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地区疟疾研究*

2011-02-11 09:56汤林华周水森王洪举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1年10期
关键词:墨脱疟疾西藏

武 松,汤林华,周水森,黄 芳,王洪举

2.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上海200025;

3.西藏林芝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林芝 860100

西藏林芝地区疟疾研究*

武 松1,汤林华2,周水森2,黄 芳2,王洪举3

2.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上海200025;

3.西藏林芝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林芝 860100

近年来,西藏林芝地区的疟疾问题逐步受到卫生部和国家疾病控制中心的高度重视,先后派出多批疟疾专家组对西藏林芝地区的疟疾问题进行专项调查,现结合现有的文献资料、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资料以及专项调查的结果,对当前西藏林芝地区的疟疾研究情况作简要概述。

1 疟疾流行情况

西藏自治区(以下简称西藏)疟疾流行历史较长,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藏即有疟疾病例报告,发病数居虫媒传染病的首位[1]。该区位于我国西南,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和尼泊尔接壤。据文献记载[2]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洛渝工作组党委派出工作人员到荷扎村、地东村发放农贷和开展救济工作时,曾见疟疾病人,用阿地平、奎宁治愈。

西藏林芝地区1986-2004年累计报告2 459例。林芝地区疟疾病例数占西藏自治区同期累计报告疟疾总病例数的99.15%(2 459/2 480),年平均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分别为8.83/万、0.09/万、1.06%。年平均发病率从1986年的2.44/万下降到2004年的1.03/万。

1986-2004年林芝地区累计报告的2 459病例中,墨脱县2 441例、波密县10例、察隅县6例和林芝县2例、发病数最高的墨脱县,年平均发病率达143.10/万,死亡率26例均在该县,均为恶性疟所致。墨脱县疟疾病例主要集中在雅鲁藏布江沿河两岸的背崩乡、德兴乡、墨脱镇和旁辛乡等4乡(镇),累计报告病例数占全县的95%(2 319/2 441)以上,均为本地感染病例。其他县均为外地输入病例。发病以6-10月份为高,其中以8、9月份为最高。发病以农民居多,以门巴和珞巴为主。1999-2001年墨脱县连续3年开展漏报调查,漏报率分别为68.4%、58.7%和19.2%[3]。据墨脱县疾控中心资料,自2002-2010年,墨脱县共发生疟疾病例524例,年平均疟疾发病率约为50/万,是我国疟疾发病最高的地区之一。

2005年8月,卫生部专家咨询委员会疟疾专家组西藏林芝地区的疟疾突发疫情进行调查,确认疟疾在墨脱县以外的林芝地区的八一镇和米林县发生疟疾暴发。近年墨脱县疟疾疫情较为活跃,不时有疟疾疫情暴发,疟疾流行范围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2 自然与社会因素

西藏林芝地区位于西藏东南部,地处于北纬26°52′~30°40′,东经92°09′~98°47′之间。东部和北部分别与昌都、那曲地区接壤,西部和南部分别与拉萨市、山南地区相邻,南部与印度、缅甸2国接壤。

林芝地区下辖林芝、墨脱、米林、工布江达、察隅、波密、朗县等7个县,总人口为16.5万。平均海拔3 100m。由于该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受印度洋暖流的影响,形成多样气候带,气候随海拔高度从下往上的变化出现热带、亚热带、暖热带、温带、寒带等不同的多样气候带特征,呈现复杂的垂直分布特征,物种植被分布也随之不同。该地区年平均气温7~16℃,年总降水量400~2 200mm。

墨脱县和察隅县的年降水量分别为2 198.3 mm和798.4mm。墨脱县终年无霜,地属山地热带亚热带湿润峡谷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6.1℃,属湿润区,降雨量多,相对湿度高,适宜于疟疾媒介蚊种孳生繁衍,致使蚊类种群数量较大。该县平均海拔1 200m,地势北高南低,从最高处海拔的7 782 m的南迦巴瓦峰下降到200m的巴昔卡;察隅县平均海拔1 500m,年平均气温11.8℃,无霜期大于200d以上[4]。

