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家渠市流动人口犯罪的调查及防控对策*

2011-01-26 06:29杨述新
克拉玛依学刊 2011年2期
关键词:流动人口犯罪

杨述新

(新疆兵团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新疆五家渠 831300)

五家渠市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师部所在地,位于乌鲁木齐市北,与昌吉市、阜康市阡陌相接,彼此为邻。市域面积 7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2万人。

近年来,随着乌鲁木齐城市经济圈的辐射带动以及五家渠市“三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五家渠市的各项社会事业步入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快发展可能会孕育和滋生出新问题,流动人口犯罪就是其中之一。年均 3万人左右 (不含季节工)的流动人口在为五家渠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给五家渠市的社会治安带来了压力和困扰。为了深入了解五家渠市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和规律,分析、探讨有效防控流动人口犯罪的方法,笔者在对 2005年~2007年五家渠市流动人口犯罪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就五家渠市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及防控对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一、五家渠市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

1.五家渠市流动人口犯罪比率较高,且呈波动上升趋势。从抓获的案犯人数来看,三年中,流动人口犯罪人数占犯罪嫌疑人总数的比率分别为43.05%、48.81%、50.17%,呈现出了流动人口犯罪比率较高,且呈波动上升的趋势。

2.从犯罪主体来看,青壮年为五家渠市流动人口犯罪的主要组成部分。犯罪人员主要来自河南、甘肃、四川三省和疆内部分地区,发案时间从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逐季增多,流动人口犯罪主体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大多数为小学和初中。

从年龄构成上看,18岁以上 35岁以下的青年人占流动人口犯罪人员的绝大部分,三年中犯案所占比率分别为 54.43%、55.98%、51.33%。其中,青少年流动人口及流动人口第二代犯罪不容忽视。调查显示,流动人口犯罪群体中有 30%左右是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从犯罪主体的来源地分布来看,犯罪人员以来自河南、甘肃、四川等地的流动人口为主。总体上,五家渠市流动人口犯罪嫌疑人主要来自疆外,其中来自河南、甘肃、四川三省的流动人口占已抓获流动人口犯罪嫌疑人的绝大多数。比较来自这三省的流动人口总数,发现五家渠市流动人口中来自这三省的流动人口总数本身就居前三位,因而其流动人口犯罪人数也较多,反映出流动人口犯罪人数同流动人口总数呈正比例分布的特征。

从文化程度上看,犯罪主体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的占到 90%,有的甚至是文盲。文化水平不高是来兵团务工的流动人口普遍存在的现象,从经济条件上看,“三无”人员比例较大,占到总数的 63.5%。这些人大多无固定职业、无固定收入、无固定住所,流动性极强,个别甚至具有“职业犯罪人”特征。

从作案时间上看,犯罪行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主要集中在秋、冬两季,夏、春两季相对较少。另外,每年的春节前也是流动人口犯罪的一个高发期。不少外来流动人口出于搞一笔钱回家过年的念头而频频作案,因而多发生各种以侵财为主的案件。

从犯罪目标的选择来看,具有明显的随机性与盲目性。他们整日东游西荡,游走于街头巷尾、车站商场、团场连队、路边地头,伺机寻找犯罪目标,捕捉犯罪时机,一旦得手,马上逃跑,异地销赃。

3.从犯罪客体上看,外来流动人口犯罪类型主要集中在盗窃、抢劫、诈骗等侵财类犯罪。在各类犯罪案中,以盗窃犯罪所占比例最大,盗窃对象大至电力设施,小至废旧物品。入室盗窃比例较高。

4.从犯罪的组织形式上看,共同犯罪比较突出。全部流动人口犯罪案件中,共同犯罪几乎占一半以上,其中以地缘、老乡关系结伙的尤为突出,占到外来流动人口共同犯罪案件总数的一半以上。其次为本地人与外来流动人相勾结,团伙连续作案。调查显示,外来流动人口的共同犯罪案件比普通的共同犯罪案件要高出至少 5个百分点。 (表 1)

表1 2005-2007年流动人口共同犯罪案件数占流动人口犯罪案件总数的比例

5.从其它情况上看,五家渠市流动人口流窜跳跃式连续作案突出,不同来源地流动人口实施的主要犯罪行为存在“地域同一性”特点。相对于固守一地作案,流窜作案被发现和打击的几率要小得多。为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追逐更多的利益,犯罪主体大多采取流窜作案的方式。他们一方面将不同地区的犯罪经验加以积累和总结,另一方面又在不断摸索反侦查的伎俩和手段,增加和提高他们的犯罪手段和技能。统计数字表明外来流动人口盗窃犯罪中跨区、县作案的占总数的 30%以上。此外,从调查情况看,不同来源地流动人口实施的主要犯罪行为存在“地域同一性”特点。不同地区的流动人口往往以地缘和亲缘为纽带结成犯罪团伙,师傅带徒弟相互传授“经验”,具有浓厚的地域性特征。因此,在作案手段上也呈现出“地域同一性”。诸如撬门入室盗窃作案的高危人群主要集中在四川籍流动人口;攀爬阳台入室盗窃的高危人群主要集中在重庆籍流动人口;盗窃小旅馆主要集中在安徽籍流动人口;而抢劫,诈骗,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案则主要由新疆籍流动人口实施;故意伤害案件甘肃、河南籍流动人口实施较多。(表 2)

