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超声与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讨论

2011-02-11 02:53赵海英宋宏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5期
关键词:宫腔内宫腔镜息肉

赵海英 宋宏丽

(长春市生殖健康中心医院,吉林 长春 130041)

子宫内膜息肉是常见的子宫内膜病变之一,属慢性子宫内膜炎症的范畴,总体人群中发病率约25%,恶变率1%~1.6%,近年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宫腔镜的广泛应用使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认识逐步加深[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至2009年在长春市生殖健康中心医院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80例,其中不孕患者42例,不规则阴道流血患者30例,绝经患者3例,正常体检患者5例,患者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41岁。

1.2 诊断方法

采用迈瑞DP8800超声诊断仪,经阴道探头频率5-7MHZ,患者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探头套上装有耦合剂的避孕套,放入阴道内达穹隆部,进行多方位扫查,仔细观察子宫大小及内膜厚度,病灶发生部位。宫腔镜采用沈大XG-5持续灌流检查镜,检查镜鞘直径为4.5~5.0mm,使用5%葡萄糖溶液作为膨宫液,压力为10.7~16.0kpa,检查时间为月经干净后3~7d,不规则出血患者在血止后即可进行,患者常规宫腔镜检查消毒铺无菌单,放置宫腔镜前先注入少许膨宫液,使宫腔充盈,视野明亮,转动镜体并按顺序全面观察,根据病变在排除子宫内膜癌等宫腔内恶性病变后,单发的、小的内膜息肉可在宫腔镜直视下直接摘除,而对于多发病灶、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以在宫腔镜下作全面的刮宫,这样能避免漏刮。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80例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经阴道超声检出51例,准确率为63.75%,误诊率为36.25%,其中超声显示内膜呈强回声结节26例,内膜呈蜂窝状回声14例,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匀10例,内膜呈低回声4例,误诊正常子宫内膜回声24例,主要是子宫内膜息肉小于2mm,回声与分泌期内膜相近而漏诊,另2例为不完全性纵隔子宫误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经宫腔镜检出内膜息肉75例,准确率为93.8%,误诊率为6.2%,宫腔镜下检出单纯性息肉55例,多发性息肉16例,增生型息肉5例,其中误诊为粘膜下肌瘤5例,因镜下见息肉较大,瘤体直径约30mm,且基底部较宽,质地较硬而误诊。宫腔镜于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 论

子宫内膜息肉是局部的子宫内膜腺体和基质过度生长,并突出于子宫内膜,是妇科常见的一种宫腔内良性病变。它可位于宫颈管或宫腔的任何位置,可以单个生长,也可以多个弥漫在整个子宫里面。小的内膜息肉仅为2~3mm,大的为20~30mm或更大,形状可为卵圆形、三角形或不规则状,多数息肉根部有蒂。子宫内膜息肉形成的原因,可能与炎症、内分泌紊乱,特别是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子宫内膜息肉主要表现为月经失常,如月经紊乱,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药物流产后持续子宫出血等,由于紧张、牵拉和压迫,息肉可发生继发性改变,导致出血、坏死、感染,可出现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甚至发热等盆腔炎的表现,部分患者可无任何症状而在体检时发现。

过去多采用诊断性刮宫来确诊子宫内膜息肉,但因具有盲目性,其漏诊率达10%~35%。阴道超声由于其无创性常被作为是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首选手段。子宫内膜息肉的超声图像一般呈强回声结节,舌形或椭圆形,无被膜,蒂部与子宫内膜连续,界限欠清,不同的病理类型超声图像略有不同,单纯增生性、功能性息肉以强回声多见,与子宫内膜界面模糊,不易识别,腺肌瘤样息肉以致密小网络状回声,复杂性增生型息肉由于腺腔扩大可呈蜂窝状回声,二者颇具特征,虽然阴道超声特异性差,但阴道超声快速,无创,更方便,可随时检查,临床最常用。

宫腔镜可直接检视宫腔内病变,定位取材比较传统的诊断性刮宫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以及B超检查更直观、准确可靠,能减少漏诊,明显提高了诊断准确性,被誉为现代诊断宫腔内病变的金标准,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可从子宫壁的任何部位、任何角度向子宫内膜突出生长,也可见于宫颈管内,亦有恰好位于子宫角部而栓堵于输卵管开口,镜下可见息肉呈白色或脂肪色,体软,呈指状、舌状或乳头状突起,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相似,多数有蒂,细而长,可随膨宫液而飘动,表面有时可有纤细的血管网,同时可清晰地观察息肉周围内膜,色泽一般与子宫内膜的颜色相近,但也与息肉的组织结构有无合并感染和充血坏死有关。据文献报道[2]宫腔镜诊断EP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阴性、假阳性率分别为95%、95%、98%、82%,宫腔镜检查可做出准确的大体诊断,不仅定位准确,而且可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必要时定位活检,配合放大成像系统时易发现微小病变,尤其能诊治兼顾,目前广泛用于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

宫腔镜和B超两项先进的诊断技术联合应用,改变了宫腔镜单纯诊断宫内病变,B超单纯诊断子宫壁内外病变的限制,提高了诊断率,超声检查虽然快速、无创、方便,但对于宫内小于2mm的病变不易发现而漏诊,对疾病的诊断缺乏特异性,假阴性率高,宫腔镜发现宫腔内病变比阴道超声快速,耐受性好,更为准确,弥补了超声检查的不足,B超与宫腔镜联合检查可以使宫腔内病灶清晰而孤立地漂浮于液体之中,便于识别,有利于病灶直接观察,超声对宫腔镜又有很好的导向作用,超声监护下可观察到宫腔镜进入宫腔内的位置、深度,尤其是对宫底、宫角部息肉电切时,在超声监视下,进行切除,减少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二者有机的结合,更利于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

[1]霍琰,于风华,闫萍.不孕不育症[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7:49-51.

[2]夏恩兰.宫腔镜学及图谱[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51-132.

猜你喜欢
宫腔内宫腔镜息肉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宫腔内人工授精的时机选择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经阴道与腹部彩色超声诊断宫腔内病变的对比观察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