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手术室接患者流程的模式内容及应用效果

2011-02-11 02:53刘燕梅李莲英左育涛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5期
关键词:知情手术室部位

刘燕梅 李莲英 左育涛

(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西 梧州 543000)

手术室常见的风险种类有错误的手术患者、错误的手术部位、异物遗留体腔、用错药物[1]。目前来说,绝大多数医院都有手术室相关规章、规范,但是规范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重点是落实到位[2]。手术室护士应重点核查并落实在接手术患者开始到患者在接受手术前操作的种种环节[3]。笔者认为,规范的接患者流程模式内容是预防错误手术患者、错误手术部位和错放手术间等手术室护理风险的首要关卡。因此,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接患者查对制度,规范了接患者的流程模式内容,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1 流程及相应内容的制定

1.1 接患者时,手术室护士将手术通知单与手术知情同意书进行核对,内容包括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式。

1.2 采用主动沟通并结合腕带的方式确认患者:向患者解释为了保证他的安全要进行信息的核对,以减少不必要的误解。首先问患者的姓名、年龄、做什么手术;然后核对患者陈述的内容、手术知情同意书、腕带的信息是否一致;再核对手术知情同意书上患者、家属及手术医师的签名和日期是否完善。

1.3 按临时医嘱单书写顺序查对术前医嘱执行情况:一看医嘱单上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麻醉方式是否与手术知情同意书相符;二问患者开始禁食的时间,评估是否达到禁食的时间要求;三问患者有无接受术前药物注射,防止漏用术前药物而影响麻醉效果;四看带入手术室的药品、物品的名称、有效期、剂量、数量等。

1.4 核对院内交接查对记录表:一看进入手术室前的生命体征有无异常;二看各种管道是否通畅,三看输液部位是否正常。

1.5 择期手术患者要完善各项常规检查:①五个必须常规检查:必须有近期的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功生化、输血前五项、心电图的检查结果。②核对检查结果报告单与手术知情同意书上患者的信息是否一致。③发现检查结果有异常,及时通知麻醉医师。

1.6 进手术间前再次核对患者的信息,无误后安置在正确的手术间。

1.7 注意患者的安全,防止坠床的发生:患者过床时要固定平车,过床后要马上约束患者,并做好解释工作,同时给患者监测生命体征。将手术患者进入手术间后首次监测的生命体征结果规范记录在院内交接查对表相应的栏目。

2 培训方法

2.1 将制定好的流程模式及相应的内容以多媒体授课的形式,组织全科人员进行学习。

2.2 根据流程模式的顺序及内容,组织护士模拟练习。

2.3 实际操作的考核,要求按规范流程模式认真执行,做到正确的手术患者、正确的手术部位、正确的手术间。

3 流程模式的应用

3.1 本院规定由病区护士将手术患者送到手术室门口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

3.2 将制定好的流程及相应的内容制作成列表,并张贴在手术室接患者入口处,起到参照和提醒的作用。

3.3 接手术患者时,必须按规范的流程模式内容按顺序查对并核对相关的内容。发现错漏现象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4 效 果

在执行规范的流程模式内容之前,常发生缺常规检查结果报告单、手术知情同意书上医师、患者或家属漏签名或日期等的现象,影响了手术顺利的进行,同时也增加了医护与患者纠纷的风险。在执行规范流程模式内容之后,手术室护士能按规定的顺序内容核查,可以及时发现各种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处理,避免发生错、漏、重复等现象,增加了核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避免了因等待问题的解决,而浪费护士人力资本和手术间物力资本的机会。在保证了患者的安全的同时,有效避免了不必要的护理风险。

[1]李洪英.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风险及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1):152-153.

[2]何玉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探讨[J].工作探讨,2010,17(8):137-138.

[3]朱丹,周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2.

猜你喜欢
知情手术室部位
人体生物样本知情同意退出制度重塑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临床试验电子知情同意:问题与展望*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