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破伤风临床讨论

2011-02-11 02:53康惠忠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5期
关键词:脐部痉挛出院

康惠忠

(汕头市中心医院感染科,广东 汕头515000)

临床研究表明,破伤风梭状杆菌可经新生儿脐部侵入,在新生儿体内产生大量外毒素,并与神经组织结合导致牙关紧闭、全身强直性痉挛。破伤风是一种严重感染性疾病。起病凶险,病死率极高。据报道,我国新生儿破伤风的死亡率为20%~30%[1],近年来,城乡新生儿新法接生及预防注射已在我过大部分地方普及,本病发病率已明显降低,但在边远农村及山区,由于经济落后、医疗卫生事业不发达,私自接生者发病仍不罕见。汕头市中心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新生儿破伤风36例,经过积极治疗与护理均治愈出院,现将治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36 例,男23例,女13 例,所有患儿均符合新生儿破伤风的诊断标准[2]。

1.2 发病原因

接生时需用剪刀剪断脐带,若剪刀未经严格消毒,或接生者双手未经严格清洗消毒,或出生脐部皮肤未经彻底清洁消毒,都可能导致破伤风杆菌侵入脐部皮肤而引起新生儿破伤风,多数发生在出生后4~7d。

1.3 临床表现

本组患儿中,36例均有苦笑面容、牙关紧闭,28例并发脐炎(77.8%),20例并发肺炎(55.6%),6例合并皮肤感染(16.7%)如尿布疹、褥疮等,18例代谢性酸中毒(50.0%),伴有发热者16例。根据《实用新生儿学》,36例病例均符合新生儿破伤风的诊断标准。

1.4 治疗方法

①一般治疗:36例患儿均住单间,除去衣物置暖箱保暖,调适中温度,避光避声,护理操作集中进行。②控制痉挛:36例患儿入院后给予:a.安定片剂5~10 mg/(kg/d),分6 次鼻饲,达到安定化后大剂量维持4~8 d,剂量改为0.3~1mg/(kg/次),ivq4h~q6h;b.维库溴铵0.1mg/(kg/d)。治疗过程中,患儿可因突发情况需抽血、鼻饲母乳等操作,则可能诱发阵发性痉挛,需临时加大安定的用量,待控制后调回至原来的速度。本组36例患儿中,安定输入最大剂量为16 mg/ kg/d,最小剂量为每天10mg/(kg/d)。③抗感染:给予青霉素、灭滴灵和(或)头孢菌素抗生素抗感染。④中和毒素:予破伤风抗毒素(TAT) 皮试无反应后,静脉滴注1~ 2万U,每日1 次,共2~3d。⑤对症处理:患儿脐部用3% 过氧化氢溶液或1∶4000 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再涂以碘酊后,以生理盐水拭洗,每日1~ 2 次。抽搐频繁伴有脑水肿时予20%甘露醇降颅压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有发绀应及时给予头罩给氧,发现痰液积聚时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发热明显者(T>39℃) ,可选用氯丙嗪静脉推注。⑥营养支持:吞咽功能障碍、抽搐频繁均为患儿早期症状,起病初期常规禁食5~8d,并给予全胃肠外静脉营养,营养液可选用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氨基酸、白蛋白等。喂养时需注意,鼻饲管喂养必须在抽搐缓解后进行,是否增加胃管喂养量应根据胃的耐受情况,以防奶液反流引起窒息,同时注意有无腹胀、呕吐以及大便异常情况。至恢复期后可用奶瓶喂食奶液。⑦健康教育:患儿大多出生经济落后、医疗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患儿家长常文化水平较低,对新生儿破伤风的诱因、发生、发展及转归等知识不了解。且本病通常住院周期较长,住院治疗费用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家长的忧虑,容易导致家长放弃抢救患儿,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应详细告知病情,做好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和解释工作,树立患儿家长治疗疾病的信心。加强卫生宣传、普及新法接生,鼓励到正规医院接生。出院时告知家长正确喂奶方法及合理喂养方法,及时添加辅食,增强机体抵抗力,讲究卫生,预防感冒,多抱多按摩皮肤,以利疾病恢复。

