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葛解肌汤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疗效显著

2011-02-11 02:53陈大勇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5期
关键词:三阳羌活白芷

陈大勇

(集安市中医医院,吉林 集安 134200)

小儿感冒发热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外感性疾病之一,临床以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喷嚏为特征。小儿感冒发热又称伤风。小儿感冒发热可分为两种,普通小儿感冒发热为冒受风邪所致,一般病邪轻浅,以肺系症状为主,不造成流行;时行小儿感冒发热为感受时邪病毒所致,病邪较重,具有流行特征[1]。

近年来,我运用柴葛解肌汤加减治疗此病,收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供临床各同仁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收集2008年至2010年门诊及住院小儿感冒发热患儿150例,其中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16岁;男74例,女76例;发热1~2d 38例、3~4 d 80例、5~7 d 24例、8~10d 8例。体温升高,腋下温度在37度以上,并持续数小时以上不退者,或体温下降后,又逐渐升高,或伴有恶寒、寒战、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脉数等症。起病急,一般在3日之内。病程较短,约2周。具有相关脏腑为热所扰的功能紊乱症状,如咳嗽、胸痛、喘息、泄泻等症。具有感受外邪、疫毒史。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单核细胞增加。X线检查肺部有炎性改变。临床诊断:小儿感冒发热。

1.2 纳入标准

150例均符合《儿科疾病诊断标准》[1]中“全国防治小儿感冒发热科研协作座谈会”制定的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

①小儿感冒发热,WBC>14.1×109/L,N>0.85以上者。②小儿感冒发热伴有肺炎者。③小儿感冒发热伴腹泻、呕吐者。④小儿感冒发热伴有其他疾病者。

1.4 治疗方法

运用柴葛解肌汤加减治疗。处方:柴胡7~16g、葛根4~17g、黄芩5~13g、白芷4~6g、桔梗6~9g、生石膏9~18g、防风5~14g、羌活4~12g、白芍20g、炙甘草7g、金银花4~16g、连翘7~18g、生姜5~10g、大枣8~12g。表寒重,恶寒发热加羌活、白芷祛风解肌;咳甚加白前、紫菀宣肺止咳;痰多加半夏、陈皮燥湿化痰;咳甚痰黄加黛蛤散、前胡清肺化痰;咽红肿甚加山豆根、土牛膝根清咽解毒;高热便秘加生大黄、全瓜蒌通腑泻热;热甚心烦加黄连、淡豆豉、栀子;泛恶呕吐加竹茹、半夏;汗出较甚者加生龙骨、糯稻根固表止汗;气虚明显者加党参、茯苓健脾益气;食欲不振者加陈皮、焦山楂运脾开胃;低热绵延者加白薇、银柴胡清其虚热;出汗过多加浮小麦、酸枣仁固表止汗;咽干干咳加天花粉、川贝母润肺止咳;潮热盗汗加地骨皮、五味子清热敛阴;寐少便干加酸枣仁、柏子仁安神润肠,1剂/日,3次/日,水煎服。1岁以下水煎约80~100mL、1~3岁水煎约100~200mL、4~7岁水煎约200~300mL、8岁以上水煎约300~600mL。分3次服用。口服中药汤剂期间不使用其他药物。3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3d内体温恢复正常,舌微红、舌苔薄白。显效:3d内体温下降至37.5 ℃以下,舌红减轻、舌苔白或黄较前变薄。有效:3d内体温波动在37.5~38.5 ℃之间,舌红、舌苔白或黄厚。

2.2 结 果

治愈:87例(其中24h内体温恢复正常27例)。显效:34例。有效:21例,无效:8例。治愈率58 %,显效率22.6 %,有效率14 %,无效率5.3%,总有效率94.7 %。

