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气门芯胶圈套扎治疗痔疮48例

2011-02-11 02:53王宇鹏江平静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5期
关键词:止血钳胶圈痔核

杨 红 王宇鹏 龚 平 谭 春 江平静

(1 重庆北碚区歇马中心卫生院外科,重庆 400712;2 重庆天府镇卫生院,重庆 400705)

痔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国内普查报道,肛门直肠疾病发病率占59.1%,其中痔发病率占肛门直肠疾病的87.25%,又以内痔最为常见,占所有肛肠疾病的52.19%。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其中20-40岁的人较为多见,并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加重,故有十人九痔之说。痔疮的治疗方法非常多:①如药物、注射、枯痔钉、丝线结扎;②胶圈套扎、冷冻、红外线、微波、射频;③手术治疗。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两个:一是胶圈套扎,二是手术治疗。其中胶圈套扎是欧美国家的首选疗法[1]。

套扎法是在传统结扎基础上的发展,结扎疗法应用的是丝线,而套扎疗法应用的是橡皮筋圈,后者可理解为是改进了的弹性结扎疗法。痔疮套扎有两种方法:传统的痔核基底套扎法和改进后的痔上黏膜套扎法。目前自动套扎技术(RPH)在痔疮的治疗应用非常广泛,自动套扎器可分为拉入式和吸入式两大类。其具有简、便、廉、验 的特点,但自动套扎技术的适应范围仅局限各期内痔,其中以Ⅰ、Ⅱ度内痔和混合痔的内痔部分疗效最好;但对Ⅲ、Ⅳ度内痔的效果差及外痔为自动套扎技术的禁忌症[2]。 本文采用自制的气门芯胶圈套扎结合手术在治疗痔疮,特别是对Ⅲ、Ⅳ度内痔和混合痔的治疗中的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15~84岁,平均年龄48岁。根据《痔临床诊治指南( 2006版) 》的诊断标准[3]诊断为混合痔28例,内痔20例,Ⅰ、Ⅱ度内痔12例,Ⅲ、Ⅳ度内痔8例;病程最短2月,最长30年。

1.2 治疗方法

1.2.1 器材准备

常规自行车气门芯直径3mm,制成粗约1mm的胶圈,胶圈内穿10号丝线打结,泡于75%的乙醇中30min备用。

1.2.2 对于Ⅰ、Ⅱ度内痔,采用肘胸膝位,用插入肛窥器,消毒直肠与肛管,显露齿状和内痔块,把止血钳穿过气门芯胶圈,置于止血钳关节上约0.5cm处,用鼠齿钳通过窥肛镜提起痔核的顶部,用带气门芯胶圈的止血钳钳住痔核的基底部,松开鼠齿钳,然后用另一把止血钳把气门芯胶圈越过止血钳顶端,套扎在痔核的基底部,松开止血钳,套扎完成;肛门内塞入痔疮栓。

1.2.3 对于混合痔及Ⅲ、Ⅳ度内痔患者,采用腰麻或者骶麻,取膀胱截石位,消毒直肠与肛管,显露齿状和内痔块,把止血钳穿过气门芯胶圈,置于止血钳关节上约0.5cm处,用鼠齿钳通过窥肛镜提起痔核的顶部,混合痔的外痔部分切开皮肤,Ⅲ、Ⅳ内痔切开痔核边缘的黏膜,然后用纱布钝性游离显露基底部的静脉丛,用带气门芯胶圈的止血钳钳住静脉丛的根部,松开鼠齿钳,然后用另一把止血钳把气门芯胶圈越过止血钳顶端,套扎在痔核的静脉丛的根部,松开止血钳,套扎完成;肛门内塞入痔疮栓。

1.3 术后处理

术后保持大便通畅;禁食辛辣、酒类等食物;可配合使用坐浴、外用药膏、肛门药栓,酌情使用抗生素等。部分患者术后有坠胀感,一般经对症治疗可缓解。如偶遇术后出血,宜在肛窥镜下作重新套扎止血或缝合止血;于混合痔及Ⅲ、Ⅳ度内痔患者,术后给予抗感染治疗7~10d。

2 结 果

2.1 疗效标准[4],①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痔体消失,恢复直肠下端正常解剖结构。②有效:临床症状改善,痔体缩小。③未愈:症状体征均无变化。

2.2 治疗结果

术后患者基本上都有肛门轻微的坠胀感以及有便意感,极少数患者可出现剧烈的肛门疼痛。本组48例,治愈45例,有效3例;12例Ⅰ、Ⅱ度内痔痊愈率100%,门诊手术,随治随走;混合痔及Ⅲ、Ⅳ度内痔治愈率91.6%,总治愈率93.7%,总有效率100%,平均住院7~14d。随访3~12个月,无明显不良并发症发生。

3 讨 论

在以往医学中,认为痔的形成是由于直肠下端或肛管内丰富的静脉丛发生扩张或曲张。现代医学解剖研究却发现,扩张的静脉并无任何病理性损害,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因此,目前绝大多数学者偏向于肛垫下移学说,所谓肛垫(肛管血管垫的简称)是由静脉、平滑肌、弹性组织和结缔组织组成。正常情况下,肛垫疏松地附着在肛管肌壁上,排便时主要受到向下的压力被推向下,排便后借其自身的收缩作用,缩回到肛管内。弹性回缩作用减弱后,肛垫则充血、下移形成痔[5]。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发生的病理性改变和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扩张、血流疲滞、血栓形成或组织增生,根据组织的病理特点,外痔可分为结缔组织性、血栓性、静脉曲张性和炎性外痔;混合痔是内痔和相应部位的外痔血管丛的相互融合。

本组按《痔临床诊治指南( 2006版) 》标准,病例均为内痔和混合痔。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本组病例在内痔的治疗效果与自动套扎技术(RPH)无明显的差异[6],具有同等的疗效。该方法在混合痔的治疗,与传统手术切除方法疗效相当,但具有出血少,病程缩短,技术易于掌握,条件要求较低,极易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1]王中华,旦增,德吉.自动痔疮套扎技术在痔病治疗中的应用[J].西藏科技,2010(6):43-44.

[2]梁永欣.胶圈套扎疗法治疗内痔技术总结[J].中国社区医师,2008,10(15):115.

[3]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5):461-463..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2.

[5]吴在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29.

[6]陈国盛,蒋敦厚.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内痔68例临床观察[J].现代医院,2007,7(11):53-54.

猜你喜欢
止血钳胶圈痔核
耐特种纺纱油剂纺粗号纱用胶圈的研制与应用
胶圈控制机构探究
自动喷射式洗涤装置对止血钳的清洁效果
保留皮肤痔核切除加原位肛管皮肤重建手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效果观察
螺纹连接密封胶圈损伤分析
黑色止血钳
胶圈游戏
线割法去除犬瞬膜腺增生物
犬瞬膜腺脱出的治疗
∧形皮瓣痔核剥离注射肛垫固定术治疗环状混合痔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