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地域特色 让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共舞

2011-01-26 07:26严邦耀张丽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年2期
关键词:校本教材资源

■严邦耀 张丽平

依托地域特色 让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共舞

■严邦耀 张丽平

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一个部分,指学校自行规划、设计、实施的课程。本文将从学生的需求、地域资源的分析、课程目标的设计、校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等几方面对本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进行探讨。

地域特色;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而言的,是以学校为基地自主开发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计划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和教师是课程开发和决策的主体。“校本”强调课程开发活动是学校发起的,并在学校中实施,强调从学校发展和学生需要出发,强调对学校和社区课程资源的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充分挖掘学校课程资源的同时,要研究和分析地方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经济文化状况、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

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依托学校所在地——九龙湖镇的地域特色,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

了解学生需要,为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找准目标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需要对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求评估,明确学生究竟需要哪些基本的课程资源,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学生各方面的实践能力,我们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学生问卷调查、教师问卷调查、家长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认识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个性品质这几方面进行调查,通过这些调查我们发现:因为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家庭教育资源不够丰富;学生吸收信息的渠道不是很多;家长的观念与城镇里的家长有着一定的距离,只注重孩子成绩单上的数字,很少关注孩子的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因为经济的发展需要,外来民工子弟在学生中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使得学生、家长的素质更加参差不齐。

总之,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能力、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与我们的要求有着很大的一段距离。所以我们急需通过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

盘点地域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基础

学校所处的九龙湖镇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为河川平原,北同慈溪鼎雁门岭间隔,人杰地灵,物产丰富,风光旖旎,而且在广达15平方公里的众多景点中,还遗存和流传着自秦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以来的不少脍炙人口的风物和传说;九龙湖镇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一个红色的堡垒,远近闻名的三五支队曾在这里长期进行革命活动,还留下了思源亭、镇海区革命烈士陵园等众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都为我们课程资源的校本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所以,我们要想利用好这些特色资源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就首先得对九龙湖镇的地域资源进行盘点,摸清学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建设具备哪些条件,为接下来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基础。

调查九龙湖镇的自然资源、经济状况、民俗文化及革命历史

主要采用实地考察,走访群众,咨询政府有关部门,网络查询等方式,尽可能地全方位地掌握九龙湖镇的地域特色:旖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旅游资源,农业(传统的水稻种植、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高品质绿色无公害葡萄、休闲观光农庄)、工业(紧固件特色产业)、旅游业三产同步推进,富有魅力的民俗文化,悠久的革命历史。

整理有关九龙湖镇的文本资源、图像资源

根据调查下来的相关情况,对所有调查所得材料进行整理,形成文本材料、图像材料。如,近年九龙湖镇在旅游方面有了新举措,搜集网络上与九龙湖镇有关的信息,整理成一份文字、图片材料——《九龙湖镇旅游信息之网摘》。为了宣传我们这个新崛起的景点,镇政府花了很大的力度进行宣传,出了不少的宣传资料,向政府有关部门借阅相关资料,并整理部分有用资料,也整理成一份文字、图片材料——《九龙湖风景区风物拾萃》。又根据拍摄所得的图像,整理成一份图像材料——《美丽的九龙湖》,还有关于经济方面的《九龙湖镇经济特色录》,民俗文化方面的《九龙湖民俗文化集》,革命历史方面的《九龙湖镇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盘点》。

建设资源库

在学校FTP上建立一个文件夹,专门放置整理出来的有关九龙湖镇的文本资源、图像资源,让学校里的教师、学生共享,提高使用效率。

合理设计课程目标,为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找准方向

调查挖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努力做到校本课程的开发科学化、开设制度化、实施规范化,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初步形成富有成效的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和考核方式,逐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体系,形成与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

逐步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新平台

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改善,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尤其注重引导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激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具有强烈批判精神,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发展丰富的想象力、鲜活的知觉判断力、活跃的思维发散力;引导学生发展顽强的学习意志力,增强耐挫力,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分享成功与合作,培养尊重他人、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克服困难、积极进取的意志品质;引导学生关注人与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逐步构建适应教师专业成长的校园氛围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研究与实践,努力使全体教师全面把握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形成一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积极分子和骨干队伍,促进教师队伍课程建设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注重促进教师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要求教师不仅要成为课程高水平的实施者,而且要努力成为课程的建设者、研究者、开发者;注重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实施教学方式由注重结论的“传承式”、“灌输式”转变为注重过程的“探究式”、“互动式”;注重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注重引导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研究、创造、发展、丰富教学方法,逐步形成具有个性的教学风格;注重促进教师提高科研能力,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有效的组织与实施,把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落到实处

