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茶乡湄潭

2011-02-08 05:46孙状云
茶博览 2011年7期
关键词:茶乡茶场湄潭

█孙状云 谢 明

最茶乡湄潭

█孙状云 谢 明

当下,很多很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去城市打工,而湄潭这个地方竟然有如此的魅力号召人们,尤其是城里的人去那里做个农民。

好不容易到了贵阳,很想去贵州的茶区转转。黔北、黔东、黔中、黔西南、黔西北五大茶区,对我来说都是空白的记忆。由云贵高原而联想到的是一座座大山,以及大山深处的丛林险道。

朋友说,你去湄潭。

好吧!就去湄潭。贵阳到湄潭,4个小时车程,路途有些遥远。朋友解释,遵义至湄潭的高速公路已经在修建,高速建成后将来会很方便。一路上,看到二条宣传湄潭的标语:“中国茶海,休闲湄潭”、“到湄潭去做农民!”让我一路上浮想联翩。

当下,很多很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去城市打工,而湄潭这个地方竟然有如此的魅力号召人们,尤其是城里的人去那里做个农民。

这一切定然是与茶有关的。

来此之前我已了解到,湄潭是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特色产茶县,最受老百姓欢迎茶产地,全县有近30万亩茶园,占全省茶园面积的1/10左右,茶品有湄潭翠芽、遵义红、贵州针等。

据资料,早在明朝万历年间,远在西南的湄潭就已经建立了县制,因当时江水环绕小城,城南有二水颠倒流合,弯弯如眉,汇为深潭,故为湄潭。

湄潭乡间别墅

湄潭,这是一个可以让人浮想联翩的名字,如一位温润女子,眉若黛,目如潭,裙如翠,婷婷莞尔,如伊人,在水一方。

这水,就是湄江。多少年过去了,湄江依旧在那里,静静流淌,温润着这座黔南小城。

小城不大,却十分繁荣。

中国茶城,中国茶海,茶乡大道,相关茶的广告牌、标语、路牌处处可见。茶乡、茶文化的氛围很浓。在进入湄潭城区后,抬头都可以望见已经成为这座小城标志的“天下第一壶”。这座已经获得“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称号的“天下第一壶”,高高矗立在城中的小座小山上,如灯塔,照亮这座小城,让小城灵动了起来。

壶里乾坤,茶中日月,湄潭,一个骨子里都流传着水与茶灵魂的地方,应该会有很多的惊奇等待着我们。

茶乡处处是风景

到湄潭去做个农民!

当我们面对着看似刻意打造出来的美丽的村寨时,我们却不由地被散落于绿荫深处,茶园尽头的一幢又一幢农家别墅吸引着目光,面对接踵而来的一幢又一幢散落于绿荫深处,茶园尽头的农家别墅,在田家沟、在核桃坝村,一次次停车下来,拍照,以十万分的羡慕去那一家家小楼的门前屋后徘徊,寻觅、联想、感叹,此处尤江南,这是黔北的民居吗?这靓丽的现代农庄,谁都会感慨:

不如在此做个农民!

这一切,当然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是湄潭县委县政府妙手画丹青,精心规划茶产业、振兴茶产业带来的结果。是茶业的兴旺,富裕了农村、富裕了农业,富裕了农民,使这里的家家户户率先步入了小康。

湄潭象山茶园天路

湄潭兴隆庙塘贺家沟古茶树

无论是在田家沟,还是核桃坝村,要不是司机催着走,真有一种不想即刻离开的感觉。

贵州的天空是湛蓝湛蓝的,虽是炎炎夏日,但清风消暑、满园的绿意,让人心旷神怡。

仿佛,是的,仿佛微风送爽的清新的空气里似有缕缕茶香。“小住为佳,且吃了湄潭的茶去”,即刻的想法正是这样,不需要奢华的茶席,在处处如画般靓丽的农家门前摆下一张桌子,搬过凳子,泡壶茶,便可以获得一段美好的时光。如果举家或者邀上三五朋友在此小住一段时间,最好是选择春天采茶的季节,体验一下做茶农的生活。一起去看茶、采茶、做茶,会是很惬意的度假。

中国茶海

当站在湄潭永兴镇中国茶海(也叫万亩茶海)那个顶坡时,那一种震撼,难以言表。

浩淼,一望无边的茶海,置身于这样的波澜壮阔中,在瞬间的心灵震撼后,那颗喜欢茶的心开始感怀了,柔软了。

静静地站立着,不分东南西北地全景扫描眼前的这片绿,绿色的海洋,条条茶行,是绿色波浪,由近而远,而又由远而近,横成波、纵成浪、近是涛,远为潮……

眼睛看不过来了,用心灵,心灵看不过来时,用梦境。似梦还真,错过了春天采茶的季节,在这样的万亩茶海里,看万人采茶,又将是怎样壮观的一个场面呢?连司机小胡也感动了,问:不再走一走,再看一看吗?

