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报刊选读教学与学生思辨能力培养

2011-02-02 12:26
关键词:英美报刊英语专业

楼 捷

(浙江树人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15)

黄源深在近期发表的《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一文中指出:“(思辨缺席)问题仍然困扰着今天的外语师生,情况似乎并没有多大改观。”[1]因为办学成本相对较低,全国各个层次的高校普遍开设外语专业,但是外语专业目前最大的一个问题是高校外语专业从教师到学生普遍关注语言基本功的培养而忽视了思辨能力的培养,这和以提高语言为主旨的社会语言培训班或者国外高校的语言中心没有本质区别。正如黄源深在文中所说:“‘思辨缺席’的痼疾不除,英语专业很难培养出富有创造性的人才,英语专业也难有出头之日。”[1]

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到了毕业环节才认识到自己居然成为一个英语尚能过关却毫无其他专业技能的学生,这个问题的产生归结于学校和专业教师平时重语言轻思辨的思想。笔者就自己所教授的英美报刊选读课为基石,试图在语言技能和思辨能力培养中找一个平衡点。

一、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概述

“思辨能力”一词来自于英文“Critical Thinking Skills”,也被翻译成“批判性思维能力”,文秋芳指出这个译法因为文化大革命会产生负面联想,故改为“高层次思维能力”,然而新译法又因容易引发过于宽泛的解释,就有了现在的译法。[2]思辨能力的理论框架由最初的“双维结构模型”[3]发展到当今的“三元结构模型”[4]和“三棱结构模型”[5]。文秋芳在此基础上提出“思辨层次模型”(见表1)。

表1 思辨能力层次理论模型

文秋芳将思辨能力划分为元思辨能力和思辨能力两个层次。层次模型的基本框架由“认知”和“情感”两个维度组成,认知包括分析、推理、评价三项核心技能和清晰性、相关性、逻辑性、深刻性、灵活性五条标准;情感包括好奇、开放、自信、正直与坚毅五个特质。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低下是个客观存在。高一虹[6]、文秋芳[7]、文秋芳和刘润清[8]分别从演讲、口语和写作方面揭示了英语专业学生的思维水平低下的事实。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大多数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用流利的英语回答“你暑假做了什么”、“如果你中了大奖,你会做什么”之类的简单思维型问题。但是,多数学生一旦被问到“你怎么看待这次美国大选”、“什么是人文主义”等需要一定知识积累和思辨能力的问题时就哑口无言。根据笔者“英语授课,必要时中文辅助”的做法,当学生不能回答时允许其用中文回答,但是结果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制约学生回答复杂问题的主要因素是思辨能力低下,而不是语言水平不足。文秋芳等作了我国首个大规模的文科学生思辨能力调查,研究发现外语类学生入学时候的思辨能力总体上要高于其他文科类学生,但是这种差距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缩小,到了高年级就基本没有差别。[9]究其原因,文秋芳等认为,跟其他文科专业相比,英语专业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思辨能力缺乏应有的挑战。笔者认为,这种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停滞主要归结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在学英语的初级阶段,外语水平低于思维水平,教师采取思维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的工作记忆(W orkingM emory)分配出更多的资源,集中处理语言形式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但到了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如果教师还是用这样的方法训练学生,即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又会阻碍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

二、英美报刊选读与思辨能力的培养

1.英美报刊选读是培养思辨能力的重要课程。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指出“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决定了21世纪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这些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并把“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等创新能力”与“正确处理语言技能训练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列入教学原则。[10]黄源深特别强调英语四八级考试应逐步淡出,英语技能训练课课时必须大大减少,而其他用英语授课的文化知识课比例应占60%左右。

然而,目前很多学校仍然强化外语技能的训练,淡化了既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又能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文化知识课,其中就包括了英美报刊选读课。英美报刊文章中的点点滴滴都折射出文化的方方面面,是既能提高英语水平又能拓宽知识面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英美报刊课程的长远目标在于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国际通用型人才。”[11]2009年在浙江理工大学召开的“第七届全国高校英语报刊教学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英语报刊课对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价值;报刊教材是能力型教材,运用得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现代英语,拓宽知识视野,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综合归纳能力和观念创新能力”。[12]