林芝地区境内主要种植青稞、小麦、玉米和油菜,水稻集中在墨脱和察隅2县。墨脱县实有耕地面积22 459.31亩,稻田4 367.74亩(19.45%),发病率较高的背崩乡、德兴乡、墨脱镇和旁辛乡稻田面积分别为738.9亩、809.2亩、1 731.0亩和513.12亩,而格当乡、加拉萨乡和甘德乡均没有稻田。稻田分布于村庄周边,甚至村庄内部,但也有稻田远离村庄,因此在农耕季节部分青壮年也在田间留宿。

林芝地区是以多民族聚集区,包括着藏、汉、珞巴、门巴、独龙、纳西、僜人等10多个民族,其中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84.4%。当地居民几乎无任何防蚊设施,如蚊帐、纱门、纱窗,也不使用蚊香和蚊虫趋避剂,大多数住宅为上下两层结构,上为人房,下面为畜舍,牲畜全部放养于村外,夜晚牲畜也关于畜舍内,仅在农忙时节或牲畜生病时才迁入畜舍内,这无疑使居民失去一道生物保护屏障,从而增加了人蚊接触的机会。

3 媒介按蚊

据文献记述西藏地区曾发现7种按蚊:即巨型按蚊贝氏亚种、巨型按蚊西姆拉亚种、林氏按蚊、中华按蚊、多斑按蚊、斯氏按蚊[5]和大劣按蚊[6]。薛群力[7]等整理文献资料发现西藏按蚊包括10种,即巨型按蚊贝氏亚种分布:亚东、波密、墨脱、察隅;巨型按蚊西姆拉亚种分布:亚东、小密、察隅;林氏按蚊分布:波密、樟木;最黑按蚊分布:墨脱;中华按蚊分布:墨脱、察隅;带足按蚊分布:墨脱;多斑按蚊分布:墨脱、察隅;斯氏按蚊分布:墨脱;伪威氏按蚊分布:墨脱;威氏按蚊:墨脱。

2006年7月疟疾专家组[8]在林芝地区墨脱县开展媒介调查发现3种按蚊共513只,其中多斑按蚊复合体 477只(92.98%)、带足按蚊 35只(6.82%)、中华按蚊1只(0.20%);在察隅县下察隅乡仅于夜间23:00在人房捕获多斑按蚊1只,察隅县古村仅在室外牛房捕获3只溪流按蚊,人房未捕获按蚊;在波密县、米林县和林芝县均未捕获到按蚊。

2007年7-8月武松等[9]媒介专项调查在西藏林芝地区墨脱县共捕获按蚊2种共5 345只,其中多斑按蚊复合体5 190只(97.10%)、带足按蚊155只(2.90%),未发现其他按蚊种类。采用分子方法进行多斑按蚊复合体种型鉴定发现多斑按蚊复合体包括伪威氏按蚊和威氏按蚊,其中伪威氏按蚊占98.1%。对分子鉴定出的伪威氏按蚊和威氏按蚊采用混合样本和巢氏PCR扩增子孢子SSUrRNA,在360份伪威氏按蚊混合样本(3 600只按蚊)中检测出2份标本含有间日疟疟原虫的子孢子,从而从分子角度判定伪威氏按蚊为西藏林芝地区墨脱县流行区的疟疾传播媒介[10]。研究发现多斑按蚊复合体整夜都有吸血活动,高峰时间为23:00~1:00,并且于凌晨4:00左右有一小活动高峰,人、牛血兼吸,偏吸牛血,成蚊野栖,幼虫主要孳生于稻田[11]。

2009年郭玉红等[12]在西藏林芝地区墨脱县的墨脱镇、亚东村和德兴村调查发现,按蚊种类包括多斑按蚊、带足按蚊和伪威氏按蚊。2010年7-8月武松等对西藏不同海拔高度的按蚊媒介调查发现,1 200m以下地区依次为伪威氏按蚊、带足按蚊和威氏按蚊,而在中高海拔1 400~1 600m,按蚊构成依次为威氏按蚊、伪威氏按蚊和带足按蚊[13]。笔者2011年7-8月于察隅县调查发现,按蚊构成以伪威氏为主,其次为带足按蚊和威氏按蚊(资料尚未发表)。

