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2011-02-11 02:53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5期
关键词:手术过程手术室医师

葛 艳

(江苏省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江苏 宜兴 214221)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实施检查、诊断、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也是安全隐患存在的高危科室[1]。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和法律保障体系的日益健全,患者及家属的法律观念与维权意识增强,而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使得高风险手术室护理安全愈来愈被重视,手术室护理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宜兴市第二人民医院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了具体有效、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使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减少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的发生率,提高了手术室护理的管理质量,提高了手术室护理的综合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安全隐患

1.1 技术方面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新的手术、新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技术、新的手术器械和高科技的仪器不断的涌现,应用到手术的过程当中,手术室工作技术方面增加。手术室护理人员承担的是特殊的任务,使得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术的要求显得更加重要,因而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知识范围广,专业技能熟练,业务能力强,应急反应快。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护理人员的学历大多为中专学历,大专和本科学历的护理人员是近几年才开始进入临床,导致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员普遍存在着基础理论不够扎实,知识面窄,专业技能不熟练,对于遇到的紧急问题处理和应对能力较差。如果护理人员知识缺乏或经验不足,与医师配合差,在手术室特殊的环境下很容易出现安全隐患。①护理人员对手术过程不熟练,手术前器械物品准备不充分而延误手术;②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不了解,手术时患者体位安置不当,影响手术进程和导致患者压疮、神经损伤[2];③护理人员不熟悉新开展的手术、手术方式和医师的习惯,在手术配合过程中忙乱,易发生器械清点错误,给药错误;④手术中仪器使用不当,手术前准备时未试机而造成手术中出现故障,如电凝器电极固定不牢造成脱落,电凝器直接接触患者皮肤造成灼伤;⑤手术结束后,在清点物品前对患者伤口进行缝针,导致异物遗留在体腔内,对患者造成安全隐患。

1.2 管理方面

随着医院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和实施,手术室各种问题的出现,给手术室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很多旧制度需要修订或增加。手术室护理工作很多都是独立完成的,性质独特,因而对手术室的管理制度和护理人员要求更高。由于旧制度的不健全,各项制度、操作规程和监督力度落实不够,容易很容易出现安全隐患。①在传统观念中,护理人员被认为是医师的助手,处于从属的地位,许多手术医师不愿意听取护理人员的建议,造成监督不到位,威胁到了手术进程和手术患者的安全。②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而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出现未进行认真核对而接错手术患者、药物摆放错误、误用标识不清药物等错误;③目前,医院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承担着许多的非本职工作,据统计4%以上的护理人员在做布类管理和打包,药物和器材的领取,财务核算,卫生清洁等非本职工作,导致护理本职岗位上的护理人员严重不够,常出现护理人员持续工作时间长,加班过多,超负荷工作,影响护理质量,降低了手术室安全系数。

1.3 环境方面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患者对手术本能的会产生恐惧感,使得手术室环境倍受关注,舒适的手术室环境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积极配合手术的进行,还可以缓解医护人员的心情,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现在大部分医院手术室的环境仍保持以往的风格,很多患者在进手术室时常因为过度紧张而无法配合手术的顺利进行,错过最佳手术时期,造成安全隐患。①手术室内的噪声,如麻醉机、吸引器、电凝等仪器发出的轰鸣声,不仅增强了患者对手术的紧张和恐惧感,而且对医护人员造成不良的心理反应而降低工作效率;②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话和手机在手术室的普遍使用,对医护人员、手术患者及医疗仪器设备都会产生干扰;③冷冰冰的手术室环境是一种潜在因素,患者在清醒的状态下进入手术室,看到室内如吸引器、监护仪、麻醉呼吸机、电凝器等正在运作的仪器,增加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降低了其适应性,同时使得医护人员产生不良心理反应而降低工作效率;④手术室内无菌区、相对无菌区和非无菌区划分缺乏明显的界限,设备仪器堆放过多,容易造成手术室的消毒死角,对手术过程产生污染,危害到患者的手术安全。

1.4 医护方面

手术室护理人员是在特殊的环境中从事特殊护理工作的群体,需要与手术医师密切配合,由于护理人员的工作繁琐复杂、强度大、专业性强、技术难度高,护理人员常承受着体力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双重高压力,尤其是遇到大手术或是术中紧急情况[3],从而导致护理人员心理紧张和焦虑,极易造成心理和生理性疲劳,为手术室的安全埋下隐患。①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会产生焦虑和恐惧的情绪,如果医护人员忽视对患者的尊重和理解或谈笑风生,易导致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对护理安全质量产生质疑,同时也会分散医护人员自身的注意力,产生护理安全隐患。②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平时不接触患者,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缺乏与患者的交流,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很强距离感,不能积极的配合手术的进行;③手术室经每天要做很多台手术,工作繁琐复杂,强度大,易导致护理人员工作热情降低,在手术进行时注意力不集中,与手术医师配合不默契,疲倦的生理状况为手术室的安全埋下隐患。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技能