校本教材的编写

虽然注重“生成性”是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但是不少人完全放弃“预设性”,放弃教材,这种做法我觉得是不正确的。教材是课程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可以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可以根据学生需要生成内容,但是不能彻底放弃教材。综合实践活动课虽然已经开设好几年了,很多地方都没有教材,我们学校虽然订了,如中央教育科学研究出版所编写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但这种资源包不太适合我们这样的农村小学,所以有必要也有需要编写一些符合我们学校实际的教材,以供教师和学生选择使用,从而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基于这种需要,我们就利用学校所处的九龙湖镇的地域资源进行教材编写。

根据手头上的文本资料和图像资料以及学生的需要,我们将所有的九龙湖镇的这些地域资源分为几个部分:一是九龙湖旖旎的山水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二是九龙湖的古桥、古树、古迹;三是风物传说及革命烈士故事;四是乡村田园景色。我们根据这些资源编写了《九龙采风》这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教材,编排如下:集中课堂教学1课时,因为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大量课外的时间来开展各种活动,所以除了每月1次的集中课堂教学,我们利用兴趣活动时间、班队活动时间、双休日等来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教学。

上课。相关备课组、教师根据学校安排,在指定教室或场所组织教学活动。校本课程教学组织的要求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要求相同,教师精心准备,及时完成课程内容;学生应根据教师要求,严格遵守学习纪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考评。每个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结束后,教师都要组织对学生进行考核,对学生的考核可采用实践操作、作品鉴定、作品设计、制作、汇报演出、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一定要体现重参与、重过程、轻结果的原则。

以“校本教材”为固有资源,实现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的和谐统一

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份指导手册——《九龙湖中心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又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会形成很多成果:学生撰写的关于九龙湖的文章(《春游九龙湖》、《美丽的九龙湖》……)、学生拍摄的九龙湖风景照、学生制作的手抄报等各种作品。当然,不管是校本教材《九龙采风》还是指导手册《九龙湖中心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里面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而是根据学生、教师的需求随时作适当的调整,对这些课程资源进行再开发再利用,这一切不但是对“校本教材”这一固有资源的利用,而且可以说是对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的再开发,实现了开发与利用的和谐统一。

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意在弥补国家和地方课程的不足,增强课程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选择性和发展性,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充分发掘学生个性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途径,也是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

一、二年级 三、四年级 五、六年级湖 光山 色《湖之源》《新妆初成九龙山》《小小设计师》古 香古 色《家乡的九龙湖》《走近九龙山》《九龙人文游》《美丽水世界》《走进九龙山》《九龙湖人文景观探索》《古桥新貌》《幽幽古刹魂》《走近植本学校》怀 古思 源《桥和树》《深深古刹情》《我为“名人故居”做“名片”》《古桥神韵》《浓浓古刹韵》《小记者行动》《九龙湖的历史名人》《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清明祭祖》田 园风 光 《家乡的绿色田野》 《绿在我身边》 《绿色“菜篮子”工程》《走近传说人物》《走近革命烈士》《清明》《九龙湖的传说人物》《我心中的革命烈士》《话说清明》

通过这么一次教材的编写,不仅使教师和学生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材料,更重要的是教师们树立课程资源意识,认识到教材仅仅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是可以超越、可以选择、可以自主建构的。

课程教学

排课。教导处制订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设计划,并将校本课程的开设排入总课表公布。每个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每月安排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有固有的校本化课程资源作依托,实现开发和利用的和谐统一。我们学校就以《九龙采风》这套校本教材为载体选择活动内容,进行主题式探究活动。学生自主选择内容,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确立主题”、“拟订方案”、“分组操作”、“成果展评”、“生成拓展”等一系列环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又会生成很多其他的东西,如教师发,促进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正是利用了学校所在的九龙湖镇的地域特色,开发校本教材,弘扬人文精神,提倡多元发展,让学生走近九龙湖,走进九龙湖,使得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发展。实践证明,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相结合,能舞出一片更精彩的天地。

10.3969/j.issn.1671-489X.2011.02.039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校本教材资源
教材精读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