是的,只要真的喜欢茶,置身在这样的茶海里,何尝不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折服于茶海那宽广的胸怀,我来过了,以一种朝圣的心情,留下的是永远挥不去的记忆。

看中国茶海,最好是团队。一个人置身于茫茫的茶海里,显得有些孤单,如果是一大帮人,一个旅游团队,雀跃着涌入这个茶海、一个风景,可以制造出另外的风景来。随波逐流,穿梭于茶行间,忘情于那一层层心仪的嫩绿,采茶或与采茶女合影留念;行走,徒步于看似没有边际的茶园里,谁都会记下一段难忘时光……

20世纪80年代湄潭农村开垦茶园

民国中央实验茶场遗址

20世纪50年代初湄潭茶场生产的木质碎茶机具

民国中央实验茶场使用的天平秤

茶文化的朝圣地——中央实验茶场

相约会见湄潭县政协副主席,知名茶人周开迅先生时,我们告知他我们在湄潭的所见,他说,你们只看到了湄潭茶乡的表面,还没有深入到湄潭茶文化茶历史之中去。

没有住进那个“天下第一壶”景观的宾馆,也没有“在天下第一壶”里喝上一会儿茶,有些遗憾。

周开迅主席陪我们参观了值得湄潭人也是值得全国茶人骄傲的中国现代茶业起点,足以构成一部完整中国现代茶业加工历史精彩华章的中国第一座茶叶加工厂——民国中央实验茶场的遗址。

回顾这段历史,不能不谈及浙大西迁。在 20世纪30年末40年代初,国民政府中央实验茶场、国立浙江大学先后落户和迁至湄潭,使这座宁静的小城一度成为战时中国的科教重镇和茶叶研究推广中心。在中国茶叶史上,没有一个地方象湄潭这样汇集了像张天福、刘淦芝、李联标等这么多重量级茶学专家在那个特定的时期利用中央实验茶场——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国家级的茶叶科研生产机构为现代茶业所作出的历史性的贡献。1939年,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簿簿的一片茶叶,责无旁贷地承担着国土光复的梦想,为筹集更多的抗战经费,一代茶人担负起了振兴华茶的重任。在湄江边,依城的象山顶上,当年栽下的那一片茶园仍在,象山脚下的湄江河畔的中央实验茶场的旧址仍在。

湄潭采茶女

在贵州省茶叶研究所不远处,有一座建于上世纪 50年代的茶厂——贵州省湄潭茶厂,由原中央实验茶场改造而来,其中有不少设备也沿用了中央实验茶场时添置的设备,工厂虽然破落了,但厂内仍然存着几乎可以视作文物了的成套的加工机械与设备,透过历史的尘埃与斑驳的锈迹,至今依然可以看出工厂当时的辉煌。

周开迅主席介绍,湄潭茶厂曾经承担我国红茶出口加工的重要任务。湄潭县委县政府已有了规划,将此处工厂的遗址、原浙大西迁时中央实验茶场的遗址及位于永兴镇中国茶海的一处茶场遗址进行实地原样恢复、保护重建,建设成为湄潭茶文化历史博物馆,也是反映中国现代制茶工业历史的专业博物馆,这将为湄潭建设茶文化之乡起到积极作用。这些项目的启动及景点的开发,又将为湄潭茶文化旅游锦上添花。

湄潭保留下来的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茶叶科研、生产加工的大量文献资料、各类标本、机具设备和老茶园、老工厂,是中国茶界,乃至世界茶界不可多的茶叶工业遗产,是一个弥足珍贵的庞大茶文物体系。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尚不为外界所知。湄潭县委、县政府正在组织人员清理这些资源。我们深信,湄潭的茶文化挖掘出来,推介出去,一定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湄潭,一个山青水绿,风景如画的地方,一个茶园似海,茗茶悠久的地方,一个骨子里都流传着水与茶灵魂的地方……

最茶乡,真的非湄潭莫属了!

(作者谢明为浙江泰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

猜你喜欢
茶乡茶场湄潭
茶乡飞歌
请到布依茶乡来
湄潭茶园
余海燕:茶乡飞出的“领头雁”
鉴赏
茶场劳动用人合同管理过程中的法律问题
贵州湄潭:建管护运 四好通途 致富农村
因为一个镇 爱上一座城 古茶场文化小镇的一缕风情
论茶场劳动合同管理及法律防范
理想科技探秘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