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肾病疗效观察

2011-02-10 20:37门利友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36期
关键词:利水尿蛋白肾小球

刘 睿 门利友

(1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2;2 吉林省吉林市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1)

糖尿病肾病又称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性微血管并发症,最终发展为肾衰竭,病程10年以上的1型糖尿病患者累计有30%~40%发生肾病,是首位死亡原因;约20%2型糖尿病患者累计发生肾病,在死因中仅列在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之后[1]。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病的首位原因,在我国是终末期肾病的第二位原因。治疗困难,至今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自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运用自拟附丹利水汤或精芪补肾汤配合西药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肾病84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并与西药对照组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观察病例来源于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住院病例128例,入选标准:参照1999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采用病例均符合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糖尿病患者连续3次测24h尿蛋白定量,其中至少有两次结果为30~300mg/24h,尿常规蛋白定性阳性,血肌酐80~150μmol/L。排除标准:除外泌尿系感染,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泌尿系结石,肝肾综合征,心力衰竭,发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1.2 一般资料

将12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84例,男84例,女40例,年龄30~74岁,平均46岁,平均病程为15年,对照组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31~73岁,平均45岁,平均病程为15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高血压和水肿等并发症及治疗前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在控制饮食(低糖、低脂、低盐、优质低蛋白的饮食);适当运动;用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控制血糖(空腹4~6mmol/L、餐后6~8mmol/L),应尽量采用短效胰岛素替代疗法,注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遵照糖尿病防治指南指示:糖尿病患者从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起,无论有无高血压均应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2],用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为主的降压药将血压控制在120~140/70~85mmHg之间,同时提供更全面有效的肾脏保护。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酌情加用自拟“精芪补肾汤”或“附丹利水汤”。一般在糖尿病肾病Ⅲ期,证见全身无力,腰膝酸软,心悸气短,手足心热,耳鸣,自汗,盗汗者多用精芪补肾汤;而在糖尿病肾病Ⅳ期,证见浮肿,尿少,形寒肢冷,手足不温,自汗乏力,胸闷气短,脘腹满闷者多用附丹利水汤。每日一剂,常规煎法,分早晚2次服用,28d为一个疗程,观察疗效。精芪补肾汤方剂组成:君:黄芪30g;臣:党参20g、土茯苓30g、熟地25g、生地25g、沙参15g、生白芍20g、山药20g、枸杞果20g、山萸肉20g、黄精20g、杜仲20g、川断15g;佐:丹皮20g、泽泻20g、竹叶10g;使:甘草10g。附丹利水汤方剂组成:君:附子25g;臣:肉桂10g、茯苓30g、白术20g、山药20g、泽泻20g、车前子15g、竹叶10g;佐:熟地20g、丹皮25g、大腹皮20g、使:甘草10g。

2 结 果

2.1 疗效标准

按照2006年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的《内科疾病诊断与疗效标准》评定:①显效:血糖、血压控制满意,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下降60%以上,尿常规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下(++)以上、肾功能检查血肌酐较治疗前下降30%。②有效:血糖、血压控制满意,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下降30%以上,尿常规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下(+)以上、肾功能检查血肌酐较治疗前下降10%。③无效:治疗7d血糖、血压控制不满意,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好转,24h尿蛋白定量无降低,尿常规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无减少。

2.2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疗程均为28d。西药治疗组共44例,其中显效14例(31.8%),有效18例(40.9%)无效12例(27.3%),总有效率72.7%;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共84例,其中显效67例(79.8%),有效13例(15.4%),无效4例(4.8%),总有效率95.2%。以上两组治疗方法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3 讨 论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诸多因素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有非炎症机制、炎症机制两大说法,前者包括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和血流动力学异常等,后者主要是炎症系统各成分的异常与相互作用[3]。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重要作用,并认为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免疫炎性疾病[4,5];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失衡也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也有学者认为糖尿病一旦发生肾损害,出现持续蛋白尿则病情不可逆转,很难控制其病情恶化速度,蛋白尿是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重要因素,大量尿蛋白是导致慢性肾病患者进入到终末期肾病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减少尿蛋白对肾功能的恢复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6];还有学者认为尿转铁蛋白是一种比尿微量白蛋白出现更早、更能敏感反应肾小球滤过膜早期损伤的标志性蛋白[7,8]。祖国医学则认为此病属“水肿”范畴,由于糖尿病肾病多数在糖尿病发病10年以上发生,故属久病,可导致气阴两虚或发展为脾肾阳虚,治疗用益气养阴或温补脾肾之法,酌用自拟“精芪补肾汤”或“附丹利水汤”。已有研究表明中药及其制剂在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中有其显著疗效,如黄芪可降低早期尿转铁蛋白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的检出,提示其可作为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药物[9]。黄芪能减轻肾小球基底膜增生,抑制肾脏肥大,同时能抑制肾皮质TGF-β的过度表达,可用以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10]。本组病例观察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西药治疗,有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价值。

[1] 王吉耀,廖二元,胡品律.八年制内科学教材(200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81.

[2] 陈莉明.从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6):513-516.

[3] Wendt TM,Tanji N,Guo J,et al.RAGE drives the development of glomerulosclerosis and implicates podocyte activatio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diabetic nephropathy[J].Am J Pathol,2003,162(4):1123-1137.

[4] Tuttle KR.Linking metabolism and immunology: Diabetic nephropathy is an Inf l ammatory disease[J].J Am Soc Nephrol,2005,16(6):1537-1538.

[5] Mora C,Navarro JF.Inflammation and diabetic nephrop athy[J].Curr Diab Rep,2006,6(6): 463-468.

[6] Ruggenenti P,Perticucci E.Role of remission clinics in the longitu dinai treatment of CKD[J].J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2008,19(6):1213-1224.

[7] 朱旻霞,倪兆慧.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早期检测及治疗新认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12(2):180-182.

[8] 吕杨,谢院长,陈香美.蛋白质组学在肾小球疾病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11(4):357-359.

[9] 黄淳康,黄爱梅.黄芪注射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脏功能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08,28(6):412-413.

[10] 郑虎占.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第5卷[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4225-4248.

猜你喜欢
利水尿蛋白肾小球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赵振昌教授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经验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益气活血利水复方塌渍治疗大鼠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葶苈子、薏苡仁、车前子的利水功效比较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
浅谈茯苓在宠物临床上的运用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尿蛋白肌酐对高血压性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