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护理人员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①院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业务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上定期进行技术考核,督促护理人员加强学习,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提高手术护理质量;②对新开展的手术或代表型手术进行回顾性讨论、交流、总结经验,使护理人员熟悉手术过程中所需使用的手术器械、仪器,更好地配合手术进行;③严格执行查对制度[4],手术结束后缝合体腔前,认真清点所有手术物品,并确认其完整性。在清点过程中,如果发现东西丢失或异常情况,要立即报告,及时处理,不留任何安全隐患;④掌握最新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新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手术前认真检查仪器的动作情况,熟悉手术医师的习惯和要求,备齐手术所需的物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2.2 强化管理制度,保证手术工作质量

根据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标准建立健全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规范护理工作流程。①加强质量监控措施管理,制定手术室护理工作量化考核细则,并定期进行考核,全面提高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认真对待每台手术。高度重视影响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将制度贯穿于整个手术过程;②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以护理记录为培训重点,重视手术中护理记录的重要性,提高证据意识,正确处理好患者的知情权和保护权,使广大护理人员提高认识;③增加科室凝聚力,增强护理人员与手术医师的交流,注重培养他们的默契度,提高手术的成功率;④护理人员履行职责,监督手术医师的无菌操作,违反时立即指出并督促改正,保持手术器械台的干燥整洁,必要时加盖无菌巾;⑤科学配制手术室护理人员[5]。选择身体健康、性格开朗、吃苦耐劳、思维敏捷、动作灵活的资深护理人员担任手术室的护理工作。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的问题,需根据工作量实施弹性排班,在手术多、手术时间长时加强人力投入,避免护理人员超负荷工作状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在手术少时让护理人员获得弹性休息,补充体力和精力,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体检,保证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3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手术室环境既要考虑患者与手术工作的方便,也要便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开展[6]。①对手术室内的各种仪器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添加适量润滑剂,降低机器轰鸣声,减少患者对手术的紧张和恐惧感;②禁止医护人员在手术室内使用无线通讯设备,避免对医护人员、手术患者及医疗仪器设备都会产生干扰;③手术室环境在设计上避免单调的布局,墙面采用暖色系的颜色,室内摆放器皿的柜子采用柔和的颜色和流线型的款式,将吸引器、监护仪、麻醉呼吸机、电凝器等仪器放在室内侧,降低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和适应性,提升工作效率;④手术室划分为无菌区、相对无菌区和非无菌区,区域之间用门隔开,并设立明显分界标志;⑤定期对手术室内进行空气消毒。消毒前对室内采取湿式打扫,防止细菌飘浮于空气中。室内消毒一般采用紫外线照射、负离子空气消毒以及药物熏蒸等方法,消毒后保持通风,但需防止污染空气进入。定期进行空气培养,检查菌落数与菌种。

2.4 加强医患沟通,减少医疗隐患

患者常因病住院使得身心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而手术治疗则进一步加重他们的身心负担,使得他们对手术存在极大的恐惧,护理人员服务的对象是患者,减少心理负担是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责。①手术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访视,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病史,向他们介绍手术详情,告知他们术前、术中的注意事项,并说明在手术过程中自己会一直陪伴,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②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不得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或议论患者的隐私,尊重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让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中接受手术。③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接待患者时态度要和蔼,主动与患者交谈,语言要诚恳,有问必答,了解患者的思想状态,询问是否有不适,让患者多一分安全感。还可以用适当的非语言来支持安慰患者,如抚摸患儿的额头,轻握患者的双手,一个亲切的微笑,都可以减轻患者的紧张和恐惧心理,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室工作的进行。③熟练掌握手术的操作过程,顺应医师的操作要求,及时给医师传递各种器械,迅速准确地执行医嘱,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做好各种应急的抢救准备工作,使手术顺利进行,增加了手术的成功率,同时减少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不适感。

3 结 果

将防范措施应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使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发生率大大降低,手术医师及手术患者的满意度达99%。

4 讨 论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医疗安全成为患者选择就医的重要标准,同时也决定并影响着医院的长远发展和声誉。手术室的安全是整个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与康复,因而手术室护理安全成为整个医疗安全的重点。

传统的手术室护理工作管理制度不完善,人员分配不合理,常多注重已发生的问题,对潜在的护理问题缺乏预见性,导致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手术室护理工作技术含量高、工作强度大,手术过程中任何微小的疏忽都可能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而带来终生遗憾。因此要加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管理,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加强手术器械的保养和管理,加强手术室仪器的检查力度,将潜在的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每台手术的顺利完成,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陈辽平.香港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0,7(4): 313-315.

[2]刘洁,蒋素英.手术体位的摆放与并发症的预防[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6,28(1):42-43.

[3]张嘉阳,刘宇.手术护士工作压力与工作疲惫感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5,19(3):401.

[4]王淑芳.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 J].护理研究,2009,23(9B): 2426-2427.

[5]胡玉华,刘盈.手术室夜班护士工作的风险因素及对策[J].医药产业资讯,2006,3(11):97-98.

[6]姜平桂,王维,钱蒨健.手术室控制医院内感染的有效途径[J].现代临床护理,2007,6(2): 58-61.

猜你喜欢
手术过程手术室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压疮高风险者手术过程急性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保留远近双蒂皮瓣削薄术治疗手足部皮瓣移植术后臃肿畸形临床观察
保温护理对98例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复苏应用价值分析
麻醉复苏室与临床护理特征性分析与措施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