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并发症89例的观察预防护理

2011-02-11 02:53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5期
关键词:血糖糖尿病护理

王 晶

(吉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吉林 长春 130021)

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的一类代谢障碍性疾病,主要由于胰岛素的分泌和(或)作用的缺陷导致[1]。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日益强盛,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饮食起居大异于前,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临床以三多一少为主要表现,且多伴有蛋白质、水、电解质代谢紊乱[2]。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需要终身接受治疗,若病程迁延日久,治疗不当则可导致机体多脏器损害,甚则导致肾脏、神经及血管等组织器官的衰竭等并发症发生[3]。因此临床应充分认识此疾病,加强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可以大大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吉林省人民医院自2009至2010年收治89例糖尿病患者对症治疗并采取积极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吉林省人民医院自2009年12月至2010年8月收糖尿病并发症患者89例入院治疗,包括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32例;1型糖尿病14例,2型糖尿病75例;其中糖尿病肾病患者13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2例,糖尿病足患者11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23例,患者年龄在21岁~78岁,平均年龄59.5岁,病史3个月~10年。

1.2 病情观察

对入院患者病情应给予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呼吸道、肺部、泌尿道等感染,女性患者有无外阴瘙痒、疼痛、破溃;是否有食欲不振、恶心、乏力、嗜睡、呼气时呈烂苹果味等表现;观察患者血糖值是否正常;是否有肢体麻木、针刺感等表现;同时观测尿蛋白及其它生命指征等。

1.3 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

1.3.1 急性并发症的护理

1.3.1.1 低血糖反应的临床护理

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中常因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过量而引起饥饿、头晕、心慌、手足震颤等症状,甚者昏迷、死亡。主要措施:①随身准备含糖类食物,一旦出现上述症状时,立即服用;如需要时可给予葡萄糖溶液静注,及时检测血糖;②严格按医嘱注射胰岛素;③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1.3.1.2 非酮症昏迷的护理

本症多发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尿检中未见酮体,但血糖异常升高。往往初期未及时治疗,后期意识障碍易导致昏迷、甚则死亡。主要措施:①可大量补液,速度逐渐加快,防止渗透压急速下降,引发脑水肿;②下鼻饲给予患者流质饮食,并注射一定量胰岛素,及时监测血糖;③持续低流量输氧,并抗感染治疗。

1.3.1.3 酮症酸中毒的护理

此症多见于1型糖尿病,是由于感染、胰岛素使用不当、创伤等原因引起急性并发症,可导致患者昏迷,甚至危及生命。护理措施:①患者绝对卧床、吸氧,除去可能的诱因;②遵医嘱给予患者补液降糖,③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指征,并予以记录;④加强患者各项生活护理。

1.3.2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护理

1.3.2.1 糖尿病肾病的护理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肾小球硬化所致,可出现水肿及高血压等表现,随着病情加重,肾功能逐渐衰退,最终可导致肾衰竭。因此要对患者定期检测尿蛋白量,争取及早诊断,及早采取对策。临床护理时,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做好心里准备,积极配合治疗;同时积极严格地控制血压,并且限制患者过多摄入蛋白,按照医嘱口服降脂药物及抗凝血药物,从而改善肾小球内循环,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1.3.2.2 糖尿病足的护理

糖尿病患者临床应积极预防糖尿病足,足部皮肤一旦破溃,则极易诱发感染,且伤口难以愈合[4]。因此平日要特别注意足部卫生与皮肤保养,选择质地较软且大小适中的鞋袜,避免足部皮肤损伤而导致感染甚至坏疽等。并且定期检查足部,出现裂缝、擦伤等应及时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适当运动促进足部血液循环,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

1.3.2.3 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护理

此症是由于自身血糖长期控制不利,损伤了血管和神经系统,因此要积极监测血糖,依据监测值及时调整降糖药的用量;保持血压平稳,避免血压升高导致眼底出血;加强眼部护理,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用眼过度,可选择眼膏或滴眼液,外用护理眼部;此外还应保持大便通畅;日常生活应防止意外损伤眼部。

1.3.2.4 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护理

此症发病率极高,患者多有肢端麻木、针刺感等,日久可损伤运动神经,引起肌肉萎缩,甚至瘫痪。其主要原因为微血管病变及山梨醇旁路代谢增强,山梨酸增多等导致,病变通常为对称出现,且下肢重于上肢,病情较缓慢[5]。临床护理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积极配合;同时注意患者有剧烈疼痛表现时,除合理运用止痛剂外,还应配合物理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皮肤出现溃疡者,应防止破溃处继发感染;出现脑神经损害时,则应根据患者病变程度,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3.3 出院健康指导

出院前为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糖尿病的知识,帮助患者树立长期对抗疾病的信心;指导患者自行操作尿糖定性试验及有关事项;为患者设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嘱患者按照科学的饮食结构进食,避免偏食、过饱或过饥。同时详细指导患者应用降糖药物,观察药物疗效、不良反应;需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出院前帮助患者熟练掌握胰岛素注射方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并交待预防低血糖反应和酮症酸中毒的方法,嘱患者平日注意清洁皮肤,预防感染,避免过度劳累;外出时随身携带糖尿病治疗卡,以防意外发生。

2 结 果

89例患者均在吉林省人民医院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和细心的护理,效果满意。入院的糖尿病患者中单纯低血糖患者45例,均在12~48h内出院,且在院期间未发生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患者13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2例,糖尿病足患者11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23例,住院期间血糖控制稳定,病情好转,未出现其它并发症。

3 讨 论

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病与患者生活习惯、心理压力等密切相关[6]。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过重、不良情绪会促进糖尿病的发生或引发各种糖尿病并发症,因此,应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

由于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成长经历、生活习惯、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在临床护理时,应依个人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满足其在院期间的心理与生理护理。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对糖尿病并发症的认识逐步深入,因此临床在糖尿病并发症护理方面的要求也更加细化,使护理改革逐步深化,为了适应不同患者的多样化护理需求,应针对患者个人特点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全面的护理模式,对于糖尿病并发症患者更显其重要性。采取统一授课,专题讲座,发放学习资料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基本知识的普及,使其科学健身,主动检测血糖、血压,以防止病情加重等[7];帮助患者调整对此病的认知度,消除其满不在乎、不以为然的态度,同时使过度紧张、惊恐万分的患者放开思想包袱[8];此外还要帮助患者建立抵抗高糖食品的意志力,同时与患者亲友取得良好的沟通,使患者能得到心理支持;使其在生活中能够得到全面的综合护理,形成对抗糖尿病的生活习惯,并持之以恒坚持治疗。

总之,对糖尿病并发症应给予正确的认识,早期发现,对症治疗,制定妥善的护理方案,病程中严密观察,精心护理,有效地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1]《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64-74.

[2]赵敏.高龄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体会[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9,7(1):33.

[3]沈犁,郝京青,解晨颖,等.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运动指导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学杂志,2009,44(5):456.

[4]杨青,钱晓路,白皎皎,等..社区糖尿病患者足部压力与足部保护知识的相关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1):1.

[5]赵洪芝.糖尿病并发症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5,19(6):1057.

[6]高华,谭卡莉,周杨,等.老年2型糖尿病例患者抑郁相关因素的调查[J].护理学,2009,24(11):75.

[7]花霞.血糖生成指数在糖尿病饮食治疗和教育中的应用现状[J].中华护理,2008,43(6):555.

[8]黄映华.高龄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下旬刊),2009,1(08):177.

猜你喜欢
血糖糖尿病护理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