1.5 临床护理

临床护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治疗的成败。临床上应从以下5个方面着手做好护理工作。①尽量保持室内安静,减少对患儿的刺激,尽可能集中安静时间进行临床处理,给患儿戴黑布眼罩,避免声光刺激。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应尽量在镇静剂发挥最大作用时集中进行,动作轻柔敏捷,尽可能减少不必要刺激。护理人员在病房内走动时,脚步要轻,进行各项护理时操作要轻柔,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时说话要轻声,开关门窗时动作要轻巧轻。②鼻饲应由专人负责,定时给饮食。并注意温度、速度和入量。③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④做好基础护理,由于患儿多伴有发热,且多有肌肉反复强直痉挛,故容易出汗,因此护理人员应定时适当松开包裹、及时擦干汗渍,更换内衣,同时可便于降温,也可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患儿臀部皮肤薄弱,且受力较多,应注意保护臀部皮肤,及时更换尿布,防止红臀的发生。起病初期患儿均需禁食,护理人员应每天做好口腔护理,以防口腔炎的发生。注意输液肢端固定是否过紧,便秘时予以低压灌肠,尿储留时可按摩膀胱、导尿。⑤采取隔离和消毒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2 结 果

本组36例患儿中,34例治愈出院,2例自动出院。36例患儿均能较理想地解除痉挛、控制抽搐,频繁抽搐时间得以缩短,缺氧及发绀纠正快,肺换气功能纠正较理想,无明显呼吸暂停的毒副作用,抽搐得以控制的时间为12~25d。

3 讨 论

总结历年来全国新生儿破伤风病例,经济落后、文化程度和医疗保健水平低是造成该病发病的社会因素[3]。因此,加大卫生宣传教育力度,增加卫生人员的培训机会,注重医务工作者能力的提高,是预防该病行之有效的办法。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各级医院、妇幼保健院等,提倡和推广住院分娩,将住院分娩的必要性告知产妇及家属;普及消毒接生,注意手部卫生、阴部皮肤的严密消毒和使用消毒脐带剪。

破伤风杆菌产生的外毒素可使呼吸肌和喉肌痉挛,常导致患儿出现发绀、窒息、青紫,严重者可致呼吸衰竭,因此临床治疗中,解除痉挛是重中之重。目前临床常用的肌松剂来解除痉挛,该类药物可有效缓解抽搐,可减轻呼吸肌、喉肌痉挛,减少窒息的发生,并可减少肺出血、颅内出血、缺血缺氧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4]。同时,积极抗感染,合理的营养支持,积极对症处理,加强健康教育以及护理人员的严密监测和耐心护理也是提高本病治愈率的因素。

新生儿破伤风是新生儿严重疾病之一,若不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病死率可高达75%以上[4]。而本组36例新生儿破伤风患儿,经汕头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积极处理,34例治愈出院,2例自动出院。由此可见,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加强卫生人员的培训,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能力,可预防新生儿破伤风;及时控制惊厥,积极抗感染,重视营养支持,严密监测,合理对症处理,加强护理,加强健康教育等综合治疗,方能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05- 908.

[2]陈吉庆,吴升华.实用儿科诊疗规范[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52-54.

[3]楚金贵,董胜利,于竞进,等.破类免疫—消除新生儿破伤风[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6,10 (2):25-26.

[4]刘金辉.维库溴铵与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破伤风26 例临床分析[J].-小儿急救医学,2004,11(3):170-171.

猜你喜欢
脐部痉挛出院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探讨个体化干预模式在脐部敷贴法治疗小儿泄泻100例的应用价值
新生儿脐带暴露疗法的效果观察
穿露脐装注意事项
延伸护理在出院糖尿病患者中的实践研究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第五回 痊愈出院
两种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效果比较
护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痉挛痛的影响效果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