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手背静脉输液护理中易被忽视的问题和认识

2011-02-11 02:53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5期
关键词:针眼针头进针

王 晶

(吉林省大安市创伤医院,吉林 大安 131300)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老年人数量逐渐增加,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的减退,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水平逐步得以提高,临床治疗多采用静脉输液的方法。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也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但是,由于老年人病理生理因素而出现的血管条件,为静脉输液技术的顺利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静脉穿刺成功率的高低影响治疗质量,还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因此,为提高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对老年人手背静脉输液过程中易被忽视的问题和认识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实践。

1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问题

1.1 合适静脉的选择

①让患者的手自然放置,护理人员用左手将老年患者欲穿刺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1]。②护理人员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绷紧固定穿刺点的上下方,其余三指放在背隆掌空中轻顶手背,使手背处血管再最高点上,以利于穿刺和固定。③根据血管分布和针头型号,选择直而易固定的手背静脉穿刺。④穿刺时,要避开静脉瓣,避开关节处,以防止输液不畅、活动针尖穿破血管及针头折断的发生。⑤不能盲目选择血管,尤其是慢性病老年患者。要做到轮换使用,有计划地保护血管,延长血管的使用寿命。

1.2 穿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2.1 进针角度和时间控制

用消毒液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后,选择5~6号针头,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持针头的上下面,在血管侧方与皮肤之间约30°快速进针刺入皮下,再改变针头角度约15°。进针的起止时间应控制在1s以内,要一气呵成,不能停顿。

1.2.2 合理掌握进针长度

5~6号针头的长度为19~24mm,尽量减少针头进入血管的长度,应控制在6~8mm,以确保针头进入血管并达到牢固固定。原因在于进针浅会使针头暴露在外面易受感染,而且不好固定易漏针;进针深会穿破血管,形成皮下血肿。

1.2.3 进针方法的选择

研究表明,老年患者手背静脉穿刺时,与传统穿刺法相比,采用负压进针法其血管破裂和皮下瘀血的出现率可以得到明显降低[2]。当出现末梢循环不良、血管充盈欠佳、回血慢等情况时,采用该方法或折压头皮针近端的输液管,都能提高回血率,并有利于判断穿刺是否成功。

1.3 妥善固定针头

穿刺成功后,应用输液胶贴固定穿刺点针头,以遮盖暴露在皮肤外的针梗,防止感染,并有利于拔针后按压针眼。再用2块输液胶贴固定针柄,同时将头皮针软管绕过穿刺部位相近的手指根部,用胶贴固定。

2 输液过程中的观察和护理

2.1 输液速度的观察和护理

由于老年人血管多有硬化,在静脉穿刺时,针头斜面有可能贴到血管壁,出现液体静脉滴注不畅或不滴;而当患者变换体位使之离开血管管壁时,滴速反而增加。因此,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随时观察,注意调节输液速度。

调节输液速度时,其主要依据是药物的理化性质和患者的病情情况。如输入对血管有刺激作用的药物时,要适当减慢速度,以保证既保证治疗要求,又减少药物对血管的损害。再如对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输液速度要慢,同时告诫患者及其家属,输液加快会在短时间内增加循环血量,加重心肺负担,易导致心力衰竭和肺水肿,不能擅自调节输液速度,以免出现危险情况。

2.2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输液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由于老年患者新陈代谢功能减退,对疼痛等机体反应较为迟钝,因此,护理人员要经常巡视,注意观察穿刺点周围皮肤是否出现发红、发麻、疼痛、肿胀、渗出等现象,一旦出现要进行及时处理。

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晕、恶心、出冷汗、皮疹及其他药物不良反应,如发生要及时报告医师并处理。

3 拔针按压护理

3.1 拔针按压基本操作

减慢输液滴速,用左手大拇指按压住针柄,右手轻轻分离输液胶贴,滞留针眼部位的胶贴。之后,用左手拇指按压穿刺点,右手拇指和食指握紧针柄,稳、无痛地拔出针头后举高,按压至不出血。若让患者自己按压,交待患者用大拇指顺着血管方向按压针眼,或四指并列按压针眼,使针刺点和血管针眼均在按压范围内。

3.2 按压时间

对220例静脉输液患者拔针后按压时间的效果观察表明,按压时间在4min左右较为适合[1]。但是,由于老年人血管的脆性相对较大,凝血时间延长,因此,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后按压时间应相对2~4min,以有效防止出血的发生。

3.3 拔针按压的注意事项

①为了增加穿刺的成功率,便于穿刺后固定,避免过长针梗暴露于外环境之中,穿刺时常规先进入皮肤,再沿血管上方平行进入血管,这使得皮肤和血管各有一个针眼,而且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患者按压时,往往只按压皮肤部位的针眼而遗漏了血管部位的针眼,此时血液可流入皮下形成瘀血或瘀斑。所以,护士要耐心解释、交待和示范正确的按压方法。②按压针眼时,切忌边压边揉。因为,反复揉按会导致针眼出血,皮下瘀血[3]。如遇皮下渗出或瘀血,可在渗出上缘向下挤压,使渗出液和瘀血从针眼处排出,或用注射器抽出体外,以减轻肿胀和疼痛。③拔针后护理人员要嘱患者不得急于下床活动,以免发生直立性休克。

从穿刺到拔针是静脉输液的连续过程,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有娴熟的穿刺技术,而且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在输液过程中,护士要做到勤快、耐心、周到,观察要细心、准确。

[1]杨梅.改进静脉穿刺方法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3,17(7):851.

[2]梁孝梅,郑秀珍,迟晓玲,等.负压进针法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6,7(7):1353-1354.

[3]黄陈维,曾秀冬.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血管时间的临床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1998,12(12):9-10.

猜你喜欢
针眼针头进针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打针后如何避免皮下瘀青
针眼
——破溃
快速消除针眼10妙招
多档位便携针灸进针器的研制
打完针千万不要马上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