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抑郁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视觉反应时间的影响

2011-02-09 07:11范征莉
重庆医学 2011年17期
关键词:反应时间差异指标

范征莉,陈 敏

(1.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 401147;2.重庆邮电大学学生处 400065)

抑郁症是精神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国内外有关抑郁症患者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提示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障碍[1-3],多采用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对患者神经心理进行检测[4-5]。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RT)是指从接受刺激到机体做出反应动作所需的时间,可反映受试者注意力与认知功能等方面的情况。有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反应时间明显延长[6]。为了解抗抑郁治疗对抑郁症患者视觉反应时间的影响,作者对此进行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本中心门诊与住院抑郁症患者32名作为抑郁组,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20~25岁,平均(22.6±2.2)岁,病程(1.4±1.2)年。入选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hinese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 f mental disorders-3,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7];(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 ilton depression scale-17,HAM D-17)≥18分[8];(3)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4)未进行药物治疗;(5)右利手;(6)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精神障碍性疾病或存在药物依赖;(2)目前患有严重的躯体疾病或严重药物过敏;(3)近期患有严重感染或经历手术;(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同时选择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相似的单位职工和学生32名作为对照组,进行反应时间测定。

1.2 方法 入组患者均采用单一国产帕罗西汀片口服20 mg/d,1次/d,2周后经评估,剂量可增加为40mg/d,直至研究结束。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采用HAMD-17评定,同时进行视觉反应时间测试以及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反应时间检测采用EP102-1型多功能反应时间测定仪与计算机反应时间测定软件系统[9],分别检测视觉简单反应时间与视觉复杂反应时间。以治疗前的检测水平作为基线,根据检测情况,对平均反应时间、最快反应时间及最慢反应时间等指标进行分析,反应时间记录单位为 ms。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EPI-data作为全部基本数据的录入平台,计量资料采用±s、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进行统计描述,并分别进行t检验与χ2分析,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抑郁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17评分情况 抑郁组患者经治疗8周后,HAMD-17评分显示其抑郁症状较治疗前(基线)明显改善,HAMD-17总分及焦虑/躯体化、阻滞、认知障碍及睡眠障碍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基线分值(P<0.01),见表1。

表1 抑郁组患者治疗前、后H AMD-17的评分情况(±s,分)

表1 抑郁组患者治疗前、后H AMD-17的评分情况(±s,分)

*:P<0.01,与治疗前比较。

时间 H AMD-17总分 焦虑/躯体化 阻滞 认知障碍 睡眠障碍治疗前 24.13±3.47 9.32±3.22 6.15±2.26 4.54±1.42 4.12±1.63治疗后 9.62±1.42* 4.15±1.41* 2.91±0.76* 1.07±0.85* 1.49±0.62*

表2 对照组以及抑郁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简单反应时间的各项指标检测情况

表3 对照组及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视觉复杂反应时间的各项指标检测情况

2.2 抑郁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简单反应时间检测结果 治疗前抑郁组患者视觉简单反应时间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差(P<0.01);经治疗8周后,患者视觉简单反应时间的最快反应时间、最慢反应时间及平均反应时间比基线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平均反应时间及最快反应时间仍比对照组差(P<0.05);最慢反应时间及反应错漏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抑郁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复杂反应时间检测结果 治疗前抑郁组患者视觉复杂反应时间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8周后,患者视觉复杂反应时间的最快反应时间、最慢反应时间、平均反应时间及反应错漏率比基线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其平均反应时间与最快反应时间仍比对照组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慢反应时间与反应错漏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而这种认知功能障碍是独立于抑郁症状之外,还是疾病的临床症状之一,或是二者并存,目前尚无定论[1-3]。有研究指出抑郁症患者经有效治疗后,随着患者病情的缓解,其神经心理学测验成绩有提高的趋势[2,10]。也有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存在特质性神经心理损害,即使抑郁症状缓解后,仍残留神经心理缺损[11-12]。

本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在患病期间,其反应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经有效治疗8周后,HAMD-17总分及焦虑/躯体化、阻滞、认知障碍及睡眠障碍因子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随着症状的缓解,反应时间各指标检测成绩也显著改善,但平均反应时间、最快反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抑郁症患者反应时间明显延长,可能与其缺乏完成任务的动力,或难以从一个认知任务向另一个认知任务转换有关,同时也与其警觉性下降有关。抑郁症患者症状缓解后,反应时间检测指标也明显改善,提示患者反应时间改善与临床症状缓解存在相关性,反应时间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抑郁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抑郁症患者症状缓解后,反应时间部分指标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明显差异,未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提示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一些特质性神经心理损害,这种损害要考虑状态性与特质性并存,状态性损害可随症状缓解而改善,而特质性损害将影响抑郁症患者神经心理功能的全面恢复,这一现象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目前反应时间检测也用于精神科的其它疾病[13-15],由于反应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本研究对被测对象的年龄、性别、文化、利手及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控制,但由于样本量小,仍属探索性研究,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以获得对疾病各种现象的深入认识。

[1] Fossati P,Ergis AM,A llilaire JF.Executive functioning in unipo lar dep ression:a review[J].Encephale,2002,28(2):97-107.

[2] 苏晖,江开达,徐一峰,等.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6,39(1):20-23.

[3] Neu P,Bajbouj M,Schilling A,et al.Cognitive function over the treatment course of depression in m idd le-aged patients:correlation with brain M RIsignal hyperintensities[J].JPsychiatr Res,2005,39(2):129-135.

[4] 刘哲宁.W isconsin卡片分类测验的临床运用[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9,26(1):6-9.

[5] 刘哲宁,赵俊雄,陈筱章,等.抑郁症患者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和连续操作测验的初步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0):690-692.

[6] 王荫华,李宁,高旭光.抑郁症患者注意功能的反应时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11):983-986.

[7]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6-87.

[8]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9] 陈容,汤天趵,赵忠诚,等.计算机视听觉反应时测定及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3):257-258.

[10]Brunnauer A,Laux G.D riving capacity and antidep ressive drugs[J].Psychiatr Prax,2003,30 Suppl 2:S102-105.

[11]Reischies FM,Neu P.Comorbidity ofm ild cognitive disorder and depression——a neuropsycho logical analysis[J].Eur A rch 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00,250(4):186-193.

[12]Dahabra S,Ashton CH,Bahrainian M,et al.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abnormalities in elderly patients clinically recovered from early-and late-onset depression[J].Biol Psychiatry,1998,44(1):34-46

[13]张雁,恽晓平.反应时测试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1):34-37.

[14]陈兴时,张明岛,楼翡璎,等.精神分裂症与神经症的反应时间比较[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1,21(5),428-430.

[15]刘永华,王少石.反应时间测定对轻微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价[J].重庆医学,2005,34(7):1080-1081.

猜你喜欢
反应时间差异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相似与差异
硫脲浓度及反应时间对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砷影响
找句子差异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用反应时间研究氛围灯颜色亮度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除有机物除磷系统中好氧反应时间参数优化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