3 病案举例

患者男性,7岁。发热,体温:39.1℃,恶风,有汗,头痛,鼻塞流脓涕,喷嚏,咳嗽,痰黄粘,咽红肿,口干而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血常规检查:白细胞9.8×109/L,淋巴细胞0.13,单核细胞0.04,中性粒细胞0.78。诊断:感冒发热。处方:柴胡12g、葛根15g、黄芩6g、桔梗4g、生石膏10g、防风11g、白芷4g、白芍20g、炙甘草7g、金银花6g、连翘5g、射干4g,前胡5g、白前5g,桂枝7g、大枣15g,牡丹皮5g、赤芍4g,共3剂,1剂/日,水煎服,每剂煎300mL,分3次服用。服药第2 天体温36.8 ℃,第3天复诊,体温正常,伴有微汗出、略咳,痰少、饮食尚可、大便偏稀,给予调理脾胃之剂:处方:党参5g、乌梅15g、葛根10g、石斛15g、升麻10g、诃子10g、黑豆15g、鸡内金6g、白前5g、山楂10g,3剂,水煎服,以善其后。嘱其父母避风寒,适寒温,适当增减衣物,勿过饱。

4 讨 论

柴葛解肌汤载于《伤寒六书》,主要功效为发汗利水,解肌清热。主治:三阳合病,头痛发热,心烦不眠,嗌干耳聋,恶寒无汗,三阳证同见者。 小儿感冒发热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身热增盛;目疼鼻干,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者。陶华制此方以代葛根汤,不知葛根汤,只是太阳阳明药,而此方君柴胡,则是又治少阳也,用之于太阳阳明合病不合也,若用之以治三阳合病,表里轻邪者,无不效也,仲景于三阳合病,用白虎汤主之者,因热甚也,曰汗之则谵语遗尿,下之则额汗厥逆,正示人惟宜以和解立法,不可轻于汗下也,此方得之葛根白芷,解阳明正病之邪,羌活解太阳不尽之邪,柴胡解少阳初入之邪,佐膏芩治诸经热,而专意在清阳明,佐芍药敛诸散药而不令过汗,桔梗载诸药上行三阳,甘草和诸药通调表里,施于病在三阳,以意增减,未有不愈者也,若渴引饮者,倍石膏加栝蒌根,以清热而生津也,若恶寒甚无汗,减石膏黄芩加麻黄,春夏重加之,以发太阳之寒,若有汗者,加桂枝以解太阳之风,无不可也。治三阳合病,风邪外客,表不解而里有热者。故以柴胡解少阳之表,葛根、白芷解阳明之表,羌活解太阳之表,如是则表邪无容足之地矣。然表邪盛者,内必郁而为热,热则必伤阴,故以石膏、黄芩清其热,芍药、甘草护其阴。桔梗能升能降,可导可宣,使内外不留余蕴耳。用姜、枣者,亦不过藉其和营卫,致律液,通表里,而邪去正安也。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感冒发热经常伴有咳嗽,加前胡、白胡以加强止咳之力。感冒发热的基本治疗原则为疏风解表清热。发汗不宜太过,以免耗损津液。小儿发热容易寒从热化,或热为寒闭,形成寒热夹杂之证,单用辛凉汗出不透,单用辛温恐助热化火,常取辛凉辛温并用。小儿感冒发热若单用解表法易汗出后复热,应据证情合用清热解毒、清暑化湿、化痰消食、镇惊熄风等治法。体质虚弱者不宜过于发表,或采用扶正解表法。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应在小儿感冒发热之后及时调理,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

[1]李毅.儿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44.

猜你喜欢
三阳羌活白芷
罪恶聊天群
云南宽叶羌活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及应用前景探讨
不同等级白芷饮片HPLC指纹图谱
大土三阳书画作品
羌活
三阳发布新款索尼E卡口85mm F1.8 ED UMC CS镜头
黄帝内经:着至教论
白芷美白活性部位初步研究
柱层析用硅胶对羌活中主要成分的影响
野生药材羌活驯化高效育苗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