2.目前英美报刊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多数院校的英美报刊课教师还是用传统的书本和黑板的形式进行教授。重点是介绍课文中报刊选读的背景,讲解其中的语言要点和难点。最主要的问题是,教师在分析报刊文章时重在语言点的讲解,忽视了利用相关背景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比如,选自《读者文摘》(Readers’D igest)的题为“IsW ashington for Sale(黎秀石,1997)”的文章,提到很多商业公司雇佣退休政客为“lobbyist(游说者)”。[13]对于这类单词,多数教师只是解释单词的意思,最多解释该词的来历和文化背景。其实,教师在解释英文单词“lobbyist”时,不仅要介绍该词的来历,更要激发学生思考商业公司雇佣退休政客的本质,并能和国内大量出现的各省市和大型企业设置驻京办这个社会现象进行比较。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学生才会更具有综合分析能力,毕业后也能较快地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其次,报刊最大的特点是时效性,学生一边学习相关的报刊内容,一边也据此了解当前国内外时事,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习效率。但是,报刊英语选读文章一旦出版成为教材就已经失去了实效性。在端木义万编著的1994年12月版的《英美报刊阅读教程》中,其40篇文章就分别发表于1989年至1992年;[14]周学艺1994年版的《美英报刊文章选读》选用的文章发表于1991年至1993年,有的发表于八十年代。[15]笔者不排除选读一些过去的经典报刊文章加深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了解的做法,但报刊作为一种新闻媒体,首先要有“新”意,只有新的东西才能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相结合,有些国家的新闻报道速度甚至比国内的媒体还要快,这样的英文阅读材料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再次,多数高校的英语专业会在三年级的一个学期开设英美报刊选读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教学时数为34学时(每周2学时)。但靠一周2学时的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如何优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中提高学习效率,并且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而提高英美报刊阅读水平,是当前高校英语专业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时就应该将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整合贯穿于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之中,努力用较少的时间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报刊知识,使许多原本需要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得以解决,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英美报刊选读教学改革思路

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报刊选读课的特点,本着训练学生外语技能和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兼顾的原则,笔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大胆的尝试,在不增加课时数的基础上对授课结构形式进行了优化调整,提出网络辅助课堂教学和探究式自主学习相结合的英美报刊选读教学改革思路,主要内容如下:

1.教材不局限于课本,采取网络辅助教学。传统的授课方式是教师与学生人手一本教科书,教师对课文进行诠释与串讲,这种以课本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枯燥乏味,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根据多种报刊选读课本,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编写报刊英语基础知识。在基础知识讲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从互联网上下载最新时事和评论作为讲座范例,用复制或者多媒体投影的方式让学生进行阅读。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世界上比较热门的报刊网站(如《泰晤士报》《金融时报》与《华盛顿邮报》等)的新闻报导都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在学生阅读完新闻或新闻评论后,教师布置一系列能挑战学生思辨能力的问题供他们讨论,讨论形式有报刊小组讨论和辩论等;教师随后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反馈和补充(见图1)。比如,在阅读完“哥本哈根峰会”报道材料后,教师可以提出“峰会为什么让中国愤怒”、“中国可以怎样努力做到节能减排”等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对时事的关注,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及评论等思辨能力。此外,教师的反馈也是促进学生语言习得和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一环,当学生对问题分析不足(包括语言层面和思辨层面)时,教师可以及时补充。

图1 报刊英语课堂教学环节

2.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完善自主学习反馈机制。外语教学若要培养成功的学习者,就不能让学生依附于教师。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使学生获得主动学习的能力,最终摆脱教师的帮助。在新教学模式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除了完成教师布置的报刊阅读资料外,也被要求对其他感兴趣的英文报刊进行阅读,每周至少阅读一定数量的英文报刊资料(一般为3至5篇),并完成要点叙述和时事评论。这些内容都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平台来完成,教师登录学校的自主学习平台,设计一系列的教学任务;学生登录平台完成任务,实现“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英语‘任务型’教学”(见图2)。“所谓任务型教学方式顾名思义就是以任务为主线,通过任务的呈现、实施和完成,学习和运用新的理论和新的知识。”[16]

图2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英语“任务型”教学框架

在自主学习模式中,报刊英语教师通常要求学生在阅读指定的内容后完成一系列已经设定的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情况,由软件自动进行评分、教师收集和保存记录。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其他内容,学生以时事评论的方式完成并保存记录。教师登录以后,在线进行评分和点评。这些任务和学生课堂表现一样都要计入平时分,教师按照实际情况增加平时分在总评中所占有的比例(笔者认为报刊英语的平时分数比例至少可以提高到总评分的40%~50%)。当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词汇或内容层面的问题时,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用同伴教学和师生互动的形式得以解决。

3.转变教师角色,提高自身素质。采用新的讨论式教学和探究式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后,虽然教学课时没有增加,但教师的负担和压力却增加不少。教师首先要转变只教授课本知识的角色,从一个知识的教授者转变为培养思辨能力的策划者。因此,教师首先要培训学生的网络学习策略,包括使用在线字典和语料库查询词汇,使用在线维基百科①及时寻求帮助。比如,当学生阅读“奥巴马医改”这一热点问题时,完全可以通过在线百科对医改的背景和方案做一个全面了解。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的知识面会有一定程度地扩大,综合分析和归纳能力也会有所提高。此外,教师还需筛选大量的网络材料,设计出能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任务。其次,教师的压力来自于对自身素质的挑战。教师需熟练使用各种网络资源,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综合性分析能力。一个连对“中东问题”和“美国政治体制”都不熟悉的教师必定无法胜任这个工作,因为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师本身就应该是一个较好的分析家,否则,将无法启发学生提出新观点和新思路。

