蛋白,P2、P3前体蛋白主要编码蛋白水解酶及RNA聚合酶,在编码区的两端分别有740个核苷酸的5′U TR及81个核苷酸的3′U TR。

图2 EV71病毒全长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Fig.2 Phylogenetic tree of genomic nucleotide sequences in EV71 viruses

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及编码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显示:2010FJL Y008株与EV71标准株BrCr相比,核苷酸变异为20.2%,氨基酸变异为5.1%;而与2008年阜阳流行株(Fuyang17.08-2)相比,核苷酸及氨基酸变异分别只有1.8%、0.5%;2010FJL Y008株在 5′U TR与 3′U TR区有核苷酸的缺失和插入存在,在编码区没有核苷酸的缺失和插入。

虽然目前还没有确切证据表明EV71的毒力或感染结局与基因组的任何特异位点有关,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 EV71病毒的VP1区。Obereste等在HEV71病毒的VP1区分子进化研究及其应用于分类小RNA病毒中指出:VP1区编码蛋白含有大量的病毒中和因子,全长VP1区核苷酸序列分析,可作为肠道病毒属内不同血清型分类的依据,也可以作为小RNA病毒科内不同属的分类参考[5]。基于全长VP1区核苷酸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被公认为是进行 EV71基因型鉴定方法。根据Brown等[6]关于EV71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及进化研究,他对1970年至1998年在美国及其他5个国家分离的113株 EV71型毒株的全长VP1区基因进行了分析,把所有的 EV71分为A、B、C三个基因型。本实验通过对全长 VP1区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2010FJL Y008株与 Fuyang17.08-2株的亲缘关系密切,包括 SHZH03在内同属于 C4基因亚型的C4a进化分支。杨秀惠等[7]在2008年对我省福州、泉州及龙岩地区的8株 EV71进行全长VP1区基因种系发生分析,2008年福建与阜阳分离株和中国大陆1998年以来的病毒株均为 C4亚型。因此,与2008年相比,2010年福建省的流行株(2010FJL Y008)的基因型并未发生变异,未产生明显抗原漂移及变异,仍然与2008年阜阳分离株一样,为C4基因亚型。同时,全长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2010年福建省的流行株(2010FJL Y008)与2008年阜阳流行株(Fuyang17.08-2)的亲缘关系同样接近。另外,通过全长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遗传进化分析,我们发现,EV71株与CA16株依然各自形成一个分支。而在EV71株的分支中,基于VP1区核苷酸序列遗传进化分析认为是B基因型的毒株(USA7423)与A基因型毒株(BrCr)存在较近的进化关系。

总之,2010年福建省 EV71型病毒流行株(2010FJL Y008)在病毒全基因组结构、基因组核苷酸同源性比较、氨基酸同源性比较、全长基因组核苷酸序列遗传进化分析及VP1区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等方面,均与2008年阜阳流行株(Fuyang17.08-2)关系密切。但是,随着对手足口病诊疗水平及重视程度的提高,2010年福建省乃至中国大陆,由EV71型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发病率、重症率、死亡率均明显高于2008、2009年,尽管全基因组进化分析显示近几年国内不同地区的 EV71分离株联系紧密,是否存在病毒基因组未知位点的变异导致病毒致病能力的变化,依然缺乏证据。因此,今后手足口病的监测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需要进一步开展病毒基因片段核酸序列分析,追踪病毒在流行过程中发生的任何遗传变异,为 EV71疫苗研制和有效控制手足口病奠定基础。

[1]Shih S R,Ho M S,Lin K H,et al.Genetic analysis of enterovirus 71isolated from fatal and non-fatal cases of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during an epidemic in Taiwan,1998[J].Virus Research,2000,68(2):127-136.

[2]AbuBakar S,Chee H Y,Al-Kobaisi M F,et al.Identification of enterovirus 71 isolates from an outbreak of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with fatal cases of encephalomyelitis in Malaysia[J].Virus Research,1999,61(1):1-9.

[3]国家脊髓灰质炎和国家麻疹实验室.手足口病实验室手册[R].4版.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20-26.

[4]周世力,李琳琳,何雅青,等.我国分离的肠道病毒 71型(SHZH03)病毒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分析[J].病毒学报,2004,20(1):7-11.

[5]Obereste M S,Maher K,Kilpatrick D R,et al.Molecular evolution of the human enteroviruses:correlation of serotype with VP1 sequence and application to picornavirus classi cation[J].J Virol,1999,73(3):1941-1948.

[6]Brown BA,Oberste M S,Alexander J P,et al.Molecular epidemiology and evolution of enterovirus 71 strains isolated from 1970 to 1998[J].J Virol,1999,73(12):9969-9975.

[7]杨秀惠,严延生,周勇,等.2008年福建省肠道病毒71型分离株的遗传特征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9,15(6):4-7.

猜你喜欢
肠道病毒核苷酸毒株
羊肠道病毒的流行现状及防控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徐长风:核苷酸类似物的副作用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Acknowledgment to reviewers—November 2018 to September 2019
日粮核苷酸对动物肠道健康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类NADC30毒株流行现状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儿童手足口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猪瘟强毒株与兔化弱毒疫苗株的LAMP鉴别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