表2 2005-2007年不同来源地流动人口实施犯罪行为比较

二、五家渠市流动人口犯罪的防控对策

“打防控”一体化的工作机制是从我国公安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套应对多发性和突出性刑事犯罪的有效途径。打击和防范是目的,控制是手段,控制是为打击和防范服务的。做好控制工作一方面可以严密防范,制止犯罪,遏制刑事案件发生;另一方面又可以抓现行,挖线索,有效打击刑事犯罪。因此,建立切实可行的控制策略,采取强有力的控制措施是五家渠市流动人口犯罪防控机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考虑到五家渠市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未来五家渠市流动人口犯罪控制策略的建设思路应是:在现有措施的基础上,以人口管理为中心,坚持综合治理;以动态管理为目标,探索防控模式;以落实“四严”为抓手,提高控制能力;以团部和城镇为重点,构筑社区防控体系。以此为出发点,五家渠市流动人口犯罪防控工作中应着重实施以下防控措施:

1.加大团场和城镇警务工作改革

结合五家渠市流动人口犯罪主要集中在团场驻地和城镇的特点,要调整警力部署,把加大团场和城镇警力投入作为加强流动人口犯罪控制工作的切入点。在警力保障的前提下,根据流动人口犯罪发案的重点时间和重点部位实行弹性上岗,加强夜间巡逻、堵卡、盘查。这样既适应了社会治安动态管理的需要,做到了主动出击预防和打击流动人口犯罪,又调整了警力部署,改革了警务工作。

2.创新控制模式,提高防控能力

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安工程。结合当前兵团正在开展的平安兵团、平安团场、平安社区创建工程,各地区、部门、单位和社区要将技防设施建设纳入总体建设规划,尤其是要纳入兵团小城镇建设规划。在已建社区推行封闭小区建设,在新建的小城镇和居民小区,政府和团场要将技防设施建设纳入总体建设规划,并规定小区开发建设应达到的安全防范标准。公安机关和相关部门要提前介入,指导开发单位做好技防设施的安装工作。

第二,大力加强城乡结合部和集贸市场的防控。针对城乡结合部和集贸市场社会治安形势相对复杂,流动人口犯罪相对突出的特点,日常工作中要加大对这些场所的控制。对城乡结合部和集贸市场的控制要由目前的注重经济型管理向注重人口管理转变,建立流动人口管理组织,设立专兼职流动人口协管员,配合公安机关加强对有违法犯罪迹象的流动人口的管理控制工作。

第三,加强犯罪机会控制,减少犯罪者接近或占有目标物的可能性。当前,流动人口的犯罪主要集中在侵财犯罪,大多数的暴力性犯罪也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考察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犯罪机会的存在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因此,对流动人口犯罪的对策要加强犯罪的时空条件等犯罪机会的控制。控制犯罪机会的措施多种多样,如加强公共场所、重点区位的监控;加强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地区的管理;在某些财物上打下不易擦除标识,以此增加盗贼处理赃物的难度,也便于最终能从盗贼或销赃犯手中辨认出被盗的财产;在财物集中场所安置先进的保险柜,加固门窗、抽屉以及安装报警装置及安全门等。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盗贼或抢劫犯接近财物的存放处,防止他们作案后及时逃离和处理赃物。

3.加强流动人口的暂 (居)住登记和出租房屋管理

首先,提高暂住人口登记发证率。基层公安机关要指导和依靠基层社区、连队、用工单位定期进行拉网检查,逐区、逐栋、逐户、逐人进行摸底排查,及时发现漏报和错报的流动人口信息,对未按规定申报暂住登记或办理暂 (居)住证的暂住人口责令其补办,同时还可通过这种形式发现可疑人员和可疑情况。这一点在各农牧团场并不是难事,由于兵团体制的特殊性,来农牧团场务农的任何人都要通过连队,这也给流动人员的统计工作带来了诸多的方便。

要强化对流动人口信息采集中的人像采集和身份证资料的核查,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立此存照”不仅可以抑制违法犯罪动机的涌动,对流动人口中图谋不轨的人起到有效的警戒作用,另一个重要的作用是,一旦发生了流动人口犯罪,即便罪犯可以伪造或隐瞒一切个人信息,但其相貌特征却永远也改变不了,也涂抹不掉,公安机关仍然具有发布通缉、“按图索骥”的条件。

流动人口使用部门和管理机关要认真落实个人身份证资料核查制度。五家渠市近年来发生的流动人口犯罪案件尤其是相当一部分杀人、抢劫等恶性案件与无证或假证用工、身份证资料核查不全有一定的关系。因此要把坚持“有证才能租房,有证才能投宿,有证才能用工,每证必须核查”作为预防和打击流动人口犯罪的最有效的手段。在当今人口信息网络查询已经十分便捷的情况下,要做到这一点应该是不困难的。