四、教学实验和反馈

笔者在所教授的英语专业三年级两个班70位学生中进行了一个学期的网络计算机辅助的报刊英语教学实验。在教学改革方案实施初期和末期,笔者对学生课外完成的作业中的“时事评论”进行比较,发现多数学生的分析评论在逻辑性和深刻性上都有所提高。例如,某学生在学期初对美国 H1N1流感的新闻报道做出了“I think it is very urgent for the governm ent to p roduce more vaccine”这样简单的评论,没有对其危害、防治提出建议,也没有从中得到启示来解决我国的类似问题。经过大半个学期的新模式教学后,该生在分析中国代表在哥本哈根峰会上的表现时作了如下评论: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em itted greenhouse gas for hund reds of yearsw ithout strict restriction.Now they want develop ing countries to shack les,it is not a way of equal opportunity.On the other hand,China should also take responsibilities to cut the em ission to make our world better...”

从以上的时事评论可以看出,该生在时事评论能力上已有所提高,从肤浅地谈论自己的感受逐渐发展到了可以批判地、深入地分析事物本质的阶段。因此,只要坚持在教学中重启发和引导,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英语专业学生的思维能力状况必将有所好转。

教学改革方案实施一个学期后,为了从学生的主观角度了解教学新模式的有效性,笔者结合文秋芳思辨能力层次中的三项核心技能和前三项核心情感特质设计了一份问卷,以调查学生对这个新模式的反馈意见(见表2)。学生按照要求选择每项和实际情况符合的程度,每个项目用数字1-5来代表不同的符合程度(“1”—非常不符合;“2”—比较不符合;“3”—有时符合有时不符合;“4”—比较符合;“5”—非常符合),共70位学生参加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对这个培训评价的平均分都超过4分,其中第7项和第8项选择“5”的学生达到95%以上。在随后的随机访谈中,有学生提到“我本来从来不看英语新闻,上了这门课以后,我喜欢经常上英语国家的报刊网站看新闻”;也有学生提到“我本来对世界时事不关心,因为不了解这些事情的背景,通过搜索网络,我了解到很多背景知识和西方媒体的观点”;甚至有学生提到“即使发生在中国的时事,看看西方媒体的观点也是很有意义的”。这个结果说明,学生普遍认为通过该课程学到了报刊英语的基础知识,掌握了新闻英语新词汇,并且认为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他们对新闻报道的思辨能力。

表2 英美报刊选读教学实验的学生反馈统计

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网络时代,用网络报刊作为英美报刊的主要教学资源,利用网络平台促进探究式自主学习从而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把网络充分融入教学是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把课程的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提高作为教学目标,更应该考虑到教学设计的问题能不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做到培养语言能力和思辨能力“两手抓”。正如李莉文所指出的那样,“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不一定要以牺牲英语基本功为代价”。[17]实践证明,我们完全可以做到英语技能课程与思辨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当然,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哪些方面的思辨能力,什么内容的报刊英语资料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仍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注释:

①http://www.w ikipedia.com。

[1]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11-16.

[2]文秋芳.论外语专业研究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10):29-34.

[3]Am erican PhilosophicalA ssociation.The Delphi Report Executive Summ ary:Research Findings and Recomm endations Prepared for the Comm ittee on Pre-co llege Philosophy[R].ER IC Doc315-423,1990.

[4]Paul R&ElderL.Critical Thinking:Learn the Too ls the Best ThinkersU se[M].New Jersey:Pearson Prentice Hall,2006.

[5]林崇德.思维心理学研究的几点回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5-42.

[6]高一虹.外语学习木桶的“短板”——从一次失败的演讲谈起[J].国外外语教学,1999(3):6-9.

[7]文秋芳.口语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国外外语教学,1999(2):1-4.

[8]文秋芳,刘润清.从英语议论文分析大学生抽象思维特点[J].外国语,2006(2):49-58.

[9]文秋芳,王海妹,王建卿,等.我国英语专业与其他文科类学生思辨能力的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5):350-355.

[10]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制定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00.

[11]胡正茂.英美报刊课教学探讨[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2):110-112.

[12]徐锡华.第七届全国高校英语报刊教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外语研究,2009(6):16.

[13]黎秀石.英美报刊选读(第四次修订)[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51-57.

[14]端木义万.英美报刊阅读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5]周学艺.美英报刊文章选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6]汪双飞,陈坚林.信息网络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J].外语电化教学,2006(6):44-48.

[17]李莉文.试论英语专业技能课程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J].中国外语,2010(6):68-73.

猜你喜欢
英美报刊英语专业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衡阳师范学院英语专业建设特色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衡阳师范学院英语专业
百强报刊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英美常见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