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乡医保关系转移接续

2011-02-10 20:37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36期
关键词: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城乡居民

过 皓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2)

浅析城乡医保关系转移接续

过 皓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2)

党的十七大已经确定了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的宏伟目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共同构成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城乡各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较为全面地分析其所存在的问题,指出影响城乡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城乡;医保关系;转移接续

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长远目标。这是我国社会医疗保障发展的一大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首次将“全民”纳入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之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共同构成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1-3]。然而由于各种医保制度受城乡区域、时间、制度本身等方面的限制, 要做到各种医保制度的“无缝”衔接,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1 我国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现状

1.1 城乡医疗保障二元失衡现象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二元特征是指城乡居民因身份不同而拥有不同的医疗保障制度,享受不同的医疗保障待遇。从制度层面看,医保城乡分割某种程度上是城乡二元制的产物。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医疗消费水平在城乡、地区间严重不平衡,因此在医保制度上必然反映为多元化的安排。

1.2 三维基本框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城市和农村相继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呈现三维分立态势。

1.2.1 管理部门归属不同,缺乏有效沟通衔接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管理归口到当地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则归口到当地的卫生部门管理。各医保管理部门又互不沟通衔接,各管各的,存在多头管理现象。

1.2.2 参保范围存在交叉,参保信息不能共享

由于不同的医保制度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彼此间缺乏沟通协调,这样的管理体制使得重复参保似乎变得很难避免。参保信息不能共享,重复参保,大大增加了公共财政负担[4,5]。

1.2.3 政策待遇存在较大差异

三项制度在筹资水平、支付比例和封顶线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由于政策不一致,待遇悬殊,缺乏总体规划和公平机制,缺乏一定数量的有效连接点,不仅导致人力、物力的严重浪费,还导致制度间的衔接不畅,不利于全民医保体系的建立和推进。

2 影响城乡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的主要因素

2.1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城乡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的经济基础

现代医疗保障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的进程与工业化时代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及雄厚的经济基础密切相关。日、德、英等国医疗保险的实践经验表明,医疗保险的转移接续基本上都是在工业化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或者第二个阶段向第三个阶段的转轨期,即工业剩余反哺农业的时期实现的。因此,强大的经济基础是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城乡医保关系转移接续要与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2.2 制度设计是影响城乡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的根本保证

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政府的作用是主要的,通过政府的干预建立一个可及的医疗保险体系,使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平等地获得医疗保障权利,从而实现全民健康保险。国外的实践经验表明,社会保障立法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规范和推进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的有力武器和根本保证。要保证参保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等流动人口的权利,必须通过制定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法律,将宪法赋予的这项公民权利予以规范化、制度化,从而得到实施和保障。

2.3 利益冲突是影响城乡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的重要因素

任何一项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都必然要面对各个主体、各个区域之间的利益冲突,这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我国医疗保险基金由市级或县级统筹管理,参保人员在其就业所在地参保。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均不同,地区之间的政策与管理办法千差万别,各地医保目录不统一、报销比例不等,地区间利益冲突矛盾突出。同时,城乡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本质上是城乡之间的利益调整,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难免会触动各自的利益。因此,利益冲突成为影响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的重要因素。

3 城乡医保关系转移接续主要对策

3.1 逐步提升医疗保险统筹层次

首先,统一职工医保的缴费基数、最低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划账基数,逐步缩小缴费费率和待遇水平的统筹地区差距。统一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和实际缴费年限规定及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统一享受待遇条件。初步实现医疗保险主要政策的基本统一,提高医疗保障公平性。其次,统一基金管理,合理确定费率、统筹层级和管理权限。再次,整合医保信息资源,建立异地医保就医结算机制。整合各统筹地区现有的医保信息资源,实现系统互通,资源共享,统一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实现参保人员在全市行政区域内就医均可持卡结算,为减少异地就医和实现全省医疗保险费用结算“一卡通”创造有利条件。

3.2 积极推进城乡医保制度的整合

继续完善各项医疗保险制度,大力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要建立经常性缴费渠道,保证城乡居民能随时办理参保手续。根据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积累的额度,逐步提高报销比例,提高城乡居民的受益度。

一是要加快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整合,不断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差异,最终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均等化。

二是要推进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与整合。随着户籍制度改革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和农村的地域已界限不清。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加入到城市化建设的行列,农民工的医疗保险制度必然要融入其他制度。将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使城市务工农民享受到同等的医疗保障待遇。

3.3 进一步明确并强化政府职责

完善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必须进一步明确并强化政府职责。要高度重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把改善乡镇医疗卫生条件作为推进城乡医疗一体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不断改善基层群众看病就医条件。考虑到我国区域之间的经济实力差异,中央政府对不同区域之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应所有不同,建议中央财政对贫困地区的分担份额应高于中等地区,对中等地区的分担份额应高于发达地区。

3.4 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要打破身份界限,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一是适当放宽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条件。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促进了城乡的大融合,打破了城乡身份限制,因此应允许农民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愿选择参加何种保险。二是减轻灵活就业人员医保负担,并适当调整其个人账户的划入比例。三是研究解决灵活就业农民工参保手续异地转移和缴费年限问题。考虑研究异地转移的办法以及资金转移的标准,以推动全国范围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的权益。

[1] 仇雨临,翟绍果.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二元三维态势和统筹发展思路[J].河南社会科学,2009,17(6):70-74.

[2] 张秋,何立胜.城乡统筹制度安排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社会科学研究,2010(5):7-11.

[3] 张秋.中外城乡统筹制度的比较与启示[J].经济纵横,2009(12):22-25.

[4] 吴伟平.推动新农合与居民医保二险合一构建城乡居民一体化医疗保障体系[J].社会保障研究,2009(5):28-33.

[5] 王志明.区域统筹让异地就医不再难[J].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0(4):38-39.

R19

A

1671-8194(2011)36-0226-02

猜你喜欢
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城乡居民
医疗保障
崇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作执行情况调研
提高就业质量助推城乡居民增收的分析和思考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江苏“聚焦富民”大打城乡居民增收主攻仗
深化军队医疗保障改革新举措的探讨
从医疗保障向健康保障迈进
贵州:三重医疗保障网精准扶贫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