对于五家渠市所辖城镇,除尽力落实以上措施外,还应严格旅馆业住宿人员信息的采集和报送,要健全信息采集、录入、变更、传输等工作规范,做到实时采集、及时变动。对尚未安装旅馆业信息系统的中小旅馆,采取分点采集、定时报送、集中录入的办法掌握信息。要坚决取缔非法经营的旅馆,严厉查处违法经营行为。对通宵营业、可供住宿的洗浴场所参照旅馆业进行信息登记和管理。要加大对建筑工地、网吧、通宵浴室、休闲娱乐中心等流动人口聚集场所、部位的日常检查以及街面巡逻盘查力度。会同有关部门适时组织开展对治安混乱的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综合整治,及时消除治安隐患。

其次,推行“以房管人”的办法。推行“以房管人”的做法,实行出租房屋登记备案制度和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制度,落实出租房主的治安责任,加强对出租房屋特别是临时留宿人员的登记管理。

4.加强对犯罪分子经常吃、住、行、销、乐的场所或行业的控制

由于侵财型犯罪的直接目的就是将非法占有的他人财物迅速转换成现金,然后肆意挥霍。因此,如果公安机关能够有效地控制住犯罪分子经常吃、住、行、销、乐的场所或行业部门,就可以把犯罪嫌疑人经常出没活动之地变成侦查、控制犯罪活动和查缉犯罪嫌疑人的阵地,变被动为主动。

5.创新流动人口分层管理措施,强化高危人员管控

目前兵团公安机关已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实施了分层次管理措施。对重点管控对象和管理对象实施重点管理时,除采取传统的民警直接列管方式外,还可灵活采取物建信息员布控、网上布控以及建立举报奖励制度等办法,及时跟踪掌控高危人员的基本情况、社会交往和活动轨迹等情况,对于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及时打击处理,对有违法犯罪倾向的及时进行接触控制,对无违法犯罪嫌疑的落实相应帮教措施。

另外,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流入兵团不足半年且有违法犯罪前科的“三无”人员的犯罪率相对较高。因此应该将流入时间短、有前科劣迹、无固定职业、居无定所、身份不明、收支反常以及故意逃避暂住登记、昼伏夜出、行踪不定的群体也列入高危人员的范围,落实相关管控措施。

6.派出所与社区配合组织巡逻

警察的巡逻活动一般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正式监视。无论何时,一旦发生了犯罪,或有迹象表明犯罪即将发生,训练有素的警察就能及时发现并有效制止,并且警察的制服也是权威的象征。派出所片区民警要加强与连队的协作,制定可行的办法,落实巡逻,特别是秋收季节的巡逻。通过警力深入一线巡逻有利于警民关系的加强,居民对警察越熟悉,他们就越倾向于向警察报告他们所了解到的情况,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目的。社区组织居民巡逻尽管缺乏法律所赋予的处置手段,但同警察巡逻相比具有熟悉当地的地理状况和居民情况等优越性,是对警察巡逻空档的有效补充。

7.实施邻里守望措施

邻里守望项目是指一定社区的居民联合起来预防犯罪,改进当地安全状态的一种活动方式。邻里守望发源于英国,于 1982年开始实施。邻里守望项目的内容弹性很大,最基本的内容是要求参加者在户内或户外活动时保持警觉,发现可疑人、可疑情况及时向警察报告;当邻居不在时替他照看一下房子;也可以在征得警察和地方居民同意的前提下,组织进行社区巡逻。调查显示,英国采取了邻里守望计划地区的犯罪率都出现了下降,并且促进了社区居民的邻里感情,提高了生活质量。

从兵团各农牧团场的地理环境以及人口密度来看,非常适合实施邻里守望措施。派出所可以和连队共同参与指导。根据本地区的情况,按照多少户为一个单位进行总体划分。邻里守望的项目内容可以根据本连队情况进行必要的列举,给连队居民进行基本的讲解。项目内容应该包含以下基本内容:在秋收季节组织晚间巡逻,防止农作物被盗;发现可疑人进行必要的询问或向连队治保部门或民警报告;邻居出门在外时帮助照看房舍等。

[1]麻国安.中国的流动人口与犯罪[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

[2]王大中.透视流动人口中的犯罪现象[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3]加强宁波外来人口管理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课题组.流动与和谐——宁波市外来人口服务与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孟红莉.新疆兵团的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现状研究——以兵团农八师石河子为例[J].西北人口,2006,(2).

[5]刘月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迁移研究[J].西北人口,2007,(2).

[6]郑秀辉.现阶段流动人口犯罪及治理对策[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

[7]王跃模.论流动人口犯罪侦控方略[J].辽宁警专学报,2005,(6).

猜你喜欢
流动人口犯罪
环境犯罪的崛起
漫画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
什么是犯罪?
流动人口二孩可在居住地登记
重新检视犯罪中止
给流动人口更多关注目光
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问题研究
“犯罪”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