4 原 虫

据林芝地区资料[14]1986-2004年有26例恶性疟患者死亡,其余均为间日疟。2005年疟疾专家组在处理疟疾暴发镜检时仅发现了间日疟。2006年调查组对40例现症病人进行快速诊断试剂条检测发现3例间日疟阳性,在实验室对43例发热病人镜检发现疟原虫阳性21例,均为间日疟。2010年疟疾专家组在林芝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现1例来自墨脱疟疾病例,镜检高度怀疑为恶性疟。结合既往资料专家认为墨脱县为恶性疟和间日疟的混合流行区,以间日疟为主。

5 展 望

虽然西藏林芝地区的疟疾形势较为严重,然而笔者认为该地区的疟疾疫情将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理由有三,一是该地区得到了全球基金的支持,我国政府于2010年已经全面启动疟疾消除计划,各级政府及卫生部门将会加大对疟疾防控的投入;二是该地区范围相对局限,人口仅万余人,在地区政府的重视下,也易于实施疟疾防治;三是墨脱隧道已经修通,虽然会增加疟疾流动的风险,同样相对便利的交通对实施疟疾防控也有益处,道路通畅必然会拉动地方经济的增长,而众多研究显示经济增长,疟疾病例将会减少。

[1]玉珍拉措,拉巴卓玛.西藏自治区1960-1998年急性传染病动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2):105.

[2]冀文正.门巴族风情录[M].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2:261.

[3]洛桑,胡永红,胡松林,等.西藏林芝地区1986-2004年疟疾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5,23(6):457-459.

[4]林芝地区气象台,林芝地区科学技术委员会.西藏林芝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分析及区划[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81-83.

[5]《中国疟疾的防治与研究》编委会.中国疟疾防治与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98-103.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局,疟疾防治手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86.

[7]薛群力,邓 波,丁浩平,等.西藏地区蚊虫种类和分布及其与疾病的关系[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9,15(6):508-509.

[8]张再兴,周红宁,赵晓涛,等.西藏林芝地区墨脱县疟疾流行情况调查[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8,26(5):343-348.

[9]武松,潘嘉云,王学忠,等.西藏墨脱县疟疾流行区多斑按蚊复合体种型鉴定[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8,26(4):286-289.

[10]Wu S,Pan JY,Wang XZ,et al.Anophelespseudowillmoriis the predominant malaria vector in Motuo County,Xizang Autonomous Region[J].Malaria Journal,2009,8:46.

[11]潘嘉云,武松,王学忠,等.西藏林芝地区墨脱县传疟媒介调查研究[J].中国寄生虫 学与寄生虫 病杂志,2008,26(4):281-285.

[12]郭玉红,刘起勇,尹遵栋,等.西藏林芝地区蚊媒初步调查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0,21(4):300-302.

[13]武松,汤林华,周水森,等.西藏墨脱县不同海拔地区按蚊构成调查[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1,29(4):81-84.

[14]吴贵旺,洛桑,洪举,等.1976-2005年西藏墨脱县疟疾流行特征分析[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7,5(6):355-356.

R531.3

A

1002-2694(2011)10-0950-02

*卫生行业科研专项(200802021);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0040606Q38);安徽省优秀青年教师基金项目(2009SQRZ119);第五轮中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实施性研究专项基金(GF/M5/2010-04);合疾控科研(2011-03)

黄芳:Email:huangfang78@yahoo.com.cn

1.安徽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学院,合肥 230038;

2011-05-23;

2011-07-21

猜你喜欢
墨脱疟疾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中国荣获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无疟疾”认证
墨脱之路
能迅速杀死传播疟疾蚊子的转基因真菌
2019 年世界疟疾日
——“零疟疾从我开始”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与虚无
墨脱:揭开“莲花圣地”的绝美面纱
A new genus and species of treefrog from Medog, southeastern Tibet, China (Anura, Rhacophoridae)